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海月饼 |
释义 | 中秋节,青海习惯上叫“八月十五节”。过“八月十五节”的民族有汉、土和藏族三个民族。中秋之夜,献月饼、献瓜果,赏月的活动,大致和内地汉族相仿。但青海的中秋月饼却别具一格,与市场上销售的月饼迥然不同。 在青海,做献月的月饼,是各族妇女显示炊事技艺大好时机。中秋月饼,分大月饼和小月饼两种,均用扇蒸笼做。大月饼一扇蒸笼只蒸一个,小月饼根据蒸笼大小,一扇蒸茏可蒸4-8个。各地都用色香兼备的苦豆粉(有些地方叫香豆)、红曲、姜黄等,分别研细作为“色素”。将上等粉发酵后,揉好擀开,上面涂上一层清油,撒上一种“色素”,用手摊匀,把它卷起来,揉成圆块,又擀开,再上涂清油,加另一种“色素”。就样三次、四次、五次,把“色素”逐层加进去,有时还加红糖之类的糖粉。蒸好后当你切食月饼时会看到十层八层的月饼层,五色俱全,芳香可口。大小月饼的做法大体一致。不过对大月饼的加工格外精心。如有些妇女,在大月饼中心做一蟠桃图案,然后担制一条鳞甲斑斑的长蛇,从左盘卧起来,蛇头对蟠桃,两眼眈眈而视。习俗认为蛇乃子嗣子兆,蟠桃则是福寿仙品。通过献月,祈求生一个福寿双全的儿子。有些农业区的藏族妇女,在月饼中心面,设计三个宝塔图案,周围为十八朵艳花。意即十八罗汉庆三宝(三宝藏语叫光角松)。有些妇女,在月饼中心捏塑一个寿字,周围作五朵艳花图案,象征着“五福捧寿”。有些妇女精心加工成松、竹、梅三种植物图案,均匀分布在大月饼面上,以“岁寒三友”来显示自己的节操。 当沉沉暮霭布满人间时,人们在院落的西檐下支上供桌,摆上月饼、瓜果,并在主房内点上灯,插上香,藏族还在中宫里烧上“桑”。合家大小人等,静静地等待月亮升起。逢上天高气爽,风清月朗时,大家喜笑颜开,将月饼、瓜果各取一些,向空中抛撒,象征着月亮娘娘品尝。然后,一家人吃“团果”、“团圆瓜”和月饼。 八月十五,正值丰收季节。在农村常常几家人“打平和”(注),或杀猪,或杀羊,做上各种菜肴欢度节日。青海在八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还有带上小月饼串亲戚的习惯。注:打平和:青海方言,指几个人合吃一个羊或猪,煮熟当即共食,肉按参加人数均分,钱由参加者均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