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齐民要术 |
释义 |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贾思勰简介贾思勰(读音:xié),北魏时期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成书背景《齐民要术》成书的时间为公元6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问世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条件基础的。北魏之前,中国北方处于一种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一百多年以后,鲜卑族的拓跋氏建立了北魏政权并逐步统一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由此逐渐稳定,社会经济也随之从屡遭破坏的萧条景象中逐渐恢复过来,得到发展。北魏孝文帝在社会经济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更是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尽管如此,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有待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贾思勰认为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国家是否富强,于是他便萌生了撰写农书的想法。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农业生产的蒸蒸日上,也为贾思勰撰写农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贾思勰为官期间,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处,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他曾经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实践,进行各种实验,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贾思勰不但注重亲身实践,而且善于向经验丰富的老农学习,吸收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从富有经验的老农当中获得的生产知识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认真分析、系统整理、概括总结,最后完成了《齐民要术》这部伟大的著作。 基本评价《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后人加进去的。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中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妙语佳句天气新晴,是夜必霜 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耕锄不以水旱息功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耕而不耢,不如做暴 二月三月种者为植禾,四月五月种者为穉禾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得经冬,须即取,粲然与夏莱不殊。 主要内容一、耕作技术 人类从刀耕火种的远古发展到今天,创造出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很显然和发明及使用工具是分不开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故而《齐民要术》一书在谈到耕作技术的时候,并没有开篇就直接介绍耕作技术,而是首先提到了耕、耙、耱等重要的农具,可见工具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气候和土壤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作者在《齐民要术》归纳概括了中国黄河中下游的地理特点及气候特征:处于内陆地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或夏季降雨量稀少,降雨时多为暴雨。鉴于这种独特的气候状况,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抗旱保墒(保墒即保持田地里的湿度)方面的问题做了详尽的探讨。 贾思勰在书中分析了黄河上游的高原土壤的特点,指出其具有天然的优良土质,只要在后天能够得到适当的使用及维护,就可以确保收获丰盛的农作物。合理适当的维护土地,实际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学问。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很多,包括有改造和熟化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地力、作物轮作换茬、绿肥种植翻压、田间井群布局及冬灌等方面,在《齐民要术》中,作者对这些问题都有周全细致的阐述。 气候和土壤条件给农业生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可以依靠人的后天努力来挽救和弥补的。针对北方干旱少雨的情况,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怎样打井浇地、积雪、冬灌等等问题,都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创见。特别是总结了耕、耙、耱、锄、压等一整套保墒防旱的技术。对于这些环节之间的巧妙配合及灵活操作、运用都做了系统的归纳。《齐民要术》中列举了形式多样的耕作方式,有深耕、浅耕、初耕、转耕、纵耕、横耕、顺耕、逆耕、春耕、夏耕、秋耕、冬耕等。并详细说明了每一种耕作方式适用于哪些情况,如何具体操作等。在农作物的田间管理过程中,他强调农作物要多锄深锄,锄小,锄早,逐次调整中耕深度。此外,对于已经耕坏了的土地,作者也记述了补救和改良的措施。 书中还专门提到了怎样保持和提高地力。中国魏晋以前的农民们,主要依靠轮换休闲的办法来恢复提高土壤肥力。这种方法虽然对耕作过后的土地具有一定程度的改良作用,但在提高土地实用率方面不但没有多大优势,相反的,这种休闲的方法实际上是妨碍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浪费了土地的有效资源。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恢复土地的肥力,又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换一种更直观的说法,就是:能不能使土不经过休闲就能不间断的进行生长,在不间断的工作过程就是不间断的恢复和提高地力的过程。