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乔治·让克洛莫塞
释义

乔治。让克洛。莫塞( Georges.Jeancls.Mosse)是一位法国著名的泥塑艺术家,他在20世纪雕坛自有其独特地位。

家庭背景

乔治.让克洛.莫塞( Georges.Jeancls.Mosse)于1933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一个犹太家庭,母亲则是法国一个古老家庭的后裔,使让克洛从小受到基督教文明和犹太文明的双重教育。

影响一生的事件

让克洛生活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6月,维希政府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使法国的35万犹太人陷入危险境地。让克洛一家同其他犹太家庭一样,逃往南方,拼命躲避纳粹的搜捕。时年,让克洛刚满7岁,虽受父母百般保护,却不能不生活在极大的恐惧之中,而且要时时面对死亡。他亲眼看到盖世太保从树林里抓走游击队员,从隐蔽的避难所抓出犹太人,并将他们送往死亡集中营。胜利后,集中营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才知道那是禽兽作恶而使生命脆弱的场所。战前法国的35万犹太人,到战后只剩下18.5万。在他的一生中,在他的艺术中,留下了再也磨不掉的痕迹。

战后,一家人迁回维希。13岁的让克洛向雕刻家罗贝尔.梅尔梅学艺,这位雕刻家的工作室设在郊区的一座砖厂内。让克洛向他的启蒙老师学了两年半,主要是复制古代雕塑作品。他从此有志于雕塑事业,并且终身感谢这位将圣火传给自己的杰出人物。

1955年,他正式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当时教雕塑的教师大半是马约尔和布德尔的弟子,技艺虽精而思想难免守旧。但这并不妨碍让克洛努力掌握雕塑这门艺术,他因成绩优秀而获得“罗马奖”。

1960年,让克洛赴罗马法兰西学院深造。正赶上巴尔蒂斯接任院长,鼓励学生研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研究古代雕刻。让克洛虽然对古代希腊、罗马并无特别热情,但却深深迷恋上公元前6世纪的埃特鲁里亚雕刻。切韦特里和基乌西两处墓群的丧葬人像造型,特别是与石棺同大的陶棺棺盖造像,从题材(刻画亡者生前音容笑貌,宴饮场面等),表现手法(通常是含蓄、收敛、程式化、以及重要部位的细腻表现),乃至材料(陶土,然后加以焙烧),都对让克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964年他返回法国,开始进行独立的艺术探索。有两件事在他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了决定的作用。

1970年,他迁入巴黎的犹太人旧居住区,与许多集中营生还的人结邻。由于犹太人在二战的悲惨遭遇,许多犹太家庭在战后更加虔诚地信奉犹太教。他自己也开始认真研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犹太精典《塔木德》,这是一部仅次于《圣经》的大型宗教文献,不仅包括律法及其诠释,以及不同时代对它的阐述,而且涉及天文、地理、医学、算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其中关于社会道德各种问题的讨论和辩论,反映犹太教对人生的伦理态度。在这里,他不仅仅是接受了犹太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他继承了犹太文明悠久而深厚的传统。他接受的是历史文化的大范畴,并且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它,借泥土创造出他的人物。

他找到一种特别的泥土,即产于巴黎东南七八十公里的普罗万的粘土。这种粘土质地细腻,焙烧后呈灰色,正是他的理想材料,因为他的人物,他的世界,应该是灰色的。灰色,对于他来说,代表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时又象征着以烈焰烧掉罪愆的炼狱,在炼狱的灰色世界里,有罪而尚知悔改的阴魂历尽磨难,赎清罪过,还可望进入光明灿烂的天堂。他的人物不但脆弱,而且轻盈;不但细腻,而且超逸。

让克洛学艺甚早,而且很快地就掌握了技艺。但是,进行真正的创作,并创作出第一件使自己满意的作品,则相当晚。他说:“真正的艺术家,不论是画家还是雕刻家,是能够创造出新视像,创造出新形式的。”他还说:“我对当代艺术的演变十分热衷。但是,它并不是促成我实现这一创作的某种辩证的东西,恰恰相反,是某种属于涌泉一类的东西,某种滚开的东西,压制着的东西,某种潜伏在我身上并会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样的东西。”显然,他重视长期积累,注重自我丰富。只有在做到这一点而且找到一个触发点时,他的创作灵感才会突然降临。这个触发点——幸乎不幸乎——是1976年他父亲的去世。

父亲的去世使他在悲痛中突然想到,要对自己的精神状态作一分析:悲痛中的昏迷,失去亲人的孤独,朦胧的期望......。总之,表面上是昏睡如死的静止,而内心则是生意的萌动和再生的渴望。于是,就在这一年,他开始创作了《睡者》系列,以纪念亡父。显然,埃特鲁里亚的丧葬陶塑,乃至基督教石棺的卧像,都在他创作中发挥了作用,使他有所借鉴。

他的《睡者》没有性别的区分,没有表情的流露,只在被褥的重重包裹中略显阖眼的面孔,借此显示出生的气息。让克洛终于找到了自己长久以来要找的东西,并因此而有了自己的风格。

同期创作的《骨灰瓮》系列作品,基本上取垂直状态,以褴褛的尸布裹住一个几乎被严密遮闭的形象,使人感到似乎作者要将丧亲的巨痛深深埋藏。犹太教的习俗,对死者的悼念不应毫无节制,过分便是对神缺乏信心,让克洛同期的另一系列《祈祷》,正是侧重在节哀和继承死者遗志的积极方面。

让克洛的创作,往往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缘由。1985年母亲去世,又促使他创作《船》的系列,以志纪念。这同样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主题。从表现单人演化出来的《夫妇》系列,如《船上夫妇》、《睡者夫妇》,所传达的情感更丰富一些,如柔情似水的眷恋,又如忐忑不安的期盼,都是在细细品味短暂而脆弱的人生中心灵的美好。

