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鸿国 |
释义 | 人物简介秦鸿国,从20多岁起就在阿拉伯世界工作,先后在中国驻苏丹、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的大使馆工作多年,其中仅在伊拉克就曾工作过七年之久,在伊拉克外交界和政府部门中有不少人是他十分熟悉的。 他曾亲眼目睹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经过,后来又亲身经历海湾战争。在海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驻科威特使馆临时代办和代理党委书记。 人物专访秦鸿国代办造访伊军司令部中国的劳务人员虽然没有向中国大使馆聚集或擅自向边境地区逃亡的情况,但是中国外交官肩上的担子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外交人员轻多少。 自从伊军占领科威特以来,已经发生多起伊军士兵劫持中国劳务人员,持枪抢劫中资公司车辆,以及闯入驻地掠夺财物的情况。此外还有不少工地因缺少粮食、水、蔬菜等生活物资,人们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威胁,已有人员病倒。 中国政府已经指示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要竭尽全力,不惜任何代价组织好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公民的安全撤离。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首先要做的是争取伊拉克方面的协助。 对于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全体外交官来说,祖国的嘱托,同胞的安危,让他们深深地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8月13日上午,秦鸿国代办紧急约见伊拉克驻科威特大使馆临时代办阿尼,交涉在科威特的中国公民的撤离问题。 按照约定的时间,秦鸿国代办乘车来到伊拉克驻科威特大使馆。 秦鸿国代办同阿拉伯世界有着不解之缘。他从20多岁起就在阿拉伯世界工作,先后在中国驻苏丹、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的大使馆工作多年,其中仅在伊拉克就曾工作过七年之久,在伊拉克外交界和政府部门中有不少人是他十分熟悉的。 多年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经历,使秦鸿国对中东地区事务,包括对萨达姆政权都有很深刻的了解。他非常清楚伊拉克人的思维和办事方式。他知道,尽管伊拉克人一向对中国还是比较友好的,但在当前这个非常时期,同伊方的交涉不会如往日那样顺利,既要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又要讲究策略,适当灵活,在争取关键性的利益的同时,也要做出必要的妥协。 对于外交官来说,这将会是个非常艰巨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丰富的外交经验和精巧的谈判技能。 伊拉克驻科威特大使馆是一幢方方正正的米黄色建筑。自从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这里便成了伊拉克占领军的司令部,而曾经担任伊拉克驻科威特大使七年之久的伊拉克副外长阿卜杜勒·贾巴尔则成了占领军的最高长官。 对于秦鸿国代办来说,伊拉克大使馆这座建筑并不陌生,两年来,他曾多次出入这里,就在不久前的7月17日,他还在这里出席了伊拉克大使馆举行的伊拉克国庆招待会。 时隔半月,建筑物上为庆祝国庆而安装的五色彩灯依然可见,颂扬萨达姆的标语还是那样醒目。所不同的是,使馆四周停满了坦克和军车,楼顶的平台上架起了重机枪,从大门口到楼里各个通道,都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不时有被俘的科威特人被倒剪双手、蒙着眼睛,在士兵的押解下进进出出。作为外交代表机构的大使馆的影子已不复存在,俨然变成一座阴森可怖的兵营。 走进这座建筑时,秦鸿国代办的心情十分复杂,目睹四周的一切,真有点时过境迁的感觉,而当时招待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其中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耐人寻味。 