这种想法看起来似乎矛盾,行之不通。但是,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们在劳动的过程当中,总能一边总结经验,一边发现生产中的诀窍,创造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汉代开始,连年种植在华北的许多地区已是司空见惯,到了贾思勰生活的北魏时期,民间开始推广实施轮作制,并且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方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给我们提出了一套完整而又复杂的大田作物的轮作,即“作物轮栽”法。 那么作物轮作究竟好在哪里,和北魏之前轮换休闲的方法相比,它的先进之处有哪些?在《齐民要术》中可以找到关于轮作优点的详细解释。作者不单肯定了轮作在防止土地肥力衰退递减方面的明显效果,而且还分析说明了轮作在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防止作物生长良莠不齐等方面的功效。农作物的品种虽然很繁杂,但《齐民要术》对它们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清楚的告诉人们哪些作物可以先种,哪些作物要后种,哪些作物要留到最后播种。使读者明白,不同的作物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同样的作物组合,因为种植的顺序不同,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使用绿肥的方法:“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5、6月中穰种,7、8月犁掩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贾思勰很重视绿肥作物的栽培和轮作套种,提到了为土壤提供适当肥力的前茬作物。对于豆类,作者还专门比较鉴定了几种主要豆类作物的肥效和不同轮作方式对谷物产量的影响。包括诸如大豆、小豆、绿豆等豆科作物在内的轮作,极大地取代了休闲的土地中的作用。现代的科学常识告诉我们,土地中的养分丰富多样,每一种作物所需的养分都各自不同。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栽种营养需求不同的作物,就可以合理地使用土地中的各种养分。 良好的耕作方法为丰收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施肥在农事中的作用。施肥工作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大意的一环。例如书中介绍了踏肥法。 二、在作物栽培种植方面 《齐民要术》在栽培植物方面,叙述的重点放在了农田主要禾谷类作物上。 播种是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既要考虑作物自身的因素,也要顾及“天时”与“地利”的影响。从广义上讲,播种是一系列的工作。实际上包括了从选种、育苗、播种直至后期预防等步骤。如果没有好的种子,再肥沃的土地也孕育不出丰美的果实。播种的密度不合理,只能浪费土地资源和肥力,或是导致作物争肥,良莠不齐,从整体上降低生产质量。所以选种是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在选留作物良种方面,《齐民要术》记载了97个谷物的品种,其中黍12个,粱4个,秫6个,小麦8个,水稻36个(包括糯稻11个)。在这97个谷物的品种中,除了11个是从前人的书籍记载中收录的,其他的86个是贾思勰自己搜集补充进去的。贾思勰很注重对这些种子的品种及特性的研究,在《齐民要术》中对它们的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 书中还记叙了种子单选、单收、单藏、单种种子田、单独加以管理的方法。贾思勰认为选种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物的收成和质量。为了保证种子入土后能够保持完好,并顺利的发育成熟,长出健康的嫩芽,《齐民要术》中特意交待了播种前要做的准备工作。书中还介绍了水选、溲种、晒种等多种处理种子的方法,在育苗的步骤中提到了水稻的催芽技术。 选种之后接着要播种,《齐民要术》中介绍了主要粮食及经济作物在具体情况下的播种比例。例如提到麻的播种时,指出麻是一种对土地肥力要求较高的作物,需要良田栽种,如果土地的肥力不够,则要通过施肥来提高地力。每亩良田播三石子麻种,如果是薄田的话,则每亩播种二石。又如讲到种小豆时,书中记载到:夏至后十天种小豆是最佳的时节,一亩用豆种八升。初伏终了下种稍差,一亩用一斗豆种。 选择好了优良的种子,确定了科学的播种比例,还应该有一个适宜的播种时机。这个“天时”问题也是不可小视的,《齐民要术》中曾引用了中国古代流传的一句农谚:“以时作泽,为上策也”,说明中国的农民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天时对作物的影响,这种影响是从作物播种之时就开始起作用的。《齐民要术》认为,播种时应该考虑到季节、气候和墒情等几个因素。季节气候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墒情,《齐民要术》中把播种的时机分成了三类:上时、中时及下时。作者指出如果能够顺应和遵循自然界的时令、节气的变化,预测到土质的肥沃程度,就可以节省人力,还能得到更大的收成。 选择了适宜的播种时机,还应该为种苗挑选合适的土地,但是没有一块土地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田地无论是瘠薄还是肥沃,都应当做到物尽其用。能否取得理想的收益,关键在于种什么、怎么种。贾思勰认为土地的地形条件有高有低,各不相同,山地适宜种茎杆壮实的苗,低洼湿地可以种茎杆稍弱的苗;土质地力各有不同,应该做到肥地晚种,薄地早种。《齐民要术》还提出了“区种法”,通过在区内集中投入、加强管理、合理密植等途径,保证充分供应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肥水条件,发挥作物最大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把耕地向山丘坡地扩展。 三、在蔬菜瓜果、果树林木的栽培方面 《齐民要术》还广泛地涉及到蔬菜、果树和林木(包括用于养蚕的桑树)的栽培,其中还有一节论及养蚕。 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蔬菜种植、果树和林木扦插、压条和嫁接等育苗方法以及幼树抚育方面的技术。介绍了葵、蔓菁、蒜、葱、韭、姜、苜蓿等的水土要求、养料条件、采摘及收割方法、储藏方法等;介绍了枣树、桃树、李树、栗树、木瓜、花椒等果树的栽培和养护技术;介绍了桑树、榆树、棠、楮树、槐树、竹子、紫草等经济林木的种植和管理方法。 对于树木果蔬的培植管理,书中提到了许多精确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例如书中在谈到枣树的管理时介绍了“嫁枣”和“疏花”两个重要的方法,在今天看来,其中的道理是和科学解释相吻合的。