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陵台
释义

中文名:青陵台

外文名:Green hills station

拼音:qing ling tai

别称:青凌台

青陵台

青陵 : 1.借指在青陵台殉情的韩凭之妻。

台:

台(①台⑤台,⑥台⑦台) tái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

.亦作"青凌台"。

历史古迹

.李冗《独异志》卷中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康王以韩朋妻美而夺之﹐使朋筑青凌台﹐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台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郓州须昌县有犀丘城青陵台﹐宋王令韩凭筑者。"后因以"青陵台"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

文学作品《青陵台》

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唐李白《白头吟》:“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

相思树

参见人事部·情感“相思树”。唐陆龟蒙《齐梁怨别》:“不知兰棹到何山,应倚相思树边泊。”【相思树】晋于宝《搜神记》卷十一:“宋康三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口之,论为城旦。……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家相望也。王日:‘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家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样木生于二家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日‘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0咏男女爱情。唐王初《即夕》:“月明休近相思树,恐有韩凭一处栖。”另参见动物部·飞禽“青陵乌”、动物部·虫豸“韩蝶”、植物部·木本“相思树”、器用部·宫室“青陵台”。

青陵台·颜浩(1979年作)

秋风嘶枯枝,落叶满路塞。

迢迢北亡道,白骨成蒿艾。

岁仲南方乱,饥馑人相俎。

有匠名韩凭,弃乡携妇出。

渡江薄金竭,宿店劫衣服。

跣足蒙垢行,浑身无长物。

夫妻相携将,光景何凄凉。

却说韩凭妻,荆湘何氏女,

二八居家日,能理桑麻事。

画扇招蜂蝶,张机生云霓。

明眸欺望月,皓齿落宵星。

尝随春燕尾,出踏郊城青,

路人递相语,故国倾芳名。

商旅游天下,遂达八荒听。

韩家为国称,聘书求婚姻。

香车行辘辘,辞亲适韩凭。

夫妻恩且爱,两情深似海。

何女勤劳作,内外有贤名。

谁料天时怼,更值起戈兵。

道闻宋国好,丰年有余粮。

康王虽贪嬖,治国尚有方。

相议奔宋地,一技求饱肠。

日宿寒林草,夜行月下霜。

寒鸦呖枯枝,瘦狼卧野墚。

城郭烽烟起,村闾殡幡扬。

十室其九空,千山鸟兽藏。

乞食野人家,饥岁谁人帮?

迤俪见宋城,踟躇复踉跄。

村老怜双苦,壶浆复箪食。

因闻韩凭技,乃请为冢室。

三日而室成,相赠足衣食。

里人闻匠巧,告诸里长老。

上巳作鼋几,重午造龙舠。

茅屋西郊外,芳邻有村醪。

愿随此乡俗,长为宋国侨。

韩妻日促织,渐腴旧颜色。

春尽复夏藏,蓝天皆秋光。

云送雁千里,景随菊万篱。

夫妻相呼应,秋祓西山溪。

对镜理青丝,开箱取黄裳。

向君浅浅笑,着我淡淡妆。

村邻具鸡酒,流觞山溪旁。

是日西风好,西山草木深。

康王思围猎,南郊点千乘。

“孤王久居安,筋骨日弛闲。

愿常磨宝刀,欲寿过西山。

年暮堪驰驱,接敌方能战。

诸卿必同往,将士莫偷闲。

便从南郊发,三军次递西。

少壮习战阵,老弱演旌旗。

乃畋西山兽,尔等宜尽力。”

马前驱恶獒,马上距健儿。

旌旗迎风噪,枪刀映日傲。

士众以气壮,卒猛而尘嚣。

吆喝清四廓,威武凌两郊。

老少惊相顾,东西皆闭户。

鸡犬避不及,呻吟为马蹈。

须臾至山下,罗网遍山麓。

矢行叶簌簌,狐兔皆奔哭。

日影渐西仄,斩获盈车舆。

丽日入林翳,金山叶如血。

明君心慨然,呼吏使射止。

数骑逐深山,乘兴看山景。

遥逢数游人,引避在路侧。

康王欠身察,何女多娇色!

华服称雪颜,朱花饰云鬓。

美眷兮皎洁,芳躯兮娉婷。

康王娴骑射,胡服入山林,

村民不能识,恭垂放马行。

“孰人当吾骑,左右速驱擒!”

