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桥糊糊 |
释义 | 桥糊糊事件的主角是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2009年12月,在接到市民发现该桥有三十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的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欲盖弥彰的“伤疤”。这一做法,为即将过去的2009年度增加了一个热门词———“桥糊糊”。有道是:一桥飞架在金陵,栏杆开裂浆糊缝。古人凭栏多壮语,今人至此胆心惊。 事件回放花费5000万改造闹市区便民桥 据南京媒体报道,2009年12月有市民发现,横跨秦淮河的汉中门大桥“有点不对劲”,南侧的几十根栏杆都出现裂纹,并且裂得很规则,他们担心是桥梁受力的结构出现问题,于是向媒体报料,希望相关部门立即调查。 据了解,这项工程属于改造项目。由于施工的难度较大,工程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6月才竣工。据工程负责人称,整个项目总投资大约5000万元。去年《南京日报》在报道汉中门大桥通车新闻中称,改造后的大桥“桥面将出现12股机动车道,将明显增强桥面车流的通行率”。 一年后30多根栏杆根部出现大裂口 2009年12月,陆续有附近市民发现,桥上很多栏杆出现裂痕,而且裂缝的走向有规则,与拱桥桥面的“八”字形相符合。有退休工程师看了之后担心:“这不是普通的热胀冷缩,而是结构上出现问题。桥面受力出现问题,那后果可能非常严重啊!” 2009年12月8日,现场查看发现,大桥南侧人行道的花岗岩栏杆都出现裂纹,裂纹在栏杆的根部,约有30多根栏杆都出现了这样的裂纹。有的裂口缝隙宽到足以塞进成年男子的手掌。 当地记者联系了南京市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会与桥梁维护单位联系,并称,“在没调查清楚原因前,也不敢武断下结论就是质量出问题,导致结构损坏,也有可能是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 设计院说2009年12月8日下午,南京市市政设计院道路桥梁设计所的王工程师和院办董主任介绍:负责汉中门桥设计的人都到南通出差去了,联系不上。他们强调,设计肯定不会有问题,否则开裂的方式、位置不会是这样。王工程师分析说,桥栏开裂的原因可能是材料收缩率不一致,用专业术语来讲,是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即桥梁本身是预应力混凝土材质,而栏杆是花岗岩材质,热胀冷缩收缩率不一致,遇到前一阵子天冷,便造成了花岗岩护栏被拉裂。他表示,应该可以排除不均匀沉降和伸缩缝的问题,因为汉中门桥墩都是嵌岩桩,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如果伸缩缝有问题,应该两边桥梁护栏对称开裂,不会这样只裂一侧。 王工程师表示,即便如此,护栏开裂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安装桥栏时,花板、扶手等都是用榫头装在桥栏上,安装时应该留有1-2毫米的安装缝隙,好应对材料伸缩不一致的变形。这些一般在设计要点中会注明,这对于施工单位而言也是一个基本常识。他们认为,短期内护栏就出现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正常,施工单位采用胶水黏合,也算一种办法,但最好重新更换栏杆。 设计环节设计环节:最初选用的是钢制栏杆 据了解,汉中门桥设计时,设计单位最初选用的是钢制栏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改成了花岗岩栏杆,相比之下,美观是美观了一点,可钱也多花了。而且施工难度大,责任心不强或者技术粗糙的话,容易造成裂缝。 施工环节:工期紧张,转包质量难保证 《南京汉中门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工程于2006年9月30日开工,2007年12月31日竣工,合同工期总日历天数为458天。由于本工程交通压力大,不能南北两座桥同时拆除、同时施工,同时两座新建桥也不能按时间紧接着施工,因此在建成新北桥后施工材料和现场施工用房都要运出现场,施工队伍也因此要停上1个多月的时间,造成了工期很紧张。 原因分析桥栏杆开裂原因基本查明 南京市政工程质检站负责人表示,现在栏杆开裂的原因已经基本查明,下一步还要由设计单位对桥梁栏杆设计进行复核,并举一反三,对全市石材栏杆进行检查,消除隐患。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公司市政设计院总工程师曹明旭告诉记者,经他们查看,桥栏开裂的一个原因是桥台沉陷,河西属于软土地基,桥头填土层沉降拉裂了栏杆,而桥主体是嵌岩桩,沉降较小。另一个原因则是桥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与桥栏花岗岩石材的收缩变形系数不一样,他和市政工程质检站都认为,桥梁栏杆设置不够合理,变形不协调是引起根部断裂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避免呢?