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钱燕林 |
释义 | (1916-2004),江苏张家港人,定居南京市。1932年肄业于常熟乡塘桥师范学校,后入上海晋贤会计夜校进修。自幼家贫,当过绸缎庄学徒、店员。1939年起,以会计为专业,曾先后供职于上海恒顺酒行、南京盈丰水电行、南京龚大翻砂厂、南京汽轮电机厂。1979年由汽轮电机厂正式退休。 生平履历钱燕林的私塾启蒙老师是一位清末秀才,课暇常制作些浅显易解的灯谜让学生猜射,故少年时代的钱氏便对谜道产生了浓厚兴趣,且一发而不可收拾。及长,他便充分利用学余、业余的点滴时间收集报章刊载及亲朋好友间口头相传的零星谜作,日积月累,装成三大巨册,有数万条之多。可惜这些珍贵抄本,后来竟因“文革”中属“四旧”之物,而被一把火烧掉。此事乃令钱氏若干年后,犹思之不已,痛惜良深。 相关事件钱燕林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以善射而加入南京市工人文化宫谜组。他通过一边集谜和猜谜,一边学习、研究制谜之理,并大量付诸创作实践,因而很快提升了自身的谜艺水准。1976年南京谜组恢复活动,并更名为“谜研组”,他重贾馀勇,再作冯妇,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制谜、著文、编刊以及主持周末灯谜晚会中。1979年秋,被后来称之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九城市灯谜会猜”在南京市举行,上海、沈阳、长春、温州、厦门、漳州、南通、苏州、南京计六省市九大城的谜家聚会一堂,共商谜艺,同时又举办了历时三天而万人空巷的盛大群众猜谜活动。钱燕林时为组委会的秘书长,他协助南京谜研组组长、此次活动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周之屏教授,组织筹划,督促操办,尽心尽力,并于事后编成会刊《谜苑》,使这次首开先河、产生巨大影响的谜会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八十年代初期,钱燕林又把凭回忆所得的历代谜作三千馀则,按不同谜目分为三十个大类,并将其中疑难者加以注解,编成《古谜集萃》上中下三册,交由南京市工人文化宫铅印出版。此举使大多后学者受益匪浅,因而得到当时谜界的广泛赞许。 钱燕林制谜,一向推崇南宗别解会意,取粗线条勾勒,纯以拢扣成谜;不尚字句雕琢,讲究传神阿堵、落落大方。他的作品,既有典雅浑成的一面,也有通俗明快的一面;然大多浓墨重彩,挺拔有力,散发着清新与阳刚之气,诚如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形容的:“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壮丽如层楼叠阁,古雅如瑶瑟朱弦,老健如溯漠横雕。”他不喜欢在字体字形上拆拆拼拼,尤好以讲史、说部中的故事情节入谜。他的典故运用,从不生吞活剥,而是食古能化、活脱巧妙,使之稳切紧扣、谜趣盎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谜友们乃至一般爱好者的青睐。谜坛公认,看钱燕林的谜恰如看古装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齐登台;又如入旧书店,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纷至沓来,给人以古典美的享受。 社会评价钱燕林性情旷达,恬淡自安,但爱谜之心,无时或释。据有“谜坛东方朔”之目的金陵谜家汪永生著文称:“钱老身居斗室,退休工资甚微,可以说‘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然而他‘内心的世界很精采’。每当谜人聚处,钱老虽常呐呐不善言词,但偶言一事一谜皆令人解颐,老先生的幽默非大师不能为。”在二十世纪末的谜坛上,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移,一些猜谜精力旺盛、创作如日中天的谜人挂弓退役,而钱燕林先生却谜意未消,谜志不改;宝刀未老,剑常出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