招待会是在使馆一层宴会大厅举行的,在大厅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手绘阿拉伯世界地图,地图以伊拉克为中心,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位置上,标有萨达姆身着军装的半身画像,一道道光芒四射的线条从萨达姆的身上放射而去,直指各阿拉伯国家的首都。整幅挂图充满一种咄咄逼人的霸气。 按照外交惯例,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国庆招待会一般都是由大使出面举行。然而,当天主持招待会的却是伊拉克大使馆临时代办,伊拉克大使则在巴格达“休假”。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而言,显然是不同寻常的。 凭着职业的敏感,秦鸿国代办感到这里面很有文章。再联想到一个时期以来科伊日渐紧张的关系,伊拉克媒体对科威特的指责和科威特向国际社会发出的制止伊拉克军事冒险的呼吁,秦鸿国代办判断两国关系必将出现新的变故。 形势的发展果然印证了秦鸿国代办当时的判断。 此时,秦鸿国代办来到伊拉克临时代办的会客室。 伊拉克临时代办阿尼一身戎装,上来同秦鸿国代办握手寒暄,显得很友好。 双方坐定之后,秦鸿国代办提出中国公民撤离的问题。 当时我们有两个设想,一是争取伊方能同意中方派专机在科威特机场降落,分几批接回中方在科人员,这样整个过程会简单、快捷、安全许多。根据当时的形势,估计让伊方答应这个要求有相当的难度。如果此方法不行,那么就争取对方同意我们用汽车,沿陆路撤往伊拉克境内,从巴格达搭乘中国民航专机返中国。 阿尼听完秦鸿国代办的话,表示在向上级请示之后他会对这些问题给予答复。 从伊拉克大使馆出来,回首望着这座已然成为兵营的建筑,秦鸿国代办的心情有些沉重。虽然他很不喜欢这里的气氛,但他知道今天不会是最后一次进入这幢建筑。伊拉克方面只有副外长、占领军司令贾巴尔拥有决定权,阿尼不过是个传话筒而已。后面还会有很多事情要同伊方交涉,而每一次交涉也许会更加的艰难。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以后的日子里,秦鸿国代办又多次进出伊军司令部,对此,他曾回忆道: 在战争环境下坚持工作的24天中,为了寻找失踪的劳务人员、交涉撤离通道、领取每批撤离人员的特许通行证,我曾经先后去伊军司令部10余次,而不少次是在宵禁的夜晚,甚至是电话未能预约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前往。 从约旦山头眺望约旦与邻国的边界,但见山野青青、公路纵横。 当天下午,阿尼打电话过来,对上午秦鸿国代办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阿尼表示,伊拉克正处于战争状态,所以机场、港口都不能开放,目前伊拉克当局只开放由科威特经巴格达,到约旦首都安曼的陆路通道供外国侨民撤离,中国公民如果撤离,也只能走这条道路。阿尼强调这条道路是畅通的,他还特别提到,目前已有包括900名苏联人员在内的外国侨民从这条通道撤到了安曼。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难民的涌入都将是场灾难。伊拉克也不例外,它显然不想让这些外国侨民滞留在伊拉克,而只是给他们一个通行权。 从科威特到巴格达,再到约旦的安曼,这条道路长达1600公里,其中由科威特城到巴格达900 多公里,沿途基本上是沙漠公路,气温高达50摄氏度,平日里如果乘汽车,即使顺利行驶的话也要4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目前正处于战乱时期,不仅沿途供给没有保障,而且不断有散兵游勇拦路抢劫和骚扰,甚至已经发生伊军开枪射杀过往人员的事情。沿此路撤离,安全上的问题实在令人堪忧。 尽管秦鸿国代办一再争取,但阿尼还是表示,在这一点上,伊方态度非常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同时他也保证说,伊方会为中国公民的撤离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包括派出武装人员护送。 8月14日,刚刚返回科威特城的伊拉克驻科威特大使尤素夫就中国公民在科的安全及撤离问题约见秦鸿国代办。 尤素夫再次表示,从科威特经伊拉克到约旦的公路是畅通的,沿途的安全和供给没有问题,包括加油站,都在正常工作。至于中国朋友担心的安全问题,在中国车队撤离的时候,如果中方需要伊拉克军警护送的话,伊拉克方面愿意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他希望中方在确定了撤离的时间后能尽快通知伊拉克方面。 