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河村
释义
1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清河村

清河村位于流溪河畔,全村总面积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7.17亩,辖7个经济合作社。2005年末,本地户籍人口2926人,其中农业人口2314人,外来人口300人。村全年工农业总收入10867万元,比上年增长2.37%,人均纯收入9307元,比上年增长8.99%。村有厂房3间、面积14805平方米。

2 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清河村

清河村基本情况

清河村城处县城,是一个城乡结合的村,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436户,总人口1836人;支部党员66人,村委干部6人;有耕地面积300亩,其中水田296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清河村笫四届村“两委” 干部

支部书记、主 任:凌宏振 主持全面工作

副书记、副主任:姚紫岩 协助书记、主任工作

分 工:负责文书。

支委、村委:姚辉

分 工:负责民兵、治保。

支委、村委:姚志红

分 工:负责青年、调解。

支委、村委:林兰珍

分 工:负责妇女、计育。

3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清河村

清河村位于济南市天桥区中部,小清河以南,大明湖以北,系北园镇政府驻地。东邻水屯村、边庄村和白鹤居;南界胶济铁路;西接联四村、成大村;北连柳云村。村境南北最大纵距1.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5公里,总面积1.6平方公里。

概况

清河村隶属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北园镇,辖刘家桥、西侯家场2个自然村。古时,该村刘姓居多。唐贞元二十年(804年) 建黑和尚庙,庙前有三座大石桥,故以姓氏和桥取名为刘家桥。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历城县志·地域考》载有“刘家桥”。据1924年《续修历城县志·地域考》记载,古时,该村东部为侯场,西部为赵庄。清道光年间,两村合并,以侯姓取村名“侯家场”。“清河”之名始于1950年12月建立的清河乡(驻刘家桥)。1959年,由刘家桥、西小王庄等14个自然村组建清河生产大队;1983年农村体制调整后,清河村为北园镇的一个行政村。

清河村地质、地形属山前平原带。气候特征明显,由于低洼而形成一定的“热岛效应”。水源充沛,资源优厚,地理环境优越。

境内交通便利,胶济、津浦两条铁路经村边通过,济南火车站东站临村东南而建,距济南火车站3公里。 流经村内的西泺河为小清河源水之一,距黄河泺口港、小清河黄台港3公里。济南市长途汽车总站位于村西1.5公里处,济南市主干道北园大街、高架路及生产路贯穿村内。由村抵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村办明湖大酒店、龙都国际大酒店及济南国际贸易大厦、济南国际俱乐部、东亚商城、清河家具城、欧亚家具城可为旅游、购物、娱乐提供良好的服务。

2000年,全村共1460户,总人口478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5‰。有张、王、刘、李、侯、朱等178个姓氏,汉族、回族、满族等民族,汉族人口占97.3%。

1949年, 农村经济收入不足万元。197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2万元,固定资产36万元,实现税金2.6万元,人均收入216元。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亿元,固定资产16亿元,纳税3328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之比分别为0∶25.7∶74.3。

清河村是全国强村之一,是闻名全国的“三产第一村”。1988年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亿元村。村经济实体清河集团列为山东省计划单列企业、山东省重点乡镇企业集团、全国特大型乡镇企业。1987年以来,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乡镇企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先进党支部”“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明星乡镇企业”等荣誉称号。

大事记

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 ,济南郡改封济南国;置历城县,属济南国。清河村一带属历城辖领。

汉代以后,济水(后称大清河,今黄河为其故道)泛滥,鹊山以南地域形成一片大湖,称“鹊山湖”。该湖水域辽阔,漫布济南城北的北园大部地区,清河一带均在湖中。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村内建黑和尚庙,庙前有三座石桥。

宋建炎四年(1130年),为航运及排泄济南里北洼地、鹊山湖的积水,人工开凿小清河。工期8年,至绍兴七年(1137年)完工。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大量移民,一部由山西洪洞、河北枣强迁居济南城北黑和尚庙附近,遂成村落,以刘姓居多及黑和尚庙前的三座石桥取村名“刘家桥”。

清光绪九年(1883年) 5月21日,黄河水冲决南岸张庄、小鲁庄民埝,水势直逼三孔桥,北关地区、清河一带洪水泛滥。

1938年10月,清河村民刘宽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12月, 济南市调整行政区划,成立郊区。刘家桥和西侯家场等9个自然村划为郊二区清河乡。清河乡驻地为刘家桥。“清河”之名始于此。

1982年3月,全面推行以户为单位的土地承包责任制。

是年,清河生产大队实行社员退休制度。

1983年5月, 清河生产大队改为清河村建制。辖刘家桥和西侯家场两个自然村,归属北园镇。

是年,中共济南市郊区区委、区政府命名清河村为第一批区级文明村。

1986年3月,清河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4月,动工兴建济南明湖大酒店(原名明湖大厦)。

1987年7月7日,乔森潘率柬埔寨访华团来清河村参观访问。

12月,清河村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1988年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清河村“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清河视察。

