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州 |
释义 | 秦州区为国务院命名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的中心城区,属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海拔1130──2700米,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秦州区历史悠久,文化源深,人文荟萃,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 秦州区主要发祥地之一。 中文名称:秦州区 所属地区:中国 甘肃省 电话区号:0938 邮政区码:741000 地理位置: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面积:2442平方千米 人口:65万人(2004年) 著名景点: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 概述西晋泰始五年,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罢秦州,并雍州。七年,复立,镇上邽。 晋书:三国魏黄初元年置,讹误。三国时未见有秦州的记录。 自晋至清,辖境有所变迁。1913年废,改本州为天水县。 秦州区是天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辖区7个街道办事处,40个社区居委会,10镇6乡,596个行政村。总人口63.86万人,其中城区人口20.48万人。有汉、回、蒙、满、藏等19个民族成份,汉族占总人口的98%。 历史沿革秦州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传说中的伏羲、女娲、轩辕均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据《禹贡》记载,夏商时期天下分九州,秦州属雍州地。春秋战国时期,秦州属邽县,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县。西汉时期秦州区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三年设置天水郡。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置秦州,分陇右置秦州,始有秦州之名。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领陇西(治襄武县,今陇西县东南)、南安(治獂道县,今陇西县东南),天水(治冀县,今甘谷县东)、广魏(治临渭、今秦安县东南)、新平4郡。 西晋秦州,治上邽 (今天水市),统6郡:陇西郡(治襄武县,今陇西县东南)、南安郡(治獂道县,今陇西县东南)、天水郡(治上邽县)、略阳郡(广魏郡更名,治临渭县,今秦安县东南),武都郡(治下辨县,今成县西北),;阴平郡(治阴平县、今文县境)。 十六国前凉,秦州统陇西、广武、天水3郡;前赵秦州治上邽(今天水市),统陇西、南安、天水、略阳、武都5郡;后赵因之。前秦秦州,统天水、略阳2郡。后秦为3郡。西秦为6郡。大夏统天水1郡。 北魏秦州,治上邽县(今天水市),统天水、略阳、汉阳3郡。西魏秦州仍治上封县(今天水市),统天水、清水、略阳3郡。北周因之。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并县,秦州治上邽 (今天水市区),直辖上邽、秦岭(今天水市北道区)、成纪(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东北)、清水、冀城(今甘谷县东)6县。大业三年改秦州为天水郡。 唐武德元年(616)改天水郡为秦州,天宝元年复天水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秦州,为陇右道治所。整个唐代,秦州治成纪县(今天水市区),领成纪、上邽(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清水、伏羌(今甘谷县东)、长道(今礼县东北)6县。五代因之。 北宋时置天水郡。 北宋秦州仍治成纪县(今天水市区),领成纪、陇城(今秦安县)、天水(今秦安县西北)、清水4县。属秦凤路。 金秦州,仍治成纪县(今天水市区东北),领成纪、陇城、冶坊(今清水县北)、秦安、甘谷、鸡川(今通渭县东南)、西宁(今会宁县东)8县。属凤翔路。 元秦州,仍治成纪县(今天水市秦城区),领成纪、清水、秦安3县。属巩昌府路。 明朝至清朝雍正元年废成纪,由秦州直接管辖。清代将秦州升为直隶州,治所在秦州,治今天水市,领秦安、清水、礼县3县。属 陕西布政使。清属甘肃省,领徽县、两当、清水、秦安、礼县5县。 1913年废。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天水市。 1958年撤消天水县,合并为天水市。 198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天水实行市管县体制,秦城区是在原县级天水市基础上设立的天水市中心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2004年9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天水市秦城区更名为秦州区。 秦州的历史渊源天水 市名,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人。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历史沿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连祖国内地华中、华东及沿海各地,西通青海、西藏、新疆、直至欧亚大陆桥上的欧洲各国,南邻祖国大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北上翻越六盘山便可进入宁夏。天水正好在祖国的几何中心,地处东经104°35′~106°44′、北纬34°05′~35°10′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度为1100米。天水市居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中间。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 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3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 ,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18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秦州区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1985年天水实行市管县体制时,在原县级市基础上设立的天水市中心区,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处秦巴山区西秦岭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大陆性半高寒半湿润气候。海拔1130──2700米,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 年均气温10.72℃,无霜期170天左右。全区总面积2442平方公里,辖10镇6乡,420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5.54万人,有汉、回、蒙、满、藏等19个民族。