又如在谈到种槐时运用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经验,提到要将麻与槐混种,这样做可以使槐树苗生长得自立笔挺。此外还记录了从西汉到北魏期间植桑树、养蚕缫丝的丰富经验。 在防治和保护植株方面,《齐民要术》中还提到了很多方法。例如熏烟防霜害;又如将楮子与麻混种,在秋冬时节保留麻,对楮树幼苗有防寒保暖的功用,这种保护植株的方法既简便又有效。 四、在动物养殖方面 《齐民要术》有6篇分别叙述养牛马驴骡、养羊、养猪、养鸡、养鹅鸭、养鱼。详细记述了家畜饲养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对家畜的鉴别品种、饲养管理、繁殖仔畜到家畜疾病防治,均有记录;对家畜的鉴别,书中从眼睛、嘴部、眼骨、耳朵、鼻子、脊背、腹部、前腿、膝盖、骨形等方面制定了标准;对于家畜的饲养,书中提到了家畜的居住环境、备粮越冬、幼仔饲养、群养与分养、防止野兽侵害等内容;对于繁殖仔畜,书中介绍了选取良种、家畜的雌雄比例、繁育数量、动物杂交、无性繁殖等内容,对于优化物种、提高生产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对中国的生物学发展和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家畜疾病防治方面,《齐民要术》还搜集记载了48例兽医处方,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方面,提出了对病畜要及早发现、预防隔离、注意卫生、积极治疗等主张。其中有的处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中国古代畜牧科学的宝贵遗产。例如书中介绍的直肠掏结术和疥癣病的治疗方法,在一千四百多年后的今天仍被广泛运用于兽医领域。 五、在农产品贮藏、加工及酿造方面 《齐民要术》提到了许多鲜菜冬季贮藏的方法,例如书中说道:“九月、十月中,于墙南日阳中掘作坑,深四五尺。取杂菜种别布之,一行菜一行土,去坎一尺许便止,以穰厚覆之,得经冬,须即取,粲然与夏菜不殊。”详细说明了鲜菜冬季贮藏的具体时间、地点的选择、贮藏步骤及来年的实际效果。 《齐民要术》详细介绍了制作神麴(酒曲)、酿酒、做药米、做酱、做醋、做豆豉、做脯腊、做羹、做饼、做醴酪、做素食、做糖、煮胶等的过程,运用到的制作手法一共包括了蒸制、煎消、炙、烤、煮、熬、过滤、日晒、风干等许多方法。 《齐民要术》在介绍食品的加工及酿造工序时,着重叙述了酱、醋及酒等产品的酿制过程。其中制作酱类列举了肉酱、速成肉酱、鱼酱、虾酱、豆酱、麦酱、榆子仁酱等许多品种;制作醋类介绍了大醋、糯米醋、大麦醋、神醋、糟糠醋等30多种;其中记载的酒有小麦苦酒、水苦酒、乌梅苦酒、蜜苦酒等40多种。 六、商业意识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所讲述的范围并不囿于农业,还涉及了和农业联系紧密的经济范畴。例如书中曾介绍,楚威王向赫赫大名的商人陶朱公请教致富之术时问:“听说你一会儿打鱼、一会儿贩卖,很容易就赚到上千万的钱,家藏亿金用的是什么办法呢?”陶朱公回答说:“赚钱谋生的方法很多,湖泊地区,水产养殖是五种办法中的一种”威王依计在后苑挖池养鱼,当年就得钱三十余万。又如在介绍种植蔬菜时,著者建议农民如果离城近,就一定要多种瓜、菜、茄子等,既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多余的还可以拿到城里销售,获取利润。可见,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使农民生活富足,国家增加财政和赋税收入,因此不但介绍了稳产、高产的科学方法,而且也提到了一些致富的经验。 《齐民要术》对饮食的影响《齐民要术》是一部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得最完整的农学巨著。它虽属农书,但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醋酸”。就是说,农耕是手段,最终把农产品制造成食品才是目的,方可以使“齐民”(平民)获得“资生”之术。因此,对《齐民要术》,既要从农业科技的角度去研究,也可从饮食烹任方面去探索。 从饮食烹任的角度看,《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价值极高。 《齐民要术》共九十二篇 ,其中涉及饮食烹任的内容占二十五篇,包括造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齑、做鱼 、做脯腊、做乳酪、做菜肴和点心。列举的食品、菜点品种约达三百种。在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饮食烹任著作基本亡佚的情况下,《齐民要术》中的这些食品、菜点资料就更加珍贵了。 《齐民要术》中的食品、菜点制法有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工艺水平。如书中记载由曹操所献的“九酝酒法”,其连续投料的酿造方法。开创了霉菌深层培养法之先河,它可以提高酒的酒精浓度,在中国酿酒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书中对造乳酪强调必须严格控制温度,这也和现代科学原理相吻合。至于菜肴的烹任方法,多达二十多种,有酱、腌、糟、醉、蒸、煮、煎、炸、炙、烩、熘等。特别是“炒”,这种旺火速成的方法已明确在做菜中应用,其意义十分重大。另外,书中详细记录的两种面点发酵法,在中国面点史上也占有重要一页。 《齐民要术》反映了中国广大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汉族、少数民族人民的饮食习惯。如黄河流域的人喜食鲤鱼;沿海地区的人喜食“炙蜊”;少数民族人喜食“胡炮肉”、“羌煮”(一种煮鹿头肉)、“灌肠”;吴地人喜食腌鸭蛋、莼羹;四川人喜食腌芹菜等等。此外,夏至食粽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习俗;而素食也已独树一帜,在《齐民要术》中有专节记述。还值得重视的是,书中记载了细如韭叶的面食“水引”的详细制法,日本等国的学者认为,这“水引”正是全世界面条的肇始。 《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的烹任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版本较多。著名的有日本文水十一(公元1274)年的手书卷简、中国的秘册汇函本、津逮秘书本、波古阁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标点本、北京科学出版社石声叹《齐民要术今释》本、农业出版社缀启愉《齐民要术》校本等。 《齐民要术》国内研究学者与成果的分类(一)贾思勰里籍、身世、官职、活动考证 栾调甫:《“齐民要术”作者考》(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山东省文史研究编《文史资料》1990年第2期)。曲直生:《“齐民要术”考证》,《中国粮政》1961年第1期。贾效孔:《山东寿光北魏贾思伯墓》(《文物》1992年第8期)。李元卿:《贾思勰故里考》(《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4期)。李森:《贾思勰应为今山东寿光人》(《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3期)。