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即战役 |
释义 | 青即战役,又名即青战役,是1949年5月至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第三十二军在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的指挥下,在青岛、即墨一带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名称:青即战役 地点:青岛、即墨一带地区 时间:1949年5月至6月 参战方: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国民党青岛守军 结果:解放军获胜,青岛解放 主要指挥官:许世友、谭希林;刘安祺 战前筹备(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文 青即战役旨在“迫敌早退” 解放青岛与中美关系) 战役过程(首战灵山、再打上疃,外围战获胜 智取马山、窝洛子,破敌首道防线 攻打铁骑山、驯虎山,破第二道防线 收娄山,占李村,轻取第三道防线 歼灭残余守敌,收复薛家岛) 战役背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战略进攻阶段与敌人主力进行的战略决战。经过三大战役以后,国民党的主力已大部被歼,华东、中原地区及长江以北之敌仓皇向江南溃退,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解放。这时,山东境内只有青岛、即墨及长山列岛仍为国民党军队所盘踞。国民党守军虽有一定防御能力,但大部受到过人民解放军严重打击,军心动摇,战斗力减弱,机动兵力不足,补给、增援全靠海空运输。 1949年春,在解放战争迅猛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为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战胜国民党,建立新中国,已成为中国人民及其军队的迫切任务。为此,解放军主力准备渡江作战的同时,山东军区准备发起青(岛)即(墨)战役,以配合主力部队在江南的大进军。 战前筹备毛主席亲自起草电文1949年4月2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命令,批准山东军区发起青即战役,解放青岛。为编辑《青岛解放档案文献图集》,笔者前往中央档案馆查阅复制这份在青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电文,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份电文竟然是毛泽东主席起草的。在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向全国进军的重要时刻,毛泽东为解放青岛亲笔起草命令,可见青即战役在中央看来,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战役,这场战役关系复杂,意义重大,需要最高领导人作出决定和指示。 电文内容如下: 山东军区并告华东局,粟、张:卯有(4月25日)电悉。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第一步集十二个团,对若干据点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此点应与部队干部讲明白)。 军委,卯俭(4月28日) 此电虽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一是明确指出了青即战役的目的和性质。即战役目的是逼退敌军,而不是打歼灭战;战役特点是对青岛之敌发动的是威胁性攻击,而且指示青即战役过程分步实施,对第二步的打算留有充分的余地;二是特别强调我军要避免与美军作战。毛泽东主席作出上述决策,充分考虑了青岛敌我态势,考虑到保全青岛城市的需要,考虑到中共、国民党政权与美国国际关系的特殊情况。 青即战役旨在“迫敌早退”解放青岛是在全国解放大势已定、青岛战场敌强我弱背景下的一次战役。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孤据青岛、长山列岛,驻守青岛一带的是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的三十二军、五十军、海军第二军区等海陆空部队,人数在5万人左右,主要阵地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此时解放军山东军区所属地方部队大批补充野战军,准备渡江作战,青岛附近我军作战部队主要是1949年2月组建的三十二军和胶东军区警备部队,可以参战部队只有12个团,兵力在3万人左右,这些部队不仅兵力和武器装备不占优势,且均由地方部队升级为主力部队,干部战士大都没有经过大战锻炼。战前,解放军主要是在青岛外围与国民党军队对峙,向其施加压力,伺机解放青岛。 1949年4月25日,在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南京之后,山东军区致电中央军委及华东军区,分析了敌我情况,建议趁青岛国民党军队动摇恐慌之际,以迫敌速走为目的,组织三十二军和胶东军区部队发动青即战役,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分散守备之敌,稳步前进,以便在敌军全部撤退时迅速进入青岛,防止敌人破坏城市。 以弱势之兵解放青岛,发动战役的时机极为关键。中央早已洞悉国民党军队弃守青岛、兵力南撤的图谋,把敌军撤退视为有利战机,以达到用最小的代价迫敌早退、保全城市的目的。山东军区在来电中报告,有情报讲,国民党空军全部南飞,驻青美军全部离陆登舰,敌204师已经南撤,国民党守军决定二周内撤离青岛。 