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
释义

简介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是秦皇岛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营酿酒企业,她源于乾隆年间的台营烧锅,已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公司现有职工580余人,其中酿酒高工、各类工程技术人员60多人。公司占地58000平方米,坐落于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的秦皇岛市抚宁县城东,她东临古城山海关30公里,南距著名避暑胜地北戴河18公里,西临碣石10公里,北靠天马山20公里,洋河更是环她而绕。

发展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12月18日正式由国有中二型企业改制 为民营企业,改制后的天马酒业已将公司的生产规模拓展到矿泉水、纸制品、饲料加工、二氧化碳提纯等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现代化、集团化企业,并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流的蒸馏、发酵、灌装车间,技术先进的色谱分析室、化验室、勾兑室和技术过硬的品评勾兑人员。可年产食用酒精8万吨,年生产白酒28000吨,2003年9月,一次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地方文化名酒、秦皇岛市十大畅销酒品牌——“金天马”系列酒,其酒质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尾净味长等特点,且包装精美,价格合理,多次在国内及国际大赛上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可谓“曲香撒满秦皇岛,酒味横穿山海关”。

公司以“新企业、新形象、新产品”为开端,秉承绿色生产理念,将传统工艺同现代科学技术相柔和,在原有洋河春、天马湖系列酒、南戴河系列酒的基础上,依托千古御帝·秦始皇拜海求仙的动人故事,及“逦迤神山峙海边,秦皇曾在此求仙,求仙客来山亦醉,拜海人去酒还香”的丽传说,延续并开发出了凝聚秦代历史文明、独具地方风味的“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并将其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秦皇岛的白酒精品,推向市场、推向全国。

荣誉

“秦皇求仙贡”酒外观名贵、典雅,历经漫长岁月,秉承传统工艺,蕴藏历史名酒之精髓,滴滴甘醇,绵长而幽深。“秦皇求仙贡”系列酒自上市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宴会和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被秦皇岛市政府命名为“特色旅游商品”,为“河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指定用酒”,2004年8月,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又荣获“中华文化名酒”的美名,2005年1月15日,秦皇求仙贡系列酒又被指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爱国华商新春团拜会国宴唯一用酒。

品牌故事

品牌简介

秦皇岛天马酒业有限公司秦皇求仙贡酒, 源于乾隆年间(公元1796年)台营烧锅。距今已有215年历史,产品“秦皇求仙贡酒”系列酒,先后荣获“伦敦国际评酒会银奖”、“河北省著名商标”、“秦皇岛市知名商标”、“中国白酒著名品牌”、“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挑战赛金奖”。

品牌溯源

据传,明万历七年(1579),分守台头营等地方参将指挥佥事张爵创建营房后,台头营城的建筑格局已形成规模,不仅各种商铺门店应运而生,而且神庙众多,香火兴盛。翌年秋,蓟镇总兵戚继光赴台头营视察营房,参将张爵、郭造卿、游击将军李逢时等官员热情款待。这天晚上,为总兵接风洗尘,他们几个人边饮酒边畅谈筑城戍边大事。戚继光感慨的说:“台头营不光山清水秀,环境优越,而且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历史上讲,不光有秦始皇东巡碣石,派卢生求不老之仙药时,卢生进奉台营仙人露,被始皇御封为“求仙贡酒”之美传,亦有汉武帝北伐匈奴在此安营扎寨之佳话。”张爵等闻听戚总兵之言后,心情振奋,于是把仅剩的一坛从外地买来的烧锅白酒取来,推杯换盏地继续畅饮,正当大家喝得似醉非醉时,张爵望着戚继光说:“可惜呀,这么大的台头营连一家烧锅都没有,我们用酒还得到外地去买,常言是远水不解近渴啊!”戚继光听张爵这么一嘚咕,随口道:“这有何难,筑城工匠中啥能人没有啊,竹节铁炮、铜火铳都能造出来,何况酿酒呢!明天在长城沿线传下一道告示,招一批懂酿酒技艺的人到营地来,建个烧锅不就妥了吗?”说到这,在座的几个人纷纷赞赏说:“好!好!还是总兵高见。”此刻已近半夜,几个人喝得特别尽兴,幸得戚继光没再张喽喝下去,如果再喝下去,参将张爵还就捉瘪子了。