孙仲春:《农学家贾思勰高阳太守考》(《寿光日报》2005年10月17日)。王纯中:《从贾思勰的任职看他的郡望里籍——贾思勰隶籍寿光的再考证》(《寿光日报》2005年12月11日)。 (二)《齐民要术》的流布和版本传承 栾调甫:《齐民要术版本考》(1934年,载于齐鲁大学《国学汇编》第2册);《齐民要术引用书目考证》(署名胡立初,1934年,载于齐鲁大学《国学汇编》第2册)。缪启愉:《“齐民要术”明代刻本的以讹传讹》;缪启愉:《“齐民要术”十种校宋本题记》(《图书馆》1963年第2期;杨直民:《从几部农书的传承看中日两国人民间悠久的文化技术交流》(《世界农业》,1980年第10期;第11期);《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科技卷:“农业著作的传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肖克之:《“齐民要术”的版本》(湖南师范大学文献学,1997年第3期)。缪启愉:《第二章重要版本》//刘德成、刘克强主编,《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编纂委员会编:《贾思勰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三)《齐民要术》的校勘、注释、今译 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科学出版社 1957年);《“齐民要术”概论》(英文版,科学出版社 1958年)。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农业出版社,1982年,1998年修订再版)。杨直民:《介绍“齐民要术”新校译本》(《农业图书馆杂志》1983年第9期)。游修龄:《“齐民要术”疑义考释》(游修龄编著《农史研究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7月)。 (四)《齐民要术》的撰期、成书年代和背景 梁家勉:《“齐民要术”的撰者、注者和撰期:对祖国现存第一部农书的一些考证》(《华南农业科学》1957年第3期)。梁家勉:《“齐民要术”成书时代背景试探》(《梁家勉农史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游修龄:《“齐民要术”成书背景小议》(游修龄编著《农史研究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7月)。王仲荦:《有关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几个问题》(《文史哲》1961年第3期);《谈“齐民要术”的历史背景》(《大众日报》 1961年6月25 日)。王玲:《“齐民要术”的成书背景再论》(《中国农史》2002年第2期)。张平真:《“齐民要术”取材地域北方说》(《中国酿造》,1999年第1期)。 (五)《齐民要术》与农林科学思想和技术 1.种植业 (1)农作物: 游修龄:《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作物栽培》(《农业学报》1957年第7期)。古世禄:《“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谷子品种不是86个》(《山西农业科学》1981年第10期)。孟方平:《说荞麦》(《农业考古》1983年第2期)。 (2)蔬菜 李家文:《从“齐民要术”看古代蔬菜生产》(《大众日报》1961年12月9 日)。孟方平:《“齐民要术”·种胡荽第二十四试校》(《中国农史》1987年第2期)。彭世奖:《中国古代蔬菜生产的特殊技艺》(《中国农史》1989年第2期)。丁晓蕾:《“齐民要术”中的蔬菜科技述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李 庆 典:《中国古代种芋法的技术演进及其对现代农学的贡献》(《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 (3)果树 许荣义:《“齐民要术”中有关果树的栽培技术》(《农业考古》1985年第1 期)。匡明纲:《“齐民要术”中的果树遗传育种》(《中国农史》1985年第1期)。 (4)肥料 游修龄:《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的肥料科学》(游修龄编著《农史研究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7月)。桑润生:《中国早期对于栽培绿肥的认识及其经验》(《中国农业科学》 1962年 第6期)。胡家祺:《中国古代的传统施肥法》,《世界农业》(1985年 4期)。 (5)农业技术与耕作技术 万国鼎:《“齐民要术”所记农业技术及其在中国农业技术史上的地位》(《南京农学院学报》1956年第1期)。王潮生:《浅析中国古代旱作栽培管理技术》(中国农业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选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北京)。严火其:《中国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原因探析》(《中国农史》2001年第4期)。 2.养殖业 蒋猷龙:《关于“齐民要术”所载桑、蚕品种的研究》(《蚕业科学》1979年第1期);《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关于“齐民要术”所载桑、蚕品种的初步研究》(农业出版社,1980年);李根蟠:《“齐民要术”何以无养狗的论述——牧区文化对中原文化影响之一例》(《中国经济史论坛网站》2002年12月12日在线论文)。 3.畜牧兽医业 刘龙驹:《对“齐民要术”畜牧部分若干问题的浅探》(《山东农学院学报》1962年第7期)。王潮生:《浅谈中国古代饲养耕牛的经验》(《中国农史》1986年第1期);李 群:《中国古代畜牧兽医史》(编者,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年出版);《中国驴骡发展史概述》(《中国农史》1986年第4期);《湖羊的来源和历史研究》(《农业考古》1987年第1期);《中国古代的养马技术》(《古今农业》1996年第3期)。余孚:《中国古代的养羊技术》(《古今农业》1991年第3期)。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2003年11月,广州);王磊,张法瑞,柴福珍《论北魏的畜牧业》(《古今农业》2004年第1期)。冯洪钱:《齐民要术兽医方考注》(《古今农业》1998年第4期);《中国古代的畜禽饲料添加剂考注》(《农业考古》2000年第1期)。于船:《“齐民要术”中的畜牧兽医专卷和中国古代的兽医科学技术》(《内蒙古兽医科技情报》1957年);孟方平:《“齐民要术”畜牧篇疑文试析》(《中国农史》1991年第3期)。 4.生态、植物保护、可持续发展观 周明牂:《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进展》(《世界农业》1985年 第6期)。陈良文:《“齐民要术”一书中的生态学知识》(《农业考古》1985年第2期)。莫翼翔:《中国古农学中的生理生态学思想》(《农业考古》1994年第1期)。