是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清河村党总支“先进党总支”称号。

8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视察清河村。江泽民在参观清河村之后说:“这儿除了农民还不拥有自己的小轿车之外,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不次于东欧国家……”

是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乔石视察清河村。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长宋平视察清河村。

是月24日,中顾委常委余秋里到清河视察。

是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视察清河村。

11月,清河村党委书记李春圃随农业部考察团赴美国考察。

是年,李春圃当选为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9年9月,李春圃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1月,清河电梯厂被评为“山东省先进企业”。

12月,清河村被授予“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称号。

是年, 清河村投资500万元,兴建清河教育中心。该中心内设学前、小学、初中班,在校生800余人。

是年,清河水处理设备厂被评为“济南市科技星火示范企业”。

1990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视察清河村。

4月4日,济南国际贸易大厦建成开业。

是月24日,瑞典、挪威、丹麦三国大使来清河参观访问。

5月8日,中国第一家由村投资兴建的三星级大酒店--济南明湖大酒店竣工开业。

是月,1990年全国百货商品春季交流会在济南国际贸易大厦举行。

7月4日,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视察清河村。

9月18日, 苏联、坦桑尼亚、秘鲁、法国、泰国、巴基斯坦、印度、瑞典、罗马尼亚联合代表团来清河村参观访问。

是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清河村“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王懋基被授予“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199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清河村视察。

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清河村“乡镇企业先进村”称号。

9月7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视察清河村。

是月2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陪同下视察清河村,并题词:“干群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务委员陈俊生视察清河村。

12月26日,清河村被评为“山东省外事工作先进单位”。

是月,山东省妇女联合会授予清河村妇代会“先进妇代会”称号。

1992年1月,李春圃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5月19日,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到清河村视察。

6月18日, 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到清河村视察,并题写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和“腾飞”两幅题词。

1993年3月,李春圃当选为全国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尉健行到清河村视察。

是月,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清河集团“山东省先进乡镇企业”称号。

8月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到清河村视察。

9月, 清河集团被农业部授予“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贡献大的企业”荣誉称号。

10月,清河电梯厂入选《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电梯协会联合推荐的“用户满意率高中国十佳电梯企业”。

12月,中共天桥区委、区政府授予清河村“闯关十亿,再攀高峰”奖旗,以奖励清河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

1994年3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吴邦国,中共中央委员、上海市市长黄菊到清河村考察。

6月24日,全国政协委员一行68人到清河村视察工作。

是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清河村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9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陪同下视察清河村。

10月,清河集团荣获“山东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企业”称号。

是月,李春圃荣获“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是月,侯金田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

12月30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山东清河集团更名为清河集团公司,并以该公司为核心组建清河集团。

是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清河集团“全国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称号。

1995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清河村成为全国三产第一村。

4月6日,清河集团被列为山东省计划单列企业。

是年,清河集团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乡镇企业特大型企业”。

1996年5月18日,中德法合资山东蒂森电梯有限公司开业。

1997年6月,李春圃被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是年,李春圃获“1997年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

1998年,侯金田、赵秉金、张文山荣获“全国乡镇企业优秀厂长(经理、董事长)”称号。

是年,侯金田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

1999年,李春圃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侯金田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

2000年4月,侯广山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奖章”。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 清河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莲藕、蔬菜和发展水产业。据史料记载,战国时当地已有水稻种植;三国时已有莲藕种植;元代已形成大片菜园;明清两代,当地种植的各种蔬菜、莲藕、大米已负盛名。

1951年,清河村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下设8个生产队,95%的村民参加了农业社的生产。到1978年,全村只有1处队办企业,全大队2800多人,有稻田6.7公顷,菜田40公顷,藕田26公顷。各业总收入142万元,人均年收入216元,日工值6角钱。全村一年向国家交税2.6万元。

第二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河村率先打破“大锅饭”,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坚持“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走“农工贸型”发展道路,发展村办企业,促进清河经济的快速发展。1978~1988年为清河村由单一农业向“贸工农”转变的大发展时期。至1980年,清河村工业发展到18处,是1978年企业数的18倍。清河村工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农为主的生产结构,工业生产居主要地位,粮菜生产渐渐退居次要地位。1988年,务工经商的劳力占全村总劳力的88%,村办企业发展至58处。工业产品有电梯、风机、建材、铝合金、除氟剂、水处理设备、采暖设备、工业电炉等。电梯及其配件、花岗石、水处理设备等产品,销往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全村各业总收入达到1.0369亿元,成为当时山东省第一个过亿元的村,其中90%的收入来自工业生产。