仁君一声喝,猛士齐向前。

鞭逐众人散,掳得何氏还。

韩凭日暮归,声声唤西山。

西山声寂寂,天色转黑暗。

里老怜游子,具白告郡县。

郡县无消息,寻觅终徒然。

旬日天下赦,胥吏踽踽来。

张榜村乡壁,广告新娘立。

丰年临双喜,朱门著新漆。

宋城方百里,华盖满巷挤。

羽书传诸郊,宫中妒细腰。

新娘尚悲乐,日闻丝竹泣。

新娘恶梁肉,宫中但素炊。

新娘求独寓,方士荐青陵。

乐师采童谣,童谣何所道:

“青陵起高丘,嘉树相连构。

儿女长欢合,我王名千秋。”

宋王闻之喜,意筑青陵台。

“娘娘沐恩深,大王心何爱。

内宫不堪俗,更筑青陵台。”

遂发东仓粟,乃征十万工。

访得韩凭技,宣诏诣司空。

甲士持鞭立,裸民汗淋漓。

军民齐努力,日望新台毕。

桃都第一鸣,黄土已万担。

工匠相传呼,白日光灿烂。

夜月濯清河,更鼓越千山。

思妻泪满颜,长思恨漫漫。

村邻渐知情,相解韩凭疑:

筑台为阿谁?是尔结发妻。

托言贵胄女,意恐国人讥。

谣言然纷起,众民咸嗟怨。

妻在康王宫,朝暮但饮泣。

思夫且偷身,不从康王逼。

康王风流子,不愿强相亵,

旦暮鼓琴瑟,意欲感磐石。

宫娥皆切齿,未敢著颜色。

内宫时飞短,外家日流长。

一日忽纷攘,国人相告奔。

新娘不从君,罗带悬画梁。

筑夫闻此变,额手复哀伤。

韩凭闻此变,悲恸不胜狂:

“可恨匹夫力,深仇无以偿!

枉作男儿汉,不能提刀枪。

追君到冥府,为鬼亦成双!”

不死空余世,颅碎青岩上。

监吏察缘故,报与康王知。

何女日消瘦,茶饭不思量。

芳容笼旧尘,敝衣蒙故霜。

朱花枯犹戴,云鬓乱不理。

康王使人语,“蝼蚁尚惜生!

卿宜识时务,更嫁为国母。

韩凭筑台日,辛苦诚可嘉。

为报宋国恩,劳死黄泉路。

大王仁且德,孤家必厚抚。

镂尔先夫功,谁人不感慕?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自惜。

念卿年方少,正宜弄清姿。

自称诸侯女,勿与他人知。

琴瑟弹新唱,富贵宋王妻。

从今居高台,荣华垂万世。

卿家娇柔体,寡人爱且死。

库中锈铁甲,案上断韦丝。

铜壶滴幽怀,牛灯点孤寂。

青筋藏朽骨,白发出冠欹。

爱卿速相救,万民仰卿赐!

寡人妇满国,独怜卿一人。

莫效东门女,粉面却弃市。

或为北郭妇,红颜古井里!

……是夕月满盛,卿宜速承恩。”

何女强忍痛,怒目语使者:

“尔其残贼乎?为王作伥鬼!

与我传语王,夫死尚未葬。

举目呼四野,唯我是亲人。

此情未断绝,此身岂容逼。

大王贵千乘,何事不易为?

但得夫入土,妾身复谁归?

愿赐青陵台,即作亲夫坟,

明日拟亲往,奠夫酒一杯!”

康王良久吟,使者良久立。

“得此天上人,名败何所惜?

他日勤理国,微瑕岂掩瑜!

且复何氏女,寡人已恩许。”

明月出城堞,夜山寂无声,

寒蛩悲玉阶,秋风怨绣闱。

开我南阁窗,双泪落千行。

江汉叹遥夜,天火嗟参商。

高楼衣衫薄,独立心如噎。

“故乡千里外,重山绝归途。

亲族播乱失,骨肉存何处?

昔时莲舟伴,白骨复谁知!

“昔我嫁韩凭,笙歌倍相亲。

儿童唱《周南》,夫妻敬如宾。

日暮拜姑嫜,帘栊望月明。

乡邻亲且善,社歌酣中庭。

群女伴我舞,众士齐拍手。

新婚归宁去,执手到村头。

阖家亲情洽,倏忽两三秋。

衣食奉父母,日日唯辛勤。

夫提班斧出,我奔桑柞荫。

夜阑相伴坐,豆火织云锦。

肆中易柴米,笈内积铢银。

夫妻相依附,欢爱无绝期……

“含悲望南天,烈火烧我心,

恨高如不周,仇深似南溟。

我本质如玉,岂愿受恶凌!

鹿亡犹触虎,兔死尚蹬鹰!