严火其:《借鉴传统的病虫防治理论和技术》,(《农业考古》2000年第1期)。杨同卫:《“齐民要术”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农业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系统观》(《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5期)。 5.种子繁育、保纯与处理 王潮生:《中国古代农作物选种及种子处理技术成就》(中国农业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选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北京)。李群:《种子处理》//《贾思勰与“齐民要术”》(《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第2期)。胡国庆:《种子繁育技术》//《寿光农业与“齐民要术”》(《寿光蔬菜》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6.林业科学与技术 熊大桐:《“齐民要术”所记林业技术的研究》(《中国农史》1987年第1期);《中国古代竹类栽培利用史略》(《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中国林业科学技术史》(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年2月)。周敏:《“齐民要术”中的林业思想和林业技术探讨》(《浙江林业科技》2004 年第1期)。余孚:《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树木栽培管理技术经验》(《古今农业》1990年第1期)。王潮生:《“齐民要术”中树木栽培管理技术初探》(中国农业博物馆建馆十周年论文选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北京)。王潮生:《说楮》(《中国农史》1994年第2期)。刘建荣:《从 “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甘肃林业》1996年第4期)。 7.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 张炯炯:《“齐民要术”中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中医文献杂志》2002年第3期)。陈推诚:《“齐民要术”·雩都……甘蔗资料来源小考》(《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 8.农谚、民谣、成语、典故 缪启愉:《“齐民要术”谚语的解释问题》(《中国农史》1985年第4期;《再说“齐民要术”农谚》(《中国农史》1986年第4期)。马宗申:《“齐民要术”农谚辨疑,答缪启愉先生》(《中国农史》1986年第2期);《“齐民要术”征引农谚注释并序》(《中国农史》1985年第3期)。倪根金:《“齐民要术”农谚研究》(《中国农史》,1998年第4期)。张允中:《“齐民要术”谚语三则释义管见》(《中国农史》1993年第2期)。林桂平:《“齐民要术”中两句谚语的出处与解释》(《历史学习》2004年第11期)。葛能全:《“齐民要术”谚语民谣成语典故浅释》(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9.农业、农学思想 石声汉:《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知识》,(科学出版社,1957年);金秋鹏:《从“齐民要术”看贾思勰的著书目的和农学思想》(科技史文集第14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刘枫:《简论“齐民要术”农业思想的借鉴意义》(《农业经济效果》1988年第5 期)。汤标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食为政首”的思想》(《广西粮食经济》2000年第2期)。张秀平:《“齐民要术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影响中国的100本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10.田园生产、田器、农业规制陶希圣:《“齐民要术”中的田器及主要用法》(《国学季刊》1936年第2期);《“齐民要术”里的田园生产》(《食货》1936年4期); 傅举有:《从“齐民要术”看北魏对桑田的规定》(《光明日报》1964年7月29日) (六)《齐民要术》与农产品、食品加工 门大鹏:《“齐民要术”中的酿醋》(《微生物学报》1976年第2期);《“齐民要术”中的豆豉》(《微生物学报》1977年第1期);《“齐民要术”中的乳酸发酵》(《微生物学报》1977年第2期);《“齐民要术”中的酿醋》(《中国调味品》1979年第3期)。罗志腾:《试论贾思勰的思想和他在酿酒发酵技术上的成就》(《西北大学学报》,1976年第1期);李亚东:《中国古代酿酒专家贾思勰与酿酒技术》(《酿酒科技》1984年第2期 )。王永厚:《中国古代对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农史》1989年第2期)。杨坚:《古代大豆及其制品的药用》(《古今农业》,2001年第2期);《中国古代大豆酱油生产初探》(《中国农史》2001年第3期)。《“齐民要术”中的肉食初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豆腐的起源与发展》(《农业考古》2004年第1期);《“齐民要术”所记载的肉食加工与烹饪方法初探》(《中国农史》2004年第3期)。郭风平:《“齐民要术”的林副产品贮藏加工与利用的整理研究》(《农业考古》2003年第3期)。白君礼:《“齐民要术”中酿醋技术的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倪莉:《“齐民要术”中制醋工艺研析》(《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7年 第4期)。陈苍林:《探方法本源、明造化机理——“齐民要术”(豆酱法)步韵》(《中国酿造》2005年第4期)。金内诚:《“齐民要术”记载老水万鞠的微生物学的特性》(《酿酒》2001年第1期)。卫民:《“齐民要术”中的黄衣、黄蒸和制酱》(《微生物学通报》 1975年 第1期)。 ●序 《史记》曰:“齐民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 若今言平民也。” 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禹制 土田,万国作★;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管子》曰:“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 知礼节;衣食足?”传曰:“人生在勤,勤则不匮。”西语曰:“力能胜贫。谨 能胜祸。”盖言勤力可以不贫,谨身可以避祸。