从中央4月25日收到山东军区的电报,到28日回电,对这封标有“AAAA”(我军电报的最高等级,表示最为急要的意思)的来电,毛泽东主席在酝酿三天之后才予以批准,表明中央对发起青即战役非常慎重,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作出的决策,而且电文中使用了“威胁性攻击”、“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等语句,内容非常谨慎。说明毛泽东主席一方面认定发起青即战役的战机已经成熟,虽然兵力上敌强我弱,但只要敌军无心恋战,我军完全可以以局部的胜利,形成高压态势,逼迫敌军早日撤退;但毛泽东主席对青岛我军以弱攻强的形势也是了然于胸,从解放军在青岛一带的兵力不具备大规模歼灭敌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为部队作战行动制定实事求是的方针。从我军作战情况看,我军作战非常艰苦,在进攻上疃等战斗中多次冲击未果;华东军区5月28日曾致电山东军区,拟调24军配属野榴、机械化团加强进攻青岛力量,说明青即战役中敌我兵力火力差距甚大,不具备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 解放青岛与中美关系至于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特别要求参战部队“避免与美军作战”,说明解放青岛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毛泽东主席是在中共对美政策大格局中思考解放青岛问题的。 一是考虑美国对华政策。随着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美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继续标榜支持和平解决国共争端,但其政策从1947年1月支持国民党政府反共内战,到1948年末开始考虑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到1949年2月,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等待尘埃落定”讲话,采取静待形势发展而后确定对策,其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摇摆、矛盾之中。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与苏联在欧洲的对峙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解放青岛前夕,面对解放军进军全中国的形势,美国更急于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但又难以摆脱国民党政府的纠缠;还想与中共建立一些联系以便维护其在华利益,保持一些影响。 美国把青岛作为海军基地,常年驻扎美西太平洋舰队10-15艘军舰,主要是巡洋舰和驱逐舰;驻有海军航空兵3个中队,1000余人;1948年11月初美国驻青海军陆战队为旅级单位,隶属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部队4个营2000余人,驻青总兵力3470人,同月从关岛增防1250人。1948年12月初,中共中央接到报告说,一个被认为与马歇尔和美国务院过从甚密的美国记者告诉中共代表,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就是政府中要有美国可以接受的反对派,以及允许美国在上海和青岛有驻军权。可见美国对长期占据青岛海军基地持有幻想,甚至将青岛作为与中共打交道的筹码。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下,驻青美军的主导思想是避免与解放军直接冲突,1949年,美军逐步撤出青岛。我军发起青即战役后,美军除留下一个班海军陆战队护卫驻青领事馆外,5月4日全部撤离青岛。 二是考虑国民党政权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企图。1949年,国民党政权随着战局的不断失利而行将崩溃时,寄托于美国直接介入中国内战,将美国拉下水的意愿愈加强烈。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处理与对美关系的宗旨就是挽救自己的覆灭,其努力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继续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阻止美国从国共内战中脱身;其二是使中国内战国际化,利用国际力量的介入来阻止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在华北仅余青岛数地的情形下,国民党政府更是千方百计留住美国部队,既作为防护盾牌,也为拖美国下水留下伏笔。1949年3月兼任青岛市长的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山东省主席秦德纯,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了4月初他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一次谈话,他把青岛比喻为象棋的边卒,说中共已经在长江以北吃掉了车马炮,为什么不吃这个卒子,“我认为就是青岛是在太平洋西岸的海军基地。”“如果攻青岛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他们认为是不划算的”。他指出,如果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战,共产党在控制中国大陆后,必然侵入东南亚各国,“民主国家阵营与集权国家阵营在亚洲的比重,就会发生变化”,“对于国际和平有了很大的障碍”,要求美英等国发表声明、援助物资,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国民党政府实现划江而治。