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女休行
释义
1 魏左延年诗作

《秦女休行》是曹魏诗人左延年首创的乐府诗题,叙说了一个烈妇秦女休为父复仇之事。后来西晋诗人傅玄依此乐府古题作诗,写庞烈女为父报仇之事,在写法上受到了左延年原诗的影响,在艺术特色方面则有较大创新。

作品信息

【名称】《秦女休行》

【年代】三国

【作者】左延年

【体裁】乐府诗

作品原文

秦女休行

始出上西门,遥望秦氏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女休。

休年十四五,为宗行报仇。

左执白杨刃,右据宛鲁矛。

仇家便东南,仆僵秦女休。

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

关吏呵问女休,女休前置辞:

“生为燕王妇,今为诏狱囚。

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

明知杀人当死,兄言怏怏,弟言无道忧。

女休坚词为宗报仇,死不疑。”

杀人都市中,徼我都巷西。

丞卿罗列东向坐,女休凄凄曳梏前。

两徒夹我持刀,刀五尺余。

刀未下,膧胧击鼓赦书下。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歌行体乐府诗,形式比较自由,以五、七、杂言相兼而成。关于此诗主旨,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六十一于诗前题辞云:“大略言女休为燕王妇,为宗报仇,杀人都市,虽被囚系,终以赦宥,得宽刑戮也。”因此,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描述一位女子豪雄事迹的叙事诗。

全诗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段落。“始出上西门”至“仆僵秦女休”为第一段,先明事件的开始,从女休居所方位、姓名年龄、容貌品行到为宗报仇的过程均作了详尽的介绍。其中,“秦氏有好女”之“好女”,含有两义。一为容貌之美,李白拟秦女休行云“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即由此延伸;一为品行之美,构成对下文报仇时的刚坚行为和不屈精神的铺垫。“为宗行报仇”之“宗”字,作祖先解,意谓为自己的家族(娘家)报仇,根据后人拟诗意,女休为宗报仇即为父报仇。“宛鲁”,古矛名。“仇家便东南”之“便”字,可解作“就”、“即”意,亦可解作“安适”意,《墨子·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此诗正用此意,即仇人安居在东南,从方位上看,恰与居西门的“秦氏庐”相对。“仆僵秦女休”句是秦女休仆僵仇家的倒装省略,是女休“左执白杨刃,右据宛鲁矛”的英姿、行为的结果,也就是从女休出场到报仇胜利的全过程的高潮与终结。傅玄拟秦女休行云“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可作此句的注脚和衍析。

“女休西上山”至“死不疑”为第二段,主要描述女休报仇后被关吏所拘以及女休为自己行为的申辩。“女休西上山”,再次交待方位,明确展示了女休由西(居处)往东南(仇家)报仇后又西归(返家)的路线,而这一往返路线全由女休一人足迹画出,突出了其行为的主动性。关吏呵问,女休置辞,是全诗的一个转折,女休的善良勇敢、不畏邪恶的形象通过其自白得以进一步完善。“平生为燕王妇,于今为诏狱囚”,两句对比鲜明,蕴意刻挚,“燕王妇”,是昔时之尊,“诏狱囚”,是今日之卑,一尊一卑,别若霄壤,而女休一变常人求尊弃卑之恒态,反弃尊就卑,这便将报仇之决心再次深层剖露。“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又起一层,以昔日之富足与今日之惨戚比照,补足前意。“参差”,不齐貌,此处应作衣饰繁盛、琳琅满目而显出参差复叠之美解;“襦”,短衣。这种由尊到卑、由富到贫的骤变,皆在女休意料之中,故其精神尤为可贵。“明知杀人当死,兄言怏怏,弟言无道忧”,是女休回叙报仇前的情景,面对兄长之郁闷愁容,小弟之浑噩无知,报仇的重任已无可旁卸地落到女休自己的肩上,“明知”二字为诗中之眼,这使女休杀仇的自觉行为得到精神的升华。“女休坚词为宗报仇”,实为“明知”而决意为之复仇的宣言;“死不疑”三字顿住,深沉有力,唤起了读者对诗中主人公英伟精神的向往和崇仰。

“杀人都市中”至“女休凄凄曳梏前”四句为第三段,再述女休报仇后被关吏所拘以及上堂受审的情形。“徼”,截获;“丞卿”,指审理此案的众官员;“曳”,拖;“梏”,古代木制的枷铐。“杀人”的是女休,“徼我”的是关吏;“罗列东向坐”,状审讯女休的众官员的威严阵势,被“曳梏前”的是女休“凄凄”形容。一正一反,一明一暗,寄寓了诗人对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对昏惑助恶者的有力鞭笞。

