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楼宝鉴
释义

作者:(清)慕真山人,(清)韩邦庆著

内容提要

《青楼梦》晚清小说,又名《绮红小史》,俞达著。现藏郑州大学图书馆。书叙苏州书生金挹香,认定世间妓女多有情意,便到青楼之地寻觅知己,自此秉烛达旦,日夜流迹于脂粉业中,流连于温柔乡里。书中将妓女描绘为情色佳人,毫无贬义,只贵在一个"情"字,立意清新脱俗。

《海上花列传》主要写清末上海租界中成为官僚、富商社交活动场所的高级妓馆中妓女及狎客的生活,也间及低级妓女的情形,因而妓馆、官场、商界构成此书的三大场景。全书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二人的事迹为主要线索,前半部分写赵朴斋自乡间到上海投靠舅舅洪善卿,因流连青楼而沦落至拉洋车为生;后半部分写赵母携二宝来上海寻赵朴斋,而二宝亦为上海的繁华所诱,成为妓女。但赵氏兄妹之事在书中所占篇幅仅十分之一左右,前后还串连组织了其他许多人物的故事,以作者之言,这是一种“合传”的体式(见此书《例言》)。

《海上花列传》是一部精心构撰的小说,作者在艺术上有明确的追求。清代后期长篇小说的结构多效仿《儒林外史》,以若干独立单元联缀而成,而此书笔法据作者所言也是“从《儒林外史》脱化出来”,但又强调“穿插藏闪之法”,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连续性效果(同上),使原本可以独立存在的人物故事相互纠结交错地发展,具有较完整的长篇结构。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也很用力。他提出小说中的人物要“无雷同”,即“性情言语、面目行为”不能彼此相信;又要“无矛盾”,即同一人物前后出场时,应具有统一的性格;还要“无挂漏”,保持人物与事件的完整(同上)。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小说创作的认真态度和清醒的认识。此书的语言,是用普通话作叙述,用苏州话写对白。对不懂吴语的人来说,确实很难读,它的流传范围不广,即与此有关。但作者明知会有这样的后果,为了保持人物鲜活的口吻,而坚持不肯改变,同样表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重视。

作品概况

《青楼宝鉴》是最著名的吴语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小说。全书由文言和苏白写成,其中对话皆用吴语(苏州话)是该书的鲜明特点,使用苏白也是19世纪兴起的吴语小说的共同特点。

作者自谓《青楼宝鉴》的结构是从《儒林外史》蜕化而来,并使用了“穿插”、“藏闪”等技巧。描绘人物性格,刻画人情世态,细腻传神。写妓女亦个个不同,有好有坏,不像《青楼梦》那样将妓女理想化,较近于写实,有“平淡而近自然”的特点。

《青楼宝鉴》首刊于自编文艺半月刊《海上奇书》,34回,未完。作者自称此书“为劝戒而作”(《例言》)。小说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为主要线索,写他们从农村来到上海后,被生活所迫而堕落的故事。赵朴斋因狎妓招致困顿,沦落至拉洋车为生。二宝则沦为娼妓。赵氏兄妹的遭遇和经历,在上海下层社会生活中,有一定的典型性。书中广泛描写了官僚、名士、商人、买办、纨袴子弟、地痞流氓等人的狎妓生活以及妓女的悲惨遭遇。内容虽以写妓院生活为主,而旁及官场和商界,反映了日益殖民地化的城市上海的部分社会面貌。作者以看似不动声色的笔墨,描写了当时贫富悬殊、贵贱分明的社会生活画面。

此书于光绪二十年(1894)出单行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排印本,就是根据初刻石印本整理的。(张爱玲曾将其翻译为国语,命名为《海上花》)

题材介绍

妓女的生活,在文学上本也是现实的题材,不过前人所作,都成为游戏式的描写,结果是作者借此以表白其怀才不遇的身世,而造成一种极其低级的气氛。真能将妓院生活的经验,加以真实深刻的暴露,一扫倡优小说的滥调的,是用苏州话写成的《青楼宝鉴》。

《青楼宝鉴》的作者,为花也怜侬,真姓名是韩邦庆,字子云,号太仙,江苏松江人。科举屡试不利,遂淡于功名,移居上海,为《申报》作论说。喜作狎邪游,所有笔墨之资,尽归北里,经验既富,观察亦密。而其文笔又极犀利,故成就较佳。此书为一合传体,为许多故事的集合,然其组织与穿插,颇费心机。作者自己也说:“全书笔法,自谓从《儒林外史》脱化出来。惟穿插藏闪之法,则为从来说部所未有。”(例言)书中那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穿插,前后事实夹叙的藏闪,从结构上说,确是很紧密的。《青楼宝鉴》本来各人有各人的故事,经作者加以组织,弄成一个有机体的总故事,在那里同时进行发展。虽以赵朴斋、赵二宝兄妹为主干,其中很活动地插入罗子富与黄翠凤,王莲生与张蕙贞、沈小红,陶玉甫与李漱芳、李浣芳诸人的故事。因为作者要使得这些故事联合紧密,用两个善于牵线的人物洪善卿与齐韵叟,因此,一切都能活动地联系起来,而成为有机体了。

其次,作者也很用力于人物个性的描写。他在另一条例言中说:“合传之体有三难。一曰无雷同:一书百十人,其性情言语面目行为,与彼稍有相仿,即是雷同。一曰无矛盾:一人而前后数见,前与后稍有不符之处,即是矛盾。一曰无挂漏,写一人而无结局,挂漏也;叙一事而无收场,亦挂漏也。知是三者,而后可言说部。”这真是经验之谈。无雷同无矛盾,确是描写人物应当注意而又极难做到满意的地方。不雷同即能个性分明,跃然纸上;不矛盾,始能人格一致,而能形成人物事件的统一性。在中国过去的小说界,像作者这样地自觉注意到创作小说的技术,实在是难得的。作者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成绩。在他笔下出现的那几个妓女,如黄翠凤、张蕙贞、周双玉、李漱芳、赵二宝之流,都是个性分明。因为他是用苏州话写苏州妓女,故能绘声绘影,刻划入微,那些妓女们的脾气、语调和态度,都能活跃纸上,这正是方言文学的特色。再如赵朴斋、洪善卿一流人物,也写得很成功。《青楼宝鉴》的地位,远在同流之上,并不是偶然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