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千年极寒
释义

千年极寒,指人类历史上过去一千年里最寒冷的时期。某些人认为,千年极寒大约发生于明朝末年,约为1580-1644年间。但在大众舆论中,一般是指被广为传播的谣言——即2011年为千年极寒。专家已经证实这是个谣言,波兰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也出面澄清,表示对媒体的这种断章取义行为的不满。但在多次辟谣未果后,部分媒体接受了用千年极寒代指2011年冬天的说法。2011年虽然被认为更接近一个暖冬,但由于这种舆论作用,使得“千年极寒”的流言传播极为广泛。同时,部分行业商家也利用这一概念炒作,使得真相在大众看来越发扑朔迷离。

来源简介
概述

据报道,在2010年9月初,波兰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 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气候模式推断理论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指出如果墨西哥湾流的减弱,欧洲将迎来千年极寒,但墨西哥湾流减弱只是媒体提问时的一个假设,极寒天气并不会发生,试图以此打消民众对极寒天气可能出现的担忧。

但是在波兰小报《Gazeta》的报道里,记者“巧妙”地把Kowalewski的话组织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因为墨西哥湾流的减弱,欧洲将迎来千年极寒”。

科瓦尔沃斯基坦言:“我是气候学家,又不是气象预报员,怎么可能预测气象问题呢?”

明朝记录

据媒体报道称,明朝期间地球遭遇了“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在明朝末年1580-1644,不仅在过去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过去的一万年里也可以排在第二位,在过去的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有人甚至说,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最寒冷的时期。

右图是全球气温百万年来的变化图,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

在b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2011年“千年极寒”论

版本一一气象专家&洋流

从去年9月10日开始,有关“千年极寒”的消息开始在波兰境内各大媒体发酵,并于9月16日出现在了“俄罗斯Regnum新闻网”,其报道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作为一家联邦级的通讯社,“Regnum”在俄语媒体中最有话语权。几乎就在同一天,该新闻在东欧各国传了开来———乌克兰境内最有影响力的“VLASTI”网站和《今日亚美尼亚》报刊等……就连中国的国际在线,都可看到这则转载新闻。

10月4日,24小时滚动播报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进一步“推波助澜”,让这则消息传遍世界;并以俄罗斯中部地区此前低于平均气温两三摄氏度的现象,予以了“证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媒体有关“千年极寒”的报道,范围均指“欧洲”,并没有出现“中国”字眼。

国内最早爆出“千年极寒”的是《扬子晚报》,为什么会说“中国等亚洲地区也难幸免”呢?其消息来源于哪里呢?据介绍大部分源于“俄罗斯Regnum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内容。俄罗斯Regnum新闻网等的报道,确实没有提及中国,说的都是欧洲。根据香港气象台等的预测,又做了补充。

“千年极冷”的说法源自一位波兰科学家对欧洲今年冬天气候的预测。按照他的说法,过去两年内,负责向北大西洋输送热量的湾流减弱到原强度的一半,所以欧洲今年会出现千年里面最冷的冬天。这些消息传到国内后,经过媒体演绎,就变成中国也要出现“千年最冷”的冬天了。

不过,事实上虽然不能排除今年冬天会比较冷的可能性,但无论如何“千年极冷”的说法是不靠谱的。

媒体笔下所指的那位神秘“波兰科学家”———来自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的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科瓦尔沃斯基一再“澄清”:“千年极寒”纯属误传!“是媒体断章取义了我在波兰Tok FM广播电台的讲话”。

原来,在9月初,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 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时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作答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模式推断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气候学家,又不是气象预报员,怎么可能预测气象问题呢?”,他当时所言“并没有说欧洲将会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体断章取义,才有了上述说法”。

他对相关媒体的做法大为不满,并希望“证实自己的清白”。在TOK FM广播电台的网站上看到,该网站确实曾在9月10日登出了一则访问科瓦尔沃斯基的新闻,不过内文却对“千年极寒”之说只字未提,但是新闻的标题上却赫然出现了“千年寒冬”的字眼,且被波兰多家网站照单全收,一并转发,由此引发了一场“闹剧”。