第三产业 历史上, 清河村以农业为主,直到1978年,清河村仅有1处供销合作社, 1家粮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清河村办企业开始起步,商业服务业逐步发展, 至1986年兴建了20余家小商店、小饭店。200名劳力转入商业服务业,占全村总劳力的11%;商业服务业收入占到全村各业总收入的18%。从1987年起,清河村商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类贸易公司、饭店旅馆、水产、五金交化、日用百货等一大批中小商贸设施建成投产。1988年,全村商业服务业收入达到3000余万元,占总收入的2 9.9%。 1990年,济南明湖大酒店和济南国际贸易大厦相继竣工开业,清河村步入了第三产业高速发展期。到2000年,清河村先后投资兴建了济南国际精品大世界 (今山东清河家具城) 、山东东亚家具城、龙都国际大酒店等30多万平方米大型现代化商贸设施。清河村拥有职工6000余名(其中外招人员4000名),从事第三产业的4000余名。拥有商贸服务设施近40万平方米。 其中,三星级涉外宾馆1处,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酒店1处, 拥有近30万平方米的闻名全国的大型家具商城。清河集团成为集工业、商业、娱乐业、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大型工贸集团。2000年,清河村各业总收入28亿元,全村第三产业收入达20.8亿元,缴纳税金3328万元,固定资产16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971倍、20倍和4444倍。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 清末民初,“封儒兴学”的办学高潮波及到北园。30年代初,西侯家场建立小学,教室2间,教师2名,在校学生40余名。1945~1948年,刘家桥一带被确定为山东国民教育区,刘家桥小学改名“实验小学”。由于战乱,学校教育工作一度不能正常进行。 学龄儿童入学率仅30%。 新中国成立后,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197 8年4月,清河中心幼儿园正式建立,1995年被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命名为“国家教育‘八五’科研子课题教育实验先进单位”,并被评为济南市托幼工作先进单位。198 9年,清河村投资500万元兴建了清河教育中心,配置了语音教室、体育健身房、电教室、微机室、舞蹈厅、实验室等,成为融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就业前培训为一体的教育基地。教师学历达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接受初中教育率100%。19 91年, 清河村设立奖学金:凡考入高中、中专的学生,每月发给奖学金60元;凡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每月发给奖学金100元。先后已有292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近年来,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方式,培训在职职工2000余名。清河村厂长、经理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已达90%。村党委、村委会、清河集团三个领导班子成员21人中,大专以上学历18人,中级职称6人,高级职称15人。

自本世纪50年代末,清河村开始科学种田,成立农业科技实验队,建立实验田,治理盐碱涝洼地,增加了产量。1971年,清河生产大队建立第一个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并与济南市农科所合作,培育出一批大棚种植的早熟蔬菜品种。其中,早熟优质杂交茄子--小长茄, 经省鉴定,定名为“鲁茄1号”,并成功推广。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清河村一级农民技术员刘新田,坚持种植迎春甘蓝、卷心菜等蔬菜优良品种,获得良好效益。80年代,清河村开发研制的新型植物生产调节剂,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对于西红柿、茄子、苹果、葡萄等具有显著的增产和改善品质的功能。1978年后,清河村村办企业迅猛发展。通过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建立科研基地,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等形式推进科技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推动了工业企业的发展。清河电梯厂研制开发的FT-100QT型自动扶梯于1993年1月通过省级鉴定, 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时称江北独家产品。此扶梯上、下均可运转,输送能力每小时9000人次,整机性能和质量符合欧洲EN115标准, 达到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厂还研制开发了PC机控制和八位机电脑控制交流调速高档电梯、汽车专用电梯、观光电梯和液压电梯等品种。 其中TKJ1000/1.6--JX交流调速乘客电梯经省级鉴定,具有国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于1991年8月荣获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村办企业研制的强风牌9--19N O:5.6A高压离心通风机、JSR型组合式离子交换器、GJ型组合式离子交换器、GZW型高效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 ZCR系列离子交换纯水设备、JAF--1型摩擦纺纱机、BC除氟剂及BC除氟剂设备等28个新产品填补省内空白。 其中26项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9个产品获全国和省级星火计划博览会及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金、银奖。清河村水处理设备厂被评为“济南市科技示范企业”。

清河村的文化艺术具有传统性及群众性的特点。既有城市文化的特色,也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花灯、音乐、舞蹈、戏剧等群众性娱乐活动在民间广为流传。长期以来,清河一带有“吕剧之乡”的美誉,每逢年节、庙会、山会都搭台演出。演出剧目以《大登殿》《甘露寺》《女起解》《捉放曹》《空城计》等传统戏为主。解放后,村里成立业余剧团,配合宣传党的中心工作,除演出一些传统古装戏外,还演出《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小姑贤》《三世仇》等现代戏。1978年后,群众性戏曲演唱活动更加活跃,演唱剧种有吕剧、京剧、五音戏、山东梆子等,剧目有古装戏, 也有现代戏。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1987年4月,村里成立了农民铜管乐队。组建了少儿舞蹈队、中老年迪斯科舞蹈队、健美操队及少年杂技团。1989年,村里投资30余万元安装了闭路电视,并投资40余万元建起清河村有线电视台,向村民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表扬好人好事,播放文艺节目,深受村民的喜爱。

