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茄子果实疫病 |
释义 | 茄子果实疫病,是一种针对茄子发作的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果实,偶见为害幼苗和梢部。受感染的果实最终会腐烂,影响作物收益。为害的真菌学名为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agne)de Bary 。该病可以通过田间管理或药剂喷洒等方式防治。 中文学名:茄子果实疫病 英文名:Eggplant Phytophthora fruitrot 病原中文名:致病疫霉 病原拉丁学名:Phytophthora infestans de Bary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为害部位:果实 为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偶见为害幼苗和梢部。 苗期染病,在幼苗基部产生暗褐色水溢状斑,缢缩或倒伏,不产生立枯症状。 果实染病,初在果面上产生大小1厘米圆形至椭圆形凹陷斑,后变褐软腐,扩展速度迅猛,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白色棉毛状物,该菌棉毛较长,不同于辣椒疫霉绵腐病。发病重的易造成落果。 运输贮藏期,病部继续腐败,有的产生灰褐色霉层,成为重要的市场病害。 病原形态特征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agne)de Bary),菌丝体无色,无隔膜,直径4~10微米,孢囊梗无色,宽10微米,长1毫米,常有分枝或3~5根成丛,由寄主气孔、病果伤口或皮孔长出,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孢子囊顶生,被后长出的孢囊梗推向侧位,卵形至倒洋梨形或椭圆形,有乳状突起,大小20~45×16~23微米,萌发时生1~16个游动孢子或产生芽管。游动孢子肾脏形,在土壤中主要是薄壁圆孢子和厚垣孢子。孢子囊居少数。薄壁圆孢子无色,直径18~24微米,由孢子囊浓缩和孢壁变圆形成的,厚垣孢子圆形,壁厚。在田间病叶上可找到卵孢子。 传播途径该菌属严格寄生菌,主要寄生在茄科植物上。病菌可在马铃薯块茎上越冬,翌春产生孢子囊经风雨传到番茄、茄子上,成为初侵染源,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后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气温28~30℃高温条件利于发病,尤其是在高湿或连续阴雨条件下,该病扩展迅速。 发病条件在收获、运输、贮存及销售过程中通风不良或遇雨、湿度大、堆积过多、贮存时间过长,果堆内部呼吸作用旺盛造成温度升高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和蔓延。田间发病高峰主要在降雨后出现,长江流域5~6月梅雨和8~9月秋雨、北方7~8月雨季均易发病,生产上连作地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氮肥过多发病重。 防治方法田间管理(1)选用耐病及耐涝品种:如辽茄3号、4号,丰研1号,熊岳紫长茄,济南早小长茄,六叶茄,齐茄1号,早茄2号等新品种。 (2)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3)采用高畦或起垅种植,合理密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与豆科、十字花科、禾本科进行3年以上轮作,茄科不宜连作。 药剂喷洒(1)雨季来临前及时喷洒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1:16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高峰期喷洒72%克露或克霜氰、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2)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加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隔7~10天1次,病情严重时可缩短至5天,连续防治3~4次。 (3)贮运或进入市场后要注意通风、降温、排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