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迁徙的鸟
释义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电影开篇第一句话饱含深意。《迁徙的鸟》的导演、拍过100多部电影的名导雅克·贝汉说:“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中文名:迁徙的鸟

外文名:Travelling Birds

其它译名:鹏程千万里、 鸟与梦飞行

导演:雅克?贝汉

编剧:雅克·贝汉

制片人:雅克·贝汉

主演:雅克·贝汉

类型:纪录片

片长:98分钟

主要奖项:荣膺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迁徙的鸟

原片名

Le Peuple Migrateur

更多中文片名

鸟与梦飞行

迁徙的候鸟

鹏程千万里

我是一只季候鸟

更多外文片名

Winged Migration

Nómadas del viento .....(Spain)

Nomaden der Lüfte .....(Germany)

Nomaden der Lüfte - Das Geheimnis der Zugvögel .....(Germany)

Popolo migratore, Il .....(Italy)

The Travelling Birds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影片类型

纪录片

片长

98 min / Canada:81 min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89 min / Argentina:92 min

国家/地区

法国 德国意大利 西班牙 瑞士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TS

级别

Argentina:Atp Portugal:M/6 Australia:G UK:U Chile:TE Finland:S Denmark:A France:U GermanySingapore:G Spain:T Sweden:7 USA:G Netherlands:AL Switzerland:7 Switzerland:0

制作成本

FRF 160,000,000 (estimated)

摄影机

Aaton A-Minima

摄制格式

16 mm

洗印格式

35 mm (blow-up)

胶片长度

2694 m (Germany)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配音 备注

Narrator 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

Narrator (English version) Philippe Labro

职员表

▪ 制作人:克里斯托夫·巴拉蒂/Christophe Barratier;Reinhard Brundig;Jean de Trégomain;Danièle Delorme;Jean-Marc Henchoz;Jean Labadie

▪ 导演: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雅克·克鲁奥德/Jacques Cluzaud;Michel Debats

▪ 副导演(助理):Jérémie Apperry;Elodie Baticle;Emmanuelle Debats;Marie Miquel;Ursula Sigon;Hadrien Soulez Larivière

▪ 编剧:Jean Dorst;Stéphane Durand;Guy Jarry;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Valentine Perrin;Francis Roux

▪ 摄影:Olli Barbé;Michel Benjamin;Sylvie Carcedo-Dreujou;罗宏·查本尼耶/Laurent Charbonnier;Luc Drion;Laurent Fleutot

▪ 配乐:鲁诺·库莱斯/Bruno Coulais

▪ 剪辑:Marie-Josèphe Yoyotte

▪ 艺术指导:Régis Nicolino

▪ 视觉特效:Fabien Girodot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Bac Films [法国]

Canal+ [法国]

Centre National de la Cinématographie (CNC) [法国]

Commission Européenne [法国]

Conseil Général de l'Aveyron [法国]

Conseil Régional de Basse Normandie [法国]

Conseil Régional de Franche-Comté [法国]

Conseil Régional de la Lozère [法国]

Conseil Régional du Calvados [法国]

Conseil Régional du Languedoc-Roussillon [法国]

Crédit Agricole [法国]

EDF

Eurimages [法国]

Eyescreen S.r.l. [意大利]

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 [德国]

France 2 Cinéma [法国]

France 3 Cinéma [法国]

Galatée Films [法国]

Les Productions JMH [瑞士]

Les Productions de la Guéville [法国]

Liliane Bettencourt au Nom de la Bettencourt Schuller [法国]

Pandora Filmproduktion GmbH [德国]

Primagaz [法国]

Procirep [法国]

Télévision Suisse-Romande (TSR) [瑞士]

Wanda Visión S.A. [西班牙]

Westdeutscher Rundfunk (WDR) [德国]

发行公司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美国] ..... (2003) (USA) (DVD)

Distribution Company [阿根廷] ..... (Argentina)

Herald Film Company [日本] ..... (Japan)

Kinowelt Filmverleih [德国] ..... (Germany) (distribution supported by Filmstiftung NRW)

Lucky Red [意大利] ..... (Germany) (distribution supported by Filmstiftung NRW)