“两徒夹我持刀”至结尾四句为第四段,以戏剧性的变化收束全诗。试看,在五尺余长的屠刀即将砍下的千钧一发之际,伴随着“膧胧”击鼓之声而下的“赦书”何等及时!这在绝望中顿生希望,于昏暗时突现光明,既含蓄灵动,又点明了崇善辟恶的主题。

后世模拟左诗的有晋代的傅玄与唐代的李白。三诗比较,左延年原作叙事简洁,真情动人;傅诗虽笔致精细,却略欠风神;李诗描绘轻艳,兼抒哲理,固为佳制,然其时迁情隔,亦已难能唤起读者的真切感受。

作者简介

左延年

三国魏时诗人、音乐家。魏文帝、明帝时,曾改制旧乐,以善新声受宠。《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辑得其诗三首。

2 西晋傅玄诗作

作品信息

【名称】《秦女休行》

【年代】西晋

【作者】傅玄

【体裁】乐府诗

【主角】庞娥

作品原文

秦女休行

庞氏有烈妇,义声驰雍凉①。

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

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

烈女念此痛,丹心为寸伤。

外若无意者,内潜思无方。

白日入都市,怨家如平常。

匿剑藏白刃,一奋寻身僵。

身首为之异处,伏尸列肆旁。

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

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②。

一市称烈义,观者收泪并慨慷:

“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

烈女直造县门,云“父不幸遭祸殃。

今仇身以分裂,虽死情益扬。

杀人当伏法,义不苟活隳旧章。”

县令解印绶:“令我伤心不忍听!”

刑部垂头塞耳:“令我吏举③不能成!”

烈著希代之绩,义立无穷之名。

夫家同受其祚,子子孙孙咸享其荣。

今我作歌咏高风,激扬壮发悲且清。

作品注释

①雍凉:指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西安西北)、凉州(治所在今甘肃张家川)一带。

②披攘:震伏的样子。

③吏举:官务。

作品鉴赏

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颂妇女复仇的名篇。

这是一首纪实性作品,诗中所述庞烈女为父报仇一事,有晋一代广为传扬,皇甫谧《列女传》、《三国志》、《后汉书》均见载录。《后汉书·列女传》记道:“酒泉庞淯母者,赵氏之女也,字娥。父为同县人所杀,而娥兄弟三人,时俱病物故,雠乃喜而自贺,以为莫己报也。娥阴怀感愤,乃潜备刀兵,常帷车以候雠家,十余年不能得。后遇于都亭,刺杀之。因诣县自首。曰:‘父仇已报,请就刑戮。’禄福长尹嘉义之,解印绶欲与俱亡。娥不肯去,曰:‘怨塞自死,妾之明分;结罪理狱,君之常理。何敢苟生,以枉公法!’后遇赦得免。州郡表其闾。”傅玄的这首诗,基本上依照故事原型加工而成。作为反映古代社会宗亲复仇的名作,此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认识价值。

宗亲复仇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文化现象,溯其渊源,大约与原始氏族部落间为争生存而经常发生的摩擦争斗行为有直接联系,社会进步以后,复仇作为文化的积淀,在各社会发展阶段仍时有表现,而在宗法制十分发达的古代中国,它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宗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中。对于宗亲复仇,社会通常是采取回护赞扬的态度的,并把它与“孝悌”等观念缠结在一起,表彰之为“义烈”行为。《周礼·秋官》说:“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一直到汉魏,法律仍然将复仇视为“古义”,确认其正义性。事实上,即使后世的若干朝代在法律上禁止复仇,复仇也从未失去社会舆论对它的同情或支持。从这首《秦女休行》,读者可以强烈地体味到这样一种社会情绪。作者对庞烈女的高度赞扬,是建筑在对她不惜牺牲生命为宗亲复仇的充分肯定基础上的。

但是,此诗叙述的故事,在某种程度上已超出了为宗亲复仇的狭隘范围,而具有着反抗强暴的普遍意义。魏晋之际,社会秩序动荡不宁,贵游无赖,眦睚杀人,草菅人命之事,本不少见。从诗中所交代的“父母家有重怨、仇人暴且强”的话,可知庞烈女所仇杀的正是一个强暴之徒,这就使庞烈女的复仇行为,兼有了伸张正义和自我保护的性质,这应当是庞烈女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义声驰雍凉”的缘由之一。