听了尤素夫的话,秦鸿国代办心里清楚,这里面有不少的水分,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科伊公路并不像尤素夫所说的那样太平,伊约公路上同样也是安全事件频发。至于对方在安全上所做出的承诺,恐怕也只能在撤离过程中去检验了。 数千人大撤离,需要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秦鸿国代办及其他外交官废寝忘食,研究形势,制定方案。 当时制定的总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撤退劳务人员、港澳台同胞,确保他们安全离开科威特,然后大使馆部分人员撤离,秦鸿国代办及部分外交官留守到最后时刻。 初步设想的撤离方案是:根据情况,由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组织100辆大型车辆,经伊拉克前往约旦首都安曼,沿途由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在巴格达市郊接应。抵达伊、约边境时,由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在关卡迎接,并安排食宿及搭乘中国民航航班或专机回国等事宜。力争在8月24日前将全部中国公民撤离完毕。 外交部很快同意了驻科威特使馆的撤离方案,并指示: 使馆要对撤离行动做出细致周到的安排,精心组织,既要行动迅速,又要沉着冷静,防止出现混乱。人员撤离时要编好大队、小队、班、组,指定各级负责人,要求大家听从指挥,严格组织纪律,提倡途中团结互助,遇到情况听从指挥,冷静处置,严防出现混乱,要充分体现中国人有组织、有纪律、有道德的气度。沿途要带好常用药品,防止人员生病。对港澳同胞、台湾同胞要优先安排,提供便利。对妇女和患病人员要给予特别照顾。 国内民航方面也做好了准备,因为撤离人员众多,预计至少要派出20多架次飞机,分两个航段进行。第一段先把撤离人员从约旦首都安曼接运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沙迦,第二段再从沙迦运往北京。 祖国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安全撤离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足够的车辆。 伊拉克向科威特发起进攻后,大批科威特人向沙特逃亡,据说科威特城57万人当中,有30万人逃往沙特,他们带走不少车辆。另有很多大型车辆在伊军的炮火中变成了一堆废铁。 当伊军占领科威特后,伊拉克当局声称:“阿拉伯国家贫富悬殊,现在应该平分财富。”伊方开始近乎疯狂地掠夺财物。当时伊拉克采取的是“对口”掠夺,比如伊拉克的金融部门专门负责接收科威特的银行,石油部门专门抢占科威特的油田,交通部门专门掠夺科威特的交通工具等。 在科威特的港口地区,沿海建有很多大型仓库,里面存放着由世界各地运来的物资,当时恰巧有2000辆美国雪佛莱豪华轿车刚刚运抵科威特港口,正好被伊军截获,结果直接运往伊拉克。同时,包括停放在各个车行里的世界顶级豪华轿车等各式车辆也都被掠夺一空。 因军需的需要,大批卡车、大型巴士等也多被伊军强行征用,不少私人汽车也被他们以各种名目,通过各种手段夺去。 大批人员为逃亡需要,四处搜寻车辆,包括工程车辆在内的所有可以使用的车辆,此时都成了宝贝。换句话说,这个时候谁有车谁就能逃命,车辆就是生命。 为了防止大批外国侨民将汽车开往境外,伊拉克占领军司令部发布了一条禁令,禁止科威特籍人所拥有的汽车离开科威特,并且强调,除各国使团拥有的外交车辆外,所有其他的车辆必须要由车主本人驾驶,如有违抗,一旦查获,车辆没收,人员严惩。 伊拉克是个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它进口物资的相当一部分是先海运到科威特的港口,再通过陆路运往伊拉克境内。承担运输任务的是科威特一家科伊合资的大陆运输公司。公司的总经理是科威特人,副总经理是伊拉克人。这家公司有100多辆大型车辆,平时一直是雇用中国中土公司的司机驾驶,经常性地往返于科威特和伊拉克之间。伊军入侵后,科方人员全部逃离,留下司机和车辆。所以大使馆决定利用这100辆车为中方人员撤离所用。没想到的是,伊拉克一方的副总经理通知我们,公司的全部车辆要划归军用,运输伊军军需物资。 8月16日伊军派兵强行把车全部开走了。 车辆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财产,所以大使馆也不便进行交涉,只好另想办法解决车辆问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