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龙厂镇
释义

青龙厂镇位于元江县东北部,东与石屏县接壤,西北与新平县扬武镇山水相连,素有元江“北大门”之称。青龙厂镇之“青”指铜,“龙”指矿脉,因曾办厂冶炼青铜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距离县城35公里,距离省会昆明200公里。全镇国土总面积484平方公里。

概述

历史

青龙厂镇隶属元江县。民国2年(1913年),设置东北乡(今青龙镇、龙潭乡一部)。民国17年(1928年),改乡为区,青龙为二区。

民国28年(1939年),设青龙厂镇。

1949年8月,元江解放,成立元东北区辖青龙厂乡、泰康乡、隶属蒙自专区。

1950年9月,设朋程为第一区,辖原青龙、泰康两区;1952年2月又改设青龙厂为一区;

1954年7月,划归玉溪行署管辖;

1958年8月改区为人民公社,青龙为前进人民公社,同年底改设青龙人民公社;

1962年恢复区的建置青龙为六区;1970年4月又改区为人民公社;

1984年5月又恢复至1987年底复区;1988年1月撤区建镇。青龙厂镇辖青龙厂、它克、果洛垤、铜厂冲、撮科、阿不都、假莫代、朋程、路通、西拉河10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

自然概貌

青龙厂镇位于元江县东北部,总土地面积48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7733亩,复种指数58%,森林覆盖率居全县之首;最高海拔2117米,最低海拔452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干热河谷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为一体,气候宜人,雨量充沛。主产:玉米、稻谷、甘蔗、烤烟、小麦。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甘蔗、冬早蔬菜、柑桔、西瓜等,畜牧业发展较快。境内蕴藏有丰富的铜、铁等矿产资源。镇政府所在地青龙厂村距县城34公里。

经济

经济概述

200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3744万元,比上年增7.2%,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0968万元,比上年减25%,工农业总产值(现价)3720万元,比上年减22%,其中:工业总产值1761万元,比上年减41%;农业总产值1959万元,比上年增12%。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61万元,比上年减34%,财政支出513.38万元,比上年增8.0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6万元,比上年减22%。农民人均占有粮食521.9公斤,比上年增1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694元,比上年减440元;人均存款1420元,比上年增7%。主要农产品及产量:粮食678.32万公斤,比上年减0.5%,甘庶35831吨,比上年增19.9%,烤烟31.08万公斤,比上年增76.16%,油料总产4.29万公斤,比上年减4%,水果总产31.82万公斤,比上年增27%。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烤烟生产取得历史性突破。坚持走科技兴烟、提质增效的路子,狠抓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烤烟总量、质量、效益每年都有新增长。2005年,全镇烤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烟叶收购总量达54.78万千克,适销对路烟叶47.86万千克,烟农种烟收入达703.2万元,烤烟财政收入达112万元。水果资源丰富:橘子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二是甘蔗生产快速发展。认真实施“两推广两提高一完善”措施,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协调服务,调动蔗农生产积极性,甘蔗产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2005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48万亩,甘蔗产量5.5,蔗农收入770万元。引进镇外资金开办花卉企业,产品远销国内外

三是高效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发民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作物,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55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2500亩、花卉基地368亩,产值1051.5万元。

四是畜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强畜牧科技措施的推广和动物防疫,有效控制禽流感的发生。生猪、肉牛、山羊出栏数量和活禽、禽蛋产量逐年增加。2005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418万元。

工业经济蓬勃兴起

一是铁合金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完成铁合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康达铁合金有限公司、新丰公司启动12500K VA矿热炉建设和6300KVA矿热炉扩建,做好环保技改,推动铁合金工业健康有序发展。2005年,铁合金产量达11592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547万元。康达12500KVA和新丰6300KVA矿热炉达标后,铁合金工业发展将实现新的跨越。

二是铜矿采选冶工业平稳发展。在市场不断变化,开采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各矿山企业抓住铜金属价格大幅上涨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改进工艺,铜矿采选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生产电解铜215吨,铜精矿534吨,完成工业总产值563万元。

三是矿产资源勘察有序推进。完成了莫期作铜(铁)矿的现场探矿和绘制图纸、地质论证、地质报告;启动了白打莫铁矿和大明糟铜矿的勘探。全年工业总产值达8347万元,工业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140多万元,首次超过了来自农业的税收。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积极营造环境、切实落实政策、不断改善服务,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饮食服务行业止跌回升,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5年,第三产业户数达603户,完成营业收入1051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逐年完善。完成沼气池1599口,小水窖2005口,坡改梯1256亩,人畜饮水工程23件,小型水利工程79件,小流域治理2件;建成全县最大最好最规范的标准化烟叶收购站;完成勐仰坝水库、它克调节池、攀枝花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完成1340多户的改造任务,减轻了农民负担;完成了勐仰坝、三家、它克大冲等6个村民小组街道建设。