故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 国以富强;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候。 《淮南子》曰:“圣人不耻身之贱也,愧道之不行也;不忧命之长短,而忧 百姓之穷。是故禹为治水,以身解於阳盱之河;汤由苦旱,以身祷於桑林之祭。 ……神农憔悴,尧瘦癯,舜黎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亦甚矣。 故自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 “故田者不强,★仓不盈;将相不强,功烈不成。” 《仲长子》曰:“天为之时,而我不农,谷亦不可得而取之。青春至焉,时 雨降焉,始之耕田,终之★、簋,惰者釜之,勤者锺之。矧夫不为,而尚乎食也 哉?”《谯子》曰:“朝发而夕异宿,勤则菜盈倾筐。且苟无羽毛,不织不衣; 不能茹草饮水,不耕不食。安可以不自力哉?” 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为开其 资财之道也。……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饥之依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 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 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粟、米、布、帛,……一日不得而饥寒至。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刘 陶曰:“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陈思王曰:“寒者不贪 尺玉而思短褐,饥者不愿千金而美一食。千金、尺玉至贵,而不若一食、短褐之 恶者,物时有所急也。”诚哉言乎! 神农、仓颉,圣人者也;其於事也,有所不能矣。故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 耜之利;蔡伦立意造纸,岂方缣、牍之烦?且耿寿昌之常平仓,桑弘羊之均输法, 疬国利民,不朽之术也。谚曰:“智如禹、汤,不如尝更。”是以爽迟请学稼, 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然则圣贤之智,犹有所未达,而况於凡庸者乎? 猗顿,鲁穷士,闻陶朱公富,问术焉。告之曰:“欲速富,畜五★。”乃畜 牛羊,子息万计。九真、庐江,不知牛耕,每致困乏。任延、王影,乃令铸作田 器,教之垦辟,岁岁开广,百姓充给。敦粕不虹作耧梨;冢种,人牛功力既费, 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又敦煌俗,妇女作 裙。挛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禁改之,所省复不赀。茨充为桂阳令,俗不种 桑,无蚕织丝麻之利,类皆以麻★头贮衣。民惰窳羊主切,少粗履,足多剖裂血 出,盛冬皆然火燎炙。充教民益种桑、枯养蚕,织履,复令种★麻。数年之间, 大赖其利,衣履温暖。今江南知桑蚕织履,皆充之教也。五原土宜麻★,而俗不 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崔★为作纺绩、织★ 之具以教,民得以免寒苦。安在不教乎? 黄霸为颍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 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 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祭。吏往皆如言。袭遂为渤海,劝民务农 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 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趣田亩,秋 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吏民皆富实。召信臣为南阳,好为民兴利,务在 富之。躬劝农耕,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锋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 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民得其利,蓄积有馀。禁止嫁娶送终 奢靡,务出於俭约。郡中莫不耕稼力田。吏民亲爱信臣,号曰“召父”。僮种为 不其令,率民养一猪。雌鸡四头,以供祭祀,死买棺木。颜斐为京兆,乃令整阡 陌,树桑果;又课以闲月取材,使得转相教匠作车;又课民无牛者,令畜猪,投 贵时卖,以买牛。始者民以为烦,一二年间,家有丁车、大牛,整顿丰足。王丹 家累千金,好施与,周人之急。每岁时农收後,察其强力收多者,辄历载酒肴, 从而劳之,便於田头树下饮食劝勉之,因留其馀肴而去;其惰★者,独不见劳, 各自耻不能致丹,其後无不力田者,聚落以至殷富。杜畿为河东,课民畜★牛、 草马,下逮鸡、豚,皆有章程,家家丰实。此等岂好为烦扰而轻费损哉?盖以庸 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故《仲长子》曰:“丛林之下,为仓庾之坻;鱼鳖之堀,为耕稼之场者,此 君长所用心也。是以太公封而斥卤播嘉谷郑、白成而关中无饥年。盖食鱼鳖而薮 泽之形可见,观草木而肥★之势可知。”又曰:“稼穑不修,桑果不茂,畜产不 肥,鞭之可也;★落不完,垣墙不牢,扫除不净,笞之可也。”此督课之方也。 且天子亲耕,皇后亲蚕,况夫田父而怀窳惰乎? 李衡於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甘橘千树。临死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 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恒称太史公所谓“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者也。樊重欲作器械物,先种梓、 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殖之不可已 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书》曰:“稼穑之艰难。”《孝经》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 用,以养父母。”《论语》曰:“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汉文帝曰:“朕为天 下守财矣,安敢妄用哉!”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於官。”然则家犹国,国 犹家,是以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其义一也。 夫财货之生,既艰难矣,用之又无节;凡人之性,好懒惰矣。率之又不笃; 如以政令失所,水旱为灾。一谷不登,★腐相继:古今同患,所不能止也,嗟乎! 