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祁阳县祁剧团 |
释义 | 祁阳县祁剧团,建于1952年5月,祁剧以发生发展于祁阳(含今祁东)一带而得名。它兼有高、昆、弹三种声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分为永河、宝河两大流派。艺术特点高亢、粗犷,带有浓郁的山野气息,是湖南历史悠久、遗产丰富、流行地区很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祁剧由原来私有制的科班、戏班等组织逐步发展为集体所有制及全民所有制的剧团。 祁阳县祁剧团是现湖南省仅存的几个祁剧团之一。它成立于1952年5月。原祁剧“新”字科班由白地市来洪桥演出时,组成人民剧团。同年与在祁阳文明铺成立的群众剧团合并,组成祁阳县百新祁剧团。1957年4月更名为祁阳县祁剧团。1970年4月被解散。1974年5月重新恢复。 现剧团阵容庞大,共有演职员82人(含退休2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6人,曾创办8期青年演员培训班。先后创作、改编、《松坡将军》、《秦巨》、《野火祭》、《富贵图》、《军姐》等10余个剧目;获省、市奖,并拍成电视。保留剧目80余个,其中《穆桂英挂帅》、《秦香莲》、《彩楼配》、《杨家将》、《薛家将》、《狸猫换太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军姐》、《儿孙梦》等剧目上演逾百场。近十年来,坚持下乡演出每年400场以上。遍及全县、涉及湘南及两广部分地区。连续五届被评为“全省好剧团”。2006年省文化厅、财政厅赠送一台流动舞台车。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