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羌绣帮扶计划
释义

羌绣帮扶计划是“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之一,该项目由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负责实施。羌绣帮扶计划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灾后重建援助计划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旨在广泛发动灾区妇女从事羌绣手工劳动,鼓励和帮助其就业,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同时,帮扶计划的实施,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文化进行保护和拯救,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化进程,拓展产业救灾和科学重建新渠道。该计划由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5·12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羌绣帮扶计划(以下简称帮扶计划)

项目实施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茂县、理县

项目实施人: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以下简称帮扶中心)

第一章 运作主体

阿坝州妇女羌绣就业帮扶中心,是在中共阿坝州委、阿坝州人民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成都高屯子文化机构联合发起,经阿坝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批,在州民政局登记备案而成立的民办非企业组织。帮扶中心独立运营并接受社会及相关部门监督。

第二章 项目摘要

帮扶计划是一项长期、持久的灾后重建援助计划和民族文化保护工程。旨在广泛发动灾区妇女从事羌绣手工劳动,鼓励和帮助其就业,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同时,帮扶计划的实施,将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文化进行保护和拯救,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化进程,拓展产业救灾和科学重建新渠道。该计划由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帮扶计划的实施由6大环节构成:研发、培训、生产、销售、推广、回报。

1、研发:通过自组和联合设计界力量组建研发团队,设计开发羌绣创新图案和产品形式;

2、培训:联合三县(汶川县、茂县、理县)就业局,组织院校老师和民间艺人为灾区妇女提供羌绣技艺培训;

3、生产:在三县建立帮扶工作站和帮扶点,招聘培训合格的妇女成为合同制绣工,按月计件发放工资;

4、销售:帮扶中心联合各类资源建立线上电子商务体系、线下实体店面营销体系,根据订单建立“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

5、推广:羌绣产品在销售的同时,也使羌文化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为现代人所熟知和喜爱,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和研究,从而达到拯救和传承的目的;

6、回报:帮扶计划实施第一年的全部利润用于灾区妇女就业帮扶。第二年起的利润用于计划的持续运作;用于建立羌绣生产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对灾区贫困老人、儿童、妇女的爱心援助;用于羌文化的保护和研究。

第三章 项目目标

帮扶计划致力于实现5大目标:解决就业、自我造血、脱贫致富、文化拯兴、复苏经济。

1、解决就业:帮扶中心制定“3年3万人次就业培训规划”。2008年底帮扶汶川、茂县、理县共3000人,至2010年底完成30000人次的羌绣技能培训。

2、自我造血:帮扶计划初期运营时,将有一笔慈善资金的投入。在逐批次生产并销售羌绣产品后,将实现资金的回笼和积累,慈善资金的投入也将视情况逐次递减。最终帮扶中心将依靠销售盈利扩大规模、良性发展,从而真正实现灾区经济的“自我造血”机能和社会回馈机制。

3、脱贫致富:震前三县妇女从事羌绣劳动,月均收入约300元;震后基本失去生活来源,参加帮扶计划后,技艺好产能高的妇女绣工按月计件工资可达500元左右,普通级别的妇女绣工,在提高技艺水平后月收入也将突破千元。

4、文化拯兴:震后羌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拯救迫在眉睫,将羌绣产品作为羌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活动,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从而拯兴文化、发展产业。

5、复苏经济:震后,当地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遭受毁灭性打击,短期之内难以恢复。羌绣产品的推广运营,将逐步形成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坐等游客前往景区消费之外,开辟一条旅游产品走向市场的道路。从而,助推灾后重建进程,加速经济复苏速度。

第四章 项目背景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处于地震重灾区的汶川、理县、茂县经济生产体系濒临瓦解,群众生活陷于困顿,心理情绪波动很大,当地民族文化受损严重。灾后经济恢复重建,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需要长久的坚持和持续的投入,拓展重建渠道、保护民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和背景下实施更具有特别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拯救文化

羌族是我们中华大家庭的古老民族之一。千百年来,羌民族和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其他成员一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5·12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正是中国32万羌族儿女的聚居区,古羌文化正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羌绣”是留存至今最为鲜活生动,与羌人生活最为密切,最能与现实世界对话的羌文化遗产,其构图、配色、针法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深厚的羌民族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运用空间,使羌绣具备了融入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必要条件,羌文化也籍此载体得到发扬和传承。帮扶羌绣成为拯救羌文化的关键。

二、实现就业

羌绣在当地约10.8万名妇女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擅绣者众多。羌族妇女足不出户即可依靠手工制作为家庭创造经济收入。羌绣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发羌绣能达到“一人就业,带动全家”的效果。

三、产业发展

由于旅游线路遭受严重破坏,岷江河谷旅游业短期内难以恢复。汶川、理县、茂县等羌族聚居区农副产品销售、旅游业经营都将面临困境,开发羌绣产品短期内可解决受灾群众就业与心理抚慰,更重要的是,这一项目可成为开发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业复苏,增加老百姓收入的长久之计。

四、情感连接

5·12汶川大地震受到了全人类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爱心人士给予灾区多方面的热情援助,国内民众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体现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灾后,全国人民对灾区民众的爱心,以及灾区民众对全国人民的感恩,都需要真诚的表达。羌族妇女一针一线绣出的羌绣产品,是表达这一情感的理想载体,是灾区人民和各界爱心人士情感连接、情感互动的纽带。

第五章 项目的可持续性

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程,帮扶计划运作初期以3年为限,通过具体实施和运营,将初步实现其5大目标:解决就业、自我造血、脱贫致富、文化拯兴、复苏经济。“3年3万人次”的就业技能培训规划将让灾后民众获得一定的就业谋生技能;帮扶中心的良性发展态势,将逐步实现从社会输血到自我造血的转换;羌绣产品的市场化行为将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羌文化,吸引社会力量研究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羌绣产品营销渠道的建立,将让灾区人民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和生产自救的道路上走得更为稳健;羌文化品牌的建立将让民族文化产业融入市场经济大潮。

3年后,帮扶中心将持续运作,为民族文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创立一个具有高度学习和研究价值的范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