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清代爵位 |
释义 | 清代的爵位有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宗室男子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分别是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Hoso i Cin Wang 2、多罗郡王Doro i Giyūn Wang 3、多罗贝勒Doro i Beile 4、固山贝子Gūsa i Beise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5、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be Dalire Gung 6、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akiyara Gurun de Aisilara Gung 7、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be Dalire Gung 8、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 de Dosimbuhakū Gurun de Aisilara Gung (公爵以上为超品,补服均为正蟒方补。所谓“入八分”是八种标帜,表示其显赫的身分。如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不入八分不用在京当差,也不必在京里住) 9、镇国将军(相当于一品武官,补服为麒麟)Gurun be Dalire Janggin 10、辅国将军(相当于二品武官,补服为狮子)Gurun de Aisilara Janggin 11、奉国将军(相当于三品武官,补服为豹子)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 12、奉恩将军(相当于四品武官,补服为老虎)Kesi be Tuwakiyara Janggin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 宗室封爵一般每传一代就要自动降低一级,如亲王死了,其子降爵位为郡王,其孙降爵位为贝勒等。低于奉恩将军的称作闲散宗室,视四品官待遇,但因开国军功或特别受宠等原因授封的王爷可以世袭罔替,世代保有王爷爵位的称作铁帽子王,有清一代共有12家铁帽子王,分别是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2个郡王。 宗室女子爵位宗室女子的爵位分别是: 1、固伦公主:居京师俸银400两、禄米400斛,下嫁外藩俸银1000两、俸缎30匹 2、和硕公主:居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下嫁外藩俸银400两、俸缎15匹 3、郡主:居京师俸银160两、禄米160斛,下嫁外藩俸银160两、俸缎12匹 4、县主:居京师俸银110两、禄米110斛,下嫁外藩俸银110两、俸缎10匹 5、郡君:居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下嫁外藩俸银60两、俸缎8匹 6、县君:居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俸银50两、俸缎6匹 7、乡君:居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俸银40两、俸缎5匹 8、六品格格:居京师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俸银30两、俸缎3匹 宗室女子额驸待遇: 1、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俸银300两、俸缎10匹 2、和硕公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250两、禄米250斛,外藩俸银255两、俸缎9匹 3、郡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100两、禄米100斛,外藩俸银100两、俸缎8匹 4、县主额驸:居住京师俸银60两、禄米60斛,外藩俸银60两、俸缎6匹 5、郡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50两、禄米50斛,外藩俸银50两、俸缎5匹 6、县君额驸:居住京师俸银40两、禄米40斛,外藩俸银40两、俸缎4匹 异姓功臣爵位异姓功臣9等爵: 1、公爵 2、侯爵 3、伯爵(上三者超品) 4、子爵(正一品) 5、男爵(正二品) 6、轻车都尉(正三品,以上爵位均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级) 7、骑都尉(正四品) 8、云骑尉(正五品) 9、恩骑尉(正七品) 世爵俸禄为: 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 一等侯又--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 一等伯又--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 一等子又--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 一等男又--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 