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5.3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4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2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达到5819元。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83.22亿元,增长11%,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7.11亿元,增长18.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6亿元,增长4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34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9.65元,增长10.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7亿元,增长21.1%。 秦州区历史悠久,文化源深,人文荟萃,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1992年8月13日,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写了“羲皇故里”。1994年,天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漫长的历史演变,留下了丰富的古迹遗址,荟萃了灿烂的自然人文景观,有西山坪、师家崖、赵家崖等新石器遗址十多处,有国家和省、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区内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有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纪信祠、诸葛军垒、文庙、南北宅子和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瑞莲寺等,伏羲城、文庙小广场、中华东西路步行街的建成和民主路、建设路的改造,更加凸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风貌。目前已形成了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明清建筑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多元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 秦州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扼陕甘川之要道,自古为陇右门户、战略要冲和商贸中心。古往今来,这里人流物聚,商贾云集,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G30连霍高速,G310、G316线,天馋公路横贯境内,与12条省道和县(区)乡公路形成健全的交通网络。城区羲皇大道、成纪大道、天北快速干道宽阔平坦,与兰州、西安等级公路相连,随着陇海铁路复线的通车,畅通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现代通讯和商务信息与国内国际联网,城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2万多户,移动电话用户突破6万户,城镇居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16乡镇全部进入程控电话网络和移动通讯覆盖范围。城区供热、供水、供电及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南北两山绿化初现成效,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秦州区资源丰富,农产品品质优良。秦州区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多样的地形和气候为全区提供了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自古是我国著名的农林牧业综合发展区。唐时号称“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过陇右”。农副土特产品质优品繁,区内盛产苹果、梨、杏、桃等果品,是我国北方最佳苹果生产基地之一;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胡萝卜、百合、大麻、胡麻等10余种农作物,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畜禽产品、奶制品、蜂产品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药材业、特种养殖业发展迅速,以芦笋、大樱桃、甜玉米为主的新型产业基地不断壮大,龙头加工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秦州气候湿润,草茂林丰,历史上曾是原始林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也。”目前全区实有森林面积达110万亩,李子、 娘娘坝、铁炉等乡镇成为著名的森林风景区。 秦州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贮量大。区内有金、银、铜、铅、锌、铁等金属矿产和石灰岩、大理石、硅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17种,其中金矿储量达20余吨,大理石潜在资源在1亿立方米以上,石灰岩储量在1亿吨左右。 秦州区工业基础良好,科技教育比较发达。天水是省内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全国六大中低压电器生产基地之一。区内有大中专院校10多所,部、省、市属科研单位10余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4万人,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及引进推广能力较强。驻区部、省、市直属企业达40多家,工业整体实力雄厚,门类齐全,加工能力强,初步形成了塑料化工、电子电器、工艺美术、机械制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地方工业体系。电子电器、电缆材料、雕漆、地丝毯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区内水质好,风沙小,具有发展电子、酿酒、饮料、纺织印染业的优良条件。近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随着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非国有制经济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活力和增长潜力。止目前,全区非公有制企业达到991家,个体工商户达到9895户,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43%,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州区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自古为陇右门户、战略要冲和商贸中心,人流物聚,商贾云集,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现为天水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陇东南最大的交通枢纽和商品物资集散地,受西安、兰州两大城市的双向辐射,是联系西北与中原、西南的交通枢纽。