且饥者有过甚之原,渴者有兼量之情。既饱而後轻食,既暖而後轻衣。或由年谷 丰穰,而忽於蓄积;或由布帛优赡,而轻於施与:穷窘之来,所由有渐。故《管 子》曰:“桀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二里。而用有馀。天非独为汤雨菽、 粟也。”盖言用之以节。 《仲长子》曰:“鲍鱼之肆,不自以气为臭;四夷之人,不自以食为异:生 心使之然也。居积心之中,见生然之事,夫孰自知非者也?斯何异蓼中之虫,而 不知蓝之甘乎?”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 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束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 於文虽烦,寻览差易。其有五谷、果、★非中国所殖者,存其名目而已:种莳之 法,盖无闻焉。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 不录。花草之流,可以悦目,徒有春花,而无秋实,匹诸浮伪,盖不足存。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丁宁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 辞。览者无或嗤焉。 後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 杂说 夫治生之道,不仁则农;若昧於田畴,则多匮乏。只知稼穑之力,辊未逮於 老农;规画之间,窃自同於“後稷”。所为之术,条列後行。 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假如一具牛,总营得小亩三 顷——据齐地大亩,一顷三十五亩也。每年一易,必莫频种。其杂田地,即是来 年谷资。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机,务令快利;秣 饲牛畜,事须肥健;抚恤其人,常遣欢悦。 观其地势。乾湿得所,禾秋收了,先耕荞麦地,次耕馀地。务遣深细,不得 趁多。看乾湿,随时盖磨著切。见世人耕了,仰著土愉,并待孟春盖,若冬乏水 雪,连夏亢阳,徒道秋耕不堪下种。无问耕得多少,皆须旋盖磨如法。 如一具牛,两个月秋耕,计得小亩三顷。终冬加料★。至十二月内,即须排 比农具使足。一入正月初,未开阳气上,即更盖所耕得地遍。 凡田地中有良有薄者,即须加粪粪之。 其踏粪法:凡人家秋收治田後,场上所有穰、谷积等,并须收贮一处。每日 布牛脚下,三寸厚;每平旦收聚堆积之;还依前布之,经宿即堆聚。计经冬一具 牛,踏成三十车粪。至十二月、正月之间,既载粪粪地。计小亩亩别用五车,计 粪得六亩。匀摊,耕,盖著,未须转起。 自地亢後,但所耕地,随饷盖之;待一段总转了,即横盖一遍。计正月、二 月两个月,又车一遍。 然後看地宜纳粟:先种黑地、微带下地,即种糙种;然後种高壤白地。其白 地,候寒食後检荚盛时纳种。以次种大豆、油麻等田。 然後转所粪得地,耕五、六遍。每耕一遍,盖两遍,最後盖三遍。还纵横盖 之。候昏房、心中,下黍种无问。 谷,小亩一升下子,则稀★得所。 候黍、粟苗未与垅齐,即锄一遍。黍经五日,更报锄第二遍。候未蚕老毕, 报锄第三遍。如无力,即止;如有馀力,秀後更锄第四遍。油麻、大豆,并锄两 遍止,亦不厌早锄。谷,第一遍便科定,每科只留两茎,更不得留多。每科相去 一尺。两垅头空,务欲深细。第一遍锄。未可全深;第二遍。唯深是求;第三遍, 较浅於第二遍;第四遍较浅。 凡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後,皆十 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两重子黑,上头一重子折,皆是白汁, 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相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 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总落矣。 其所粪种黍地,亦刈黍了,即耕两遍,熟盖,下糠麦。至春,锄三遍止。 凡种小麦地,以五月内耕一遍,看乾湿转之,耕三遍为度。亦秋社後即种。 至春,能锄得两遍最好。 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遍。仍须用 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 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 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虽然, 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 如去城郭近,务须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有馀出卖。只如十亩之 地,灼然良沃者,选得五亩,二亩半种葱,二亩半种诸杂菜;似校平者种瓜、萝 卜。其菜每至春二月内,选良沃地二亩熟,种葵、莴苣。作畦,栽蔓菁,收子。 至五月、六月,拔诸菜先熟者,并须盛裹,亦收子讫。应空闲地种蔓菁、莴苣、 萝卜等,看稀稠锄其科。至七月六日、十四日,如有车牛,尽割卖之;如自无车 牛,输与人。即取地种秋菜。 葱,四月种。萝卜及葵,六月种。蔓菁,七月种。芥,八月种。瓜,一二月 种;如拟种瓜四亩,留四月种,并锄十遍。蔓菁、芥子,并锄两遍。葵、萝卜, 锄三遍。葱,但培锄四遍。白豆、小豆,一时种,齐熟,且免摘角。但能依此方 法,即万不失一。 卷一 耕田第一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後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世本》曰:“★曰作耒耜。”“★,神农之臣也。” 《吕氏春秋》曰:“耜博六寸。” 《尔雅》曰:“★★谓之定。”犍为舍人曰:“★★,锄也,名定。” 《纂文》曰:“养苗之道,锄不如耨,耨不如铲。铲柄长二尺,刃广二寸,以划地除草。” 许慎《说文》曰:“耒,手耕曲木也。”“耜,耒端木也。”“★,斫也, 齐谓之★基。一曰,斤柄性自曲者也。”“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 刘★《释名》曰:“田,填也,五谷填满其中。”“犁,利也利则发土绝草根。”“耨,似锄,妪耨禾也。”“★,诛也,主以诛锄物根株也。” 凡开荒山泽田,皆七月芟艾之,草干即放火,至春而开。根配省功。其林木大者★乌更反杀之,叶死不扇,便任耕种。三岁後,根枯茎朽,以火烧之。入地尽矣。耕荒毕,以铁齿★楱俎候反再遍杷之,漫掷黍★,劳郎到反亦再遍。明年,乃中为谷田。 凡耕高下田,不问餍秋,必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燥耕虽块,一经得雨,地则粉解。湿耕坚★胡格反,数年不佳。谚曰:“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言无益而有损。湿耕者,白背速★楱之,亦无伤;否则大恶也。春耕寻劳,古曰“★”,今日“劳”。《说文》曰:“★,摩田器。”今人亦名劳曰“摩”,鄙语曰:“耕田摩劳”也。秋耕待白背劳。春既多风,若不寻劳,地必虚燥。