曹明旭表示,完全可以避免,如沉降可以采用桩基打深、预先加压等办法来解决,收缩变形系数不一致则可以在装配桥栏时预留合理的缝隙来避免。他坦言,石材施工的技术要求较高,现在很多石匠技术活比较粗糙,责任心、认真程度不够,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专家们都认为,经过现场检查,桥梁主体结构没有重大安全隐患,市民无须担心。 社会反映“疤痕桥”让市民很不满 没用胶水黏合之前,桥栏杆底部的裂缝尚不显眼,匆匆路过的市民大都还注意不到桥梁的质量问题。可现在,问题暴露在了市民的眼皮子底下,不少人产生怨言。一位王先生用脚轻轻地踢了踢栏杆底部,将信将疑地说:“桥栏杆坏的可不是一根两根,这么一长排都出了问题,这样补能结实吗?”他觉得,桥梁出现30道裂缝,如今相关部门采用的修补措施,就像是在人的脸上划了几十道伤疤,非常难看。 市民王先生认为,桥梁出现问题,参与建设的相关部门都应该负责。“如果施工单位干得踏实一些,如果监理单位把关严格一点,如果建设单位验收认真一些,如果设计单位设计合理一些,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如果桥梁发生重大事故,那么这些单位都难辞其咎!即便只是桥栏杆本身的小问题,一年之内就出现裂纹也很不合理,将来更换新栏杆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市民们一致认为,这个单应该由肇事人来买,政府应该有追究质量问题的机制,否则如何向市民交待? 事件后续修复费用全由施工单位掏 拆除并更换新的石材栏杆后,会不会过段时间再开裂?曹明旭和质检站负责人均表示:不会。理由是,沉降部分已经基本到位,不会再大幅沉降了,同时,更换栏杆时施工单位在各方监督重压下,责任心将大大提高,不会再出现安装缝隙不预留到位的情况。质检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更换桥栏杆的费用政府肯定不会掏,要由施工单位来支付,同时,他们还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他坦言,这么短的时间栏杆就开裂绝对是不正常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环节均可能有相应的责任,对此他们将问责并将结果通报。2009年市政工程质检站行政处罚已经有180起,最轻的是全市通报批评,重则留下不良记录和采取行政处罚、罚款。这样的“桥裂裂”,肯定要有人为此负责,南京市建委明确表态,严厉查处,绝不护短。 事件启示“桥糊糊”暴露监管漏洞 见过“糊弄”人的,没见过这么“糊弄”桥的!继重庆出现“楼裂裂”后,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欲盖弥彰的“伤疤”,让人们惊叹“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2009年12月12日) 当前,在包括桥梁在内的建筑上,有着一整套的操作规范。而且,为了严防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在监管上还形成了立体化的网状体系。乙方,有着自己的质量检验人员;甲方,也花钱聘请了职业监理公司;待工程竣工时,还要组织严格的验收,这道关口,更是由专门机构出面把关的。按道理说,工程质量是有保证的。 据了解,南京这项工程属于改造项目。由于施工的难度较大,工程从2007年开始,一直到2008年6月才竣工。据工程负责人称,整个项目总投资大约5000万元。由此可见,相关方面还是相当重视的。但仅仅过了一年多,桥栏杆竟然就出现裂缝。这里,当然有着施工方面的原因,但重要的是,监管呢,在其中难道就没有起到作用? 更重要的是,面对栏杆出现的裂缝,施工单位竟然擅自采用胶结材料封闭裂缝。须知,在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后,也是有着一整套严格程序的。施工单位无视程序,再加上工程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质量问题,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工程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吗? 漏洞到底在哪里?留待相关方面去调查。值得重视的是南京市建委的态度,他们表示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护短。这里,“相关人员”是指何人员,“追究责任”到底追到何处?就当前现实看,“相关人员”一般是施工人员,“追究责任”一般是经济责任。施工人员当然要追究,经济上也应该处罚,但更重要的,承担监管的部门及机构,他们的责任要不要追究?包括建委下属部门,工程验收合格是要盖章的,仅仅一年就出现问题的工程,当初是怎么通过验收的?而就责任而言,罚款就能够提升对工程质量的敬畏意识吗?让那些监管不力的人员、机构退出市场,这才是更值得追究的责任。 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南京汉中门大桥当可称作为“桥糊糊”了。有网友称,“周岁桥梁多处开裂竟用胶水糊,试问良心裂缝该用啥粘呢”?问题的关键是,良心有裂缝,那么这种裂缝唯有法治才能糊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