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窃衣
释义

窃衣,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窃衣为伞形科窃衣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种主要特征:总苞片通常无,很少有1钻形或线形的苞片;伞辐2-4,长1-5厘米,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粗毛。果实长圆形。生于海拔250-2400米的地区,国内外均有分布。药材窃衣为伞形科植物窃衣和小窃衣的果实或全草。夏末秋初采收,晒干或鲜用,出自《福建药物志》。具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等功效。可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外用治痈疮溃疡久不收口,阴道滴虫等症。

中文学名:窃衣

拉丁学名:Torilis scabra (Thunb.) DC.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伞形目

科:伞形科

属:窃衣属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植物描述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70cm。全株有贴生短硬毛。茎单生,有分枝,有细直纹和刺毛。叶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披针状卵形,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至长圆形,长2-10mm,宽2-5mm,边缘有条裂状粗齿至缺刻或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序梗长2-8cm;总苞片通常无,很少1,钻形或线形;伞辐2-4,长1-5cm,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硬毛;小总苞片5-8,钻形或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4-12;萼齿细小,三角状披针形,花瓣白色,倒圆卵形,先端内折;花柱基圆锥状,花柱向外反曲。果实长圆形,长4-7mm,宽2-3mm,有内弯或呈钩状的皮刺,粗糙,每棱槽下方有油管1。花、果期4-10月。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林下、河边、芒地及草丛中。

地理分布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

窃衣的挥发性成分中含α-侧柏烯(α-thujene))0.3%,α-蒎烯(α-pinene)0.9%,β-蒎烯(β-pinene)2.1%,樟烯(camphene)1.4%,蒈烯-3(△3-carene)2.3%,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4.1%,柠檬烯(limonene)2.4%,β-水芹烯(β-phellandrene)1.7%,γ-松油烯(γ-terpinene)1.9%,对-聚伞花素(p-cymene)0.4%,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4.4%,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ie)16.2%,乙酸牻牛儿酯(geranyl acetate)31.1%。种子中含窃衣素(torilin)。果实中含律草烯(humulene),左旋大牻牛儿烯(germacrene)D, 左旋大牻牛儿-4(15),5(E),10(14)-三烯-1β-醇[germacra-4(15),5(E),10(14)-trien-1β-ol],窃衣内酯(torilolide),氧化窃衣内酯(oxytorilolide),窃衣醇酮(torilolo-ne),以及多种倍半萜成分。

药用价值

中药名称

药名 窃衣

别名 华南鹤虱、破子草、水防风。

药材基源

为伞形科植物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DC.)和小窃衣(Torilis japonica (Houtt.) DC.)的果实或全草。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主治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风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煎水洗。

药方选录

1、治蛔虫病:窃衣果6~9g。水煎服。(《湖南药志》)

2、治腹痛:鲜破子草30g。水煎,去渣,调冬蜜30g服。(《福建药物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