这些混淆是非的观点,是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争取美国支持的一种外交策略。 三是考虑了中共对美外交的总体战略。基于对当时形势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中共在1949年1—3月间,提出了处理与美国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在思想上、军事上做好美国干预中国内战的准备。即使美国直接介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把战争进行下去,直至取得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在解放军渡江南下之际,仍然在华北保留了机动部队,就是预防美军在华北登陆。其次,实行政经分开,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有生意就得做,奉行互通有无的原则。再次,在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上,采取“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解决”的态度,实行“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最后,在具体策略上,中共指导思想是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给美国干预中国内政以口实或借口。但是,随着我军胜利,一些城市解放后我军在处理对美关系时采取了简单、过火的做法,如在沈阳,解放军曾进入美国领事馆强行封闭其电台,引起涉外纠纷,为激化与美国的矛盾带来了隐患。因此,毛泽东主席在发起青即战役的电文中,特别指出“避免与美军作战”,并强调“此点应与部队干部讲明白”,其实质要求我军把握分寸,避免与美军发生冲突,为国民党拖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提供借口。 青即战役期间,我军面对复杂局势,按照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准确把握战机,英勇奋战,达到了逼敌早退、保全城市的战略目的,使青即战役成为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又一典型战例。毛泽东主席起草的青即战役电令,不仅再次展示了毛泽东主席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也为青岛历史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双方兵力国民党军国民党在青岛守军第十一绥靖区刘安祺所辖部队主要有: 新组建的两个军(第三十二军和第五十军)、一个师(第二〇四师)、四个旅(警备旅、独立旅、山东保安第一旅、第二旅)、三个团(第二〇八师第九团、工兵第十七团、宪兵第十一团); 海军第二军区(第一舰队、第二巡防队); 空军第五大队(第二十五、二十七中队)、一个供应中队和一个警卫营; 另外还有游 杂部队等,共五万人左右。 同时还有美军第七舰队(二十余艘大型军舰)、美海军陆战队、航空兵等一万余人的庇护。 解放军1949年4月30日,山东军区给军委、华东军区上报了攻青部署,以三十二军六个团为主力,同时抽调警四旅三个团、警五旅一个团、胶东军区两个基干团、军区炮兵团,总共十三个团的兵力,再加上一个榴弹炮营和部分基干民兵、县区武装相配合,共同参加青即战役。 战役过程为解放国民党在华北地区最后的重要据点——青岛,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于1949年2月将胶东前方指挥部所属新五军、新六师和炮兵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二军。军长谭希林、政治委员彭林,副军长刘涌,参谋长赵一萍。编入第三野战军,归山东军区指挥。 青岛扼胶州湾的咽喉,地当渤海要冲,港阔水深,形势险要,是天然的军事和商业良港,是国民党的军事基地和南北要冲。 此时,孤立在青岛、即墨之敌惊恐万状。蒋介石密令青岛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保存有生力量,力避就歼,随时准备撤退”。1949年4月11日,刘安祺在青岛召集绥靖区高级军官会议,研究了青岛的防卫部署和撤退计划等事宜。 刘安祺为达到既保存实力,又能延缓撤退的目的,从沧口到即墨城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以即墨城为中心,沿马山、盟旺山、莲花山、四舍山、铁骑山等制高点组成以支撑点相连接的防线;第二道防线西起女姑口经城阳、流亭沿白沙河东至海边;第三道防线西起沧口经李村至沙子口。他把地方保安推到外围第一道防线当炮灰,而将其所谓主力部队布置在二、三防线上。这样,他既可以牵制人民解放军,保存实力,又可以控制主要方向和内层重点以观变化,或在美军掩护下随时可以从海上撤退。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各野战军全体指战员和南方各游击队,“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证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山东军区进行了研究,认为解放青岛必须进行战前充分准备,掌握战机,不以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应采取里应外合,粉碎国民党军队南迁与破坏的阴谋,迫敌撤退,以保全城市为主要目的。