2012年1月最低气温创记录

2012年1月29日早晨8点中国内蒙古满洲里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零下44.9度。从1月23日至今,满洲里每天平均气温都低于零下30度,比春节前平均温度下降了6度左右,日最低气温曾一度跌破零下40度。29日,从凌晨2点至九点,气温都在零下40度以下,其中08时出现了最低温度零下44.9度,一举跌破了2010年1月1日出现的零下43.8度,这是满洲里市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端最低气温。

1月30日清晨,呼伦贝尔市各地出现罕见极端冰雾天气,能见度不足50米,牙克石市、根河市等大部分地区气温降至零下44摄氏度以下。在此次严寒天气过程中,最冷天气出现在林区的根河、图里河,最低温度降至零下46.9摄氏度

媒体报道

欧美

2012年2月4日,据中新网综合报道,欧洲寒冷天气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乌克兰、波兰及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情况严峻外,意大利、法国亦相继受冷锋侵袭。在法国107个区中,已有41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首都巴黎设立了近600个救助站,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过冬。英国卫生部高官称,寒流将在本周末抵达英国,届时英国可能比南极更冷。过去一周,欧洲地区因寒流死亡的人数已超过223人。欧洲东部多国的一些城镇也因积雪过厚无法与外界联系,还将面临天然气供应中断的危险。一些国家已经陆续出现因严寒死伤的现象。由于多瑙河部分结冰,欧洲多个国家要把货轮驶至较远的港口。

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遭遇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北极震荡造成的。北极上空的大气压力会出现两种极端变化,直接影响北半球出现暖冬或寒冬。

加拿大

受今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今年小麦和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

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今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加拿大统计局预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的小麦产量降为2000万吨,较去年降18.5%;油菜籽产量会减少16.3%。

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今年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墨西哥湾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 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英国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

苏格兰

9月25日测得零下4.4摄氏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

俄罗斯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摄氏零下25度。

俄罗斯电视台Fobos气象播报专家瓦迪姆 扎沃琴科夫6日表示,“一般预报下一个月的气候准确率仅有70%,不过寒冷的气候肯定将无法避免,特别在11月之后,结果会更明朗。”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

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

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日本

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清晨降下夹着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去年提早六天,比历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动铲雪车除雪。该市交通局指出,这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于10月出动铲雪车。日本气象厅25日发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气预测,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气温将比往年略高。然而进入12月后,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预计气温将骤降,可能低于往年均温。

中国

中央气象台2011年10月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C 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

但需要说明的一点,千年极寒并不意味着温度会低到千年最低点。只是极有可能出现冷冬的情况,请大家不要恐慌。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今年我国的天气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矫梅燕说,“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我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波兰学者根据“拉尼娜”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偏低),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中国等亚洲国家也可能难以幸免。12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气象部门了解到,这种依据是不科学的,不能拿单一因素预测气候趋势。同时,据省气象台介绍,我省今年冬季出现冷冬的概率为55%。

气候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类对气候预测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极寒”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因此,“千年极寒”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影响哈市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大气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冬季气候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今年“拉尼娜”事件7月正式形成,目前正在发展。1961年以来有7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变化与今年类似,这7年中哈尔滨市有5年为暖冬,2年冷冬均出现在处于冷期中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由此可以看出,只凭“拉尼娜”事件就做出冬季极寒的预测是不可信的。

中国的气象部门警告,今年要预防秋汛及寒冬。中国华北、东北地区近期的天气也较正常偏冷。上月中,中央气象台曾发出预报,指出9月底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等地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至2 ,其中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的局部地区气温偏低幅度更达3 。

中央气象台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 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今年并不比常年冷”

12月10日以来,随着冷空气的频繁入侵,全国大部地区经历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这是否意味着千年极寒来了呢?

中央气象台一位值班专家称,这与千年极寒拉不上关系,因为12月上旬,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其中,内蒙古中部、河南中东部、安徽北部、湖北中部、湖南东北部偏高4℃-6℃。

12月中旬之后,冷空气分股南下,并逐渐加强。全国气温才逐渐转为比常年同期偏低或与常年同期持平。“今年并不比常年冷,更不要说什么千年极寒了。”

各地入冬来最低温被刷新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从12月12日至16日,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浙江、上海、湖南、江西、贵州、福建等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今年的首场降雪。“这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

何立富说,此次冷空气天气过程造成我国多地出现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湖北、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都出现了今年入冬以来的最低温度。