此诗值得注意的另外一点是,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胆识过人的巾帼豪杰形象。按常理说,报仇雪耻,乃男儿所为,而在妇女地位十分卑下的封建社会,一弱女子“不让须眉”,承当复仇大业,就更显得不可思议了,这使整个事件带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正如当时有人评论说:“父母之雠,不与共天地,盖男子之所为也。而娥亲以女弱之微,念父辱之酷痛,感雠党之凶言,奋剑仇颈,……近古以来,未之有也。”傅玄在全诗的描写咏叹中,对庞烈女倾注了他由衷的赞美和钦敬之情。他反复以男弱女强的对比和反衬,来突出庞烈女的英烈。譬如“虽有男兄弟,志弱不能当”,“百男何当益,不如一女良”等。傅玄是一位关心妇女问题的文学家,诗中所表现的对妇女的赞叹,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此诗在写法上受到了左延年原诗的影响,但艺术水平超过左诗甚远,人物形象更生动鲜明,叙事详明,内容充实,剪裁得当,“写之不失尺寸”,很好地再现了这则悲壮动人的故事。诗的头两句是一篇的总纲。从“父母家有重怨”到“内潜思无方”,交代事件的因由和庞烈女的暗中筹划,简明扼要。从“白日入都市”至“不如一女良”,写庞氏仇杀的壮烈场面。作者先从正面落笔,绘写“肉与土合成泥,洒血溅飞梁”的复仇壮举,继以“猛气上干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从侧面烘托那种气贯长虹之势,极富感染力。从“烈女直造县门”到“使我吏举不能成”,叙述庞烈女敢作敢当,去衙门自首情景。烈女辞意磊落,竟使“县令”“刑部”不忍加罪。这一节描写不光是构成故事完整性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对于进一步刻画庞烈妇的性格,使这一形象更臻鲜明完美,也有积极作用。末段是作者的赞辞,它是以上述事的自然发展,是作者由衷的赞美,它进一步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从诗歌的语言看,全诗不事藻饰,自然古朴而简劲有力,辞格高古。句法参差错落,以五言为主,间杂六、七、八言句,且含有一些散文化句子,极富汉代诗歌风味,《采菽堂古诗选》评之为“音节激扬,古质健劲。”这一语言特色与全诗所要表现的刚直壮烈的气氛,吻合无间,因之更增添了此诗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傅玄

(217-278)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字休奕。北地郡宜阳(今陕西铜川市耀县)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幼时,父被罢官,同逃难河南,“专心诵学”。“性刚劲亮直,不能容人之短”。清高、孤赏、不落俗尘,同情农民。举秀才后,选为著作史,“撰集魏书”。再迁弘农太守。精心政务,忠于职守,数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指出弊端。因政见超众,奏章明析,封鹑觚男。原有集15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傅鹑觚集》。

3 唐代李白诗作

基本信息

【名称】《秦女休行》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秦女休行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⑴。

手挥白杨刀⑵,轻昼杀仇家。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⑶。

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⑷。

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⑸。

犯刑若履虎,不畏落爪牙⑹。

素颈未及断,摧眉卧泥沙⑺。

金鸡忽放赦⑻,大辟得宽赊⑼。

何惭聂政姐⑽,万古共惊嗟。

作品注释

⑴琼花:花木名。叶揉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⑵白杨刀:刀名,也称白阳刀。

⑶英声句:谓美好的名声传播遥远。英声,美好的名声。凌,升腾。紫霞,紫色的云霞。这里借指远处。

⑷邀遮:拦挡,阻截。

⑸身被句:身受诏令关押。诏狱,奉诏令关押犯人的监狱。

⑹犯刑二句:谓身犯刑律,就像践踏老虎尾巴,不怕落入老虎的爪牙。

⑺摧眉:即皱眉。

⑻金鸡句:谓天子降诏赦免其罪。古代颁赦诏日,设金鸡于竿,以示吉辰。鸡以黄金饰首,故名金鸡。

⑼大辟句:谓赦其死罪。大辟,死刑。宽赊,即宽缓。

⑽何惭句:谓其壮举不次于聂政的姐姐。《史记·刺客列传》:聂政姊荣闻有人刺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姓名,暴其尸而悬之千金,乃于邑(烦冤愁苦)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尸哭甚哀。

作品鉴赏

此诗原注:古辞魏朝协律都尉左延年所作,今拟之。诗写秦氏女报仇杀仇家的侠肝义胆。首二句写其貌美,蕴含美德。挥手四句言其报仇杀人,誉声远播。挥刀、杀仇、洒血,扬名,干净利落。直上八句言其有备而来,身陷囹圄,无所畏惧。被邀遮而羁押之后,无所畏惧,是因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素颈未断之时,皱眉而卧,任凭发落。末四句写其命运结局:朝廷宽赊,名垂万古。“婿为燕国王”拟“平生为燕王妇”,对其身世无需深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