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千年终结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者:(美)曼纽尔·卡斯特 著,夏铸九 等译 ISBN:10位[7802302757] 13位[978780230275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定价:¥45.00 元 内容提要不管我们度量时间的方式如何,这的确是一个变动的时刻。在20世纪后四分之一期间,一场以信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改变了我们思考、生产、消费、贸易、管理、沟通、生活、死亡、战争,以及做爱的方式。一个动态的全球经济已经在地球各处建构起来,将全世界有价格或价值的人及活动联结在一起,但那些与支配利益者无关的人与地,它们与权力和财富的联结网络却被关闭了。一个真实虚拟的文化,围绕着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视听宇宙被建构起来,渗透到每一处精神表征和沟通传播中,以电子超文本整合文化的丰富性。空间与时间,做为人类经验的物质基础,已经被转化了,流动空间支配了地方空间,无时间性的时间废除了工业年代的时钟时间。对抗信息化与全球化逻辑的社会的表达,围绕着原初的认同而建构起来,形成以上帝、地域、种族或家庭之名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性社区。在此同时,要建立父权家长制和民族国家等如此位高权重的社会制度将会在信息和财富的全球化以及认同与合法性的地方化相互结合形成的压力之下引起质疑。 在前两卷分析了这些结构变动的过程及其引发的宏观的政治与社会脉络的基本转化,所塑造与决定的全世界人类经验与社会行动。本卷将继续探索此一宏观转化,试着将它们解释为几种具有信息时代特性的过程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结果:如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认同的建构、父权家长制与民族国家的危机等。虽然并不是所有历史变动的重要向度都包含在本卷的论述中,但作者认为在以下各章中所罗列与分析的趋势的确建构了一种新的历史图景,它的动力很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与我们后代子孙的生活造成持续性影响。 本卷以苏联的解体为分析的起点并非偶然。1917年俄国革命及其点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乃是20世纪重要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现象。共产主义与苏联,与对抗性的回应,曾触动整个世界,并深深地影响整个世纪的社会与人民。然而,此巨大的帝国与其强大的神话,却在短短几年中崩溃了,成为全无预料的历史变动中的最离奇例子。作者认为此过程的根源,显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终结,表现出国家主义无能处理向信息时代的过渡。第一章将试提供这个陈述的经验性基础。 作者简介曼纽尔·卡斯特,1942年生于西班牙,1979年起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区社会学与城市和区域规划学系,曾在巴黎大学任教12年,还增任教与客座访问于马德里、智利、蒙特利尔、坎皮纳斯、卡拉卡斯、墨西哥、日内瓦、哥本哈根、威斯康星、波士顿、南加州、香港、新加坡、台湾、阿姆斯特丹、莫斯科、新西伯利亚、东京/一桥以巴塞罗那等地。已出版了20余种著作,包括1989年的《信息化城市》古根海默会员,欧盟执委会委员。曾获得莱特·米尔斯奖与罗伯特和海伦·林德奖。 目录前言 一个变动的时刻 第一章 工业国家体制的危机及苏联的崩溃 经济增长的扩张模型以及超工业主义的极限 技术问题 认同的诱拐及苏维埃联邦主义的危机 最后的改革 民族主义、民主,及苏维埃国家的解体 历史的伤痕、理论的教训及社会的遗产 第二章 第四世界的兴起:信息化资本主义,贫穷与社会排斥 朝向两极化世界的全球概况 非洲的非人性化 美国的新困境:信息时代的不平等、都市贫困及社会排斥 全球化、过度剥削以及社会排斥:从儿童的处境而得的观点 结论:信息资本主义的黑洞 第三章 异常的联结:全球犯罪经济 犯罪组织性和全球化,罪犯之文化认同 俄罗斯之劫 积累的机制 拉丁美洲地区的毒品非法交易产业、发展与依赖 全球犯罪结构对于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 亚太的发展与危机:全球化与国家 亚太命运的改变 平成时期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与信息社会 龙途末路?亚洲四小龙及其公民社会 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发展中的民族主义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官僚(资本主义) 结论:全球化与国家 第五章 欧洲的统一:全球化、认同和网络国家 欧洲统一是一连串防卫性的回应:以半世纪来的视野出发 全球化和欧洲的整合 文化认同和欧洲统一 欧洲的制度:网络国家 欧洲认同或欧洲计划? 结论 理解我们的世界 新世界的开端 一个新社会 社会变动的新大道 越过这次千禧之后 怎么办? 终场 附录 信息时代如何改变生活——在大洋彼岸与虚拟世界哲学家卡斯特对谈 第四世界意味着什么 科技将我们带向何方 信息时代如何改变生活 中国能够做些什么 参考书目 书摘苏联的突然崩溃,以及伴随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消失,引出了一个历史之谜:为何在20世纪80年代时,苏联领导者迫切从事的重建工作,最终竞导致苏维埃国家的瓦解?毕竟苏联不只是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工业经济体,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生产国,是在能源和原料上惟一能自给自足的国家。的确,从20世纪60年代起苏联就承认有严重的经济缺陷存在,其增长率自1971年起就一直递减,到了20世纪80年代增长率为零;可是整个西方经济在过去20年内生产力亦是减缓,有某些年份甚至是负增长,但也没有遭遇到灾难性的后果。苏联的技术在某些关键的领域似有落后的现象,可是总体而言,苏联科学在基础学科上一直维持着优秀的水平:数学、物理、化学都如此,惟有生物学因为李森科(Lysenko)事件的错误,一时之间元气还恢复不过来。从20世纪80年代表现优于美国太空总署的苏联太空计划看,其科学能力在技术升级方面的扩散和表现并无力有未逮之处。另外,农业虽然一直处于危机中,但消费品的短缺已成为习惯,而且 能源与原料的输出,在1986年前至少足以换取外汇并进口所需的物资,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更好而不是更坏了。 从各层面来看,苏联的势力在国内或国外都未受到严重挑战,当时世’界已进入了一个列强之间各有其势力范围的相对稳定时代。阿富汗战争的确造成痛苦,在政治形象上也有所伤害,军事尊严受到打击,但它顶多也只是相当于阿尔及利亚战争对法国、越南战争对美国影响的程度而已。此外,持不同政见的人士仅限于一小群知识分子,他们既受尊敬同时也是孤立的;想要移民的犹太人虽有所不满,但也只是一些陈腐的话题和牢骚而已。尽管有一些暴乱与罢工的例子,但大多是由于食物短缺和物价上涨引起的,谈到真正的社会运动倒是没有。对各民族及少数民族的压迫虽招来了怀恨之情,在巴尔干各共和国都有公开的反俄敌对情绪,但这种情感并未化为集体行动或类似政治意见的运动。 人们不满这个体制,并以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退缩:犬儒主义,工作场所的偷鸡摸狗、浑水摸鱼,自杀及广泛的酗酒等。由于斯大林式的恐怖主义早已被废弃,取而代之的是政治上有选择性且有限制的压迫,意识形态的教化顶多只是一种官僚的仪式,而不是真正的审查。所以,一旦勃列日涅夫的长期统治建立起一种常态和烦闷的生活形式之后,人们就学会如何对付这种体制,过自己的生活,尽量利用它,敬国家而远之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