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岛市博物馆 |
释义 | 青岛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文物包括书法、绘画、陶瓷器、铜器、玉器、钱币、玺印、甲骨、竹木牙角器等三十余个门类十多万件,其中书法、陶瓷器、玉器、钱币为馆藏特色。馆内还收藏有4万余件青岛历史发展各阶段留下来的文物资料,反映了青岛建置以来城市的发展,是全面了解青岛历史的重要场所。 中文名称:青岛市博物馆 类别:博物馆 地点: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7号 开放时间:2001年6月24日 馆藏精品:书法、陶瓷器、玉器、钱币 历史沿革1959年4月13日,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青岛市地志博物馆”。 1959年10月8日,经山东省青岛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将“青岛市地志博物馆”改名为“青岛市博物馆”,正式成立之前称为“青岛市博物馆筹备处”。 1965年正式建馆。原馆址位于大学路7号30年代建成的红卍字会旧址,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是一座集历史、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随着青岛市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1996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迅速崛起的东部新城区投资建设青岛市博物馆新馆。新馆占地105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整幢建筑造型庄重典雅,流畅的圆廊结构、蔚蓝色的屋面设计以及与之相呼应的宽敞的广场叠水喷泉、绿色草坪构成了一幅现代都市气势恢宏的建筑交响。 2001年6月24日,青岛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开放。《馆藏明清书画陈列》《馆藏古代碑刻拓片陈列》《馆藏近现代书画陈列》《馆藏历代货币陈列》《馆藏古代瓷器艺术陈列》《馆藏古代工艺品陈列》《馆藏国际交往礼品陈列》7个文物专题陈列同时展出。 2007年,为迎办29届奥帆赛,市委市政府确定投资,对青岛市博物馆内部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改造后的青岛市博物馆陈列展览将充分体现其馆藏优势和地方特色,并以其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和功能,成为传承青岛地区人类文明,展现青岛城市文化底蕴,提供高雅文化服务的重要公共场所。 馆藏概况青岛市博物馆馆藏文物5万件,一级藏品150件,元、明、清以来著名的书画传世品4000多件。重要藏品有明邢慈静纸本白描菩萨卷和明成化斗彩海马天字罐。 基本陈列有《青岛近百年史》。举办的展览有《古代字画》、《近代字画》、《古代工艺品》、《古代瓷器》、《文物珍品》等。 镇馆之宝在青岛市博物馆的正门大厅内,矗立着两尊北魏(公元500—550年)时期的石佛像,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佛像身高一丈八尺,重约30吨,俗称“丈八佛”。头部雕高肉髻,面部瘦削清秀,深目高鼻,眉间有白毫相,其神态祥和、超然。长颈,内着僧祗支,胸前束僧祗支带,外披褒衣博带式长衣,衣纹雕刻成“v”形断面。双手施无畏与愿印。跣足立于莲花座上,莲座下雕四方形的须弥座。 石佛像造型优美,雕刻技法娴熟,衣纹细致柔和,神态栩栩如生。充分表现出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施行,反映到佛教雕塑艺术上的风格特点。 两尊石佛像最早安放在山东临淄县龙泉寺内。1928年7月对佛像垂涎已久的日本人欲将其劫走。然时逢发生济南“五.三”惨案,中国人民反日斗争日渐高涨。日本侵略者迫于形势,未能得逞,故这批珍贵文物才得以免遭劫难。 1930年原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厂长栾宝德先生派专车将大佛运至青岛,安放在厂内的花园中。1979年7月移至青岛市博物馆院内公开展出。