为此,山东军区决定集中12个团的兵力,对青岛发动威胁性攻击,采取“逐步压缩、迫敌早撤,于敌撤退之际,寻机歼其一部或大部”和“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战方针,兵分三路,由北向南推进。在与国民党军作战中不主动进攻美军,只有当美军直接参加作战时,才予以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还击,并进行揭露。此计划于1949年4月25日上报中央军委和华东军区,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对青岛举行威胁性攻击”。指示:“第一步集十二个团,对若干据点试行攻击。得手后看情形再决第二步行动。其目的,是迫使敌人早日撤退,我们早日占领青岛,但又避免与美军作战。”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部署,山东军区决定以三十二军第九十五师为西路,围击胶济铁路两侧的国民党军队;以九十四师为中路,向即墨城北烟青公路以西的国民党军队围击;以华东警备四旅和警备五旅一个团为东路,向即墨城以东沿海一线孤立的国民党军队进击,牵制该线的国民党军队不得向铁路沿线增援,以保障三十二军左翼之安全,并积极向南发展,扫清青岛东北外围和崂山里的国民党军队。采取逐步压缩,分割包围的办法向青岛推进。 战役发起之前,前方指挥部向参战部队发出了战前总动员,对青即战役作了全面部署。前线各路大军立即投入了战前准备,进行了战地动员,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胶东地区、滨北地区,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参战支前,为作战准备了充分的人力、粮食及其他作战物资。 首战灵山、再打上疃,外围战获胜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云集青即前线。东路部队进展神速,首战灵山。由警备四旅一部,利用有利地形,沿灵山东北侧迅速迂回到灵山南侧,对国民党军队形成南北夹击。国民党守军在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和强大炮火的压力下,慑于被歼,弃山南逃,灵山收复。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赶到林格庄时,与从即墨城赶来接应灵山守敌的国民党第三十二军七○四团和绥靖区一部相遇,双方激战一小时,国民党军队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首战告捷。 5月4日,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向上疃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上疃是灵山至即墨城一线的要冲,青即外围的战略要地,是国民党军队外围防御的中心。国民党派其主力部队三十二军二五五师七六三团驻守。根据部署,人民解放军九十四师二八○团主攻,九十五师二八四团打援。战斗开始,解放军猛攻上疃据点,国民党军队惊恐万状,纠集了外围的兵力,分几路向解放军阵地骚扰。国民党三十二军二五五师一个营,从盟旺山出发,企图支援上疃国民党守军,被解放军警备四旅截击在演泉歼灭。次日拂晓,敌军又组织了四个团的兵力,从即墨城东南方向,分两路向解放军反扑,企图营救被解放军包围在上疃的国民党守军,又遭到解放军东路大军奋勇狙击,激战5小时,两路国民党军队被击溃。 即墨城西至马山一线守敌,以三个营的兵力增援上疃,被人民解放军西路大军九十五师二八五团三营截击,双方展开激战。三营指战员发挥了顽强奋战的精神,舍生忘死,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狙击任务。 但是上疃国民党守军,由于防御工事坚固,火力凶猛,依靠明碉暗堡负隅顽抗,加上三面国民党军队增援,所以九十四师二八○团虽然英勇拼杀,激战两天一夜,终因地势不利未能攻克。为了总结经验以利再战,部队撤出战斗,进行休整。 5月11日,解放军重新进攻上疃。这次攻坚战以九十五师二八四团主攻,九十四师打援。围攻上疃之战打响后,二八四团以二营五连攻占宋花泉作为攻击上疃的立足点,五连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攻克上疃据点开辟了道路。二八四团以攻坚和扰袭相结合的战术,以造成主力歼灭国民党军队之机。他们连续扰袭了4个昼夜,使被围困在上疃的国民党军队胆战心惊、日夜不宁,龟缩在据点不断向邻近国民党军队求援呼救。国民党增援部队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炮火的压力下,狼狈逃窜,跑回驻地,不敢增援。上疃国民党守军见增援无望,慑于被歼,于19日乘隙仓皇南逃。在我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阴岛国民党五十军二七零师八一零团和营上十一绥靖区独立旅一团、二团一营分别在团长杨瑞荃、韩福德率领下,于5月24日、25日向我军投诚。至此,青即外围战即告结束,国民党军在即墨城外围设置的据点全被拔掉。 智取马山、窝洛子,破敌首道防线外围之战结束后,部队经过几天休整,自5月26日开始向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发动了全线进攻。 东路部队于25日夜,由盟旺山、莲花山之间经九六夼,于拂晓前向国民党的第一道防线的中心据点——窝洛子村发起围攻。这次战斗由二连担任主攻。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队在人民解放军猛烈轰击下被迫向村西南角狼狈逃窜,逃至南山、南峙山一带,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人民解放军占领了该团团部阵地——窝洛子村。这时,盘踞在盟旺山、段山、莲花山、四舍山据点里的国民党军队失去指挥,惊慌失措,也纷纷夺路逃窜。