二是交通条件明显改观。修建了5条村组公路,完成它克公路砼路面改造,自然村通车率达100%;新修蔗区公路244公里,完成了高速公路青龙厂出入口建设,形成以玉元高速公路为基本骨架,村组公路为网络,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区位优势逐渐显现。

三是通信和广播电视设施不断完善。建成青龙厂、它克、铜厂冲、马六讯130、139移动电话机站10座,开通它克、果洛垤、撮科程控电话,青龙厂集镇和勐仰坝区开通小灵通;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现状

行政区划

全镇共辖青龙厂、它克、果落垤、铜厂冲、撮科、阿不都、假莫代、朋程、路通、西拉河l0个村民委员会,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2000年末,全镇总人口13975人,其中:男6951人,女7024人,少数民族人口10879人,占总人口数77%;农业人口13103人,农村劳动力7721人,人口密度为29人/平方公里。

习俗

(一)生活方式

1、 饮食:青龙厂镇的彝族,常年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蔬菜以青菜、白菜、山芋和瓜类为主,多产于雨季,食鲜后剩余部份制成咸菜或干菜,以备枯季食用。肉食以猪、牛、羊、鸡、鸭最普遍,食鲜后剩余部份则制成腊肉、干巴或酸肉。农时一日三餐,平时一日两餐。现今,提倡“以电代柴”,不少彝族家庭已使用电炉、电沙锅、电饭煲。

喜欢用水清火、解暑、消食的香芒麻棵叶当饮料。中年男子爱烟酒。

农闲季节,青壮年男子常上山狩猎、捕鸟。猎物肉多用来制成干巴,作待客及下酒的美食。

在蔬菜的枯季,妇女们常上山采甜菜、蕨蕨菜、树花、鱼腥草等,经过加工后,用来炒吃、煮吃或做凉菜。

青龙厂镇的彝族还喜欢将红薯及玉米磨成面粉,做成窝窝头或煎成粑粑吃,味道十分可口。

2、 服饰:青龙厂镇彝族男子服饰多穿青黑色右开襟短上衣,青布或蓝布缠头,长衣短裤。到中华民国晚期,已改装与不寻的汉族服饰相似,现代仍着汉装。

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异。旧时,聂苏妇女的衣裳均是长尾衣,上下两截。上截用自织的青蓝色土线布制成,袖长及腕,以银币或大银珠奖大襟扣于右腋下,银光闪闪,其样式十分美丽。下截用白布或其他布料缝合而成,在上衣后摆下面有块尾巴,两股飘带,飘带上绣满花、鸟、鱼、草等图案吉祥图案,装饰十分精美。胸前束带围腰带,缀五色缨络,刺绣得特别美观。

头饰喜欢把长发编作一条独辫,辫稍结着两长串银珠,随同发辫缠绕于头顶,用一条宽约20公分的青布做“包头”,沿着发辫外围向后包去,并将包头两端交叉别于脑后。未婚或未生育的女子在大辫两侧再扎两股小辫。

3、 居住:青龙厂镇彝族村寨,多坐落在开阔明朗的山坡或山梁上,一个村寨一般有几十户人家。住宅多为土木结构的楼房,俗称“土掌房”。房顶用土筑成平面,既可防火,又可作阳台晒场。妇女们喜在阳台上做针线,老年人乐于在阳台上养神、吸烟。

房屋结构一般是正三间两耳房,为上下两层,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下有下厅,构成一幢四合院。住房建筑的清规戒律很严,两耳房的高度不同正间一般高,如果地基高度一样,在建盖时也要把耳房的地基挖低一些,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可明显地看出“父房”、“儿房”。

旧时,正间堂屋供置着一个用木料雕成的“神桩”。“神桩”呈小木人状,捆上一种特用的稻草,再给小木人穿上衣裳,作为祖先的神位,上面写有祖先的姓名、年龄、生卒时间以及成婚年月等。祖先的“神桩”三五代后集中火化、埋葬或置于岩石洞中,意为对祖先的孝敬和崇拜。