旧社会,清河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缺医少药,小病不去医,大病无钱治。若遇瘟疫病毒流行,严重危害村民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清河村卫生事业得到发展。1955年,刘家桥村建立医院。1958年,北园人民公社卫生院成立,在刘家桥村设立门诊部。1970年,建立清河生产大队卫生室。1990年,村里投资兴建福利型、保健型的农民医院--清河医院。 医院为3层楼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 妇产科、小儿科、预防保健科、中医科、B超室、放射科等16个科室。固定病床30张。各科室定期设立专家门诊,聘请专家、教授来院接诊和会诊。还设有家庭病床,开展家庭服务。预防保健科为清河村民建立了保健档案。

人民生活 到1948年解放前,清河村一直是“冬春白茫茫(盐碱地),夏秋水汪汪(水淹)。种一葫芦收一瓢,麦秋过后去逃荒”。全村村民生活贫困。农民穿的是破旧的补丁衣裳,住的是夏不遮雨、冬不避风的土草房。建国后,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初步解决了吃饭问题。1956年,菜农人均年收入120元。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16元。 1978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村办企业迅猛发展,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巨大变化。2000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 人均居住面积40平方米,全村拥有交通、运输车辆380辆,电话、家用电器普及。村里还建设了配置先进教学设施的教育中心,富有民族特色、乡土风情的老幼乐园,开办了医院。自1982年实行了村民退休制度和一年一度的老年人旅游制度,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村庄建设 解放前,清河村广大农民住房狭小、阴暗、潮湿,房屋建筑结构皆为土坯墙、茅草顶。一般人家3口~4口人住一间屋,几代同室,还有的住窝棚。解放后,村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1950年,全村共有民用住房610间,其中楼房6间,红砖瓦房68间,土木结构的瓦房510间,人均居住面积7平方米。自20世纪70年代起,村民多用砖、石、瓦改造或新建住房。80年代,村里出现建房高峰,新建房屋多为砖混结构,房屋造型也从传统的筒子式转为宽敞明亮的前出厦、玻璃门窗新式房。1987年,清河村按照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住宅。至1988年底,全村建成独立式、小瓷瓦、砖混结构的二层别墅式居民小楼265座,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每座居民楼的面积有94至2 15平方米不等,设有客厅、卧室、书房、储藏室、厨房、卫生间等,水、电设施齐全。至此, 全村村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1平方米,是1950年的3倍。截至2000年,清河村先后投资1.2亿元, 建起了二层独立式和连体式住宅楼共20万平方米,有1362户村民迁入新居,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清河村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40平方米。 80年代末以来,清河村先后投资兴建了高22层、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三星级涉外饭店--济南明湖大酒店, 3.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商厦--济南国际贸易大厦, 2.8万平方米的山东清河家具城,2.6万平方米的山东电子大厦,5.5万平方米的济南国际俱乐部, 12万平方米的山东东亚家具商城,2.4万平方米的明湖欧亚家具城及按五星级标准兴建的2.5万平方米的龙都国际大酒店。 清河村成为济南市北部最繁华的商贸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称号。

组织建设

中共地方组织建设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济南市委成员姚仲明在西侯家场小学任教,秘密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10月,清河村民刘宽参加革命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中共济南市委派王真(女)在刘家桥一带组织群众开展抗日工作。1951年,组建中共清河乡支部委员会。1956年,成立中共北园乡乐园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支部委员会(清河村党支部前身) ,时有党员8名,其中清河村党员2名。1959年2月,组建北园人民公社清河生产大队支部委员会,李洪军任书记,有党员20名。1970年,通过整党建党,重新组建了清河生产大队党支部,王吉信任党支部书记; 1976年,李春圃担任书记;1978年王懋基任书记。1986年3月19日,组建中共北园镇清河村总支部委员会,王懋基任书记,下设4个党支部。1993年2月,组建中共北园镇清河村委员会, 李春圃任书记,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中共党员146名。19 95年12月19日, 清河村党委领导班子调整,李春圃任书记。至2000年,清河村党委下设11个党支部, 共有中共党员265名,其中正式党员260名,预备党

4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洲泉镇清河村

洲泉镇清河村地处洲泉镇东南,位于桐乡市洲泉与崇福镇交界处,南与崇福镇芝村村相邻,西石山头村,北与青石村相邻,水陆交通都比较方便。

全村村域面积3.1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2106亩,以种植水稻、桑树为主。现有15个村民小组,508户人家,总人口2213人,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民在厂务工。

清河村村民聪明勤劳, 民风纯朴。目前村内有私营企业6家、个体工商户50家,外来人口110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62人,其中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的党员有6人,其中有10名党员带头搞经商、运输、个体加工业致富。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9399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38.3万元。

5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清河村

基本情况:

