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青春型分裂症 |
释义 | 青春型分裂症分裂症的一型,常开始于青年期,思维瓦解和破裂、妄想和幻觉片断易逝,情感变化突出(肤浅和不适切)、行为不负责任和不可预测,常有作态,并有与社会隔离的倾向。因阴性症状(尤其情感平淡和意志丧失)发展迅速而预后不良。同: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因家系调查及孪生子研究表明,患者亲属中的本症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且与患者血缘越近者,患病的机率越高,单卵孪生子的同病率一般较双卵孪生子高4~6倍。发病年龄越小,遗传因素作用越明显,南京报道儿童精神分裂症72例中,36%有阳性家族史;上海调查75例儿童精神分裂症,随访14~25年,阳性家族史者占64%。而成人精神分裂症资料,以上两地为22%左右。 环境因素对本病的起病有一定影响。多数患儿是在精神刺激的影响下诱发起病,如父母责骂或受惊,遭老师批评及与同学争吵等。 这类儿童的病前性格大多为内倾,性情孤独、寡言、胆小和不喜交往。 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不少工作者从生化代谢方面进行大量工作,推测可能因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代谢中间产物,影响大脑功能而致病。但尚未证实。 青春型分裂症表现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发病可急可缓。发病年龄较早的,起病一般比较缓慢。发病急骤的,病程发展则较快,短期内即可达到严重的程度。发病后,患者逐渐表现孤僻、情绪不稳,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许多的心理或精神障碍。这些障碍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思维障碍。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一是联想障碍。联想松散、支离破碎,让人不知所云。正常思维突然中止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性思维。思维联想贫乏、空洞。与人交谈中言语减少,重复一些单调的语句,或满篇文字只反复说一个无意义的问题,如“人为什么要吃饭?”之类。 二是逻辑进程障碍。患者在思维过程中,不能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规律来分析问题,表现出概念混乱和一些奇怪的逻辑推理。 三是妄想。是一种严重的思维障碍的表现。凭空出现病理性观念,例如有的患者说:“人人都想害我”、“人人都在监视我”。 第二,情感障碍。情感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症状。在疾病急发期,患者的情绪可出现无原因的剧烈变化,这是由幻觉、妄想引起的强烈反应。兴奋、激动、紧张、恐惧、焦虑、忧郁。忽而大哭、忽而大笑、忽而大发雷霆等等。 第三,意志行为障碍。表现为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常独处沉思、生活懒散、不修边幅;或者产生矛盾意向,做任何事情都是犹豫不决。 第四,幻觉丰富。患者常常可以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出现听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等等。幻觉内容离奇古怪,变化多端。 第五,自我意识障碍。这也是此病常见的症状。例如上例中的徐强自己给自己发传真,叫自己从别处回来,就是自我意识障碍的表现,认为自身的某部分躯体或整个身体已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自己在另一处所。自我意识障碍还可表现为以第二人称的语调叙述自身的体验,或者觉得自己已一分为二,两部分在脑子里互相对话。 第六,注意力涣散。在发病的早期表现为患者对日常生活漫不经心,工作、学习、生活粗枝大叶,丢三拉四、心不在焉。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型的精神疾病。但其病情发展有一个自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蛛丝马迹“的症状表现,只要稍加留意就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有此类病的家庭,千万不要认为家庭中有这样的病人是家中的耻事、讳疾忌医,致使病情日渐恶化、迁延,造成难以康复的结果。 此病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之以心理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视病情而定,根据病情发展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