在“神桩”下面,还摆着一个香炉,有的常年累月地烧香,有的逢年过节才烧香,这是彝家崇拜祖先的一种祭祀方式。

(二)习俗礼仪

1、 婚俗:青龙厂镇的彝族实行一夫一妻的血缘外婚制,同姓同宗一般不通婚。

婚前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通过“跳乐作”、对山歌、欢度节日、“赶草坪街”等活动,结识情伴,互表衷情。特别是聂苏颇的“阿哩情”,很有风味。他们寻情的娱乐场所一般是选在村外的大树下或山上平坦的地方。每逢农闲季节或节日,就是彝族青年用“阿哩”来谈情说爱的好时光。小伙子们弹着四弦,吹着笛子,拉着二胡,背着烟筒及食品等东西,向娱乐场走去。姑娘们听到声音,心里乐滋滋的,奔走相告,经过一番花枝招展的打扮,就带着自己精心编织的花钱带和美味佳肴,笑语欢声地走出村去。

男女青年相会一起,若相互情投意合,就山盟海誓,倾吐爱恋之情。吐尽肺腑之言后,亲亲热热,依偎在一起,各自拿出食品来相互品尝,拿出礼物来相互赠送。小伙子拿出精心选购的头巾和姑娘喜欢佩戴的“勒斯“(花腰帕)送给心上人,姑娘拿出自己亲手巧织的、穿上铜钱和装饰品的花线带送给情人装饰烟筒,并用火草为情人装烟,人们称之为“吃火草烟”。

男女真心相爱以后,方告之家长,男方便请人去说亲。第一次去说亲要拿一公斤酒、两合红糖(一合即两块)去讨口婚。讨得姑娘的生辰八字回来后,还得请人去“合婚”。若能“合婚”,媒人就带着男方到女方家吃“订婚酒”,定下婚期。

到娶亲日,按彝族的规矩,均要骑马坐轿。男女双方家都要办酒席,宴请三亲六戚来喝喜酒。

山苏还有抢亲习俗。青年小伙子在草坪街上看到如意的姑娘,就寻借口与姑娘接触,若姑娘笑脸相见,小伙子就立即拉着姑娘的手跑到僻静的地方倾吐情怀。若相互爱慕,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女方家父母若知道是抢亲结的姻缘,会满口答应。择下婚期,便可成婚。

2、 丧葬:彝族家里有人死了,鸣枪为号,向左邻右舍报丧。人们听到枪响,纷纷奔到死者家里,帮助料理后事。

若死者为老母亲,得派人向舅舅家报丧。报丧的人必须是宗族中较亲近的小辈人。他拿着死者生前结婚时的娘家陪嫁的物品,如耳环、手镯、银链等,亲手交给舅舅家的人,叙谈死者的病情、死因以及葬礼的打算和准备情况。噩耗传来,舅舅家的人也悲伤地痛哭。男子虽然伤心,但得马上杀鸡款待报丧的人,认为他到家里,等于自家姑老太最后一次回娘家。开饭时,要给死者留个座位,摆上酒盅碗筷,不时敬酒加菜,以示让死者的灵魂前来吃喝。

到送葬的头一天,舅舅家拉牛赶猪,牵羊抱鸡,带着报丧人拿回来的死者遗物来参加丧礼。一到村外,便有许多人哭着迎接舅舅进家,连忙摆起酒席盛情招待。死者的女儿边向舅舅敬酒边哭诉母亲的恩德,并恳求舅舅把母亲遗物赐给他们。

服丧期间,要请贝玛来主持办丧事。首先由贝玛根据死者的八字属相来卜算安葬日期。在出殡的头天晚上,贝玛来要念诵“指路经”并“理家谱”,有的能背出几十代以上的祖宗名字。他们认为,通过“理家谱”和指路,可以引导死者的灵魂沿着祖先曾走过的道路寻找到祖先们所在的地方。贝玛还要颂扬死者的一生功德。

古老有葬俗是实行火葬,用柴火将尸骨化为灰烬,将骨灰装入土罐,埋进土里。明、清以后,由于受汉族影响,逐渐改行棺木葬,垒石建坟。各宗族有自己固定的坟山,他人不得介入。青年男女不幸死去,出殡时跳“乐作舞”相送,直至坟上,表示对死者的告别。

(三) 节日

火把节: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元江的彝族都要欢度“除灾迎吉祥”的火把节。

关于这个节日,元江的彝族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田肥地肥,家家户户过着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有个无良心的魔鬼,不愿让彝族过好生活,在庄稼快成熟的时节,放出数不清蛆虫来咬噬庄稼。人们看到庄稼被遭踏的惨景,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去消灭,但始终消灭不完。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生活越过越艰难。山上能吃的野菜、野果采光、挖光了,到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人们天天烧香求神,可是,神没有保佑,也没有思赐,年年都有庄稼颗粒无收。有一年,彝族山寨的老老少少携带行装准备流浪到他乡谋生,正要离开村寨时,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夜间点着火把在烧蛆虫。大家走近一看,只见老人者用松香撒到火把上,那燃起一团团火焰,把庄稼的蛆虫灭尽了,传说这个日子是六月二十四日。为了纪念它,每年的这天,人们燃着火把欢度“火把节”。