清河村为明仁苏木政府所在地,全村342户、1602口人,总土地面积2.2万亩。

建设规划及设想

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要求,着力对驻村的各级机关单位、主街路巷道、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规范。一是实行“三包”责任制,即各单位、个体工商户、临街住户包门前路面硬化、包环境卫生、包香化、绿化,并设定点垃圾箱,由市政管理员负责日常督查管护。二是清理整顿马路市场。一律实行店内经营。三是规范牌匾。四是对主要街道进行平整、修筑。五是成立专门队伍,对村容村貌治理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反弹。

6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曲石乡清河村

村情概况

清河村位于曲石乡西南部,距曲石乡政府10公里,属于半山区,国土面积16.4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降水量1500mm,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该村共有耕地2690亩,人均耕地1.3亩,林地13304亩,现有农户468户,乡村人口2082人,其中农业人口2082人,劳动力161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51人,2006年该村经济总收入5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清河村境内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黑鱼河,同时有烟草公司重点关注烤烟种植基地。该村今后发展必将依托此两个厚势,围绕新农村开发建设的大好形式,使该村的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自然资源

本村位于曲石乡西南部,距曲石乡政府10公里,国土面积16.4平方公里,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90.00 亩(其中:田1,543.00 亩,地 1,147.00 亩),人均耕地 1.29 亩,主要种植 包谷、烤烟.水稻 等作物;拥有林地 13,304.00 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05.00 亩,人均经济林果地 0.58 亩,主要种植 板栗 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 5,966.00 亩,其他面积 2,646.00 亩。

7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清水镇清河村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清水镇清河村,全村有300余户,1300多口人,有水田面积近6万亩。近年来,全村建起“四位一体”北方庭院生态种养模式农户就有200多家。去年,清河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5080元。这个村先后被国家8部委授予“北方能源生态村”、“省123工程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在近年新农村建设中,除了请市规划部门制定了清河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又积极发展农村经济,现有大棚120座,生产的蔬菜,特别是反季节葡萄一直是抢手货。但是,因建棚时间较长,老式大棚采光较差,作物上市较晚;改建新棚后,果菜上市早,每棚收入可由原来的1万元提高到3万元。村里现在有40台大型脱谷机,一台脱谷机就是一个13人的流动脱谷专业队,在秋季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台机主能挣3万元,每个作业员也能得到2000元的工资。村里还有300多人的“防水专业队”,专门为建筑做防水工程,每人年收入至少万元。清河村距市区较近,常年有30多人在劳务市场做零工,每人每年收入也近万元。靠各种专业技能,清河村不种田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收入的主体。

集约化生产,专业化致富,使清河村有能力进行村屯建设。清河村不仅安装了26盏太阳能路灯,新开了一条村路,还统一修砌了700延长米的临街院墙,修建了240座过户桥,设置了30个垃圾箱,总投资达50万元。村里还要新建、维修7800延长米黑色路面,启动庭院净化、村屯美化以及改水、改厕等工程。按规划,清河村3年内用于村庄整治与建设的资金将超过4000万元。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劳动力,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000元。

8 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共和镇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牟定县共和镇,地处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县15公里。东邻余丁,南邻共丰、军屯,西邻腊湾,北邻中屯。辖请水河、果嘴子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81户,有乡村人口2014人,其中农业人口2004人,劳动力120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1人。

全村国土面积34.29平方公里,海拔2130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粮豆、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816亩,人均耕地1.41亩,林地439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4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9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腾冲县蒲川乡,地处蒲川乡北边,距 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乡政府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城54.5公里。东邻团田乡,南邻龙朝村,西邻小曼别村,北邻向阳村。辖岩峰、菽草、街子、灰苍等2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046户,有乡村人口4104 人,其中农业人口4087人,劳动力21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962人。

全村国土面积27.51平方公里,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1340—1500毫米,适合种植 水稻、茶叶、包谷、大麦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910 亩,人均耕地0.71亩,林地28609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林业为主

10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宾居镇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宾川县宾居镇,地处宾居镇东边,距宾居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宾居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宾川县城20公里。东邻宾居街,南邻山岗,西邻宾居,北邻龙泉。辖温官营、西营、大营、白衣河、向阳村、卢家庄、小乔甸等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454户,有乡村人口5792人,其中劳动力36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81人。

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海拔1530米,年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520.4 毫米,适合种植桔果、葡萄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980亩,人均耕地1.03亩,林地20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7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11 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墨冲镇清河村

清河村位于墨冲镇东南面,地处都匀与独山交界处,2005年行政村改革后由原政科村和打力村两村合并而成,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距镇中心20公里,是离镇政府驻地最远的村。全村现有424户1721人,其中布依族占全村人口的99.5%。全村人均耕地0.34亩,人均基本农田0.23亩。由于地处偏远,山高水深,该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为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还处于肩挑马驮的状态,经济发展路子不宽,农民增收渠道不畅。

近年来,在黔南州、都匀市党建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全镇上下一致努力,清河村党建工作基础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历史悠久

