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方薰松林高士图 |
释义 | 《清方薰松林高士图》是清代画家方薰的作品。方薰也是著名的理论家,他在《山静居画论》中的许多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实际的教育意义,在绘画创作上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作品岩峦郁密,布景奇兀。虽然画面没有什么出奇的景致,但营造的一派平和安详的氛围能给观者以自然醇和、淡雅隽永的感受。 画中几株苍松拔地而起,松针茂密,树干皴擦勾勒很是简捷。方薰很少使用浓重的颜色,“设色宜清不宜重”是他一贯的主张,这件《松林高士图》就是他这一风格的代表。 基本信息【名称】清方薰松林高士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文物原属】民间收藏 【文物现状】常熟文管会藏 【规格】 墨笔,淡色,纵 28厘米,横 21 厘米 。 作品赏析当一个画家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能够促使其再度升华的不再是单纯的笔墨技巧,而是本人的学养与内涵,修养越深,成就越大。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们同时又是理论家、文学家。清代的方薰就是其中的一位。 方薰的《松林高士》图,画上的题识是:“仿五峰山人”。所谓“五峰山人” 指的是明代的山水画家文伯仁。他是文徵明的侄子。文伯仁擅画山水,用笔细劲缜密,墨色滋润苍厚。他师法王蒙以及赵令穰、赵伯驹、赵孟頫等人,作品岩峦郁密,布景奇兀。但他对构图不是十分讲究,往往有滞碍拥塞的毛病,所以作品的品位不是很高。方薰的这件作品虽然是“仿五峰山人”,但总体水平要高于文氏。虽然画面没有什么出奇的景致,但营造的一派平和安详的氛围能给观者以自然醇和、淡雅隽永的感受。 画中几株苍松拔地而起,松针茂密,树干皴擦勾勒很是简捷。 方薰是著名的理论家,他在《山静居画论》中的许多观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很实际的教育意义,在绘画创作上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谈到画树时,他曾说:“画树之法,无论四时荣落,画一树须高下疏密,点笔密于上必疏于下,疏其左必密其右。”画面上的这三株松树,树冠枝叶茂密而树干勾勒简约,给人以疏朗自然的印象。树干用笔线条曲折婉转,顺畅利落,松针用笔浓重稳健,朴实稚拙,这正如同他自己所讲的那样“涉笔须要有拙处,有巧处,若一味屈曲蟠旋,取势便入俗格。”“巧”与“拙”的表现在同一株树木上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见方薰在创作上是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 此作点苔的方式随着位置的不同加以微妙的变化,树干下的苔点浓重紧凑,远处水口附近崖石上的苔点松散自然。对于山水画的点苔方薰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他说:“古画有全不点苔者,有以苔为皴者,疏点密点、尖点圆点、横点竖点、及介叶水藻点之类,各有相宜,当斟酌用之,未可率意也。”从这件作品上分析,他在点苔的时候是相当谨慎的。由于浓淡疏密等不同形式苔点的点缀,使画面富有强烈的节奏感。整幅作品设色淡雅清丽,使人赏心悦目。方薰很少使用浓重的颜色,“设色宜清不宜重”是他一贯的主张,这件《松林高士图》就是他这一风格的代表。 其实,这件作品题材是很普通的,无非是在描绘一位策杖高士漫步林间而已,并没有太多的新意。但是细细推敲,许多的细节都体现着作者的匠心。比如高士持杖的样子不同于常人,许多普通人拄杖的目的是因年老或者体弱,只有凭借着竹杖的支撑才能够勉强行走,所以竹杖的位置必须紧贴身体,这样才能够负荷住身体的重量。而高士策杖是在寻求一种意趣,竹杖只是林间漫步的道具,不是用来支持行路的,所以竹杖位置离身体较远。我们看画中人物虽然手中有杖,但全身轻松,丝毫不显吃力,可见他是在悠闲地游山逛景。小小的细节表露出人物的清闲与自在,给画面平添了几分轻松自然的韵味。“画有尽而意无尽,故人各以意运法,法亦妙有不同”。方薰是讲究以法抒意,以画抒意的。这件作品表达的意境就是简洁自然,平淡天真。 作者简介方薰(1736--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是在写生方面颇具功力。他与同时代的奚冈(铁生)齐名,当时的人们合称他们为“方奚”。方薰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熏陶,曾经同父亲一起周游浙江全境,奇山秀水使他眼界开阔,同时奠定了扎实的写生功夫。研究绘画的同时,方薰又留有大量的诗作,可见他的艺术成就还是相当全面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