寒潮蓝色预警解除

何立富表示,昨天,影响我国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已趋于结束,昨天早晨,中央气象台也解除了寒潮蓝色预警和暴雪黄色预警。

预计今天白天开始,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缓慢回升,华北、西北地区东部、黄淮、江淮、江南最高气温回升到5℃或以上,华南、西南地区最高气温回升到10℃以上。

不少市民感觉到,今年南京的秋天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到来了,几乎没有任何的过渡。今年9月22日,南京正式入秋,是本世纪以来入秋最早的一年。而气象专家表示,这其实和今年冷空气来得早且频率高有关。今年中秋前后,我国就迎来了一场强冷空气,局部降温10-15 ,国庆期间冷空气也频频造访我国北方地区。秋天冷空气就来势汹汹,会不会导致今年入冬也会提前,而南京今年会不会是个冷冬?

对此南京的一位气象专家告诉记者,从秋季冷空气的强度无法来具体预测冬季的冷暖,南京的冬季平均长达123天,其对于冷暖的评估要等到冬季结束。中央气象台会对气候中长期变化进行预测,但这要从大气环流的整个系统来考虑,秋季冷空气的强弱仅仅是其中一个方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个“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于10月份开始,在冬季加强并持续。“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那么如果出现拉尼娜现象,对于我国的影响就是容易出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所以中国气象局曾经提醒过,要注意今年冬天可能出现低温现象。因为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就在“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下,遭遇了历史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暴雪、冰冻袭击。所以并不排除今年冬季会比较寒冷,而且概率较高。

媒体质疑

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欧洲将遭遇千年一遇严寒的新闻已在媒体上热闹了一阵,甚至引得不少权威专家出来驳斥。如果消息只是引用学者个人观点,倒也无妨,但这一消息的背后,呈现出诸多怪异特点。

漏洞一:准确气象记录仅存百余年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专家桑老师告诉记者,“千年极寒”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对百余年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科学手段进行推测。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所谓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漏洞二:无可信赖手段预报大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目前,国际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预报。

漏洞三:“千年极寒”缺少科学依据

任福民表示,波兰科学家说的“千年极寒”理由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今年冬季欧洲的寒冷。而“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特别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偏冷现象,直接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的影响有些信号,但对欧洲这种信号并不可信。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

12月10日以来,强冷空气影响了我国大部地区。我国多地出现今年首场降雪及入冬以来最低温度。

这是否意味着千年极寒真的来了呢?中央气象台一位值班专家予以否认。

昨日,中央气象台称,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昨天就结束了,今天开始,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将回升。

漏洞四——专家究竟是谁成谜团

媒体纷纷报道的版本是这样的:波兰学者预测说,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和变冷,导致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然而翻看国内媒体,没有一家说出是波兰哪个机构的学者所说,他姓甚名谁,哪个媒体先报道的,也都含糊不清。在国外,对这一消息报得最多的俄罗斯媒体,多数也给不出答案。仅有个别媒体指出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科瓦列夫斯基的波兰人说的,也有媒体不知道专家名字,却说其供职于波兰国家气象与水文研究所。

然而在所谓波兰专家的家乡,媒体几乎没有报道过此类消息。

这名波兰学者到底是谁?连波兰国家气象与水文研究所新闻办公室负责人卡塔瑞娜·别聂科也称不知道。她说,该机构专家没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在波兰国内也没有哪位有名有姓的科学家出来对此予以承认。她本人也是从罗马尼亚媒体向她查证此人时,才知道有这么个报道。

在罗马尼亚,该国媒体也是看到俄罗斯媒体的报道而产生了疑问。俄个别媒体说是波兰气象与水文研究所,而罗马尼亚许多媒体为了验证真实性,打电话给波兰的这家机构,获得了以上一样的答案。至此,这名专家是谁,已查无对证。

罗马尼亚多家媒体甚至怀疑“千年极寒”报道是条假新闻。

多数欧洲媒体无报道

既然是欧洲要遭遇千年一遇寒冬,这样重大的预测应该先上欧洲学术期刊,或者是欧洲主要媒体,才能让欧洲乃至全球的人都知道。更何况,欧洲人应该更关心这一预测才对。

奇怪的是,包括波兰、英国、法国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主要媒体也都没有报道,更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消息,连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听到记者询问此事时,也表示不知情,并希望求证这一消息的出处。

然而这则消息能够不走寻常路,它说的是欧洲的事,却能在欧洲多数国家以外的部分国家掀起轩然大波。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专家观点

气象记录历史才150年

人类有详细气象记录的历史不过150年,而“千年极寒”一说竟然能预测到欧洲今冬会遭遇千年一遇的寒冷。美国有线及卫星电视“气象频道”高级气象学家斯图·厄斯特罗认为,“那项无从证实的预测似乎太过猜测性且耸人听闻,事实上,人类至今仍无法获得千年前的准确气象记录,又怎能说今冬是千年最冷的冬天呢?”