清河村历史悠久。清河村的下店寨,在古代是川、黔、渝通往两广的必经之道,曾有很多客栈,当时人们一般步行到这里住宿、吃饭,“下店”地名就得缘于此。全寨现有户数46户,人口216人,大部分农户仍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落后、结构单一。下店环境好,民风纯朴,布依同胞热情好客,城里人一般都喜欢到这里来游玩。这里有全镇独有的王振滩,有土生土长的角角鱼,有原汁原味的野杨梅,有美味可口的野生食用菌,有传统放养的正宗土鸡、土鸭,可谓物产丰富。

打力大寨位于清河村西南,与独山县麻万镇丙里村接壤。整个寨子98户人家组成一个大家庭,98%村民都是布依族,而且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杂姓,清一色的姓陆。打力是布依语,意为在陡岩、峭壁的意思。打力大寨同样历史悠久,据当地老人介绍,光绪至民国年间,独山、沙寨的苗民经常来袭抢财物,当时只有20户人家的打力寨民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只好逃到大寨坡背后的岩熔洞内躲藏,有一次苗民来袭时,发现大寨的村民躲在洞内,就到洞内来抢掠,村民们于是迫不得已奋起反抗,最后洞内死了许多人,现在那里还有许多白骨。

凄美的历史故事,给清河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二)现状见好

该村自然环境较好,美丽清澈的凤席河蜿蜒在两山之间的峡谷里,穿村而过,母亲河赋予了清河村柔美和妖娆,遥相呼应的两岸青山,让行走在河岸小路上的感觉好像置身于原始森林里一样,如走进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该村素有“墨冲亚马逊”之美誉。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的实施,清河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在都匀市交通局的支持下立项,修通了连接墨(冲)平(塘)公路的通村公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落后的贫困村——清河村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群众要致富,关键在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战斗力的体现。该镇将加强村两委班子作为重点工作抓好。早在2005年行政村改革之际,镇党委就开始着手新班子的考察,将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且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同志选入新村筹委会工作,了解村筹委班子动态。同时要求广大党员同志积极工作,热心开展服务,争取群众和同志们的信任。还结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把党员干部推优作为该村党组织候选人推荐的条件之一。注重从村级党员后备干部及培训班毕业的党员学员中选拨干部,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外出创业回乡的能人党员中选拨村党组织干部,全方位、多渠道选拔,确保将“政治思想素质好、发展意识强、服务能力高、群众满意”的党员同志选入村党支部班子中来,切实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头雁作用。同时,村党支部深入开展“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活动,进一步夯实村基层组织建设。现任村支书罗贞良、村委会主任陆永胜就非常受群众的拥护,而且工作也得到镇党委、政府的肯定。

要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是前提。交通瓶颈破除后,如何利用现有特色资源,走科学快速的发展道路,是党支部一班人考虑得最多的问题。美丽的清河在流淌,淙淙的水流声似乎在发出召唤,资源就在眼前啊,村党支部结合镇党委、政府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在党员中带头发展养鸭、养鹅,现全村共有养鸭、养鹅专业户4户,规模400余只,每年能带来收入7万余元,能实现人均增收40元。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重大产业战略部署,陆永亮等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的号召,全村发展种桑养蚕8户,共50亩,现已进入盛产期,预计2007年能带来收入5万余元。为加快推进种桑养蚕发展步伐,镇政府组织群众到广西考察当地的桑蚕产业发展情况,学习先进饲养技术。

墨冲镇政府还有组织地将该村剩余劳动力输送到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每年能寄回打工收入160万余元。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资流动性越来越大,部分村民买来货车、面包车跑起了运输。骆应武就是其中的一个,据他自己说,每年开面包车跑运输能挣回6000元,在清河村中已算“高收入者”了。

清河村由于偏远、贫穷、落后,村民大多保守,安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如何改变群众思想意识,挖掘群众谋富内部潜力,是镇党委和村两委花费精力较多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渠道,从精神文明建设着手,不断加强该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让群众了解外面的精彩世界,不断增长见识。

今年7月,经该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24名师生,利用暑假到清河村开展为期2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无偿为当地的小学生们进行授课,从地理、语言等知识到生活常识,内容丰富,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通过教学,加强了小学生们对外界的了解,逐步养成了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村党支部结合各村寨特点,结合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亮点村寨,全村齐头并进。清河村最漂亮的寨子就是坟头寨,坟头寨位于凤鑫村和清河村交界处,人口144人,耕地面积47亩,是一个典型的布依山寨,全寨总户数是36户。95%的人家建起了砖混的洋房,整个寨子主道已实现硬化,卫生整洁,是清河村的亮点村寨。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三个原因:一是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拨水泥帮助解决街道路面硬化;二是村支两委的引导、支持,让农户认识到建设家乡、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调动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三是群众团结、辛勤劳动,有建设美好家园的愿望。

