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士好古 |
释义 | 词名《秦士好古物》 选自《五杂俎》《事林广记》 作者[明]谢肇淛 明隆庆元年(1567)谢肇淛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父谢汝韶,举人出身,曾任钱塘教谕、安仁知县。谢肇淛自幼颖悟聪敏,稍长即博览群书,擅长诗文。青少年时随父往长沙。万历六年(1578)汝韶辞官回福州,谢肇淛随父居福州朱紫坊,与名士徐熥、徐、曹学佺等交游,组织“莲社”,切磋诗文,学识益进。 万历十六年(1588)谢肇淛中举,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壬辰科进士,任湖州推官。湖州知府忌白衣,见穿白衣者均予逮捕治罪。谢肇淛作诗讽刺,知府大怒,调为东昌司理。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其父去世,谢肇淛回闽守孝三年。 万历三十七年(1609)谢肇淛出任南京刑部主事。后升兵部郎中,又调任北京工部屯田司员外郎。万历四十年(1612)大旱,谢肇淛上疏为民请命,指责宦官搜刮民众行为,指出国家诸多浪费弊端,语气恳切。神宗感其诚,曾传旨嘉奖,但不能用其言。旋奉命巡视河道,治理河流。仅用一年时间,即完成疏浚河道任务,并在治河中写成《北河纪要》,详载河流原委及近代治河利弊。翌年春,神宗爱子福王就国,用船1200多只。谢肇淛操小艇为之前导,沿途疏浚,船队得以畅通,沿途百姓亦少受骚扰。其后出任云南参政,又调广西按察使。天启元年(1621)任广西右布政使。谢肇淛到广西任职后,见吏治腐败已极。深感痛心,他认为吏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为官不理政事,而由胥曹代理,胥曹因循守旧,上下虚与周旋,以至积弊无法解决。他到任后力挽时弊,置官增兵驻守广西与安南(今越南)边境,以抵御安南侵扰,他整顿盐政,增加财政收入,并铸钱招徕商人与少数民族互市,发展经济。他设法抑制土司的权力。使少数民族地区臣服政府管束。经他治理,广西境内政通人和,相安无事。天启四年,谢肇淛病逝,葬于下洋村大象山麓。 天启四年(1624)病卒,葬于长乐县下洋村大象山麓。 原文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 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 “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席也。”秦氏大惬,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 "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子以田售.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席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只,曰:"席与杖皆周时物,固未为古也.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致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那个衣饮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我一文!"闻者喷饭. 注释踵门:亲至其门. 命席:命人设席. 附郭之田:靠近城根的田 太王:周文王的祖父 译文秦朝有个好古物成瘾的士人,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登门来告诉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秦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 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卖给他,说:“孔子的席位距离现在不远,而你却用田地买下来。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钱?”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 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 不上古物。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 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物。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 “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听到的人都笑得厉害。 寓意明代文坛上复古之风盛行,人民厚古薄今,一味的模仿古人,严重的扼杀了文学创作的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 借以讽刺那些盲目好古又没什么眼光的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