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羌煮貊炙
释义

“羌煮”是指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羌人的涮羊肉;“貊炙”则是指古代东胡人留传下来的烤全羊。因为羌煮貊炙鲜嫩味美,传入中原后深受人们喜爱,火锅的煮涮便是这种“胡风蛮习”的结果。(烤肉)

羌煮、貊炙,是北方民族有名的烹饪技术。史载“(西晋)泰始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盘,及为羌煮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 。“羌煮”应出于西北民族,《齐民要术》第一次作了具体记述:

好鹿头,纯煮令熟。著水中洗,治作脔,如两指大。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细琢姜及橘皮各半合,椒少许;下苦酒、盐、豉适口。一鹿头,用二斤猪肉作臛。(《羹臛法第七十六》)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现在回族的水煮羊头。不过从以“猪肉作臛(音霍,肉羹也)”看,《齐民要术》所载“羌煮法”似是以西北民族烹饪技术为基础,并适应中原人口味而作了某种改进,从而也包含了中原原有烹饪技术的某些成分。

与“羌煮”齐名的“貊炙”应出自东北民族。《释名·释饮食》:“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这种烹饪方式十分古朴,不需要炊具,大概起源于渔猎经济时代,在草原游牧民族中十分流行。《齐民要术》没有记载“貊炙”法,但所载“炙豚法”当系取法于“貊炙”,其法,取整只乳猪,开膛洗浄,塞以茅茹,穿以柞木,“缓火遥炙,急转勿住”,涂以清酒,并不断涂拭新鲜猪膏或麻油。其成品“色同琥珀,又类真金。入口即消,状若凌雪,含浆膏润,特异凡常”。近世的烧猪、烧鹅、烤鸭等应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齐民要术》记述的“捧炙”也保留了古朴粗犷的风格。它选择牛脊肉或小牛的脚肉为原料,“逼火偏炙一面,色白便割;割遍又炙一面。含浆滑美。”即边烤边食,不等全部熟透便割取食用,以保持肉质的鲜嫩。因为“若四面俱熟然后割,则涩恶不中食也”(《炙法第八十》)这也应是少数民族的烹食法,在近世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