Mongrel Media [加拿大] ..... (Canada)

索尼经典 Sony Pictures Classics [美国] ..... (2003) (USA) (dubbed)

特技制作公司

tvt. postproduction GmbH [德国]

其它公司

SIF 309 Film & Music Productions [美国] ..... film score recording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比利时

Belgium

2001年12月12日

法国

France

2001年12月12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1年12月13日 ..... (German speaking region)

希腊

Greece

2001年12月14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2年3月29日

德国

Germany

2002年4月4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2年4月18日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6月20日

俄罗斯

Russia

2002年6月21日 ..... (Moscow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7月8日 ..... (Karlovy Vary Film Festival)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7月18日

加拿大

Canada

2002年9月8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土耳其

Turkey

2002年9月13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2年9月19日

以色列

Israel

2002年9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2002年9月27日

意大利

Italy

2002年11月15日

立陶宛

Lithuania

2002年12月27日

波兰

Poland

2003年4月4日

日本

Japan

2003年4月5日 ..... (Tokyo)

美国

USA

2003年4月5日 ..... (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斯洛文尼亚

Slovenia

2003年4月17日

美国

USA

2003年4月18日 ..... (limited)

挪威

Norway

2003年5月2日 ..... (Kristiansand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3年5月30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3年6月19日

挪威

Norway

2003年6月20日

新西兰

New Zealand

2003年7月13日 ..... (Auck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7月25日

丹麦

Denmark

2003年8月15日 ..... (Copenha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国

UK

2003年9月5日

丹麦

Denmark

2003年9月12日

瑞典

Sweden

2003年11月7日

冰岛

Iceland

2004年1月23日 ..... (French Film Festival)

阿根廷

Argentina

2004年7月29日

智利

Chile

2005年3月31日

剧情介绍

版本一

候鸟迁移的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大天鹅要飞越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彩。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鸥对抗到底,保护企鹅幼崽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版本二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历时四年,跨越七大洲40多个国家,消耗460公斤胶片,动用450多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这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

幕后制作

能把一部科教性质的影片拍得如此完美,如同一首优雅的抒情诗,一支美和力的芭蕾作品,堪称奇迹。影片获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贝汉赢得最佳新锐导演奖。一切分析都是徒劳的,跟随展翅高飞的鸟儿尽情陶醉在大自然中吧。惟一的不足是解说太稀少,给观众留下鸟的动人姿态,但对它们的理性了解还是太少。

而这也正是贝汉电影的特点之一。在他看来,自然界众生等,给鸟类冠上人为他们创造出的名字恰恰是人类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当成自然界中心焦点的表现。

精彩花絮

·影片摄制者把一些鸟蛋放置在有人声和摄影机声的环境中,这样它们出生以后就不会怕人了。

精彩对白

[first lines]

Narrator: The story of bird migration is the story of promise - a promise to return.

(开篇台词)

叙述者:鸟的迁徙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约定的故事——对于回归的约定。

影片赏析

自1995年的《微观世界》和《喜马拉雅》之后,导演雅克·贝汉又一次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为了拍摄影片《迁徙的鸟》,雅克·贝汉先生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生活在飞行的候鸟群中,与它们一同飞越大地和海洋,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拍摄了460多公里长的胶片,动用了17个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一个科学考察队,平均每天都有600人在为此工作。

这部数字记录影片为我们呈现出了又一个神奇的世界,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来自自然界的感觉,这些都远远超过了人们能够感知的世界。《迁徙的鸟》给人们展现的是自然的奇迹,没有丝毫的人工雕琢。数十万公里的飞行,不惧艰难险阻,甚至年复一年,同一条航线,同一处景地,雅克·贝汉先生为我们捕捉到了生存的本能和希望的动力,他带着观众近距离的走进鸟群,深入鸟的灵魂深处,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萌发了触摸鸟儿的愿望,面对诗一般的画面,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奇迹。

精彩视点

《迁徙的鸟》是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同它的姊妹篇《微观世界》和《喜马拉雅》一样,这部描述自然界无限风光、记录鸟儿们迁徙历程的电影刚一出世,短短的三个星期就有250多万法国人走进影院,并随后在欧洲、美国和日本风靡一时。该片荣膺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这也是雅克·贝汉第九次在国际上荣获大奖。

