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滞证 |
释义 | 概念气滞证是指某一脏腑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Stagnation of Qi体内气行障碍,气运不畅,临床以胸、腹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部位闷胀、胀痛、窜痛、攻痛、时轻时重,或部位移动,常随嗳气、矢气而减轻、多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脉弦,舌象正常。 引起气滞的原因很多,如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外伤闪挫等,均可引起气机阻滞。此外,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也可使气的运行发生障碍而致气滞。阳气虚弱,阴寒凝滞,亦可使脏腑经络之气机不畅,而成气滞。气滞多见于疾病的早期阶段,故有"初病在气"的说法。 由于气滞的病因不同、部位各异,故其证候的表现有各自特点,临床常见的有肝气郁滞证、胃肠气滞证,肝胃气滞证等。 并发症状气滞常可导致血行不畅而形成瘀血,或与血瘀兼并为病而为气血瘀滞证。气机郁滞日久,可以化热、化火。气滞可影响水津的输布而生痰、生湿、水停,而成痰气互结、气滞湿阻、气滞水停等证。 辨证要点局部闷胀疼痛。类证鉴别气滞证与食滞证。 治疗气滞证的治疗以行气为主,常用通气散、五磨饮子等。因气滞证的病因病位比较复杂,临床还应结合病位、病性以及与其他病证的关系加减用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