关于墨西哥湾流变冷将是引发欧洲千年严寒的“罪魁祸首”一说,俄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尤里·伊兹拉埃尔认为:“墨西哥湾流变冷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因此这一问题曾经备受关注,但关于它变冷的观点并没有得到证实。只有当整个格陵兰岛都融化了,才会出现湾流变冷的现象,而目前情况远非如此。”

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认为,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普遍的暖冬天气相比,今年冬天无疑要寒冷得多,到时候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寒冬”。尽管如此,与去年冬天相比,今年冬天仍然要暖和一些。

气象组织称没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19日说,有关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严寒的说法是“臆测”,并无科学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在给记者的一份正式回复中说:“最近有报道称欧洲将面临千年一遇的寒冬,这种说法是一种臆测,没有权威的和确切的科学依据。目前,所有长期预报都没有显示欧洲的这个冬天将格外寒冷。”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该组织与各国气象和水文部门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正努力开展和改善气候预测业务,特别是通过长期概率预报,帮助各国防灾减灾。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月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在气象学上称为“气候预测”,与中短期天气预报相比,“气候预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与气象部门预告不吻合

在俄罗斯,这一消息不胫而走,由于消息和一些英国和俄罗斯权威专家对今年冬天天气的谨慎预测联系到了一起,让更多的人以为这是一条已被证实且有根据的消息。这在俄部分民众中造成恐慌,由于担心市政工程无法保障供暖,一些人开始抢购电暖器,引得专家纷纷出来“辟谣”。

对此,俄罗斯水利气象中心主任罗曼·维尔凡德说,“千年极寒”论与气象部门的正式预告并不吻合,“没有任何一家专业气象杂志发表了类似的预测,而媒体却接连不断地说欧洲气象学家预告今冬将遭遇千年最冷的天气,这一切无疑显得很可笑”。

雪灾不会重现

12月10日以来,南方出现了持续6天之久的大范围阴雨雪天气,这是否会重现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此,气象专家予以否认。专家表示,因为这次降雪时间集中在12月15日至16日,时间较为短暂。而且,从昨天开始,持续6天之久的大范围阴雨(雪)天气将逐渐结束。今天,南方降水彻底结束,天气开始回暖。

2008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由四次天气过程造成,发生的时间段分别为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31日至2月2日。持续时间要长得多。

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不是一回事

关于“千年极寒”,有关传言认为:在“拉尼娜”活动影响下,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规模缩小到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并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位于北半球的中国恐也很难幸免。

对此,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认为,“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不是一回事,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行业影响

冬装企业

“千年极寒”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对于浙江外贸纺织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福音”。

位于萧山区的万羽羽绒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副总经理钱水泉说,“千年极寒”对公司是个利好。不过,目前订单并没增多,公司暂时还没什么举措。他表示会密切关注天气走势。但绍兴轻纺城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则说,他昨天上午得到这个消息,卖场内很多出口企业都比较振奋,“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加加厚羽绒服的生产量。”位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怡通工艺公司也是做服装的,总经理楼清灏说:“我们也听说这个消息,还接到外商的一些咨询电话,我们正在研究生产方向,想多增加一些御寒的产品。”

“今年是千年一遇的寒冬,本公司经营各种品牌以及外贸的羽绒服,愿与各位能人智士合作。”近日,类似的广告突然蹿红,虽然极寒天气的说法未获证实,但导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众多商家、厂家早就开始“积极备战”,各种冬装的价格也在上涨。

冬装厂家迎来大利好

“我们正在赶制更多今年的新款。”昨日,漳州耐特柔羽绒服公司的魏女士告诉导报记者:羽绒服基本上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特别是在南方,如果出现暖冬,再怎么打折也不好卖。“‘千年极寒’的传闻对于羽绒服生产厂家来说,可谓大大的好消息。”