1998年7月移至博物馆新址(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7号),至今已接待数万中外游客。 珍品瓷器青花龙穿花纹高足碗 年代:明代 规格:高11.4 口径17.7 底径 4.7厘米简介:侈口,深腹,高圈足。器型呈喇叭形,碗的内外壁共绘出威武矫健的五条龙:一龙盘绕于碗心,器壁内外各有二龙,似在花海中飞舞,空间衬以缠枝莲花,构图严谨,气韵生动,青花素雅明快。足内壁书“正德年制”楷书款。 景德镇窑釉里红缠枝菊纹盏托 年代:元代 规格:高2.9 口径 19.3 底径11.9厘米简介:十六瓣菱花形口沿,器内装饰有四组花纹组成。盏托中心绘一折枝桃花,其外以盛开的六朵缠枝菊花所围绕,内壁绘各种花卉,口沿饰卷云纹。圈足沙底,足内无釉。 龙泉窑青釉菱花形盖罐 年代:元代 规格:通高31 口径 23.6 底径19厘米简介:此罐,菱花形盖,盖顶塑无釉兽形钮,罐直口,无颈,鼓腹下收,圈足。造型浑圆古朴,釉面青翠如玉。腹部及盖面饰折枝牡丹、菊花、石榴、蟠桃等印花图案。布局得体 ,线条流畅,给人以雍容华贵之美感。 德化窑杯 年代:明代 规格:高9.2 口长14.5 口宽11.3厘米 简介:此件德化窑杯,椭圆形,花形敞口,腹下急收成柄状,平底内凹折边。腹上部堆贴有云龙、松鹤、梅纹饰;腹下部饰有山石、梅花鹿和小狗。胎体细密坚致,釉色莹润如玉,乳白如凝脂。 磁州窑白地黑花罐 年代:元代 尺寸:高22.9厘米 腹径21厘米 简介:直口,丰肩,圆腹下收,平底。肩部饰黑彩折枝菊纹一周,腹部绘有对称的二组黑色折枝花卉与海浪、涡纹装饰。 黄釉人物龙舟 年代:民国 尺寸:高19厘米 长31厘米 简介:龙舟通体施黄釉,舟上塑有形态各异的百余位人物,或划浆、杂技、说唱歌舞、分散在龙船各个部位, 展 示了龙舟节庆的热闹场景。 珍品玉器白玉蟠螭纹璧 年代:宋代 规格:直径 20.5厘米简介:此玉璧质坚莹润,色泽洁白,但两面有白沁。玉璧正面雕五只游走的螭虎,其尾部分叉,四只较大的均有四足,较小一只仅雕出两前足,拖细长尾;三只较大的螭虎头呈梯形、圆眼、尖耳方嘴,而另一只小螭虎则为尖脸尖耳尖嘴圆眼。玉璧反面刻谷纹。 青金石雕人物山子 年代;清代 乾隆 规格:高20厘米 横43厘米 简介:石雕整体即一座山的形状,上部雕山石迭嶂,苍松翠柏,间有亭台溪水,白鹤盘旋。五位面含笑容的老者驻足山坡,姿态各异。山石背面雕有松、鹤、鹿,喻示“松鹤延年”。 青玉活环莲花嵌红料石洗 年代:清代 规格:高5.6 口径16.3 底径12.5厘米简介:此玉洗为浅腹微敞口,口沿浮雕宝相花四朵,每朵花蕊上嵌有一颗红料石。花朵出沿折枝于洗腹部,花茎上挂一个较大的圆形活环,腹部雕花蕾四朵,其上各挂有一个小活环,轻摇玉洗,八只活环叮当作响,清脆悦耳。玉洗内底雕有一朵西蕃莲花,内壁阴刻四片蕉叶纹饰。 珍品钱币贝币 年代:公元前19至前16世纪规格:长 2.7厘米 简介:贝币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形体一面有槽齿,又叫齿贝。小巧玲珑,坚固耐磨,光洁美观。海币主要出产于我国的东海、南海等地海域。 王莽十布 年代:不详 规格:长5.8 宽 2.6厘米 (大布黄千) 简介:方首,平肩, 微束腰,方足,首部有一圆穿。其特征遵循从小到大的形制,尺寸大小不同,即:小布一百、幺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秦半两 年代:秦代 规格:直径 3.7厘米 简介:秦半两外圆内方,钱文高突,朴拙浑厚。正面钱文“半两”二字分列左右,文字对称。 珍品竹木器红木嵌银丝童子骑牛年代:清代 规格:通高 23.8 底座长 23.5厘米简介:此木雕为红木所制,牛背上骑着大小二童嬉戏玩耍。牛之神态逼真,所嵌银丝表现牛毛的纹路和衣服花纹。远望去,此作品具有红铜雕塑之感,由此可联想到杜甫“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中的情景。 象牙雕人物插片年代:清代 乾隆 规格:长30 高9厘米简介:此插片为长方形,上面雕刻了一群嬉戏玩耍于苦瓜架下小顽童,男娃梳着独角朝天辫,女娃梳两条弯弯羊角辫于耳旁,均穿左衽衫,宽松肥大的长裤。他们正在追逐逗趣,还有背小弟弟看热闹的。所雕果实压枝,瓜叶茂盛,蔓须飘逸。 犀角雕螭虎纹杯年代:清代 规格:高12 宽10厘米 简介:此杯腹部和足部略成方形,造型及纹饰仿青铜器之特征。杯体外雕饰回纹和兽纹。外腹和杯把、杯内及足内几处共雕刻了八只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小螭虎。 绘画蓝瑛桃源春霭图轴时代:明 尺寸:纵186.5厘米 横86.2厘米 绢本设色 此图依“桃花源”意写江南初春景色。