一等轻车都尉又--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 骑都尉又--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 还有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官205两,子品级官180两,男品级官155两,轻车都尉品级官130两,骑都尉品级官105两,云骑尉品级官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我们比较耳熟的清代异姓功臣中,如和珅原袭三等轻车都尉,后晋爵至一等忠襄公;曾国藩授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授封一等肃毅伯;左宗棠授封一等恪靖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赐号骠勇巴图鲁,授封一等男爵。而且在中华民国初年的军阀、内阁重臣、封疆大吏、社会名流等人中,我们还经常见到这些人的姓名前加有爵号,这是因为他们或世袭、或实封有各种爵号,虽然已改朝换代,但历史的印记或遗老遗少的秉性不能改变的缘故 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公爵封号最多四个字,整个清朝只有4人,而且全部都是在乾隆年间,他们是: 1、一等诚嘉毅勇公,姓富察氏,名明瑞,字筠亭,满洲镶黄旗人,属于乾隆皇后富察氏外戚集团? 2、一等诚谋英勇公,姓章佳氏,名阿桂,字广庭,满洲正蓝旗人,后改隶正白旗,其父是大学士阿克敦,阿桂本人是乾隆末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与和珅关系不睦,但都是乾隆宠幸之臣? 3、一等嘉勇忠锐公,姓富察氏,名富康安,字瑶林,满洲镶黄旗人,其父是大学士傅恒,傅恒本人是乾隆第一位皇后富察氏(孝贤皇后)的弟弟,被封为一等忠勇公,保和殿大学士(此职为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最高等级,傅恒死后,就再无人取得过此大学士级别,原为第二的文华殿大学士就相当于最高的大学士)。傅恒有四子:富灵安(仅获云骑尉世职,当过总兵、副都统)、富隆安(是乾隆女儿和嘉公主的丈夫,父死后,承袭一等忠勇公)、富长安(乾隆死后,与和珅一起获罪,嘉庆帝让其监督和珅自尽,却未杀他,后来任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富康安(屡立战功,金川平,论功封三等嘉勇男,后晋封嘉勇侯;平台湾林爽文乱,进一等嘉勇公;平廓尔喀,加赐一等轻车都尉;前往安南国平乱途中加封嘉勇忠锐公;平苗人起义,进封贝子;后病死军中,追封郡王。其子德麟,袭贝勒,递降至未入八分王,世袭罔替)? 4、一等武毅谋勇公,姓吴雅氏,名兆惠,字和甫,满洲正黄旗人,孝恭仁皇后(雍正帝母亲吴雅氏)族孙? 蒙古爵位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为札萨克(旗长)。札萨克世袭,根据清廷的规定和法令处理旗务,并接受清廷的监督。札萨克之下设协理台吉、管旗章京、梅伦、笔帖式等僚属,协理旗务。旗内的土地和属民由札萨克支配,旗下设佐,为基本军事单位,每佐设佐领一人,辖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札萨克领导下,审理丁册,征收税课,排解纠纷,传递信件及征发人丁。佐领之下设骁骑校、领催,协助位领办理军政事务。每六佐复设一参领统辖。在佐之下,每十户设一什长,为最低一级行政单位的管理人。清统治者为了不使旗札萨克享有独立权力,订出会盟制度,在旗之上设盟,合数旗而成。盟不是实质性的管理单位,只是一种实行监督的组织,一般不设办理盟务的衙门。只是在盟内各旗会盟时“简军实、阅边防、理讼狱、审丁册”。盟设正副盟长各一。每3年会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会盟地。盟长由理藩院于盟内各旗札萨克中选人赛清帝任命兼摄。盟长的主要任务是充当会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干预各旗内部事务,也无权擅自发布政令,只是对各旗札萨克起监督作用,并充当旗札萨克与清政府的中间人。蒙古旧有的部,只在名义上保存下来,不具有任何行政职能。封爵为: 1亲王 2郡王 3贝勒 4贝子 5镇国公 6辅国公 7札萨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伦额驸 13和硕额驸 14郡主额驸 15县主额驸 16郡君额驸 17县君额驸 外蒙古四部:土谢图汗,赛音诺颜,车臣汗,扎萨克图汗,下辖旗八十六个,计:土谢图汗部20旗,属汗阿林盟;三音诺颜部22旗,厄鲁特2旗,属齐齐尔巴克盟;车臣汗部23旗,属克鲁伦巴尔和屯盟;札萨克图汗部18旗及辉特部1旗,属札克必拉色钦比都哩雅诺尔盟。 青海蒙古共置西蒙古和硕特、绰罗斯、辉特、土尔扈特等部28旗、喀尔喀部及诺门罕1旗,为1盟,由西宁办事大臣兼任盟长。 土尔扈特部编旗设盟:在今新疆巴音格楞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旧土尔扈特部4旗,为南路乌纳思索珠克图盟;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的3旗,为北烙乌纳恩索珠克盟;今乌苏县境内的2旗,为东路乌讷恩素珠克盟;今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境内的1旗,为西路乌讷恩素珠克盟。此外,新土尔扈特2旗,为青塞特奇勒图盟;和硕特3旗,为巴图塞特奇勒图盟。 