节日早上,各家各户要在正堂屋的供桌上燃起香炉,点上若干柱香,虔诚祈祷,敬请祖宗回家过节。

早饭后,男女青年成群结队,聚集到附近山上,弹起四弦、烟盒,吹起笛子,围成大圆圈,欢跳彝族传统的“乐作舞”。

午饭后,各家各户均要献食,菜肴要六至八碗,传说这叫“六福八圆”。“六福”,即“六六有福”;“八圆”,即“团团圆圆”。

晚上,小伙子们又用松柴或细栗柴扎成火把,到村口集中后,齐向村外、田边游转,不断向火把上撒松香,示意烧死害庄稼的蛆虫。有的玩得高兴了,还用火把为“武器”,相互“开战”,“战”者各自用松香撒到火把上,让火舌喷射对方(其实这是一种娱乐,人是不会受伤的),直娱乐到筋疲力尽,才高高兴兴地走回村寨。

中年人一般聚集在土楼上,谈笑风生,有的鸣放火药枪来取乐。

直到现在,火把节在彝家山寨越过越热门。老者们借节日良机,激励青少年勇于奋进,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彝家山寨奋斗不止。但属迷信活动的献祭,已被彝族人民抛弃了

政治

青龙厂镇地处元江县东北部,有6个村民委员会分别与新平县扬武镇,石屏县宝秀镇、大桥乡接壤。由于接边地区少数民族居多,法治观念淡薄,每年因山林、水利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青龙厂镇采取四项措施,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有序进行。

一是加强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领导,提高对联防联调工作的认识。由于镇领导时有变动,青龙厂镇根据实际情况将变动人员即时通知联防联调组织,并相互走访、沟通联系,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正常开展。

二是加大联防联调工作的管理力度,做好行政接边地区的法制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由于接边地区少数民族居多,又是普法盲点地区,于是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制宣传措施,适时开展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婚姻法》、《水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三是完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行政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作用。在民族节日、重要会议期间,组织公安、司法、民政、水利、林业、土地等部门开展接边地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四是积极开展接边地区联谊活动,加强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沟通联系,相互监督,调查研究,确保联防联调工作深入人心。在每年的扬武烟盒节、青龙厂正月初六街会、果洛垤正月十六等农村民族节日,相互来往人员较多,借此机会开展声势浩大的法制宣传。

2008年,青龙厂镇协调联防联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在新平县扬武镇、石屏县宝秀镇相继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联防联调会议,确保该项工作不间断、不拖延,有效促进了“护城河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旅游景点

镇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它克岩画”,清朝时期云南四大书院之一的“它克文星阁”,打响滇南起义“第一枪”的撮科起义纪念碑,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西拉河水库”,还有独特纯朴的民族风情等。

文化

全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4754册、图书流通6000册,村级党员活动室10间,村文化活动室7个、茶室7户、业余文娱宣传队8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993年12月被云南省体委等单位命名为“云南省体育先进乡镇”;1997年10月,国家体委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8年,被云南省体委命名为“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集体”;2006年2月,被评为“云南省体育特色乡镇”。广播电视覆盖率90%。

它克岩画:它克岩画位于元江县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面的扎营峰南麓,绘制于新石器时代。1987年12月,云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克文星阁:始建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有:文星阁、观音庙、龙王庙、观圣庙、石碑、石牌坊,曾经在它克村建有“龙池书院”。

历史遗址:撮科起义纪念碑、朋程建军纪念碑。

传统节日:青龙厂村“正月初六”街会,它克“正月初九”上酒会,果落垤村“正月十六”灯会,彝族的“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每四年一届的农村文艺调演和农民运动会等。

教育

全镇有幼儿园2所、小学7所、初中2所、党职校1所,校舍建筑面积70228平方米。

青龙厂小学在校学生有1374人、教职工116人,教师队伍中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51人、小学一级职称53人、小学二级职称1人。全校各个校点均配备有远程教育播放点,青龙小学、它克小学、果洛垤小学、撮科小学、阿不都小学、假莫代小学配有远程教育接收设备,青龙小学占地8438平方米,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配有多媒体教室。全镇适龄儿童1295人、入学1288人,入学率99.5%,升学率100%。

甘庄小学占地26637平方米,建筑面积8590.4平方米,在校学生有895人、教职工59人,教师队伍中有中职职称19人、占32.2%,助理级职称34人、占57.6%,员级职称5人、占8.4%,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

