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淮海祠 |
释义 | 秦淮海祠,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万象山山岗高处,座落在原烟雨楼后面,崇福寺东偏三楹之处。祠内供奉为乾隆六十年(1795)温处道秦瀛摹绘的秦观象,及其宋元祐三年(1088)除太学博士敕文勒石。淮海祠建于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十二月,由当时处州知府修君名仁主持修建。设在祠中神龛里的《宋秦淮海先生像碑》从圭山莲城书院里移置。该祠在抗日时期毁于战火,虽祠早已废,现今其遗址尚可考(约在万象山公园烈士纪念碑东面一带)。值得庆幸的是:该碑至今完好珍藏市博物馆里,具有较高文物价值。 简介碑刻秦淮海祠其碑刻:无首座。高0.35米,宽1米。乾隆六十年(1795)秦观裔孙任温处备兵道时为纪念先祖秦淮海立。碑中间刻秦观线条立像,题字为“宋秦淮海先生像”。右边刻北宋元祐三年(1088)除太学博士敕文:门下朕惟太学者,教化之源。博士者,儒贤之选。俾天下之士,首道而服业任至重也。未始轻授汝,观贤良于荐剡,条对于制科,辨论精深,鬯明述作。特除左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朕之所期,岂在承讹,□□踊常喜旧而已哉,宜懋远猷,毋忘所学,可依前件敕到奉行。元祐三年(1088)三月初八日。 重刻题识左边刻乾隆六十年(1795)秦淮海后裔秦瀛的重刻题识:乾隆五十八年(1793)冬十二月,瀛以户部郎中出为温处备兵道。处之姜山为宋酒税局,始祖淮海先生谪监郡酒税时居此,又青田县有慈仁院者,先生昔访昙法师于是,官满作诗留别,院僧绘像立祠。嘉泰间(1201—1204),郡守胡澄取先生像刊石郡斋。瀛访先生祠,已久废,郡斋亦无先生像。未几,瀛迁杭嘉湖道去。今年秋,谂诸处州守伊君汤安,将于郡城之圭山莲城书院设先生位以存祠祀,会族祖云锦来杭州,视瀛所藏先生小像,及元祐三年除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勅一通,瀛敬谨重摹勒石,为伊君嵌置莲城书院之壁。按先生除博士,由苏文忠公之荐,其后俱以党祸被谪,先生始以国吏院编修判杭,旋贬处州,且由处转徙岭海,殁于藤州之华光亭。瀛监司浙东,既过先生所尝监税处,今官于杭,杭之天竺、龙井皆有先生遗迹,寡里瞻仰,抑亦有厚幸矣。无锡裔孙瀛谨识于武林府舍,时乾隆六十年(1795)十一月望后一日。 历史文物上述碑刻则是原置莲城书院《宋秦淮海先生像碑》的内容。万象山秦淮海祠建成时,又立了块《万象山淮海先生祠堂碑》,此碑文本于清嘉庆元年丙辰(1796)十二月望前五日,秦瀛(分巡道)所撰。可是此碑实物置何处,是否已毁,至今无考;而在丽水志稿卷三艺文一里却有石刻本的全文记载。其文本与上述立像碑刻内容大部分相同,但不同之处在于阐述了在万象山立祠与移置像碑的缘由。其因一:“书院地湫溢不克称,有万象山者故郡城最高处,其上为崇福寺极爽垲。今以寺中之东偏三楹,重加黝垩设神龛,奉先生像祀焉。”其因二:“万象山其地俯临城郭,近挹溪光,望之若图画,盖栝苍一郡之胜。而又与姜山近,即宋时酒税局。先生之灵,其依凭于是无疑也。”其因三,由时任处州知府修仁、丽水县知县邵培德、处州府教授张骏、丽水县典史候宝树,共襄其事的。另则,石刻本可贵之处是:有力抨击了北宋时政“宋自党祸兴,而神州陆沉”之要害;并辩证点评了君子与小人两者之间的人生哲理,在文中指出“顾当时之祸先生者,其骨已朽,而先生及诸君子之名,至今犹在天壤,亦可见小人之祸君子,无往不福君子,小人之智,成为小人之愚已矣!”若此碑尚存,无疑亦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参考作用《宋秦淮海先生像碑》与《万象山淮海先生祠堂碑》,将立像与立祠先后经过,及其淮海先生的简要履历,先祖后裔孙瀛对先生的敬仰都叙述得一清二楚。对秦观与处州历史文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尤其对后人崇尚贤良、重才选才,如何为官做人等皆有启发教育意义。 佳著传世秦观在处州供职头尾仅三年,当的不是大官而是小官,但他的文才超群。作为一个才子被后人敬为佛,能与弥勒同一龛,官因诗谪甚为风流。人们为何敬仰他呢?因为秦观重节义、讲情谊,与苏东坡一样在官场不同流合污,自持主张,不为人所左右,再次贬谪依然坚持人格原则。因为秦观是宋代诗词大家,尤其词的艺术造诣高超,诗词以情动人,委婉、缠绵别俱风格,独树一帜,是词的婉约派杰出代表。他通过诗词充分表达了人生宦海浮沉、身世飘零的惆怅、哀怨、离愁、凄苦,以至对现实愤恨和失望,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不过对民生疾苦缺乏反映是个遗憾。他有《淮海集》佳著传世。 诗词名篇贬谪处州期间,他为丽水人民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诗词名篇,并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如:《题酒务壁》、《题淮海平阇黎》、《留别平阇黎》、《处州闲题》、《文英阁》、《游文英阁》(二首)、《处州水南庵》(二首)、《清溪逢故人》、《满庭芳》、《点降唇》、《河传二首》、《好事近》、《千秋岁》(谪处州日作)等,都在丽水所作。特别是《好事近》与《千秋岁》词作名篇影响深远。苏轼、黄庭坚、李之仪、陆游、范成大、刘廷玑、伊汤安、端木国瑚、徐望璋、王尚赓等文人学士均有怀念或与之唱和的诗词之作。在丽水所建的莺花亭、柳边亭、烟雨楼也成了文人们缅怀纪念秦观的好场所。“楼头烟雨怀词客,亭外莺花溯寓公”,“烟水苍茫沙外路,东风何处挂枯藤”,“儿曹积毁能销骨,误了东坡又少游”,“故应留与行人恨,不见秦郎半醉时”等等诗句,则是对秦观同情与怀念的最好写照。可见,好官不分大小,诗人作家有好作品传世,后人不会忘记,更会得到人民尊敬、崇拜。 人物简介北宋词人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灿然可观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