在西套蒙古地区也建立了旗制。阿拉善地区和硕特蒙古,于康熙年间建立札萨克旗;额济纳地区亦建立了札萨克旗,皆不设盟。乾隆年间,杜尔伯特三策凌率部南附清朝后,于1754年(乾隆十九年),建左翼1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左翼盟;又建右翼3旗,辉特1旗,为赛因济雅哈图右翼盟。 封爵有汗,王、贝勒、贝子、公。无塔布囊,有台吉。 清代蒙古贵族的分封 漠南蒙古藩封:六盟四十九旗 科尔沁六旗,亲王四人,郡王四人,贝勒二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六人;扎赉特一旗,贝勒一人;杜尔伯特一旗,贝子一人;郭尔罗斯二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四部十旗为一会盟于哲里穆。敖罕一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奈曼一旗,郡王一人;翁牛特二旗,郡王一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巴林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扎鲁特二旗,贝勒二人,镇国公一人;喀尔喀左翼一旗,贝子一人;阿禄科尔沁一旗,贝勒一人;克西克腾一旗,一等台吉一人:八部十一旗为一会盟于召乌达。 喀喇沁三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二人,一等塔布囊一人;土默特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附喀尔喀贝勒一人:二部五旗为一会盟于卓索图。乌珠穆秦二旗,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垓二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蒿齐忒二旗,郡王二人;苏尼特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哈纳尔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五部十旗为一会盟于锡林。 四子部落一旗,郡王一人;喀尔喀右翼一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毛明安一旗,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人;乌喇特三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四部六旗为一会盟于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七旗,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三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各)一人,自为一会盟于伊克召。每会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惟归化城土默特会盟,不设盟长,均集于本城,听简命大臣裁定。 漠北蒙古藩封 喀尔喀后路土谢图汗二十旗,汗一人,亲王二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辅国公七人,一等台吉八人,为一会盟于汗阿林。 东路车臣汗二十三旗,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贝子各二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三人,一等台吉十四人,为一会盟于克鲁伦巴尔河屯。 西路扎萨克图汗十七旗,汗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六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扎克毕赖塞钦毕都里也诺尔。 南路赛音诺颜大扎萨克亲王二十二旗,大扎萨克亲王一人,郡王二人,世子一人,贝勒二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八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齐齐尔里克。每岁各以副将军考核,间岁以参赞大臣前往会核,统听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裁定。 青海蒙古藩封 厄鲁特二十一旗,回特三旗,土尔古特四旗,喀尔喀一旗,亲王一人,郡王三人,贝勒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五人,一等台吉六人。以上四部落皆散处,不分畛域,听于西宁办事大臣统制。 河套等部蒙古藩封 贺兰山厄鲁特一旗,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 乌兰乌苏厄鲁特二旗,贝子二人。 推河厄鲁特,一等台吉一人。 额尔济内土尔古特一旗,贝勒一人。 都尔伯特十四旗,特古斯库鲁克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四人,辅国公二人,台吉五人。以上各部落,悉听定边左副将军裁定。察哈尔游牧一旗,听治于察哈尔都统。 西藏蒙古藩封 辅国公二人,一等台吉一人,噶布伦四人(内一人用辅国公兼之)。戴钗迦耍诎腿耍安家蝗耍げ卮蟪冀谥啤 清代有爵位的皇族成员大表系肇祖而下,世系始详,事迹未备,四传至兴祖。 