国道310、316线横贯境内,与12条省道和县(区)公路相通,宝天、天定高速公路正在加快建设,天十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建设,交通网络比较健全。 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后,特别是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以来,秦州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深化区情认识,把握发展机遇,把秦州区摆在全市、全省以及“大关中”的发展格局来定位、来谋划,确立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即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大重点,走好五条发展路子,加快五个建设进程。具体是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两大重点;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走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壮大产业的发展路子;注重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坚持走优化结构、自主创新、提升总量的发展路子;注重提高以商贸、文化、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走发挥区位优势、扩大规模、提升水平的发展路子;注重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走教育优先、科技领先、开发人力资源的发展路子;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走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路子;加快装备制造业中心城区、商贸物流中心城区、旅游和服务业中心城区、科教文化中心城区、最佳人居环境城区建设进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65万秦州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正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陇上强区而不懈努力,昂首奋进! 秦州旅游天水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秦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在这里,故有“羲皇故里”之称。漫长的历史演变,留下了丰富的古迹遗址,荟萃了灿烂的自然人文景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4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2处,著名的有伏羲庙、南北宅子、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纪信祠、诸葛军垒、文庙和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瑞莲寺等。近年来,伏羲城、中华东西路步行街的建成和民主路、建设路、青年南北路等道路的改造,更加凸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和风貌,形成了伏羲文化、秦文化、三国文化、明清建筑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多元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伏羲庙是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华夏祭祖圣地国家4A级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区西关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庙宇,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祭祖、旅游观光。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民间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公历七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举办规模盛大的公祭活动,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节,已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公祭仪式已被列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泉观陇东南第一道观,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水市城北,因有元代“玉泉”而得名。始建于唐代,经元、明、清三十余次扩建重修,形成拥有九十余座建筑的庞大道教建筑群落,被誉为“陇东南第一名观”,是观光问道的理想旅游胜地。 南郭寺国家4A级景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处城郭之南而得名,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中院的“南山古柏”,树龄约2500年;东院之清泉,千秋不竭,享有“灵湫”之誉;西院隋塔民国时倾倒,塔基地宫尚存。诗圣杜甫行寓留吟:“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现已成为旅游观光的主要景点之一。 胡氏民居胡氏民居也叫南宅子是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组布局严谨、用料精良,雕梁画栋,曲徊幽静的明代庭院建筑群。 胡氏民居——明清古建筑、天水民俗博物馆、古民居,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军垒公园诸葛军垒公园是秦州三国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实现光复汉室、统一全国的大业,曾统率蜀国大军, 六出祁山,与司马懿统率的曹魏大军在天水展开军事对垒,发生多次大规模的战争。在天水境内,至今遗留有大量蜀魏战争的遗迹,诸葛军垒就是其中值得一提的古迹。相传蜀军行军打仗时每人身上背着一个“乡土袋”,袋中装着家乡的泥土,到了异乡饮水或吃饭时,在饮食中撒入一小撮家乡泥土,可防止水土不服。在诸葛大军攻下天水城后,发现这里的水质很好,不用乡土袋中的泥土也没有一个士兵不服水土的。再者,在天水境内将是一场恶战,乡土袋变成累赘。于是,士兵们在天水城东门外,解下身上“乡土袋”,把袋中的泥土倒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丈八高的大土墩。天水城东门外地势开阔平坦,是练兵演阵的理想之地,诸葛亮正好利用了这个土墩。他经常站在高高的土墩上指挥训练军队,整顿军纪,布兵点将。后来,这里成了人们凭吊诸葛亮的胜地,取名为“诸葛军垒”。 “诸葛军垒”为古秦州八景之一,在秦州区城东岷山路南。原为底大顶平的圆锥形土墩,高丈余,墩前有碑亭,碑若房门,广植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肃穆幽雅。每当正午,艳阳高照,诸葛军垒上没有投影,当地乡民又称“无影墩”。 森林公园秦州具有优良的地理气候环境,是生态旅游度假的理想圣地。秦州现有省级森林公园三处,即太阳山省级森林公园、李子省级森林公园和皂郊渗金山省级森林公园。