人间多不平,尧舜不足寻。

宋王伪君子,欺世盗善名。

愿捐我残躯,唤得众人醒。

他年作鬼雄,仗剑造太平。”

誓毕返宫帷,和衣到天明。

翌日霜气侵,晨风满衣襟。

款款香辇来,何氏强忍哀。

上系招魂素,辕指青陵台。

荒郊野犬唳,枯林黑鸦啼。

小民倾国出,老少递相随。

仁君发甲士,夹道护庶黎。

行路皆悲切,泪湿青陵地。

车驻青陵下,阴风暗日翳。

台基高九尺,积土工未竣。

奴众引且扶,娆娆登台顶。

悲风动旗帜,云光暗秋林。

何女指点令:“此台我所居,

就挖台上土,深可及黄泉。

恳告诸兄弟,相帮莫延缓。

哀鸣诸父老,我情何其冤。

“我本生南国,家居近楚伯。

山光冶水色,天生我丽质。

二八嫁韩凭,相濡互以沫。

韩凭为巧匠,我习蚕与织。

避乱渡江湘,望宋到中原。

宋君贤且明,五谷皆丰稔。

拙夫勤劳作,贱妾足衣冠。

不幸游西山,冲犯大王畋。

王爱我颜色,强收策马还。

我本适人妇,王恩岂敢沾。

小民命本贱,富贵非所愿。

可怜我夫君,安居竟何罪?

丧乱骨肉失,平安又夺妻。

为我筑台死,天乎竟何理?!”

沙风平野出,万众皆喑然。

旌旗空猎猎,鸦雀自关关。

何女声声泪,青山色为变。

抚尸千声唤,牵衣诉不断。

“生前君冻馁,死后免饥苦。

生前君漂泊,此台可长住。

妾身侍不勤,还求君宽恕。

积年愧恩爱,未尝育半男。

可怜泉下界,何以拜祖先!

“故土遥千里,他乡作冤魂。

魂兮飘何处,苍莽汉阳树。

我居此台上,相伴君朝暮。

君行我犹在,不堪白头誓。”

阴风绕阶起,吹落片瓦石。

落叶狂飞舞,阴云挤满天。

仵工扛起尸,移步至穴前。

何女声声唤,双泪落涟涟。

“夫君请留步,携妻一同去!

宋王乎宋王,尔罪罄竹书!

何女抢抱夫,双双蹈坟中。

奴众止不及,訇然穴口崩。

仁君闻此报,面色颇恻然。

浊泪如珠落,果然是圣贤。

将尸两分开,厚葬青陵畔。

惶惶而设祭,怏怏而封山。

播松四围护,栽柳三两圈。

无由两墓移,翌年竟合盘。

春日康王死,秋岁再丰年。

山花又重白,事过历数纪。

宋人作歌谣,传与四海知。

迢递千百里,士女相与至。

同立白头誓,相携折柳归。

插柳柴扉外,可作婚姻藩。

故事诚可信,千秋感嘉言。

青陵台的美丽传说

大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咏青陵台》诗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依暮霞。莫许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相传列国时,宋康王郊游至下邳城东,见桑园中的采桑女个个卓有风姿,百看不厌,于是下令在桑园中筑台,起名青陵台,王在台上整日看采桑女。有一天,王在青陵台上见一采桑少妇,窈窕秀丽,楚楚动人,王惊为绝代。于是令从人询问,知是下邳穷士韩凭之妻何氏(又有称花氏)。当即一面传地方官令凭献妻,一面命侍从备车夺取。韩凭无奈,与妻商量再三,无计可施,两人抱头痛哭,依依不舍。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次日早,凭见妻升车而去,心如刀绞。何氏被夺后,潜遗凭书,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众人莫解其意。传示老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吊死于村后柳树,家人将其葬于树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为妃。何氏早已成竹在胸,诈称:“请王让我登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应允。何氏身着素服,乘车登台,遥对夫墓,跪拜哭祭毕,猝然跳台身亡。遗言于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宋王怒,命于凭墓西五里掘穴埋之,且道:“尔夫妇相爱不已,若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乡人同情韩凭夫妇不幸遭遇,于是在两人墓前各栽柳树一株以表悼念。不久,两墓前的柳树竟生得一般粗细,一般模样,虽相距五里,却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里,即使无风亦能听到两棵柳树发出“嗦嗦”的声响,好象他们夫妇在窃窃私语。特别是在“明月三五夜”,两棵树的枝枝叶叶缓缓地交织在一起,乡人传为“冢合”。并常有雄雌鸳鸯各一,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凄楚感人。后人哀之,号其树为“相思树”,见青陵台即想到韩凭夫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