青龙厂中学占地26640平方米,建筑面积7529平方米,在校学生有352人、教职工46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6人、占17%,中学一级职称14人、占39%,中学二级职称16人、占44%,。全校配备了理、化、生实验仪器设施,拥有计算机35台、2个多媒体教室,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全镇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升学率75%。

甘庄华侨中学占地15335平方米,建筑面积3539平方米,在校学生有520人、教职工3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占5.7%,中学一级职称9人、占26%,中学二级职称20人、占57%,小学高级教师职称1人、占52%,。全校拥有计算机34台现代远程教育接收平台1个、电视机2台、录音机5台、图书6277册、打印机2台。全镇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6%,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升学率66%。

青龙厂镇党校占地2977.4平方米,建筑面积1267.8平方米,有教职工3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学一级职称1人、占33.3%,小学高级教师职称2人、占66.7%。全校拥有电视2台、录象机1台。

城镇建设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目的意义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目的是广泛动员城乡广大干部群众自己做起,共同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形成清洁城乡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我镇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全面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反映了“生态富镇”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活力青龙厂、生态青龙厂、和谐青龙厂”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对于改善城乡居民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生态繁荣富强和谐新青龙厂”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青龙厂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秩序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改善城乡居民工作与生活不境,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努力把青龙厂镇建成生态和谐文明的城镇。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共创文明、共享和谐;坚持好字当前,环境优先;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治理;坚持人人参与,联创共建;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依法行政,属地管理。

切实抓好“城乡清洁工程”

按照整体部署、突出重点、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要集中力量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

(一)小城镇。加大街道环境卫生清洁保洁力度。同时成立卫生巡查队。彻底解决街巷、积存垃圾和卫生死角以及乱堆乱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停乱放等问题,突出整治农贸市场和公共场所,集中清理村民住宅等周边环境,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与垃圾综合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综合管理 水平,实现城市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二)居住环境。加强城乡居住环境的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和规范城镇管理,新建居住房屋,要严格按照规定达到基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同时成立环境卫生监督小组。加快推进农村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工作,重点建设和完善各类公益设施。

(三)餐饮食堂。重点解决就餐环境不卫生、餐具不消毒、操作间卫生不达标等问题,杜绝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重点加强学校、夜市、早点、小餐馆的管理。坚决消除随意存放泔水、倾倒污水、排放烟尘等现象。

(四)交通运输。加强城乡街道车辆停放管理,解决无序占道停车、阻碍交通的问题。加强出租车管理,坚决杜绝招手即停,随意调头等现象。集中解决环境卫生的问题,注重环境的清洁美化,确保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所卫生整洁、井然有序,注重服务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功能完备、整洁优美、舒适便利的交通服务环境。努力做到定点停车处环境优美、整洁有序、服务优良,出租车车容车貌美观大方,车内空气清新、干净卫生。

(五)工地建设。加强施工工地与运输环节社会责任教育。组织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强化建设工地文明施工长效管理。运输建设材料与渣土的车辆要采取加盖密闭运输的措施,严厉处置各类运输车辆污染城镇道路的行为。

(六)户外广告。进一步规范城镇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管理。按照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健全、完善户外广告审批制度和管理办法,综合运用司法与行政的手段治理广告乱贴(画)的顽症。

(七)各村委会。要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三清五改治五乱”工作要积极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改水、改路、改厕、改房、心灶的“三清五改”工作,认真治理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五乱”问题,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保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各文明村、和谐文化示范村要率先行动,在城乡清洁工程中取到带头和示范作用。

通过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使影响全镇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民众卫生意识和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方法步骤

第一、广泛宣传、全面启动(7月)。成立青龙厂镇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城乡清洁工程动员会议,对城乡清洁工程进行全面安排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大意义,工作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城乡清洁工程。

第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8月至年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围绕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部门职能,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开展卓有成效的综合治理。

第三,总结经验,建立机制(年底至明年初)。着眼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体系,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对今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作出安排部署,推动城乡清洁工程深入持续开展。

五、工作措施

第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城乡清洁工程”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镇党委决定成立青龙厂镇“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

第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村、文明单位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卫生巡查组,由青龙厂村委会、工商、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成立卫生巡查组,对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进行巡查、督查。

第四,建立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在镇政府宣传栏开设群众监督专栏,设立群众热线信箱,及时曝光各种不文明行为,广泛吸取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会舆论监督。

第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动全民参与,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工作局面。通过在街道、社会悬挂布标,印发宣传资料,刊出板报、专栏等形式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城乡清洁工程”的新局面。

第六,建立奖惩机制。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青龙厂镇党委将对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不积极履行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问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