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王寨遗址
释义

地理位置

秦王寨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西北20公里的北邙乡秦王寨村西部,遗址西临黄河,南依哑巴沟,北是寨沟村,东为平坦的农田。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1922年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发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4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 秦王寨遗址因发现的时间较早而被学术界作为

秦王寨类型的典型遗址。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遗址表面,陶器、石器残片甚多,文化层最厚处达7米,断崖上暴露出的灰坑之大,在荥阳同类遗址中所仅有。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间有黑陶和夹砂陶器,陶胎厚薄均匀,其中红陶中的白衣红彩、红衣黑彩图案繁多,有菱形、月亮形等,均制作精美。

主要特征

秦王寨遗址的文化内涵,至少可以分为3期。其主要文化特征是:陶系仍以红陶为主,约占60%,灰陶约占40%。但与早期文化的陶系相比,它的红陶比例下降,灰陶比例上升。器形盛行三足器,常见器物如罐形鼎、盆形鼎、敛口曲腹钵、平沿折腹盆、S、X纹罐、小喇叭口圆腹瓮、镂孔折腹盆等。出现了薄胎陶器,胎厚仅1~2毫米。纹饰以彩陶居多,约占泥质红陶的40%。最具代表性的图案是S、X纹、方格纹、网纹、同心圆纹、睫毛纹等。彩绘多施于钵、罐、壶、碗、盘等器的肩部或上腹部,颜色多为棕、红、黑兼用,少量为红陶磨光施黑彩和灰陶磨光施红彩。其中最突出的是白衣彩陶,内容丰富,色彩绚丽,花样繁多,构图匀称,为彩陶工艺中的上品。

文化层厚3~4米,最厚处达7米,地面上散存不少烧土块、陶片和残石器。断崖上暴露灰坑4个、墓葬6座、房基1座,灰坑为口小底大袋状坑,墓葬多为单人仰身直肢竖穴土坑墓。房基为“木骨整塑”建筑,墙壁内留有清晰的立柱、横木和芦苇构成的“木骨”痕迹。墙壁被烧成坚硬的红色陶质。

秦王寨遗址因发现较早又内涵丰富,被学术界作为秦王寨类型的典型遗址。所以与全国其他地方发现的该时期同类型的遗址一起,被称作仰韶文化秦王寨类型。

其他信息

1987年3月4日,秦王寨遗址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