满岭桃花盛开,河水荡漾,双舟比翼,船头二人吟唱,乐游其中,令人神往。 蓝瑛(1585——?)字田叔,号蜨叟、西湖外史,浙江杭县人。擅长山水、人物、花卉、兰石皆精妙 朱耷芦雁荷花图中堂时代:清 尺寸:纵167.7厘米 横101.2厘米 绢本设色 此图以墨笔画雁、石、陡壁,润泽清淡。崖壁上红花倒垂,枝叶飘动,四雁顾盼如生,生气盎然。 朱耷(1616——1705)字雪个,号何园,八大山人等。明亡后落发为僧,其花鸟笔墨恣纵,不拘成法。 王原祁墨笔山水轴时代:清 尺寸:纵84.3厘米 横46.7厘米 纸本 图写山谷环抱,峰峦相接。而用笔苍古,繁而不乱,气韵天成。右上方是陈奕禧所题跋语。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擅山水,精于鉴定,为清初“四王”之一 吴伟观瀑吟诗图轴时代:明 尺寸:纵157厘米 横95.4厘米 绢本 构图开阔中透出一股清幽气象。高松下一学士侧卧坡石旁,面对山石瀑流而吟诗。整幅用笔笔势飞腾,豪放刚健。人物刻画简练而又神态生动。 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号小仙,湖北武昌人,流寓南京,孝宗时援锦衣卫百户,精山水,长于人物。 陈列展览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陶器陈列 本陈列上起距今7000年前的青岛,下至1891年青岛建置,以青岛地区历史的发展为脉络,展现了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全展共由文明曙光、三代融汇、秦汉雄风、盛世口岸、胶澳重镇五大部分组成,陈列文物200余件。 文明曙光 距今约七千多年前,青岛地区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该部分以胶州三里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迭压遗址出土的文物为重点,展示了东夷族先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的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其中出土的薄胎黑陶器皿,堪称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青铜器陈列 三代融汇 展示了距今三、四千年前至战国时期青岛历史的发展。其中,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鼎盛,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金属器具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即墨古城发展成为齐国东部的经济中心城邑。 冶铁技术 秦汉雄风 重点展示了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冶铁技术。秦始皇、汉武帝亲巡海疆中几临青岛。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青岛地区也开始建寺凿窟、雕塑佛像,造像艺术达到了较高水平。 隋代双体木船 盛世口岸 展示了隋——元朝时期,青岛地区对外交流和商贸航运业的发展,板桥镇(今胶州市)成为著名的贸易港口之一。至元代,崂山道教兴盛,成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丛林。 板桥镇缩微复原场景 胶澳重镇 展示了明清两代,伴随帝国主义的入侵,青岛由封建商贸港口向近代殖民地商贸港口城市的转变。同时,也展示了这一时期青岛地区书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观信息开放时间: 5月至10月:9:00—17:00(16:00停止入场);11月至次年4月:9:00—16:30(15: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票价:免费(每天限定参观人数3000人)。 乘车路线:104、301、304、313、362路至松岭路站下;230、321路至博物馆站下;110、311、375、380、382、606路至会展中心站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