据魏女士透露:尽管各大品牌今冬的新款羽绒服尚未大规模上市,但价格平均涨幅将超过10%,多款售价六七百元至千元的羽绒服,每件价格都比去年贵了100元左右。

“其实没有‘千年极寒’也得涨。”魏女士表示:今年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涨得厉害,去年一吨鸭绒是八九万元,今年一吨要近30万元,羽绒服能不涨价吗?”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不仅羽绒服,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市民今冬冬装可能每件贵30元~50元。

冬装订单多得接不了

如果“千年极寒”真有其事,那么位于北半球的欧洲国家应该是首当其冲,对此国内的服装贸易出口公司又作何反应呢?

“最近比较闲啊!”虽然已经到了冬装出货的时节,滨北中信惠扬大厦一家服装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小林却表示,手头上需要跟踪的订单并不多。

据小林介绍,他们公司的客户主要在土耳其、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工厂则分布在浙江和福建石狮等地。现在准备出的订单,在三四个月前就已经交给工厂备货了。

“其实不是订单少了,而是工厂接不了。”小林说,今年7、8月份给工厂下单时,正遇上缺工荒,工厂开工不足,他们只能有钱赚不了。“现在虽然不少客户还想追加订单,但工厂也来不及做了。”

消费者热衷网上淘货

商场里的冬装越卖越贵,厦门的不少宅男宅女于是把目光转向了购物网站。

“现在很多‘重量级’的御寒服在厦门还买不到,但网上都有而且还有折扣。”家住育秀里的小郑告诉导报记者,今年冬天她就准备坐在家里挑衣服了。

许多精明的商家更是早就瞄准了其中的商机,借着“千年极寒”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抵御千年极寒”、“千年极寒必备”等已成为网络销售的热门关键词。

导报记者在淘宝网输入关键词“千年极寒”,搜索出661件商品,卖的不是“千年极寒”这种商品,而是棉靴、羽绒服、保暖内衣等御寒服装服饰。

煤炭下游用户

“千年极寒”对于中国整个煤炭行业来说可谓是一颗重磅炸弹,这意味着煤炭下游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以及供暖企业、居民生活等将不得不大量增加采购,以满足届时巨大的需求量。受此影响,下游用煤企业包括建材生产企业、以及冶金企业、化工企业等都不得不加入到抢煤的行列中。但是此影响能否像2008年南方雪灾那样重现当时的煤炭情况,则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记者采访汾渭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常毅军时,常表示“即使今年天气会出现极寒,也不可能出现像2008年那样全国范围严重的缺煤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煤炭生产相比2008年初增加了将近10亿吨,2008年初时产量为25.5亿吨,而现在已经达到35亿吨;另一方面是中国现在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关键时刻可以通过进口弥补缺口;同时中国的煤炭运输条件已经比2008年初有了很大改观,因此综合来看整体不会发生太严重的煤炭缺口。”但同时常也指出,“中国目前的煤炭储备体系刚开始建设,尚不能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同时中国的煤炭运输对于公路与水路的依赖非常大,如果北方出现大雪,导致路滑或水面结冰,则煤炭的运输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虽然煤炭的生产与运输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要警惕局部地区以及很多能力比较薄弱的企业采购煤炭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小厂或小企业要注意提前储备足够的煤炭以保证正常过冬。”因此财经网记者特别提示所有的企业,无论是煤炭生产企业还是用煤企业都需要密切关注千年极寒消息,并且提高过冬意识,以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以及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危机。

相关知识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译音,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就连名字也与其相反,是西班牙文“圣女”的译音,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冬季御寒食物

一、肉类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我们称以下食物为核心食物,这类食物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包含所有食物类别,是瘦身的常用食品。这些食品能量(能量食品)较低,不会让脂肪堆积。它们应该成为

你食谱里的主要成分。其他所有食品还可以吃。但是一定要限制量。

二、蔬菜

包括:新鲜的、罐装的(无佐料、脂肪、糖等其他添加剂)蔬菜;番茄酱。

解释:蔬菜类不能和非核心类食物合并(比如油(油食品)炸的蔬菜和豆类,油浸蔬菜、糖渍的蔬菜等都不是核心类食物);蔬菜汁不属于核心食物。

根茎类: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三、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