自然史诗巨作“天地人”三部曲之一的《迁徙的鸟》

本片由国际著名导演雅克·贝汉制作,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2004年1月10日,《迁徙的鸟》将飞到中国。这是我国首次引进的数字纪录电影。昨天,该片在京举行了小型试映,中影公司向记者揭开了这部大片的拍摄内幕。同时,该片原声大碟也成为发烧友的抢手货。

培养鸟演员进行拍摄

 本片以高清晰的画面将候鸟迁徙途中无与伦比的风光展现无遗,观众跟随着鸟在踱步觅食,随后在镜头的带领下离开了地面,一起飞了起来。脚下或者是冰川大海,或者是巴黎市区。无比开阔的航拍景象让人如痴如醉,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候鸟飞翔时的状态。为了能够以鸟类的视角拍到画面,摄制组专门培养了一批鸟演员。在拍摄初期,摄制组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追随候鸟辗转迁徙,并设法亲近它们,了解它们的习性,消除候鸟对人类的戒备。在当候鸟们渐渐熟悉了有摄制组陪伴的日子后,面对镜头的它们不再害怕,影片才得以顺利拍摄。

300人跟随鸟类四年

《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影片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与鸟类生活了四年,我们似乎成了它们的父母。”雅克·贝汉强调,拍摄这样的自然类纪录片,时间是最基本的保障,“我们要观察,要尽可能地亲近我们的拍摄对象——那些不断迁徙的鸟类,于是组成了一个有300多名成员的摄制组,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来跟随这些候鸟的迁徙途径。我们历经了所有的季节变化,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

对于为何选择拍摄纪录片,雅克·贝汉回答说因为纪录片最为真实,他拍摄的目的是想获取真实、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与鸟成为朋友。他说摄制小组会训练鸟,但不是训练鸟听他们的指令,事实上是他们要随着这些鸟的行动而行动,那是一段既辛苦又感动的日子。

带来视听新冲击

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影片中独具特色的演员向我们展示了它们最为真实的纯自然面目。该片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影音重现

从《迁徙的鸟》这样一部科学纪录片里,人们显然能看出法国人对于艺术不厌其烦的精益求精。他们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之声结合唯美画面,把原属自然科学范畴的鸟类迁徙话题拍摄成了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朽杰作。

如果你看过另一部类似的科学纪录片《Microcosmos》(小宇宙),自然不会对法国人Bruno Coulais感到陌生,因为在那部同样卓越的作品中,身为电影/电视配乐专家的Bruno Coulais主理的原声碟连同他另一部代表作《喜马拉雅》获得了恺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此次的电影原声《迁徙的鸟》也由为《小宇宙》配乐的原班人马组成,Bruno习惯以最贴近自然生活色彩的世界音乐作为配乐的创作主线,间插一些温暖的流行歌曲和实验摇滚。

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 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其间以New Age手法混入鸟群展翅的原始自然之音,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之后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制作人Bruno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

这张唱片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那你绝对无法拒绝这张原声唱片的诱惑,它以最温暖的人性化音乐陪你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让你总有一种脸颊紧贴大地的诱惑,顿时发觉每个人都是一只候鸟,只是在现代化的雾霭中困顿于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但最终抵挡不了造物主的拥抱,就像Nick Cave所唱“明天我将会飞翔,为了回到你身边”。(Mojave)

内容简介

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戏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1200 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BB 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大自然是一幅最漂亮的图画,和上次《点虫虫》如同一彻,没说教灌输环保意识,只是取镜于珍贵的鸟兽生态,令观众目不暇接,加上活泼地捕捉候鸟的日常生活;故事励志温情,意识正面,绝对是一出振翅鼓舞之作。你能领略多少?在乎你怎去发掘,怎去争取!

