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望山
释义
1 浙江省诸暨市秦望山

即刻石山,在浙江省绍兴地区之诸暨市枫桥镇乐山村东北部,与绍兴县交界处(即绍兴县平水镇平江村西南),是会稽山脉的名山,土名“燕子岩头”,“自诸暨入会稽,此山最高”,该山峰与龙头岗、鹅鼻山(也叫峨眉山或娥避山)、石屋山相连,传说系秦始皇会稽刻石处。

中文名称:秦望山

别名:燕子岩头

行政区类别:浙江省绍兴地区

所属地区:浙江省绍兴地区

电话区号:0575

邮政区码:311800

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地区

介绍

陈力荣 附:秦望山(旅游指南)

古越之地,历史悠久,一桥一石皆有来历,山川江河更是一部物化的史书。别的不说,窥其名,便可探一番历史的烟云者,量莫大焉。如绍兴城南的秦望山,便因当年秦始皇南巡时,登临此地,远望南海(今杭州湾)而得名。

遥想2200多年前的那个初冬,龙车凤辇、万夫簇拥的一代霸主,于诸暨、大越一路逶迤而至会稽祭禹之后,登临五百多米的秦望山巅,远眺浩瀚的大海,俯视脚下新征服的领地,那种君临天下、舍我其谁的威严和雄仪,该是何等的气势。也许天下为王者,除了指点江山的得意外,都有激扬文字的嗜好,登临秦望山的秦始皇同样忘不了这一茬。于是他命随行的丞相李斯,手书小篆,铭文刻石,以颂政德。秦望山因秦始皇的登临望海而成越中名山,也因李斯的铭文刻石,而成绍兴于兰亭之外的又一书法重地。

其实,即使秦望山没有秦始皇的登临和李斯的铭文刻石,在会稽群山中也是独傲翘楚的。海拔543.6米的秦望山是会稽山秦望、法华、兰渚、香炉、云门、委宛等众山的最高峰。作为越地的标志,秦望山一定意义上就是会稽山的代表和特谓。“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奚谷壑争喷薄,江湖递交通。振缗还早潮,弭棹候长风。”挺拔巍峨的山势,众峰之杰的雄竣,使秦望山成为俯瞰越中胜景的最佳所在。“悬瞪孤危,径路险绝;板箩扪葛,然而能升。山上无甚高木,当由地迥多风所致。”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中寥寥数笔的记载,则将秦望山陡峭险艰的风光和山腰树木葱茏,山顶惟有裸岩、灌丛的独特气象和体貌摹写得纤毫毕露。“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在唐朝诗人萧翼的眼里,云蒸霞蔚,气吞碧湖,势入东溟的秦望,无疑更是一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仙山了。当然有过一代霸主登临的秦望山,无论对自身还是对绍兴,更是一种值得依仗的机杼和乖巧。古往今来,尤其是唐朝一代,罗隐、李邕、萧翼、薛据、皎然、白居易、陆亘、方干等众多骚人墨客,登临秦望并留下金声玉振,想来概与这种机杼和乖巧不无关联吧。而对“书法之乡”的绍兴,李斯在秦望山巅留下的289字的小篆《秦会稽山刻石铭》(俗称《李斯碑》),更是极为难得的瑰宝。

来源:《市场报》 (2004年03月26日 第二十六版)

2 江苏省昆山市秦望山

此山为千灯悠久历史的见证。吴寿梦时(公元前585年-前561年)海寇经常来骚扰,就在千灯浦西的秦柱山上建烽火楼。“秦柱山高不过二寻(注:古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广不满一亩的土堆”。屯兵守卫,秦始皇曾登此山的烽火楼祭海,因而秦柱山改名为秦望山。清乾隆十一年挖取该墩泥土建通裕社仓,嗣后民间建房均在此墩取泥。解放前夕已无迹。2003年,恢复旧貌。

3 上海市金山区秦望山

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东南15千米,张堰镇西部。相传秦始皇南巡,曾登此山望海,故名之。因坑产白垩,“垩”与“恶”同音,取其反意,又名白善山。别名秦山或秦驻山。海拔30.5米东北坡陡,西南坡缓。山体由粗面质安山岩组成。有灌木丛分布。

4 江苏省江阴市秦望山

秦望山位于江阴市南闸街道境内,海拔189.3米,是江阴境内最高的几座山之一。东起月城镇内的时家山,西止武进焦溪的岳家山,首尾12里许。山北有两条支脉,一条叫芦岐山,自仙人墩半山腰向北延伸约二里许;另一条从三茅峰下蜿蜒北行三里左右叫马鞍山,而后突然升高东折近三里,自成一脉,谓焦山。