1986年,他开始创作《亚当与夏娃》系列。这不仅是他的雕塑在形式上从平卧到直立的转变,而且第一次摆脱死亡的阴影,直接表现生命。

让克洛访问日本,镰仓的宫苑之雅、铜佛之美和神宗之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于是创作《镰仓》系列,取人与花园合二为一的形象,表现“静坐深思”的开悟境界。打坐的修心者不再是梦中的睡者,虽然垂目,却在内视,深静之中有一个无边的大世界。这些静坐者高度洗练的造型,包容了丰富博大的内涵,尤其那位铸成铜像的《小僧》,反映让克洛的艺术在吸收东方影响后,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1985年,让克洛接受《圣埃尤尔教堂大门门楣》的订单,圣埃尤尔教堂位于古城普罗万。该教堂始建于11世纪,其大门有哥特雕刻装饰。但因年久失修,天灾人祸,现代污染而满目疮痍。为此,国家请让克洛重修大门,并给他以相对创作自由,即在歌颂基督精神的主题思想指导下,有选择题材的自由。即便如此,对雕塑家仍是考验,因为大门雕饰尚存,今人如何融合到中世纪的风格中去,同时又不失自己的风貌。

原门楣的主题《庄严基督》,是《圣经.新约》中《启示录》的描述,表现了末日审判时,上帝坐于宝座,周围有象征四位福音使徒的四活物狮牛人鹰,另有二十四长老赞美上帝。让克洛按照自己的观点做了四点改变:一、他心目中的上帝不应以威严的胜利者姿态出现,而应“作为受天下大苦的人而存在”,为此,他的基督以无限的爱心将人类的痛苦置于自己的怀抱。二、将门楣上已毁的圣路加和圣马可的象征物牛和狮恢复为人的形象,以与他的基督配合,借此减少“异像”的神秘因素,而加强对人性中博爱与同情的歌颂。三、门梁上赞美上帝的二十四长者,则被让克洛换成马利亚生平事迹《天使报喜》、《马利亚往看以利沙伯》、《圣母永眠》。四、门梁的门心桩原来表现的是信徒把这座教堂奉献给圣人和圣徒。让克洛认为圣埃尤尔的相貌无凭,不必杜撰形象,把他换成一棵生命树,以取《圣经.诗篇》的比喻“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并在两侧分别表现《亚伯拉罕的燔祭》和《雅各与天使》。

对于这样一件宏伟之作,让克洛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经过四年奋斗,完成的作品效果极佳,它不但成为让克洛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作,而且从造型角度看,又与800多年前的风格十分协调。可以说,他的艺术继承了中世纪以来法国的优秀传统。

1996年,竖立在巴黎维维尼亚广场公园的《穷人圣朱利安喷泉》也是让克洛的得意之作。朱利安是13世纪广为流传的传说中人物,是个狂热的猎人,捕杀动物无数。不料有一天,被他追猎的一头公鹿竟预言他会杀死亲生父母。他心生恐惧,躲藏起来,但最终还是在无意中误杀双亲。朱利安后悔万分,从此不再杀生,而在河边专门帮助路人过河,以行善事。有一次,他毫无嫌恶之心,殷勤帮助一个浑身污秽的麻疯病人过河。麻疯病人是基督的化身,来试探朱利安改恶从善的真心。朱利安经受了考验,终于得到宽恕。

这个故事引起让克洛极大兴趣。他将着眼点放在人有改过之心,从卑劣的情欲中摆脱出来,向道德的完善升华的过程上。并不去具体刻画朱利安这个具体人物。他自己独创了一种纪念性雕塑的形态,把众多人物组合在三角形的柱身和柱顶。三角柱分两段:下段略粗,三个角上各有一对人物,互相拥抱搀扶,挣扎着要从地下出来;上段较细,三个角上也各有一对人物,不仅稍小,而且组合在两根向上生长的粗蔓中间,动作则已趋平和,并在他们身边都有一个浮雕小人相配;柱顶是三对更小的人物,相亲相爱,陶醉在幸福之中。三角柱的每一面,都有造型美丽而独特的连绵水滴作装饰,取光雨之意,且在中间各有一个鹿头作为泉水的喷口,点明穷人朱利安传说中鹿的预言这一关键情节。整座雕塑呈升腾态势,给人以升到天堂的感觉。

让克洛一生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充满压抑的情绪,唯独此作洋溢着光明幸福的气氛。

自1976年起,让克洛被聘为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教授,领导雕塑工作室;1982年后兼任历史悠久的塞弗尔陶瓷工厂研究工作室创作员和协调员,他逐渐确立了在当代艺坛的地位。日益显赫的名声,为他带来许多公共机构的订件。除以上介绍的以外,还完成了《让.穆兰纪念碑》、《财政部大门》、《巴黎斯大格勒广场喷泉》、《塞纳河略卡里埃中学浮雕》、《省治安大楼入口装饰》、《盖里投井惨案纪念碑》等作品。

正在让克洛的艺术蒸蒸日上时期,他受到了死亡的威胁。1996年,他患了喉癌。

在他辞世前的一年里,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里尔大教堂大门雕饰》的创作。遗憾的是,他未能见到这件宏大制作的铸铜和安装就位。

1997年3月30日,让克洛在巴黎病故,终年64岁。

作品评价

让克洛的泥塑艺术令一些人远避,因为它不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艺术;而深爱其艺术的人则认为,读他的作品,能使人的心灵通过苦难,得到净化。

让克洛在20世纪雕坛自有其独特地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