有的见大势已去,慑于被歼,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东路部队追击国民党军队到鳌山卫时,遭到国民党青岛保安旅一大队孙克来的阻击。国民党军队截断电线,在交通要道立起木桩,拉起铁蒺藜,并用火力网阻击人民解放军前进。解放军冲破敌人的封锁,飞越障碍,歼灭了孙克来部。 马山是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上的重要据点,在人民解放军西路大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守军军心浮动,纷纷逃窜。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三团二营四连长驱直入,追击国民党军队40华里,行至栾夹沟岔受国民党军队阻击。当时,天色已晚,指战员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一部分战士乘夜色摸到国民党军队背后,前后夹击,国民党军落荒而逃。 在人民解放军炮火的强烈攻势下,26日,即墨城、盟旺山、马山、南泉、大庙山一线国民党守军全线溃逃。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即墨城东至海边、西至胶济铁路长达百余华里的大片土地,拔掉了国民党军大小据点20余个,摧毁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防线。 攻打铁骑山、驯虎山,破第二道防线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防线后,人民解放军乘胜追歼逃敌,向国民党军第二道防线冲击。27日晚,中路部队来到了驯虎山下。驯虎山地势险要,国民党军在山上构筑了若干大小碉堡,易守难攻。九十四师二八二团一营奉命攻击,二连为主攻。一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前面两个山头,向国民党军队阵地纵深展开了猛烈射击。国民党军在山上以一个连的兵力,向正面进攻的二班战士疯狂扫射,拼命地争取控制最后一个山头。三班战士为支援二班夺取山头,机智勇敢地从阵地右翼越过封锁区来到峭壁下,出其不意搭人梯登上山顶,牵制住国民党军队的火力,用手榴弹炸毁了几个地堡,为正面攻击部队开拓了道路。这时,一、二班战士从正面攻上山顶,驯虎山国民党军据点被摧毁。 驯虎山的南面是后旺山,有国民党军一个加强营驻守。九十四师二八一团七连出敌不意,奇袭后旺山据点,仅用15分钟就全歼国民党军这个加强营。 5月30日天刚亮,国民党军队为夺回驯虎山据点,凑集了10余门大炮,向人民解放军坚守驯虎山的战士疯狂轰击。英勇的战士以强有力的炮火进行还击。中午,从南面蝎子山上下来了150名国民党军,在炮火掩护下,兵分三路向驯虎山蠕动。二八二团二连战士向三路国民党军队迎头痛击,一举击溃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人民解放军攻克驯虎山后,直取蝎子山。蝎子山有两个山头,国民党军在山顶设立了据点阻止人民解放军前进。九十四师二八○团一营奉命出击。国民党军队企图据堡顽抗,用机枪和手榴弹还击。人民解放军愈战愈勇,以强大的火力,摧毁了敌堡,歼灭了敌军,攻克了蝎子山。 人民解放军东路大军在向崂山挺进途中,来到铁骑山下。铁骑山是东部山区国民党军最重要的据点。由于人民解放军对铁骑山国民党军情况侦察不细,没有发觉守军已由国民党二二五师取代了青岛保安旅,对国民党军队兵力估计不足,开始进攻受阻。 激战三四小时,人民解放军才攻上山头。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用重金收买亡命徒组成敢死队,趁人民解放军立足未稳之机冲上铁骑山。当晚,解放军调来炮兵部队,重新组织兵力发起进攻,重炮猛轰山上国民党军地堡,再次攻下铁骑山。 5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追歼逃敌到丹山。丹山是国民党军的一个重要据点,有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九十四师二八○团攻丹山未克,二八一团继之,攻克丹山第一个山头。国民党军拼凑了一个团的兵力向解放军反扑。在这次战斗中,双方反复争夺多次,解放军伤亡较大,仍未能歼灭国民党守军。因此,团部命令一营上去与三营一起进攻,并通知炮兵连用大炮摧毁国民党军地堡。战士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冲上山头,全歼国民党守军,丹山战斗胜利结束。 在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华东警备四旅的连续攻击下,国民党军第二道防线全线崩溃。人民解放军收复黄埠水源地、阳城、女姑口车站及该线以北的广大农村。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进展疾速,直逼国民党军的最后一道防线——沧口至李村一线。东路部队由铁骑山、华阴、毕家村、沟崖,分两路向张村、沙子口挺进,于6月1日攻占了张村和沙子口,切断了青岛国民党军队东退之路,使国民党军队陷入人民解放军弧形包围之中。 收娄山,占李村,轻取第三道防线中路部队在攻克丹山以后,于6月1日上午又夺下丹山南部的二六四高地。然后,大部队经夏庄、石门庙、佛儿崖向李村进军,当晚到达指定地点。 攻占市区的西路部队,沿铁路线由宋哥庄、后娄山向市区进军。国民党军队退至娄山一带,以一个营的兵力,扼守娄山四个山头,集中火力向人民解放军猛击。国民党军队还从胶州湾调来军舰向人民解放军炮轰,配合陆地作战,企图拖延时间,掩护青岛市的国民党军队撤退。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九十四师二八三团二营四连疾速迂回至国民党军队阵地,集中火力向国民党地堡冲击,仅用20分钟时间,连克娄山四个山头,国民党守军溃窜,人民解放军接着挺进老虎山。国民党军拼凑了一个营的兵力固守老虎山,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向市区进军,拖延时间掩护国民党军主力撤退。