据明嘉靖《江阴县志》记载:“秦望山在县西南二十里,〈风土记〉云:‘本名峨耳山,昔秦始皇登山四顾,因号秦望山’”。

秦望山有三个高峰,从东至西依次为三茅峰,二茅峰,头毛峰。三茅峰最高,峰有两顶,一为乌塔,一为箬帽三峰之外尚有诸峰环立左右,东边的双奶山、两峰并列;西边芦岐山,墩下有建于唐初的芦岐庵,庵内有鸟窠禅师放螺异迹。

5 近代民主革命人士

秦望山,泉州东郊草埔尾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生。

民国4年(1915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同王泉笙、桂华山等革命党人开展反袁斗争。民国7年,参加许卓然领导的闽南靖国军,进行护法倒李(厚基)运动。民国10年在上海同许卓然等人组织福建自治促进会,号召驱逐北洋军福建督军李厚基。秦望山被派回福建,任组织福建自治军全权代表。发表《福建自治军宣言》,并委派云霄县黄廷经为福建自治军漳州属区指挥官。黄廷经发难末获成功,秦望山遂转到南安县以凤巢山为根据地,将收编的福建民军分为四路。又组建第五路军,自任指挥,曾多次与李厚基的北洋军作战,取得胜利。民国11年,调整番号,许卓然担任自治军第二路司令,秦望山另组第三支队并任统领。

民国12年2月,东路讨贼军军长许崇智派前敌总指挥何成浚率部4000人,由福州兼程南下,与自治军攻下泉州城。秦望山率部进驻石狮一带。不久,率部随许卓然出发广东,讨伐叛军陈炯明。兵至平和县,被敌人包围,秦望山突围转往上海。

民国14年初,秦望山在上海大学肄业,旋回到厦门,参加中国国民党。同年6月8日,国民党福建临时省党部在厦门成立,秦望山被选为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接着又被选为厦门市党部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7月,国民党中央派丁超五到厦门筹备成立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后,秦望山离开厦门到诏安,任诏安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

民国15年1月,秦望山奉许卓然之命潜入泉州担任国民党晋江县临时县党部筹备主任。同年11月,北伐东路军占领泉州。12月间,国民党晋江县临时党部成立,秦望山为主任委员。

民国16年4月。国民党晋江临时县党部发动"清党"。5月,由于没抓到陈文总等共产党人,福建新编军借口"清党"不彻底,下令通缉秦望山。秦望山被迫离闽。

民国17年春,十一军入闽解决了福建新编军,秦望山被福建省政府委为泉(州)永(春)民团编练处特派员。他借助十一军消灭流氓匪徒组成的泉州市卫队。

民国18年,秦望山与许卓然、梁披云等创办泉州黎明高级中学。民国23年,任泉州平民中学董事长,后将平民中学改为民生农校。

民国26年,抗战爆发,秦望山任泉州防灾委员会主任,嗣转任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晋江县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务股股长。民国27年起,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员,两次往南洋发动华侨捐款抗日。菲律宾沦陷后,留在当地,担任菲律宾血干团总顾问兼青年工作队指导。

菲律宾光复后,秦望山回国任国民政府中央监察委员,并任福建华侨建设公司董事长,策划建设福建铁路和开采永春天湖山煤矿,完成安海港的围垦工程,筹建福建水利建设公司等。他将友人馈赠的3万多美元,大部分投资福建华侨建设公司,将其中的部分股票抵押美金1万多元,捐给泉州民生农校作为建筑经费。

民国38年7月,秦望山因劝告李良荣及闽西李汉冲起义,被国民党特务毛森追捕而逃避香港,开设福元船务行。

新中国成立后,秦望山在香港积极参加新中国货运工作。1950年,货船从广州运油至汕头,被国民党炮艇截去台湾。他的长子秦长城也被押到台湾。他为交涉放回船、人,移居沙捞越,办报兼营印务馆。因宣传新中国,被英国殖民政府驱遂出境,回到香港继续经商。

1957年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及何香凝、邵力子的关心下,秦望山举家从香港返回大陆定居。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先后被选为第二届民革福建省委委员,第三、四届民革省委常委,台湾工作组组长,并任省政协第三届常委。

秦望山回大陆后,写下数万字文章向海外宣传祖国建设成就,直到临终前,他还为福建沿海建设事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970年1月12日,在福州病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