第二天,招酿酒工艺能人的告示在山海路、石门路、台头路、燕河路长城沿线贴出去了。可巧,在青山口筑城工段,有位从山东禹城来的民工名叫许大营,他在家乡曾经营酿酒这一行,因修城服劳役不得不将酿酒业交给他人管理,只身来到此地。他见到告示后就报了名。三天后,许大营在监工的陪同下来到台头营接受面试。台头营参将张爵接见了他,并向其询问了酿酒的必备设施、制作工艺。许大营对张参将的提问胸有成竹,对答如流。听得张参将连连点头,并当即拍板说:“好,你现在就谋划,酿酒共需多少人力、物力、原材料怎么解决。干脆你就作为酒把式总管,管人、管技艺吧!”许大营被参将就地加封,顿觉换了一个人似的,可不像在长城工地上那样没精打采蔫了巴叽的了。那真是“土地爷放屁——神气了”。许大营拟好计划,呈报给参将张爵。张爵阅后,遂作批示,从山东、河南等地另招有酿酒技艺的工匠100人,开始在台头营运筹起了烧酒业。没用上两个月,就建好了一个占地五亩的酿酒作坊。对招募来的百名工匠也都量材所用,有采集原料的,有制作酒糟的,有负责装料烧制的,还有制作酒篓包装的。当第一锅酒烧出后,许大营首先敬献给张爵品尝,张参将品尝后连连赞赏道:“好酒!好酒!绵甜净爽,味道浓香。”张爵一高兴特许许大营把全家人迁来营地居住。十几年后,许大营的两个儿子许久成、许香成接他的班继续烧酒。台营烧锅第三代传承人有许氏哥四个,叫许守业、许敬业、许宏业、许伟业。这个烧酒业从明万历至清朝雍正年间,经历了由兴旺到萧条,坎坎坷坷地延续了一百五六十年。最红火的时候应该说是清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间。红火的原因一是台头营烧锅有了“永聚隆”响当当的“字号”,为啥叫“永聚隆”呢,因为当时经营这个烧酒业的是许姓第八代老哥仨,行大名叫许永泉,行二名叫许聚泉,行三名叫许隆泉,所以取每个人名的中间一个字依序合成了“永聚隆”的字号;二是不断改进酿酒的传统工艺,从用料、用水等方面保证质量要求,坚持诚信经营;三是从秦始皇东巡碣石,烧锅酒被御封为求仙贡品酒史说典籍中,巧用“秦皇求仙贡”五个字冠名为“台营烧锅”的酒类标记,受人敬仰的鼎鼎皇号的出现,把当时的巨隆泉、义发泉等八个烧锅全盖了。自从台营烧锅“秦皇求仙贡”被指定为皇家及官府衙门用酒后,“永聚隆”酒业发财了。可许氏哥仨特别讲义气,当他们见到其同行的烧锅经营状况日渐下降时,就干脆收拢到一起,共同办起了台营烧锅。其他烧锅的把头对此感恩不尽,合伙后分红利要比单起炉灶强多了。就这样,台营烧锅又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一百一十多年,由许氏八代到十二代传人的管理经营下经久不衰,远近驰名。过去,平民百姓逢年过节,如能喝上四两半斤的台营烧锅白酒那得算相当不错了。

中华民国年间,经营“永聚隆”烧锅的第十三代传人叫许秀升(绰号许老秀),他秉承祖业,继续做烧酒这一行道,在冀东一带台营烧锅依然赫赫有名。从台营许家遗存的一张1936年“台营烧锅同仁摄影纪念”像上,足以见证当年烧锅的兴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