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乞讨的贝里塞赫
释义

《乞讨的贝里塞赫》作品描绘的是东罗马帝国一位元帅的悲惨结局。贝里塞赫(505-560年)是君士坦丁王朝的一位军事统帅,曾屡建战功,在他的指挥下打败过波斯人、汪达尔人和意大利的本哥特王国,但是由于他的战功和威望受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忌恨,君士坦丁大帝挖掉了他的双目,使他沦为沿街的乞讨老人。

世界名画

【创作者】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 法国)又译(雅克-路易·达维德)

【创作年代】1781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古典主义

【题材】古代历史

【规格】288x312cm

【材质】 布 油彩

【现存藏处】法国 里尔美术博物馆藏

作品赏析

这是达维德1781年创作的第一幅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寓意画《乞讨的贝里塞赫》。作品描绘的是东罗马帝国一位元帅的悲惨结局。贝里塞赫(505-560年)是君士坦丁王朝的一位军事统帅,曾屡建战功,在他的指挥下打败过波斯人、汪达尔人和意大利的本哥特王国,但是由于他的战功和威望受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忌恨,君士坦丁大帝挖掉了他的双目,使他沦为沿街的乞讨老人。

画面前景画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身上仍穿着战服,赤足搂抱着一位少女,一老一少同时伸出手向过往行人求乞,一位路过的夫人正在转身向老人施舍,背后站着一位罗马将军,惊异中抬举双手:“天啊!这不是我们的贝里塞赫大元帅吗 ”将军的一声惊呼,给人们留下无限的启示。

画家将人物置于庄严而神圣的古罗马建筑的柱脚下,更加显得悲壮。 画家借用这个古代题材,寓含对封建君主的不满,实际上是给那些忠于王朝的官僚大臣敲起了警钟:不要再死心踏地地为主子效劳,否则会沦为与这位老帅同样的悲惨境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艺术家还不能直言不讳地告诉人们自己的政治倾向和主张以及表达自己对现实的评价时,往往使用借古喻今的艺术手法,曲折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 (Jacques-Louis David )又译:雅克-路易·达维德(1748年8月30日 - 1825年12月9日) 是法国著名画家,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画风严谨,技法精工。

大卫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9岁时父亲被杀,母亲离家出走,他是被叔父抚养大的。16岁时考入皇家绘画雕塑院学习,因为连续三年在比赛中没有取上名次,几乎要自杀,直到1774年获罗马奖,1775年前往意大利研究艺术,受古罗马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影响,对古典主义发生兴趣,1780年回国,1784年成为皇家艺术院院士,当年又去罗马,创作了《荷拉斯兄弟之誓》,使他一举成名,这幅作品的古典英雄主义主题、庄重的色彩和严谨的构图使其成为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作。

1789年达维德创作了《处决自己儿子的布鲁斯》配合当时发生的法国大革命,在公众中产生巨大的反响。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他为大革命时期法国博物馆的建设和卢浮宫的保护与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成为法国博物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1793年他创作了名作《马拉之死》,如实描述马拉在浴室被暗杀的场景,他被指定为公安委员会的委员,追随罗伯斯比尔,因此在1794年热月政变后,作为雅各宾派的负责人之一而被捕。在狱中,他透过窗口看风景,画出了《卢森堡花园景色》。由于他的学生们奔走营救,到年底获释。 获释后他主要从事教学和肖像画的创作,教出许多欧洲后来著名的画家,如安格尔、热里科、格罗等。

经过五年的混乱,1797年拿破仑掌权,重新起用他,他成为拿破仑一世的首席宫廷画师,为拿破仑创作了许多大型歌颂作品:《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授旗式》等。 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波旁王朝复辟,他逃亡到布鲁塞尔依附他的学生,在布鲁塞尔以创作肖像画和风景画为生,他在布鲁塞尔时创作兴趣又回到古希腊和罗马的题材上,1825年在布鲁塞尔去世,安葬在布鲁塞尔艾弗尔公墓,他的心脏单独运回巴黎,埋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