在九十四师二八三团一、二营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军队向小清河溃逃。 二○○高地是小清河阵地最突出的一个山峰,国民党军队团指挥部设在这里。二八三团二营四连冒着敌人的炮火,迅猛冲进敌人的阵地,浴血奋战,仅用15分钟就占领了二○○高地。继而,又攻克国民党军队板桥坊二五○高地。 人民解放军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四团追击国民党军队至沧口“北日钢”一带,受到国民党军队阻击。国民党军队为掩护撤退,拼命顽抗,双方激战一天。6月2日拂晓,国民党军残余从沧口开始全面溃逃,奔向市区,青岛外围第三道防线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攻克。6月2日上午8时,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攻克水清沟南山国民党军据点,大部队开始向市区挺进。途经四方车站时,截获了国民党军队满载弹药的卡车,占领了火车站的地堡,将国民党军队压缩到海岸一带。这时,四方港口里停泊了三艘汽船,竞相逃命的国民党军队汇集到港口,冲上汽船,甲板上挤得满满的,均被人民解放军截获俘虏。 歼灭残余守敌,收复薛家岛薛家岛位于青岛市西南方向,距青岛市区最近处为2.26海里(约4.2公里),扼制着胶州湾出入口,是一个战略要冲,对市区、港口、海湾的安全有着重要战略意义。1948年10月,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为了撤退安全,以其嫡系精锐第五十军第三十六师,攻占了薛家岛,后来保安二旅辖五、六两个团驻扎薛家岛,五团有兵力两千余人,六团有兵力两千四百余人,共同担负防守任务。 我军按照既定的作战方案,令滨北军分区两个团前去歼敌,战前我地下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分化瓦解工作,六团团长蔡晋康在我军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下,决定起义,令敌人大为震惊,敌军锐气顿时大削,双方展开激烈枪战,敌军终于败退,剩余为数不多敌人乘船从海上仓皇逃跑。薛家岛解放。 幕后英雄及时行动保住码头青岛解放前两天,地下工作者孟宪礼得知敌人已经在大港码头安放了400公斤炸药,要在撤出青岛时炸毁码头。他急忙把情报上报并找到了技术员去给炸药做化学处理。6月2日一早,他到大港码头查看炸药时,看到了正在欢呼的兵工厂工人 ,原来炸药被冒险处理完毕,危险解除了。孟宪礼老人如今仍然最喜欢穿警察制服照相。他坐在沙发上,别上青岛解放的金色徽章,整个人立刻抖擞起来。对着过去的老照片,他回忆起那段不能穿制服、不能暴露身份的日子。 冒死发报“敌人撤退”曾经的地下党员刘萍老人回忆,1948年冬,胶东区党委统战部青岛工作委员会为开展情报工作,成立了一个以他为基干的情报组。我们这个组一直坚持战斗到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刘萍工作组的15名成员分别打入了国民党国防部联合后方勤务总司令部青岛水陆军运办事处、第十一绥靖区军法处、青岛市警察局等要害部门。 工作组成员之一张永年的公开身份是军运办事处的勤务员。当时国民党兵监总监青岛第九分监部有直通南京国民党中央的电台。这部电台负责长江以北及华北地区国民党与南京的联系,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期间,蒋介石的亲笔手谕和机密代电等,均由这部电台接收后,翻译成文,然后由张永年分发给驻青岛的十一绥靖区司令部、警备司令部、国防部二厅山东督导站和中统、军统等驻青特务机构。刘萍说:“在那种白色恐怖的年代,每一次情报的获取和传送,我们都默默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 张永年送来的电报,密级大,时间性强,必须以极快的速度传递。稍有疏忽,拖延了时间,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和审查。刘萍说,每次见面只有15分钟,期间他要将火漆封口的信封打开将文件抄下来,然后再按原样封好。搜集来的情报需要闯过敌人的层层封锁传递到解放区。交通员一个星期要跑三个来回,送情报的路程有100来里地,有的时候,骑车都把屁股磨破了,有的交通员还被国民党打断过膀子。临近大战,敌人的封锁越来越紧,越过封锁线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平时他们都把软纸捻成条,藏在大褂前的钥匙包里面。此后,为了把重要情报及时送出,胶东区委还为情报组配备了电台。进入紧张阶段时,由于情报数量大,任务重,来不及用密码组稿,他们就干脆用明码发报。 妙计保护发电厂当年策划领导护电斗争的老地下党说“护厂保饭碗”争取到厂方支持 “记得咱的队伍是1949年5月开始攻的城,一直到6月2日进城,整个青岛没停过一秒钟的电,城市没瘫痪。当时我心里就在想,为了这个,我们几个就是全光荣了也值!”2009年5月24日,翻开珍藏多年发黄的老照片和地下党员名单,82岁的赵景业 老人仿佛重新回到了60年前,回想起60年前亲自策划领导的那场艰难曲折的护电斗争,老人不禁心潮澎湃。 1948年底,随着在东北、华北战场上的节节失利,盘踞在青岛的国民党部队深感大势已去,在撤离前,为延缓解放军进城的步伐、给即将成立的新政权制造麻烦,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和特务机构却派出大量人员准备炸毁青岛的命脉——青岛电厂、水厂、纺织厂及青岛港等支柱企业。国民党特务们的破坏行动还没开始,当时设在平度宗家埠的青岛地下市委根据上级指示,已派遣得力地下党员打入水、电、路等重要设施及其机构内部。一边收集情报,与敌暗斗,一边设法发动工人群众开展护厂护路斗争,粉碎敌人毁我城市的阴谋。于是,在解放前夕,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暗战”正式打响。 