清兴祖(清太祖之曾祖父,名福满)诸子,均号“宁古塔贝勒” 德世库(兴祖第一子) 刘阐(兴祖第二子) 索长阿(兴祖第三子) 清景祖-觉昌安(兴祖第四子) 包朗阿(兴祖第五子) 宝实(兴祖第六子) 清景祖(清太祖之祖父,名觉昌安)诸子 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第一子) 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第二子) 宣献郡王-斋堪(景祖第三子) 清显祖-塔克世(景祖第四子) 恪恭贝勒-塔察篇古(景祖第五子) 清显祖(清太祖之父,名塔克世)诸子 清太祖-努尔哈赤(显祖第一子) 诚毅勇壮贝勒-穆尔哈齐(显祖第二子) 庄亲王-舒尔哈齐(显祖第三子) 二贝勒-阿敏(舒尔哈齐第二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舒尔哈齐第六子,铁帽子) 靖定贝勒-费扬武(舒尔哈齐第八子) 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显祖第四子) 笃义刚果贝勒-巴雅喇(显祖第五子) 清太祖(名努尔哈赤,年号天命)诸子 广略贝勒-褚英(太祖第一子) 安平贝勒-杜度(褚英第一子) 敬谨亲王-尼堪(褚英第三子) 礼亲王-代善(太祖第二子,铁帽子) 克勤郡王-岳讬(代善第一子,铁帽子) 颖亲王-萨哈璘(代善第三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萨哈璘第二子,铁帽子) 谦襄郡王-瓦克达(代善第四子) 镇国勤敏公-阿拜(太祖第三子) 镇国将军-汤古代(太祖第四子) 三贝勒-莽古尔泰(太祖第五子) 辅国公-塔拜(太祖第六子) 饶馀郡王-阿巴泰(太祖第七子) 温良贝子-博和讬(阿巴泰第二子) 端重亲王-博洛(阿巴泰第三子) 安亲王-岳乐(阿巴泰第四子) 清太宗-皇太极(太祖第八子) 镇国公-巴布泰(太祖第九子) 和硕贝勒-德格类(太祖第十子) 镇国将军-巴布海(太祖第十一子) 英亲王-阿济格(太祖第十二子) 辅国公-赖慕布(太祖第十三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第十四子,铁帽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第十五子,铁帽子) 清太宗(名皇太极,年号崇德)诸子 肃亲王-豪格(太宗第一子,铁帽子) 辅国公-叶布舒(太宗第四子) 承泽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后改号庄亲王,铁帽子) 镇国公-高塞(太宗第六子) 辅国公-常舒(太宗第七子) 清世祖-福临(太宗第九子) 辅国公-韬塞(太宗第十子)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太宗第十一子) 清世祖(名福临,年号顺治)诸子 裕亲王-福全(世祖第二子) 清圣祖-玄烨(世祖第三子) 荣亲王(世祖第四子,未命名,二岁薨) 恭亲王-常宁(世祖第五子) 纯亲王-隆禧(世祖第七子) 清圣祖(名玄烨,年号康熙)诸子 直郡王-允禔(圣祖第一子) 理亲王-允礽(圣祖第二子,废太子) 诚亲王-允祉(圣祖第三子) 清世宗-胤禛(圣祖第四子,初封雍亲王) 恒亲王-允祺(圣祖第五子) 淳亲王-允佑(圣祖第七子) 廉亲王-允禩(圣祖第八子) 贝子-允禟(圣祖第九子) 敦郡王-允礻我(圣祖第十子) 履亲王-允祹(圣祖第十二子) 怡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铁帽子) 宁郡王-弘皎(允祥第四子) 恂郡王-允礻题(圣祖第十四子) 愉郡王-允礻琵(圣祖第十五子) 果亲王-允礼(圣祖第十七子) 简靖贝勒-允祎(圣祖第二十子) 慎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 恭勤贝勒-允祜(圣祖第二十二子) 诚贝勒-允祁(圣祖第二十三子) 諴亲王-允秘(圣祖第二十四子) 清世宗(名胤禛,年号雍正)诸子 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薨) 清高宗-弘历(世宗第四子,初封宝亲王) 和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 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薨) 清高宗(名弘历,年号乾隆)诸子 定亲王-永璜(高宗第一子) 端慧太子-永琏(高宗第二子,九岁薨) 循郡王-永璋(高宗第三子) 荣亲王-永琪(高宗第五子) 哲亲王-永琮(高宗第七子) 仪亲王-永璇(高宗第八子,八十八岁薨) 成亲王-永瑆(高宗第十一子,七十二岁薨) 贝勒-永璂(高宗第十二子) 清仁宗-颙琰(高宗第十五子,初封嘉亲王) 庆亲王-永璘(高宗第十七子,其孙奕劻封为铁帽子王) 清仁宗(名颙琰,年号嘉庆)诸子 穆郡王(仁宗第一子,未命名,二岁薨) 清宣宗-旻宁(仁宗第二子,初封智亲王) 敦亲王-绵恺(仁宗第三子) 瑞亲王-绵忻(仁宗第四子,其孙载漪改号端郡王) 惠亲王-绵愉(仁宗第五子) 清宣宗(名旻宁,年号道光)诸子 隐郡王-奕纬(宣宗第一子) 顺和郡王-奕纲(宣宗第二子,二岁薨) 慧质郡王-奕继(宣宗第三子,三岁薨) 清文宗-奕詝(宣宗第四子) 恭亲王-奕(宣宗第六子,铁帽子) 醇亲王-奕譞(宣宗第七子,铁帽子) 钟郡王-奕硉(宣宗第八子) 孚郡王-奕譓(宣宗第九子) 清文宗(名奕詝,年号咸丰)诸子 清穆宗-载淳(文宗长子) 悯郡王(文宗第二子,生未命名,薨) 清穆宗(名载淳,年号同治)无子 清德宗(名载湉,年号光绪,奕譞次子,过继给咸丰帝为嗣)无子 清末帝(名溥仪,年号宣统,载沣长子,过继给同治帝为嗣)无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