四、含碘食物

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

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五、含铁高的食物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血液中缺铁也怕冷。

贫血的妇女体温较正常血色素的妇女低0.7℃,产热量少13%,当增加铁质摄入后,其耐寒能力明显增强。因此,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

六、水果

包括:新鲜的、罐装的(非糖水类)水果。

解释:如果是罐装的必须是水或纯果汁(非糖水)浸泡的,浸泡汁水不可以食用;干果(杏干、桃干、香蕉干等)不算做核心食物;果汁不是核心食物。

产生原因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千年极寒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

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并且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

历史记录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Ice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不仅是千年极寒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图表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

在b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如此看来,现在的千年极寒也算不了什么了!

影响因素

一、洋流

关于洋流有部著名的灾难大片:《TheDayAfterTomorrow》,里面讲述的就是极地冰川融化后,大量淡水涌入大西洋深层洋流,破坏了这一全球最主要的温盐环流平衡(为什么最重要后面会说)。而这次的极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构建与这个设想上,有研究机构说他们的模型显示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将达到一个极小值,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观察了一下NOAA那边关于北大西洋表层洋流方面的检测,发现在两股主要洋流(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连接处(75W35~40N),也就是北卡东北部大西洋地区的经向、纬向强度有明显的5年周期,同时同经度检测显示:经纬之间负相关,也就是经向越强纬向越弱!

向下流推到65W(同纬度)查看,经向波动几乎找不到,但是纬向上出现了明显的洋流轴位置南北震荡,周期也是5年左右!~将两张图连续的看,我们看到上游偏西距平越大,下游的洋流轴位置就会向北偏,传播间隔大概1-2年左右——像不像流体内出现湍流时的情况(流速较快的流管,法向震荡快速扩大,原流向速度逐渐降低)

二、空间因素

NASA预测2013年会又一个较弱的黑子周期(太阳活跃期),考虑到太阳活动对地球海洋大气的影响要推后2-3年,10年正好是太阳周期极小期(出现在08-09年),对应冷期

三、ENSO-中高纬因素

老实说这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上两个因素控制的。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次弱ELNINO过程导致了北半球西太风季今年的大崩溃,北非ITCZ对应的比较活跃,大西洋今年佛得角系统非常多(但对应于墨西哥湾的集体沉寂)。

10年下半年赤道东太平洋强势转LANINA,而且还是一次强拉,冷水区主体位于140W附近,冷舌直线向西伸展到关岛东南海域(超级强力啊)。

中高纬方面,2010年夏天的AO指数是正常的,但是AAO严重偏正值,南极海冰在前大半个春夏超级BUG。随着南半球稳定了接近半年的形势崩溃,北半球出现明显指数震荡,进入秋天以来北美地区更是出现了少见的半球范围分布的强长波槽脊发展——或许这预示着2010年冬天是个不平凡的冬季?

最近几侯来看,阿留申-格陵兰(冰岛)-东亚大槽的三个主要系统已经出现,高压脊方面乌脊偏西成了西欧脊,中亚脊比较活跃,北美西北部阿拉斯加脊位也有发展,总体来说还算是正常的。南半球这里有极高建立,平流层的不稳定已经开始影响到极涡,目前后者偏心东南太平洋方向,这对南极地区来说似乎不怎么正常。

四、后期预测

洋流方面,北大西洋暖流在北卡近海逐渐进入一个低谷(这好像契合了变冷的说法),下游的洋流位置会较常年平均偏北,整个洋流轴会向纽芬兰方向靠近。

这会导致什么呢——原来输送向西欧的暖水向北了,自然导致北美大槽-冰岛涡整体东移到欧洲地区上空,而北美北部,特别是中西部的高压脊发展会受到刺激,CFS长期预测中同样报出了相同的趋势。

AO的震荡还会继续发展,LANINA同时也会导致中高纬西风经向活跃性增大,预计欧洲地区气温会偏低,波动幅度会偏大,但这个程度会怎样目前还不好说吗,鄙人是不看好达到去年那个强度的。

至于某段时间被热炒的东亚雪灾论,似乎如同检测般沉寂了,2010年夏末季节开始图兰涡迹象又出现了,巴贝槽也相对活跃些,但是就水汽方面来说北印的南支槽供应似乎还是个问题,也需要等到冬季风形势稳定下来才能有定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