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浅海狐鲛
释义

浅海狐鲛(Alopias pelagicus)

台湾俗名:长尾沙

大陆名:浅海长尾鲨

学名 Alopias pelagicus

by: 鱼类生态进化研究室

命名者 Nakamura, 1935 栖息深度 0 - 152 公尺

中文名 浅海狐鲛 有毒鱼类 否

科中文名 狐鲛科 经济性 是

科号科名 F020 Alopiidae 食用鱼类 是 大陆名 浅海长尾鲨

模式种产地 Taiwan 观赏鱼类 否 俗名 长尾沙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湾分布 东部、西部、东北部、绿岛

最大体长 300 cm 栖息环境 大洋、近海沿岸

同种异名 Alopias superciliosus, Alopias vulpinus

参考文献 台湾鱼类志(沈等, 1993);中国动物志-圆口纲及软骨鱼纲(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典藏标本 ASIZP0057307 . FRIP20136 . FRIP20425 . NMMSTP00643 .

英文俗名 Pelagic thresher shark, Pelagic thresher, Smalltooth thresher, Smalltooth thresher shark, Whiptail shark, Thresher shark, Fox shark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形态特征

体颇粗大,亚圆筒形,背部轮廓圆凸,腹面平坦。头较长,略侧扁,亚圆锥形。尾特别延长,可达头及躯干部之1.5倍以上。尾基上方具一凹洼;尾柄无侧突。吻短而钝尖。眼大,圆形,无瞬膜。前鼻瓣短呈三角形;无唇沟或触须。口弧形,下颌极短,口闭时不露齿;齿小,中齿头斜三角形,向外倾斜,外侧具1-2小齿尖;上下颌齿常多於29列,在前方者较大,後方者较小。喷水孔微小。背鳍2个,同型,第一背鳍小型,起点于体中部或稍後,後缘凹入,上角钝圆,下角微尖突;第二背鳍很小,远小於第一背鳍,起点於腹鳍及臀鳍中间,後缘斜直,上角圆,下角微尖突;胸鳍镰力型,後缘凹入,外角钝圆,内角尖突;尾鳍很长,尾椎轴稍上扬,上叶不发达,仅见於尾端近处,下叶前部显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而延续近尾端,与後部间有无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与上叶相连,尾端尖突,後缘凹入。体背侧灰褐或黑褐色;腹侧浅褐色;腹面白色,但不延伸至胸鳍基底。背鳍、尾鳍下叶、腹鳍及胸鳍具黑褐色的边缘。

鱼体延长。眼大,圆形,无瞬膜。体背侧灰褐或黑褐色,腹侧浅褐色,腹面白色;背鳍、尾鳍下叶、腹鳍及胸鳍具黑褐色边缘。特征是尾部特别延长,可达头及躯干部总长之1.5倍以上。

栖所生态 大洋性大型鲨鱼,但有时会出现於近海。可以利用其长形尾击昏猎物,主要捕食群游鱼类及头足类。卵胎生,胎儿在子宫内有同种相残习性,一胎可产下至少2尾幼鲨,刚产下之幼鲨体长可达96公分左右。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西起红海、东非洲,东至加拉巴哥群岛、加州湾,北至日本,南至澳洲、新加勒多尼亚。台湾北部、东北部及东部海域有分布。

渔业利用 主要以延绳钓捕获,经济价值高。肉质佳,鱼肉红烧或加工成各种肉制品;鳍可做鱼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制成维他命及油;剩馀物制成鱼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