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汉档案管理 |
释义 | 秦(公元前221~前207)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为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一套尊君抑臣的封建、制度。秦以法为治,尤重律法档案,重要者均立正副本。正本藏于中央禁室,封以禁印,由少府的尚书管理,不准私启,凡私入禁室改一字者,处以死刑。 概述Qin-Han dang'an guanli 秦汉档案管理 archival management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秦简介副本存丞相、御史大夫府与地方州县,设法官、法吏管理。 档案秦代档案主要是,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大都属律法档案,墓主人喜即为秦安陆(今云梦)主管律法的官员。秦的舆图和户籍档案,亦存丞相、御史大夫府,由柱下史专管。秦改变了商周以来将重要活动记录铭于青铜铸器传统的做法而刻于石,即为。秦始皇5次出巡,于7处立石刻,存世者有泰山刻石和琅琊刻石。秦代主要是舆图和人物画像。 秦统制时期不准民间收藏战国时期六国的史书和历史档案,采取“烧灭”“涤除”的政策。因为在档案典籍中记载了秦国对他国攻战的史实和六国对秦的指斥和讥讽。秦始皇于三十四年(公元前213)下“焚书令”,焚烧了大批古代档案和六国的档案和典籍“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并规定,令下三十日后不烧者罚做长城劳役4年,以古非今者灭族。 秦始皇的焚书使中国古代长期积累的档案文化财富遭受了严重的摧残和损失。 汉简介汉(公元前206~公元220)统治者对待历史档案的态度与秦显然不同。刘邦等在起义过程中就注意收集秦代档案。义军入咸阳,萧何独入秦丞相、御史府收集保护了秦的律令图书,在巩固汉代政权中起了重要作用。汉初,叔孙通制朝仪,萧何定汉律,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都依据和参考了秦代旧档。张苍本为秦专管档案的柱下史,熟习天下图书计籍,备受汉王重用。 档案汉为适应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起比秦更为完整的工作,综理中央政务的三公府(丞相、御史大夫、太尉)集中了大量的文书、档案由长史及御史中丞主管。下属各曹设掾史或令史具体管理。地方郡县有主簿、丞等负责。东汉时尚书台职典枢要,也成为主管王朝文书与档案的重要部门。 汉历朝皇帝在宫内外设馆置阁典藏档案和图书。汉初,萧何建保管收集的秦档,设保管图籍秘书,由御史中丞主管。东汉有,学者称之为“老氏藏室”。两汉还有天禄、麒麟、石室、宣明、鸿都诸阁库。这些馆库收藏的档案、图书均极宏富,它们既是档案、图书库,也是群儒议定五经,校勘书籍,从事著述的机构。至于皇帝封赏功臣的丹书铁券,仍传统地珍藏在和宗庙里。 汉代档案库保藏着丰富的档案图籍,为修史著述提供了条件。利用档案修史的突出代表当推司马迁和班固,二人都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 司马迁自幼受家学薰陶,年轻时游访祖国名山大川,广泛收集各种档案史料,后任汉太史令,他利用所职掌的档案及“石室金匮之书”,经几十年奋斗,终于写成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史记》,其中利用档案的痕迹历历可见。班固为兰台令史,他编纂的《汉书》即利用了兰台的档案图籍,班昭、马续最后完成《汉书》,与他们能参阅利用东观的档案是分不开的。 汉代已发明了纸,但汉代的仍以竹帛为主,汉代的简牍和缣帛档案有文献记载,也屡有出土。汉代还有以动物骨头(主要是牛骨)记事的。1986~1989年在西安汉代未央宫内官署遗址,发现万余片有文字的骨签,总字数达数十万,内容包括整个西汉王朝有关中央与地方、中央政府与皇室在经济机构设置,财政收入,以及手工业行业分布与生产水平等,许多材料是《汉书》等史籍没有记载或记载很简单的。这批骨签属于汉代中央级档案。 纸作为中国官府正式的书写材料是在东晋末桓玄称帝时,404 年下令禁用简牍书写公文,官府才普遍用纸。大量产生,对档案管理产生深刻影响。 汉亡后的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割据、列国对峙的动乱时代,档案管理基本沿袭两汉旧制。由于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原存于官府馆库的档案流散严重,因此,官僚士大夫收集、抄录、保藏档案者颇多,有的世代相继,利用档案史料修史著述。当时私人修史盛行,一种史书往往多家修撰。如修后汉史者9家(一说13家),修晋书者20余家。晋人王铨、王隐父子,王伟之、王韶之父子,南朝宋人王彪之祖孙均利用抄录收藏的档案修史著书。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出身高低定官品,因此反映世系出身的谱牒档案备受重视,官府和豪门世族之家广为收藏及编修。梁武帝时朝廷设谱局,诏令专人收集纂修,谱牒学应运而生。故有“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之说(见)。这是魏晋档案管理的特点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