影片简介

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BB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历时四年,跨越七大洲40多个国家,消耗460公里胶片,动用450多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这一切都是为了捕捉鸟在无尽长空翱翔时的千姿百态。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戏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1200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叫人尊敬。

解构影片

它完成了导演带领观众与鸟飞行的梦想

这是一部视觉效果丰富,情感内容充沛,结构精妙的纪录片。有很多人爱它,导演通过以上三点完成了观众与鸟飞行的梦想,且让观众在过程中解了它们(鸟)的遭遇、对它们产生尊重。导演拍摄思路与意图:究竟是什么和鸟飞行?客观是摄像机,是摄像者,是导演的构思,是人类的梦想。诚实的片子才是好看的,它甚至和个人的才能无关。当然才能不只是因人而分,也具体到一个人,因为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参差不齐的。但无论怎么样,好看的片子只有一种就是忠实于作者的情感和水平的片子,而那些有意拔高或者怪诞化的,对自己不诚实的片子都矫情而做作。本部影片的拍摄思路只是按照普通人的思路进行,如导演所言:“当一个人抬头看见一列鸟飞过天空的时候,回想到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经历了什么?怎样度过危险?每只鸟都有很多故事,从出生到成长到完成迁徙。”导演想尽办法带领观众和鸟同飞,意图在于:“当你了解了它们(鸟)的遭遇就会对它们产生尊重”。

视觉效果丰富

1、地域风情

影片随便的定格都是很好的摄影作品,大地的色彩不断变化,展现从北欧到北极再到南极这一航线的地理风貌。北半球森林的繁茂、西伯利亚草原的空旷、北极圈的冰晶、西伯利亚的针叶林。鸟儿们飞越北美、飞越非洲、飞越亚马逊河流域和大西洋,它们的飞行队伍和地貌形成了彩色又不断变化的图案,感到自然之富饶中也隐喻着自然之残酷。红色河流上,白天鹅的滑翔犹如白色的星洒落;白雪皑皑下斑头雁的羽毛颜色刚好和被白雪覆盖的黑色山脉相应;墨色的天空墨色的鸟的身影或繁花似锦的大地上银白色飞鸟。有时它只拍摄飞鸟透射在地面的倒影,以表明这个地区日光的充足。只有在影片的最后,一列候鸟在白色天幕下,忽然天幕变成黑色,而鸟变成白色的,十分耀眼,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一切都是鸟的视觉下的地域风貌,一切的遭遇和艰辛都在这样真实的视觉效果下发生。

2、鸟的飞行和观众心理变幻

片中的鸟无论是出生、哺育后代、还是躲避危险、集体生活都和人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唯有飞行是鸟独有的。影片把飞行拍摄得有张有弛且使得观众认同自己与鸟同飞的身份,这样就更容易感同身受并产生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观众心理之与鸟同飞

首先导演在拍摄时用了一架小飞行器跟拍鸟的飞行,在此之前他和其他记录片导演一样使用各种方法让鸟儿们熟悉摄像机和飞行器和它们发出的声音,为了让鸟对机器的声音不感到陌生,他们在鸟出生时就播放“代理父母”(工作人员)的声音和机器设备的声音,甚至那些一出生就伴随着器材长大的鸟把飞行器当做飞行的同伴。所以拍摄时鸟对跟随的摄像机没有恐惧、戒备和躲藏。这个发现鸟类故事的过程意味着艰难的拍摄,需要有技术的保证。首先要观测它们的飞行习性,对每一种鸟使用不同的拍摄技巧。摄像师要在完全真实的世界里提高警觉,让鸟儿紧跟摄像机,摄像师说他们没法把小飞机驾驶得和鸟一样随意,飞机会遇上很多麻烦。要保持拍摄连贯性,要保证拍摄的影像能够感动观众。另外拍摄角度、景别时常变化,有时候侧拍,有时候俯拍,有时候仰拍,景别远到一个井然有序的飞行队伍,近到一只鸟徐徐生风的羽毛。在这样的视角中观众能够逐渐认同和鸟的亲密的关系,感受到它们的双翼的力量,仿佛它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感到驾驭飞行的畅快。导演在营造与鸟同飞的心理认同是成功的,例如,在一处猎杀中,当观众还沉浸在飞行的喜悦中时,忽然枪声响起,一只灰雁落下去,然后又是枪声,更多灰雁落下去,观众感到仿佛自己的同伴被枪击中,眼看它们摔在沼泽里。