险象环生的三次“暗战” 1945年,时年17岁的赵景业进入青岛电厂工作。当年4月,粗通日语的赵景业去台东一个日语补习班学习时,与班里一个名叫乔玉的男同学很快成了好朋友。很快在乔玉的介绍下,赵景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1946年4月,青岛地下市委安排赵景业到烟台解放区参观,并发展懂得电业技术的地下党员。但因一个发展对象突然投敌,赵景业很快就暴露了。 1948年秋,考虑到青岛解放在即,国民党特务随时可能炸毁电厂,而厂里连一名地下党员都没有,组织上什么情况也无法得知,根本无力掌控局面。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地下市委决定走出一步险棋——再次启用赵景业,让他第三次潜伏。 接到组织的命令后,赵景业的上级和他本人心里都明白:这次潜伏可能凶多吉少。“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时一位领导给我派完任务后,提出要求,无论发生什么事,也不准撤出电厂,最后,他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话,‘你走吧,我们不要你了!’说完后,领导想笑笑,但笑不出来,他知道我这次去暴露的危险很大。”赵景业对记者说。根据当时领导的指派,赵景业潜回青岛,开始伺机在电厂工会内发展地下党员,发动职工阻止特务炸毁电厂的企图。电厂不能回,他住进了国民党的眼皮底下——荣成路11号空军宿舍,他的一个本家叔叔在这里干地勤。随后,冒着巨大的白色恐怖,赵景业开始了第三次深度潜伏和秘密的地下工作。 两个月控制电厂工会 由于自己不能进厂开展工作,赵景业决定在厂里工人中发展地下党员,在工会任职的工人因具备一定号召力又是优先发展对象。与电厂以前要好的同事、同学接触过几次后,赵景业听说变电所里有一个叫刘芳亭的值班员是比较适合的发展对象,这个人平时就好替人打抱不平,很有正义感,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还是厂内“黄色工会”(就是电厂职工工会)的常任理事。 经过再三斟酌,赵景业认为刘芳亭确实是个合适的发展对象,决定亲自会会他。但根本没见过面,人家如何肯见面?赵景业心生一计,派自己在电厂工作的倾向革命的同学于恭殿约请刘芳亭。这天上午,刘芳亭如约来到于家,一进门,就见一青年男子坐在火炕上,正不知如何与陌生人相称时,赵景业先开口:“刘先生,我是北面来的。上级派我来青岛,就是来找你。”刘芳亭被这突如其来的一番话惊得目瞪口呆,他明白“北面”的涵义,一时紧张得脸上直冒虚汗。 当天傍晚赵景业就找到锦州路刘芳亭的家中,刘芳亭以要出去买菜、打水为由意欲躲开。赵景业一把拉住他,整整一晚上,赵景业不歇气地给他讲“北面”的事,讲国民党的垂死挣扎,讲共产党的仁义政策,听得刘芳亭渐渐露出了笑容。长谈后,刘芳亭当即表示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刘芳亭,赵景业又先后发展了“黄色工会”的另一位常务理事贾清臣和监事王思臣,后来又在台东变电所发展了数人。 此后,赵景业又和刘芳亭、贾清臣等地下党员一起,迫使电厂重新改选工会领导班子,工会的领导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赵景业为首的地下党手里。 一条妙计争取厂方护厂 1949年年初,上级告诉赵景业一条来自敌人内部高层的消息:国民党特务已从外地紧急向青岛调运了两万多公斤的烈性炸药,专门用来炸电厂、水厂、码头等大企业,不给共产党留下任何有用的东西。 得到消息后,赵景业立即组织地下党员们发动职工中的积极分子,号召大家一起秘密保护电厂。“第一次发动的时候,也就动员了40多个工人,根本保护不过来。”赵景业告诉记者。当时青岛电厂分为两部分,发电系统叫发电所,供电系统叫变电所。两部分厂区都很大,仅变电系统就有5个变电所,40多个积极分子根本无法达到保护电厂的目的。 “为什么不能争取厂厂长和协理(副厂长)支持护厂呢?”一次秘密会议中,赵景业的这个想法一提出,大家纷纷摇头,甚至怀疑赵景业急糊涂了。在这个敏感时期,谁要护厂,那肯定是共产党派来的,被发现了必死无疑,直接把想法说给身兼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官员的厂长徐一贯,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后来,赵景业慢慢向大家说明了想法,地下党员们这才如梦方醒。原来,赵景业打算向厂长和协理提出护厂的想法时,不说护厂是为了共产党,而是为了保住厂里1000多工人的饭碗,并提出口号——“护厂保饭碗”。在组织工人代表向当时的厂长徐一贯请愿时,赵景业还告诉大家,一定要说护厂主要是为防止流氓无赖进厂破坏,不说是防止特务炸厂。经过两次努力后,被蒙在鼓里的徐一贯很热情地同意了工人们的护厂要求,还特别提出,在危急时刻,工人们可以拆除发电机和汽轮机的核心部件封存转移,还专门拨出一部分黄金做护厂经费。 有了厂方的支持,刘芳亭等人再提出“护厂保饭碗”的口号时,全厂1000多工人争相报名,一支强大的护厂大军迅速组建起来。工人们在电厂四周拉起了铁丝网,昼夜在厂区四周巡逻,甚至还假借保卫部门的名义购买了枪支弹药。 金条+谎话两退炸厂特务 1949年5月底,眼看解放军部队即将攻入城内,国民党绥靖区和军队高层开始部署炸毁电厂。一天,数名电厂工人正在厂区巡逻时,两个国民党军官带着20多个士兵进了电厂。刚进厂,两名军官就开始要求士兵散开部署,两名士兵扛起两挺机枪,准备爬到发电厂主厂房架机枪。几名地下党员上前询问来意,一名军官说,一来准备炸掉电厂的核心部件,同时也准备在这里布置人马,决定与入城解放军顽抗到底。 见状,赵景业连忙组织地下党员好好伺候两名军官,还暗地里给他们塞了不少金条,让他们不要炸掉自己的饭碗。两个贪财的军官本来也不想找麻烦,见厂里的工人又“懂事”,自然乐得送个人情。但为了向上级交代,他们还是准备架设机枪,准备负隅顽抗。当士兵准备爬上主厂房制高点时,工人们心生一计,骗两人说,主厂房上有两道特高压电线,人靠近六七米就会被吸上烧成灰。