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该村党员积极思发展、谋出路,涌现出一批致富带头人。村主任陆永胜种桑5亩养蚕,预计收入6000元;村民陆永亮发展种桑养蚕8亩,收入达4000元;村民骆荣周养鹅100只、养鸡120只,年收入达9000余元;村民骆芳德发展养猪,2007年已出栏两批16头,收入7000余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清河村的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不忘过去的落后,发奋图强,辛勤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道路交通方面,打力桥建起来了,进寨的主要街道已经实现路面硬化,打力小学建起了崭新的教学楼等;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退耕还茶、养鸭养鹅、种桑养蚕等项目将使这里的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

12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新哨镇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 弥勒县新哨镇,地处镇东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镇道路为通路,交通方便,距县28公里。东邻东山镇,南邻竹园镇,西邻新哨镇,北邻布龙村委会。辖清河、大雨介、棕白、大团田、大龙树、普架山、者左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18户,有乡村人口1755人,其中农业人口1755人,劳动力9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65人。

全村国土面积15.68平方公里,海拔1709米,年平均气温 18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633.4亩,人均耕地1亩,林地21600亩。

13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三岔河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于陆良县三岔河镇,距三岔河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县城所在地17.3公里。东邻三岔河,南邻太家头,西邻白水塘,北邻沙沟。辖岩东、岩西等2个自然村。现有农户773户,有乡村人口3045人,其中农业人口2910人,劳动力14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99人。 全村国土面积1.51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92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664亩,人均耕地0.5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3元。该村属于中等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14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老麦乡清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施甸县老麦乡,地处老麦乡南边,距 乡政府所在地14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不方便,距县21公里。东邻昌宁,南邻仁和,西邻保场,北邻太和。辖梧木、小朴、等1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36户,有乡村人口3235人,其中农业人口3219 人,劳动力 17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07人。

全村国土面积17.28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7829.04 亩,人均耕地2.42 亩,林地14516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829.04亩(其中:田557.44 亩,地7271.6亩),人均耕地1.26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 等作物;拥有林地1451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084亩,人均经济林果面积1.26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4亩,其中养殖面积6.5亩,其他面积3578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话。全村有635户通自来水,有37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0.55%)。有733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1.7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3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38户(分别占总数的56.83%和48.22%)。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1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农用运输车1辆,拖拉机24辆,摩托车36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01亩,有效灌溉率为25.5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42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0.29 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0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64户;建有小水窖15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001户。全村有8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3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7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6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10万元,占总收入的67.88%;畜牧业收入79万元,占总收入的21.7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93头,肉牛242头,肉羊226头);林业收入28.6万元,占总收入的6.22%;第二、三产业收入8.5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工资性收入112万元,占总收入的24.06%。农民人均纯收入207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2.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7人(占劳动力的7.12%),在省内务工59人,到省外务工94人。

15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兴街镇清河村

该行政村隶属西畴县兴街镇,地处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3.00公里,到镇道路为 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16公里。东邻江六,南邻戈木,西邻磨合,北邻龙坪。辖11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71户,有乡村人1973 人,其中农业人口1973人,劳动力139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82人。

全村国土面积13.84平方公里,海拔1,126.00米,年平均气温18.0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026.00 亩,人均耕地1.0 亩,林地17,660.00亩。

16 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龙潭乡清河村

清河行政村隶属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地处龙潭乡西北边,距龙潭乡政府所在地13.00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城57公里。辖清水河、羊街子、青木园、厄沙克、小村 等6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96户,有乡村人口817人,其中农业人口807人,劳动力 47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42人。

全村国土面积11.93 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 24 ℃,适合种植 玉米、烤烟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993.00 亩,人均耕地1.2亩,林地16,046.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0.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核桃、烤烟为主。

17 江苏连云港新浦区宁海乡清河村

清河村位于宁海乡政府西2公里,东与平安、太平相连,南与灌云县板浦镇隔河相望,西和卞浦村接壤,北和魏湾村相信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00亩,人口2200人,有9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村部座落在四组。村内有三横一纵四条水泥路面。全村有电灌站8座,黄圩河、新北河贯穿东西,内有东西南北大沟6条,水势走向东流,历史上古龙尾河的一条小支流河绕过该地域,故解放后领导人孙恺仁定名清河村。

18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乡清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海子乡,地处海子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53公里。东邻镇雄黄连乡 ,南邻树林乡管坝村,西邻本乡新场村,北邻镇雄细沙村。辖8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38户,有乡村人口2570人,其中农业人口2570人,劳动力14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24人。

全村国土面积36.2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310米,最低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9.2℃,年降水量1129.7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荞麦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5389亩,人均耕地1.94亩,林地238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43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是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5389亩,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1.94亩,主要种植核桃、漆树等经济林果;拥有林地238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8亩,水面面积370亩,草地20200亩;荒山荒地3600亩,其他面积1298亩。有煤矿、锌矿等资源。

基础设施

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电638户,占农户总数100%,通水327户,占农户总数55%,通路9个村民小组,未通有线电视,未通有线电话。有311户饮用井水,占农户总数45%,有263户存在饮水困难,占农户总数的45%,水质达标与否未经检测。拥有电视机农户167户,占总户数的28%,安装固定电话53户,占9%,拥有移动电话22部,占4%。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8 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家用车3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31辆。