观众心理之对自身鸟身份的认同

鸟的视角是时时刻刻的,它引导观众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等同于鸟。即便在表现景物的时候,例如,当入夜,墨蓝的天空中小鸟们飞行的天罗地网几乎铺满了整个天空,然而近景不是空的,有几只倾听和张望的白鹅,观众仿佛和它们一同张望。在表现别的鸟类的时候都不忘借助鸟的视角,为观众营造鸟的身份的心理认同感。影片中还有两处,飞行之中视角突然恍惚起来,变得主观,颜色发生合并、速度产生变化,摄像机变成鸟,它跟随观众的情绪,在观众飞行情绪最为饱满的时候,给观众一个主观的感受,帮助观众的把情绪表现出来。

情感内容充沛

纪录片用恰如其分的戏剧性和音乐来表现情感。这两者都使得观众更投入到生命的裂变中来,在繁花似锦和悲天悯人的轮回中完成生命的迁徙。

1、戏剧的成分

拍摄者并没有一味的记录,而是把拍摄中发现的戏剧性巧妙的应用到剪辑当中。在导演的拍摄和观众的戏剧心理下完成的影片,使鸟类的表现成为了一场show,一场有着起因、经过、结果、发生、发展、高潮的,悲剧、喜剧交替上演的飞行秀,观众便能够跟随影片分享它们的痛苦和欢愉。

情结设置的自然巧妙:影片中有两个鸟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故事。一个是老妇人每年都在候鸟归来时喂食候鸟,另一个是小男孩帮助一只灰雁解开缠绕它的渔网。影片发现了这两个事件的戏剧性并将其自然的放置在影片的开头和临近结尾,所以故事中所传达的脉脉温情也就延续了影片中间大半部分段落,并为中间段落中鸟类所受的创伤起到了缓解作用。影片中的悲剧喜剧同时上演,例如在和人类的关系中,开垦荒原一场中,草原中鸟窝中的雏鸟无辜的等待着机械生产给它带来死亡;工业生产时代,在灯火辉煌的城市边缘鸟类的徘徊,最终它们决定穿越废气和污水,但还是有一只陷在污泥中,……在和其他生物关系中:沙滩上一只折翅鸟迤逦而行,最后被螃蟹围剿、分食。然而这一场并不是真的,摄像师最后救了那鸟,然后拣了腐肉拍下了螃蟹分食的情景。这些情景似乎不动声色,因为它们都是在拍摄中观察的结果,只是后来进行了结构的安排,但却都让观众惋惜不已,表现了导演很注重加入戏剧因素来带动观众情感。

画面跳切或单个画面所表现的戏剧性:在很多鸟宝宝出生的段落里出现的画面跳切或单个画面中有戏剧性的表现。例如:镜头从天鹅颈部滑倒尾部,突然一只小天鹅破羽而出,顽皮可爱之行溢于言表;段落中还有一只母鸟的面孔十分奇特,它胖头胖脑、眼睛间距离很近,鼻子很尖。导演似乎有意给了这只母鸟一个回头的面部特写,然而这是伏笔。在一些鸟宝宝各类姿态的展示后,一个羽毛灰褐色的孩子摇摇摆摆的沿地平线走来,走近那个白色的母鸟,当我们还在怀疑它们之间的母子关系时,导演给了这只小鸟一个回头的面部特写,观众不禁哑然失笑,好一张酷似它妈妈表情的脸。这里导演故意剪出两个镜头对比,反应出其戏剧因素使用上的别有用心。默片时代,由于技术的限制,只能用现场演奏的方式进行,即使没有任何声音,人们也在观看中用想像力延伸听觉,因为人类世界生而有声。自有声片以来,音乐就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内容,甚至举足轻重的作用。2、音乐