公园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平均在69%以上,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服务设施齐全,为游客提供方便的食、宿、行、购、娱等服务。 相关报道秦州17条街巷要改名了 12月15日,记者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获悉,由于秦州区城区部分街路巷名称政治色彩太浓,时代特征太明显;承载天水的历史、文化很少,秦州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曾提出议案和提案,要求更改部分街、路、巷名。 秦州城区部分街路巷的更名方案已经制定出台,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希望市民积极建言献策,对不合理或者不完善的更名,拨打天水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电话或者秦州区民政局电话,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拟更名的街路巷 1.合作南路、中路、北路更名为东城南路、中路、北路 2.青年南路、北路更名为大城南路、北路 3.大众南路、中路、北路更名为中城南路、中路、北路 4.双桥南路、中路、北路更名为西城南路、中路、北路 5.解放路更名为伏羲东路 6.伏羲路更名为伏羲西路 7.新华路更名为北城根东路、西路 8.南城根更名为南城根东路 9.南明路更名为南城根西路 10.岷山路更名为昊泰东街 11.建设路和民主路更名为昊泰西街 12.务农巷更名为织锦巷 13.光明巷更名为官泉西路 14.胜利巷更名为官泉东路 15.精表路更名为天靖路 16.陵园路更名为三泰路 17.东庆路更名为天庆路 【更名理由】 秦州城区部分街路巷名称政治色 彩太浓,时代特征太明显。 承载天水的历史、文化很少。 与秦州的地理特征关联度很小。 有关专家和群众反映强烈。 秦州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曾提出议案和提案,要求更名部 分街、路、巷名。 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胡耀珊告诉记者,像桃园路,民政部门掌握的桃园路的命名标准地就在南明路、四O七对面,可东团庄的那一段路也叫桃园路,这就是一个名称重复用的问题。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我市有一批街路巷的名称被更改,其中仅秦州区在文革期间就被改了70条街路巷,像箭场里”被改为“前进巷”、“砚房背后”被改为“文革巷”、“十方堂”被改为“反修巷”、“玩月楼巷”被改为“解放路”,大部分被更名的街道都赋予了政治色彩。另外,像解放路,甚至民主路、建设路,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名字,它不具备天水的特征,不能彰显出天水地方文化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许多老地名正逐步走向消亡,加之我市的地名标准设施设置一直没有开展,这也导致很多地名很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 比较能代表天水,能承载天水文化、天水地理和历史的一些古老地名全部消失了,这对天水各个方面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更名原则】 这次秦州城区部分街路巷的更名,将按照“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突出秦州的特点,尊重秦州的历史,反映秦州的文化,体现秦州经济和地理特征。同时,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方针。 【更名含义】 1至9条路的更名 含义: 自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置邽县,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因上邽故城“五城相接,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见《水经注·渭水篇》)。郦道元所描述的上邽是“五城相接”,故有“五城连珠”之誉。后经元明清三代,依然恢复了“五城连珠”的风貌。为了体现五城和彰显我市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合作路、青年路、大众路、双桥路、解放路,分别更名为东城路、大城路、中城路、西城路、伏羲路。新华路、南城根、南明路分别更名为北城根路、南城根东路,南城根西路。 10至11条路的更名 含义: 昊是指广大的天。会意:从日,从天。本义:广大无边,指天。《简易道德经》记载:“世物,唯日光明,世人,唯羲磊落。齐奉羲如天上之日,始之号昊。” 泰是平安,安定平和;幽闲安适;佳,美好;通;大之极,极大。 泰是六十四卦之一。象曰:天地交,泰——《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泰]:大水顺道而流的象征。[小往大来]:由小到大汇聚而壮大的意思。[吉亨]:大水不干涸的意思。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昊泰”二字的下半部分是“天水”,上半部分是“春”。总之,“昊泰”既体现了天水人民传承和发扬伏羲光明磊落、勤劳创新的品质,又承载着全市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期盼社会安定平和,国泰民安,市泰政通,市民沉着冷静,从容大度。 务农巷更名织锦巷的含义: 为了纪念才华出众的苏若兰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倾诉夫妇离合悲欢曲折的凄婉爱情故事(织锦台就在务农巷)。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苏蕙是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苏蕙十六岁与窦滔于前秦建元十四年(374年)结为夫妻。窦滔在苻坚当政后,觉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机会,入仕前秦,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秦州刺史。后因被奸臣嫉功妒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妻苏蕙在北城门外海誓山盟,挥泪告别。苏蕙思念她的丈夫,绵织绣成841字的《回文璇玑图诗》,苏蕙以此表白对窦滔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等他回来团圆,海枯石烂不变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另寻新妇赵阳台,苏蕙得知,由思转为郁愤。花前月下,书房灯前,吟诵成如诉如怨凄哀惋痛的情诗,织成宛转循环锦绣文诗寄与窦滔,使夫妻关系重新和好。 《璇玑图》至今已有1611年的历史。历代在京城宫廷市镇店铺,甚至山野乡村农舍广为流传。上至皇帝、后妃、臣宦、诗人,下至平民百姓传抄吟诵到如今。文学界誉它为文学史上杰出的佳作,艺术界视它为难得的艺术珍品,史学界认为它是历史宝物,人才学家还把它的主人当作奇才。历代不少专家学者著文探讨、研究、注释、评论它和它的创作者苏蕙。文人雅士撰文颂扬赋诗赞美,就连武则天看了也“感其绝妙”,为之作《序》。 光明巷更名官泉西路、胜利巷更名官泉东路的含义: 两巷位于官泉附近,恢复老地名。 精表路更名天靖路的含义:位于天靖山脚下。 陵园路更名三泰路的含义:位于三泰山脚下。 东庆路更名天庆路的含义:取“天庆房地产集团公司天水分公司”和“天 庆嘉园”的“天庆”。有偿冠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