到2007年底,全村3个自然村实施过人畜饮水工程;8个自然村均已通电;有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4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4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5.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0万元,占总收入的23.8%;畜牧业收入112万元,占总收入的33.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68头,肉牛170头,肉羊50头);林业收入16.13万元,占总收入的5%;第二、三产业收入32.76万元,占总收入的11%;工资性收入120.4万元,占总收入的35.9%。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4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80人(占劳动力的45%),在省内务工190人,到省外务工390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38户,共乡村人口2570人,其中男性1398人,女性1172人。其中农业人口2570人,劳动力1424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2513人,彝族4人,其他民族41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313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261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村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未投入使用),有乡村医生2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8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18户,占农户总数的6%。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1150平方米,拥有教师12人,在校学生396人,距离乡中学1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98人,其中小学生260人,中学生136人。

19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清河村

清河村位于阎良区南部,有3400多口人,村民依河而居。村上建有奶牛场,占地10余亩,奶牛存栏150头,全村建有4个奶牛养殖小区,存栏达600余头。沿河发展莲菜种植、渔业养殖、鸭场。

昔日风景秀丽

清河村风景秀丽。流水潺潺㧏㧏,夹岸绿荫笼波,河内鹅鸭戏游。河上多有水闸点缀风景,小清河历有鱼米舟楫之利,至20世纪50年代,清河仍有鱼40余种,产量较大,此外尚有河蚌、溪蟹、田螺、大虾等。沿河设抽水站13处之多,灌溉菜圃、庄稼地。两岸藕池甚多,盛产莲藕、菱芡。昔日,小清河航运繁忙,如今,清河航运已无往日的繁华,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工业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入,清河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但经过不懈治理,一渠清水,万千鱼虾的胜景,当可恢复。

清河村污染

村中清河在30年前鱼虾蟹满沟,沿岸村庄村民到河内取水饮用,如今却污水横流。小清河流于2008年又新开挖排污口一处,直径2米,排污口常年排放造纸厂的污水,占于其上不能久立皆因臭不可闻。

20 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

清河村清河镇辖村之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政府所在地。因流经村域的苇沙河水清澈见底而得名为清河村。东与大川村、西与三道村、北与前进村、南与青沟村为邻。面积9.28平方公里。

云南省楚雄大姚县石羊镇清河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大姚县石羊镇,地处石羊镇东边,距石羊镇政府所在地10.00公里,到石羊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大姚县42公里。东邻昙华,南邻柳树,西邻宝莲,北邻郭家。辖潘家、院墙等2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36户,有乡村人口3123人,其中农业人口3123人,劳动力204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64人。

全村国土面积36.40平方公里,海拔1,840.00米,年平均气温16.00 ℃,年降水量701.8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998.00 亩,人均耕地0.96亩,林地34,815.00亩。2010全村经济总收入1219.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2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板栗、蚕桑、玉米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998.00亩(其中:田1,350.00 亩,地1,648.00亩),人均耕地0.96亩,主要种植烤烟、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34,81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1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5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408.00亩,其中养殖面积 360.00亩;荒山荒地16,379.0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492户通自来水,有34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830户通电,安装有线电视323户,拥有电视机农户692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1户。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1辆,拖拉机8辆,农用运输车10辆,摩托车142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50.00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35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3亩。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2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47户;建有小水窖197口;全村有9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7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0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19.6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4.62万元;畜牧业收入 353.62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53头,肉牛463头,肉羊917头);渔业收入0.35万元;林业收入117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82元,农民收入以烤烟、板栗、蚕桑、玉米等为主。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板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283户。

21 云南省永胜县片角乡下六村委会清河村

村情概况

清河村隶属于片角乡下六村委会,属于坝区。距离下六村委会村委会2.00 公里,距离片角乡政府28.00公里。国土面积3.38平方公里,海拔1,191.00米,年平均气温20.50 ℃,年降水量641.00毫米,适宜种植油同籽等农作物。有耕地252.01亩,其中人均耕地1.14亩;有林地25.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6户,有乡村人口283人,其中农业人口283人,劳动力17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2人。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210.00 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52.01亩(其中:田108.65亩,地143.36亩),人均耕地1.1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2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9亩,主要种植龙眼、芭蕉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4,200.00亩,其他面积600.0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80户通自来水,有18户饮用井水,有8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86户通电,有5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58.14%和58.1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19.77%和11.6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和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8.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1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50.00亩,有效灌溉率为99.2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8.6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8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0.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12万元,占总收入的31.77%;畜牧业收入3.42万元,占总收入的6.3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5头,肉牛3头,肉羊35头);渔业收入2.05万元,占总收入的3.8%;林业收入2.36万元,占总收入的4.38%;第二、三产业收入5.43万元,占总收入的10.08%;工资性收入23.51万元,占总收入的43.63%。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0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