以真实的音乐做制作基础:导演请音像师用迷你麦克风和便携式集音器专门录制不同鸟类的飞行声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乐(鸟的飞行有的借助气流滑翔、有的振翅飞行),制作不同的音乐来印证鸟的声音。鸟类的真实声音绝对是本片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类振翅的声音和鸣叫没有因为音乐而减弱。各种鸟类的一段错落有致的鸣叫仿若分出几个声部,有的场景下让人觉得生趣盎然,有的场景下又是相互的呼唤。在丹顶鹤的一段舞蹈中,音乐甚至前后留白,让丹顶鹤的声音延续成为音乐的组成。以鸟鸣为主旋律,配以附和弦鼓声,凸现鸟类声音。有时用自然的风声、水声、其它动物的叫声混合在音乐中。这样的音乐即使有人为的因素,但在记录片中使用更为真实自然、避免突兀。

音乐链接作用和情感的衬托作用:影片中使用的少量是传统弦乐、管乐队的演奏,但主要是电子音乐,电子音乐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具有商业性、全球性和无国界的特点,音乐中有少量地域因素(音色、音调)。影片用几个主旋律给不同的鸟类以不同的编配(配器、和声的变化),同样的鸟类在遇到不同地域、情况时音乐会发生变奏,但主旋律不变。这样不但使影片上下一体,还为它们的迁徙生活渲染了情感,对影片的结构的故事性起到了重要的烘托、渲染、甚至是说明的作用。当鸟儿飞行在亚马逊河流域时就用了中东地区的宗教歌曲旋律。有的表现行单影孤,一只加拿大雁落单后,影片给它一段单旋律的独奏,陪伴它张望着寻找同伴;有的表现如喃喃低语,仿若黑人行进中的集体劳动号子,表现它们的迁徙艰辛而道远;有时用快板节奏和沙锤配器来表现水鸟戏水如同水上踢踏舞一般;有时人类的声音会加入以哼鸣或合唱的方式,天鹅飞行的部分就配以教堂颂诗班的童声合唱,符合西方人类对天鹅代表一贯圣洁的看法;代表工业的重鼓、金属打击乐声音加入为红胸黑雁的命运铺垫了危机;黑人的挽歌用来哀悼受难的同伴;然而音乐的恰当停止和留白是必要的,在灰雁被枪击跌落到沼泽后,让观众情绪就一下子被事件提升,音乐此时如果不停止就是干扰。

结构精妙

结构框架与主题:作为纪录片在结构上确有可圈可点之处,导演在时间、空间和故事结构上都做了巧妙的构思和编排,在成千上万种候鸟中选取一隅,围绕“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的主题从“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两个方面讲述了候鸟在时空编织的经纬中迁徙所遭遇的种种。

结构设置的难度:本片是纪录片,也兼有的性质教育片,导演开始只是想拍摄鸟类迁徙,后来产生了拍成教学片的想法,他们现在还保留土地在诺曼底的拍摄基地,将来会扩张成一个保护区,并收留来来去去的鸟类,留7个工作人员照顾它们,这个基地现在只用于教育,对学生开放。因教育性的加入,所以本片更加注重清晰的说明和说理,所以结构性的加强就显得更加重要。影片结构设置的难度在于,作为一部记录电影在庞杂的鸟类飞行素材中,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的经纬中,如何寻找清晰的说明和说理语言,如何对其故事性、戏剧性进行发现和编辑。由于被拍摄的鸟类从不认为自己在摄像机前是表演,它们不认为它们具有戏剧性,也缺乏说理、说明的能力,所以影片完全要靠导演在它们的迁徙过程中进行提炼和布置。

影片结构具体分析如下:

1、“时空的经纬”与“归来的承诺”

时 间:季节变换―――春夏秋冬

空 间:分两次迁徙,北半球飞往北极一次,北极飞往南极方向一次,涉及18个地理位置。

内容表现:在不同纬度间穿梭飞行,候鸟以太阳、星星来辨认方向,对地球磁场也敏感如同指南针,涉及20多种鸟类,它们坚持不懈的完成着迁徙的使命。

主题表现:在时空的经纬中鸟类为完成归来的承诺进行迁徙。

2、“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与“迁徙是一场生命的搏斗”

内容表现:分为“危机故事”14个和“承诺的故事”5个。灾难和危机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强,涉及与自然、人类、其他动物、同类的关系中的危机与和睦。

