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秦公陵园 |
释义 | 是秦公陵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国君陵园。位于陕西凤翔三畤原。1976年后调查发掘。陵区南北长3千米,东西宽7千米,北、西和南面有长达7000余米的防卫濠沟。陵区内部分布着13座大小不等的陵园,每座周围亦有一或两周濠沟环绕。其中陵区中部偏北的一座陵园规模最大,从南向北排列着两座双墓道大墓及一座单墓道大墓,最南面的一座即著名的秦公 1号大墓。整个陵区已发现大墓43座,均无坟丘,有的墓上有享堂遗迹。还发现车马坑21座。 据史书记载,秦国包括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共有36代国君,其中19代建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长达294年。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当时称作“北园”,距秦都雍城约6公里。这里地势坦荡,林木葱郁,地表距地下水位深度约80米~100米,适宜营造大型墓葬,故被秦国统治者一眼选中,定为秦公陵园区。 现已探明,秦公陵园区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7公里,占地面积达2万多公顷,比河南安阳殷王陵区总面积大180倍。陵区四周有绵亘10多公里的大型护陵壕沟环绕。目前发现的43座大墓中,有18座“中”字形秦公大墓,3座“甲”字形大墓和若干中小陵墓,背西面东,呈雁翎形排列,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中”字形大墓中,最大的一座是已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其规模之大令人震惊:全长300米,其中墓室长60米,宽40米,深24.5米,总面积达5334平方米。比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国王陵大10倍,比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大墓大20倍。从墓道的一端望去,这座大墓像一条幽深的峡谷,正如《诗经·黄鸟》说的“临其穴,惴惴其栗”,使人惊叹大墓的深邃,充分反映了当时秦国经济的发达、国力的雄强和奴隶的劳役之苦。 秦公一号大墓的殉人之多令人触目惊心。《史记》和《诗经》记载秦穆公死后曾殉人达177人之多,但无法证实。这次从秦公一号大墓发掘殉人牲达184具,清楚地表明秦国当时的奴隶社会性质,证明了《史记》《诗经》记载的准确性,解决了史学界、考古界多年悬而未决的疑案。 秦公一号大墓还发掘出中国最早的高级椁具装置——“黄肠题凑”。这本是周天子葬仪中规定的待遇,而这次发现,证明了秦人不从周礼、大胆越制的气魄。 在秦公一号大墓,还发掘出中国最早的木碑,从而使人们看到中国古代碑制发展的源头。 秦公一号大墓虽遭严重盗扰,但仍出土了3000余件珍贵文物,其中最重大的为刻有290多个篆文的石磬,从篆文“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初步断定墓主为秦共公、秦桓公之后的秦景公,并有力地证明了秦人的族属为华夏族。此外,出土的3000余件极为精美的金器、玉器、铁器、石器和骨器,充分反映出秦人高超的工艺水平和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否定了历来认为的“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论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