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抢劫萨宾妇女
释义

【名称】抢劫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作于1637-1638年

【作者】普桑

【规格】约有155×210厘米

【属地】现藏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简介】

在1630年至1640年的10年间,普桑以神话与历史为题材作了大量油画。这些作品说明普桑在罗马时期的题材倾向,即以历史与神话形象的描绘来寻求他所向往的古典主义艺术原则。这幅油画《抢劫萨宾妇女》是他的典型画例之一。他从1634年起至1 6 3 8年,前后画了两幅同一题材的变体画。两幅画的构图大同小异,场面都很大,人物的搏斗动势极为激烈。全画气势宏伟,色彩严谨。把两幅作一比较(请鉴赏这两幅画的黑白图版),要算这一幅(作于1637-1638年)人物处理最得当,构图较为平衡,形象塑造也很美,动势凝练,充满着激情。左侧一个罗马人正把一萨宾女人抱在怀里。女人四肢乱动,疯狂狰扎,试图从他那强有力的臂膀中挣脱出来。为加强这一组人物,画家在他们左侧又添了一个穿红衣的传令官。他的动势与抢劫者构成明显的动静对比。传令官似乎很冷静地站着,观看这一场野蛮的劫掠。另一个站在建筑物高处的罗马指挥官,身披红色大氅,十分醒目。他是这场劫掠的制造者与指挥者。他身上的红色不仅与下面的传令官的红色相呼应,而且牵引了前景上左右两组的抢劫与屠杀行为。右边一个老人抱住狂暴的罗马士兵,企图阻止他去杀害被抛掷在地上的婴儿。婴孩的母亲,萨宾妇女被推搡倒地,但她仍无力地用双臂挡住那个赤裸着上身的凶残的屠杀者。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斜三角形,稳定地置于全画的右半部。中景留有一块空隙,屠杀与抵抗的搏斗在向四周展开。这样,观者可看到各个劫掠场面的全部情势。这是一场人性与兽性的大搏斗,是古代人被欲望所驱使的民族战争图画。

在这幅变体画上,人马的组合不象前一幅那样乱。色调简练而鲜明。受害者的肤色都趋于白皙,强掠者的肤色则接近棕黄。这是一种充满理性的色彩构思,是由画家的古典主义艺术的动机所决定的。萨宾人是古代意大利的部落,他们定居在台伯河东岸山岳地区。因他们以其特殊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与罗马人发生冲突,后经多次劫掠,于公元前449年被罗马击败。至公元前290年,为罗马所彻底消灭,所有萨宾人被授予无选举权的罗马公民权。罗马人劫掠妇女已成了历史上经常提到的一件重大民族矛盾史,因而也常被艺术家所采用。普桑自从创作了这两幅变体画和另一幅《七圣事》以后,他的声誉在罗马很快提高了。

1640年,普桑被法王路易十三召回巴黎。但是当他被聘入法国宫廷任首席画师不到两年,他深感后悔,巴洛克的装饰趣味使他整天被一种贵族的虚伪所包围,而且险些遭法国画家西蒙·武埃的暗算。气愤之余,普桑于1642年连卢浮宫内的壁画也未完成就返回罗马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