主题表现:在“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的交替发生中表现“迁徙是一场生命搏斗”。

3、第一部分框架结构中的“时空的经纬”与“归来的承诺”,和第二部分框架结构中的“危机故事”和“承诺的故事”与“迁徙是一场生命的搏斗”是本片的两个基本结构体现,在两个线索的叠加中和延展中,实现着导演的意图―――使观片者对鸟类产生尊重。

结束语:穿梭于时空的图景之中,生命的裂变无穷无尽,鸟生如此、人生亦如此,本片意在展示,它只是带领观众完成了一场生命的迁徙。

电影《迁徙的鸟》海报

从《迁徙的鸟》这样一部科学纪录片里,人们显然能看出法国人对于艺术不厌其烦的精益求精。他们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之声结合唯美画面,把原属自然科学范畴的鸟类迁徙话题拍摄成了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朽杰作。

如果你看过另一部类似的科学纪录片《Microcosmos》(小宇宙),自然不会对法国人Bruno Coulais感到陌生,因为在那部同样卓越的作品中,身为电影/电视配乐专家的Bruno Coulais主理的原声碟连同他另一部代表作《喜马拉雅》获得了恺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此次的电影原声《迁徙的鸟》也由为《小宇宙》配乐的原班人马组成,Bruno习惯以最贴近自然生活色彩的世界音乐作为配乐的创作主线,间插一些温暖的流行歌曲和实验摇滚。

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 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其间以New Age手法混入鸟群展翅的原始自然之音,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之后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制作人Bruno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

这张唱片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那你绝对无法拒绝这张原声唱片的诱惑,它以最温暖的人性化音乐陪你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让你总有一种脸颊紧贴大地的诱惑,顿时发觉每个人都是一只候鸟,只是在现代化的雾霭中困顿于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但最终抵挡不了造物主的拥抱,就像Nick Cave所唱“明天我将会飞翔,为了回到你身边”。(Mojave)

影评

《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场浩大的工程,影片通过高科技空中拍摄系统全程追踪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带领着观众体验候鸟“迁居”的艰辛过程,同时也捕捉到了各式各样候鸟的奇趣生态。拍摄期间,摄制组跨越了险峻的高山,飞越了太平洋、大西洋,由春至冬穿梭了30多个国家。无论是沙漠、冰川、湖泊、森林,还是平原、河流、悬崖、岛屿都尽收眼底,这或许不但是一部展现候鸟生活习性的纪录片,它还将大自然中的各种地理环境摄入到镜头之中。

当然要拍出这种无比开阔的航拍景象,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画面,再配上候鸟飞翔时的状态,这也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于是为了能够以鸟类的视角拍到更为真实的画面,摄制组专门特意培养了一批鸟演员——他们要追随着候鸟辗转迁徙,了解它们的习性,并且想法设法的亲近它们,让它们消除对人类的戒备。渐渐的这群候鸟开始熟悉了他们的陪伴,即使是面对镜头也不再害怕,这才使得影片的拍摄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与鸟类生活了四年,我们似乎成了它们的父母。”导演雅克·贝汉强调,拍摄这样的自然类纪录片,时间是最基本的保障,“我们要观察,要尽可能地亲近我们的拍摄对象——那些不断迁徙的鸟类,于是我们组成了一个有300多名成员的摄制组,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来跟随这些候鸟的迁徙途径。我们历经了所有的季节变化,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而对于为什么要选择拍摄纪录片这种形式,雅克·贝汉回答说因为纪录片最为真实,他拍摄的目的就是想获取真实、获取自然界最美好的瞬间。这部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都带给我们久违惊喜的影片,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

关于雅克·贝汉

1941年7月,雅克·贝汉出生在法国,同为喜剧演员的父母似乎赋予了雅克·贝汉天生的电影天赋。1960年加入电影后,开始了他在电影领域的丰富经历。1966年,由于主演《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担任了《Z》、《专门通道》、《生命之外》、《喜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

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制片的《迁徙的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对于雅克·贝汉来说,纪录片为他赢得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声誉(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员)。

剧 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