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祁山武侯祠 |
释义 | 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武侯祠为中心,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卤城盐井、西县、木门道、铁笼山等十余处古遗址,可供人们参观游览。 祁山,东起盐官,两至大堡子山,横卧在礼县西汉水北侧,绵延25公罩,扼陇蜀咽喉,控南北要冲,是三国时蜀魏祁相争的古战场。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武侯祠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省、地、县领导的重视关怀下,对祠宇、塑像、壁画进行了维修粉饰,新植了花木,拓宽了道路,接通了水电,增设了服务性设施,成立了文管机构。祁山武侯祠已对外开放,慕名旅游者络绎不绝。以武侯祠为中心,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卤城盐井、西县、木门道、铁笼山等十余处古遗址,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现在祁山已成了丝绸古道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祁山堡在礼县城北公里23公里处,位于祁山乡西汉水之滨北侧,正处于天水至礼县、西和公路的公路上。上有武侯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祁山堡,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于世。《三国演义》称祁山大寨,是诸葛亮的祁山前线指挥部所在地。祁山堡并非祁山,而是祁山(今称祁家大山,在西和县北长道镇南侧屏风峡两侧)北侧西汉水边一座小丘堡。《西和县志》载:“西和县北四十里屏风峡,左右两山皆号祁山,《水经注》亦称祁山。庙内有宋郭恩祁山神庙碑记,亦以屏风峡为祁山”。《水经注》载:“西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山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是城也。汉水经其南,城南三里有诸葛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 祁山堡是依山就势修建的城堡,始建于西汉,距礼县县城有23公里。站在横跨酉汉水的祁山大桥远眺,东西长达百余里的宽阔川坝中平地突出一峰,高33.3米,周围里许,四面如削,高峻挺拔。峰顶浓荫之中,城堡隐约可辨。堡下有按原貌新修的砖城门,高大坚固,入城后一径小道蜿蜒而上,道两旁松柏遮荫。峰顶坦如席面,宽广约2000平方米。乔木森森,浓荫遮地,朱甍画栋,幽静肃穆,风景恰人,素有“祁山暮雨”之景观。登堡远望,西汉水绕堡滚滚西去,站在堡顶,四面观望,北山麓诸葛大军的九寨故垒历历在目、隔道相望。相传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在那里扎下九个营寨,宛如一字长蛇阵,现在还可以看到两个土堆。堡南有集驯西凉战马的圈马沟,有孔明试马的上马石,南面遥对的即是岿然屹立的大祁山,东北有当时称卤城的盐官,过卤城则是射杀魏将张郃的木门道和天水关。东可进取盐官、天水关,西可攻取陇右,南可退回祁山,回军汉中。祁山自古富庶,十分有利于诸葛亮就地养兵的耕战政策,确是进可攻,退可守,居民富庶、粮草充裕的军事要塞。孔明在此建节指挥三军攻魏,其军事大家的风范令人折服。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师第一次出祁山攻魏,兵败街亭,挥泪斩马谡。建兴九年(231 )又二次出兵祁山,在上邽(天水)、卤城(盐官)等地与魏军周旋,在木门道射杀魏军大将张郃。诸葛亮运筹堡上,调兵遣将,布阵设防,居高瞩远,创立了为人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战斗业绩。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祁山堡建立武侯祠庙,是全国现存规模较大的9座武侯祠之一。 祁山堡武侯祠屹立在祁山堡的苍松翠柏中,始建于南北朝,现存殿宇系清代重建,分3殿3院,房屋30余间,为硬山顶土木结构。大门外有照壁和戏台,正殿为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高约3米,纶巾羽扇,仪态端庄,鹤氅皂绦,庄严肃穆,栩栩如生,一派宁静致远的超然情态。正殿内除诸葛亮的塑像外,两旁还有姜维、杨仪的塑像侍立,另有关羽、关兴、张苞等人的塑像。祠内有历代名人书写的匾额30余面,楹联5副,历代碑刻20余通。这些碑文均以清秀的笔峰,精练的文字,赞美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流芳百世的一生。 每年二月为庙会,当地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焚香礼拜。其中老年人最多,他们手执拐杖爬上祁山堡,在诸葛亮塑像前点燃三炷香,亦步亦趋,顶礼膜拜。之后,还要摸摸塑像的手脚,祈求保佑自己眼明耳聪,家谐邻亲,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千百年来,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广泛流传,文人雅士热情讴歌,颂扬孔明匡扶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和卓越军事才能,留下了数以百计的优秀诗篇。清代诗人刘方霭谒祁山庙诗写道:胜地登临景色幽,武侯事业震千秋依山立壁埋芳草,指土为粮绕绿洲。历数将终逢主暗,兴师未捷已仙游只今寂寞遗孤庙,带恨河声一水流。祁山堡是依山就势修建的城堡,始建于西汉,距礼县县城有23公里。站在横跨酉汉水的祁山大桥远眺,东西长达百余里的宽阔川坝中平地突出一峰,高33.3米,周围里许,四面如削,高峻挺拔。峰顶浓荫之中,城堡隐约可辨。堡下有按原貌新修的砖城门,高大坚固,入城后一径小道蜿蜒而上,道两旁松柏遮荫。峰顶坦如席面,宽广约2000平方米。乔木森森,浓荫遮地,朱甍画栋,幽静肃穆,风景恰人,素有“祁山暮雨”之景观。登堡远望,西汉水绕堡滚滚西去,站在堡顶,四面观望,北山麓诸葛大军的九寨故垒历历在目、隔道相望。相传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在那里扎下九个营寨,宛如一字长蛇阵,现在还可以看到两个土堆。堡南有集驯西凉战马的圈马沟,有孔明试马的上马石,南面遥对的即是岿然屹立的大祁山,东北有当时称卤城的盐官,过卤城则是射杀魏将张郃的木门道和天水关。东可进取盐官、天水关,西可攻取陇右,南可退回祁山,回军汉中。祁山自古富庶,十分有利于诸葛亮就地养兵的耕战政策,确是进可攻,退可守,居民富庶、粮草充裕的军事要塞。孔明在此建节指挥三军攻魏,其军事大家的风范令人折服。蜀汉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师第一次出祁山攻魏,兵败街亭,挥泪斩马谡。建兴九年(231 )又二次出兵祁山,在上邽(天水)、卤城(盐官)等地与魏军周旋,在木门道射杀魏军大将张郃。诸葛亮运筹堡上,调兵遣将,布阵设防,居高瞩远,创立了为人们永远难以忘怀的战斗业绩。后人为纪念诸葛亮,在祁山堡建立武侯祠庙,是全国现存规模较大的9座武侯祠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