一席话吓的贪生怕死的士兵屁滚尿流,两名军官也赶紧带着部队离开了电厂。 几天后,绥靖区派出大批特工来到电厂。见这些人来者不善,几位地下党员和工人们再次拿出了备好的金条,同时派专人陪同几个特务头头到前海一线旅游景点去转了转,把他们伺候得非常满意。几天后,几个特务向工人们询问电厂最主要的设备是什么,大家自然心知肚明,将这帮不学无术的特务带到了发电厂的煤场,告诉他们最重要的设备就是吊煤的吊车,如果吊车坏了,电厂就没法发电了,整个青岛城将会断电。特务们画了张地图,兴高采烈地回去交差了。从1949年5月解放军开始攻城到6月2日最后解放青岛,整个青岛没有出现一秒钟的停电,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青岛解放青岛市内人口众多,建筑物林立,经济文化设施集中。为了避免战火对城市的破坏,把这座美丽的城市完好无损地交给人民,人民解放军在进入市区之前,决定快速挺进,禁止使用重武器,力避同国民党军队进行巷战。人民解放军进入市区以后,国民党军队完全丧失了有组织的抗击能力,只顾仓猝逃命。人民解放军一鼓作气,直取大港和团岛,迫使国民党军队乘船南逃。 6月2日中午12时,青岛完全解放。由于解放军攻势迅猛,加之青岛地下党发动护厂、护校等斗争有力,使青岛解放时水电未断,电讯通畅,港口设备和工厂企业完存无损,生产和社会秩序很快得以恢复。青岛解放的当天,为了“保障全市人民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确立革命秩序”,青岛市军管会根据山东军区的命令,正式挂牌成立,并发布第一号布告:在青岛实行军事管制。中共青岛市委正式入市办公,青岛市人民政府也同时宣告成立。马保三就任新青岛第一任市长。晚上8点30分,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青即战役的胜利,除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外,南海人民和滨北人民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战役影响青即战役,自1949年5月开始发动围攻,至6月青岛解放,历时一个月,共歼国民党军队5745人,解放国土7012.5平方华里。此役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山东及华北地区的统治,使山东大陆全部解放。这对开辟海上交通运输,发展生产,支援向全国大进军夺取更大胜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解放青岛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 青岛解放大事记1947年8月3日:蒋介石集结了国民党五个整编师向胶东解放区进攻。敌五十四师自青岛即墨地区越过大沽河沿胶济路西犯。 9月1日:胶东解放军首批释放国民党官兵997名,抵达即墨城。 10月2日:10月2日-10日华东人民解放军发动胶河战役,歼敌12000余人,乘胜收复昌邑、掖县、栖霞、威海市。此次战役标志着山东战场转入进攻。 11月25日:美军配合国民党军队向我胶东的即墨县进犯。 1948年9月2日:蒋介石颁布命令:由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兼代青岛警备区司令。 11月2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艘巡洋舰,载美军陆战队员1250名由关岛抵青岛大港码头,30日登陆。 12月13日:美国第38特种混合舰队自是日晨陆续离青赴沪。 12月26日:国民党青岛警备旅副旅长顾正光,率直属队及第一团共1500人起义,起义部队后改编为南海军分区独立团,中央军委任命顾正光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 1949年1月12日:自是日起,美驻青地面部队陆续登舰移驻海面。 1月27日:在中共青岛市委领导下,国民党第32军754团在团长方本壮率领下,在即墨城南20余里处起义。 4月11日:驻守青岛的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官刘安祺召集高级军官会议,研究青岛防卫部署及撤退计划。为“力避被歼”,拖延撤退时间,在青岛外围自即墨至沧口设置了三道防线。 5月4日:我三十二军向青敌外围防御中心据点上疃发起进攻。九十四师二八O团主攻,九十五师二八四团支援。守敌三十二军二五五师七六三团依仗明碉暗堡负隅顽抗。我军进攻受挫。 5月19日:上疃守敌三十二军七六三团,在我三十二军二八四团连日围攻下,慑于被歼,乘隙突围逃窜。至此,青即外围战即告结束,敌人在即墨城外围设置的据点全被拔掉。 5月26日:在我三路大军的全线攻击下,敌第一道防线全部崩溃,我军收复马山、即墨城、窝洛子、盟旺山、华盖山、南泉等大小据点二十余处,解放即墨城东至海边、西至胶济铁路长达百余华里的大片土地。 5月28日:华东警四旅经四小时激战,攻克铁骑山。 5月30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城阳车站。国民党军队的第二道防线开始崩溃。同日,三十二军九十四师二八O团兵分两路进攻蝎子山,守敌依仗有利地形,据高临下负隅顽抗。我军摧毁敌地堡,攻克蝎子山。 5月31日:在我三十二军、华东警四旅的连续攻击下,敌西起女姑口经城阳、流亭,沿白沙河向东延续的第二道防线全线崩溃,我军收复黄埠水源地、城阳、女姑口车站及该线以北的广大农村,直逼敌最后一道防线。6月1日:中路大军攻占丹山后,并于当晚八时攻占李村。西路大军三十二军九十五师二八三团二营四连兵分四路,攻克敌军娄山、老虎山、板桥坊等敌人据点。东路大军华东警四旅攻占张村、沙子口,第三道防线被摧毁。 6月2日:为确保社会治安,建立革命秩序,即日起全市戒严。军管会按系统开始接管工作。并发布党政军人员入城纪律和确保革命秩序,保障社会安定的命令。同日,青岛市警备司令部正式成立,谭希林任司令员,刘勇任副司令员,赵一萍任参谋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