秋田★长劫反实,湿劳令地硬。谚曰:“耕而不劳,不如作暴。”盖言泽难遇。喜天时故也。桓宽《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劳欲再。犁廉耕细,牛复不疲;再劳地熟。旱亦保泽也。秋耕★一感反青者为上。比至冬朋,青草复生者,其美与小豆同也。初耕欲深,转地欲浅。耕不深,地不熟;转不浅,动生土也。菅茅之地,宜纵牛羊践之,践则根浮。七月耕之则死。非七月,复生矣。 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小豆、胡麻次之。悉皆五、六月中★羹懿反种,七月、八月犁★杀之,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凡秋收之後,牛力弱,未及即秋耕者,谷、黍、★、粱、秫茇方末反之下,即移羸速锋之,地恒润泽而不坚硬。乃至冬初,常得耕营,不患枯旱。若牛力少者,但九月、十月一劳之,至春★汤历反种亦得。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於上帝。郑玄注曰:“谓上辛曰郊祭天。《春秋传》曰:‘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上帝,太微之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元辰,盖疮後吉辰也。……帝籍,为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同和,草木萌动。“此阳气蒸达,可耕之候也。农书曰:‘土长冒橛,陈根可拔,耕者急发’也。”……命田司“司谓‘田★’,主农之官。”……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导民。……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舍,犹止也。蛰虫启户,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无作大事,以妨农事。……“孟夏之月,……劳农劝民,无或失时。“重力劳来之。”……命农勉作,无体於都。“急趣农也。…… 《王居明堂礼》曰:‘无宿於国’也。”……“季秋之月,……蛰虫咸俯在内,皆★其户。“★,谓涂闭之,此避杀气也。”“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藏而成冬。……劳农以休息之。“‘党正’:‘属民饮酒,正齿位’是也。”……“仲冬之月,……土事无作,慎无发盖,无发屋室,……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大阴用事,尤重闭藏。”按今世有十月、十一月耕者,非直逆天道,害蛰虫,地亦无膏润,收必薄少也。……“季冬之月,……命田官告人出五种;“命田官告民出五种,大寒过,农事将起也。”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耜者,耒之金,耜广五寸。田器,★★之属。”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言日月星辰运行至此月,皆币於故基。次,舍也;纪,犹合也。”岁且更始,专而农民,毋有所使。“而,犹汝也;言专一汝农民之心,令人预有志於耕稼之事;不可徭役,徭役之则志散,失其业也。”……” 《孟子》曰:“土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赵岐注曰:“言仕之为急,若农夫不耕不可。” 魏文候曰:“民春以力耕,夏以强耘,秋以收敛。” 《杂阴阳书》曰:“亥为天仓,耕之始。” 《吕氏春秋》曰:“冬至後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於是始耕。” 高诱注曰:“昌,昌蒲,水草也。” 《淮南子》曰:“耕之为事也劳,织之为事也扰。扰劳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於耕织,……。物之若耕织,始初甚劳。终必利也众。”又曰:“不能耕而欲黍粱,不能织而喜缝裳,无其事而求其功,难矣。” 《汜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後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所谓强土而弱之也。“春候地气始通:★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後,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後,和气去,即土刚。以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耕辄蔺之。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如此则土强。此谓弱土而强之也。“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慎无旱耕。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引一耕而当五也。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各曰‘腊田’。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一岁休之。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五月耕,一当三。六月耕,一当再。若七月耕,五不当一。“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飞飞去;後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崔★《四民月令》曰:“正月,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急★强土黑垆之田。二月,阴冻毕泽,可★美田缓土及河渚小处。三月,杏华盛,可★沙白轻土之田。五月、六月,可★麦田。” 崔★《政论》曰:“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车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脚耧矣,未知耕法如何?今自济州以西,犹用长辕犁、两脚耧。长辕耕平地尚可,於山涧之间则不任用,且回转至难,费力,未若齐人蔚犁之柔便也。两脚耧,种垅★,亦不如一脚耧之得中也。 四库提要记载《齐民要术》·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后魏贾思勰撰。思勰始末未详,惟知其官为高平太守而已。自序称,起自耕农,终於醯醢,资生之乐,靡不毕书,凡九十二篇。今本乃终於五谷果蓏非中国物者。自序又称,商贾之事,阙而不录。今本货殖一篇,乃列於第六十二,莫知其义。中第三十篇为杂说,而卷端又列杂说数条,不入篇数。一名再见,於例殊乖。其词亦鄙俗不类,疑后人所窜入。然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治生之道不仕则农为名言,正见於卷端杂说中。则宋本已有之矣。思勰序不言作注,亦不云有音。今本句下之注,有似自作,然多引及颜师古者。考《文献通考》载李焘孙氏《齐民要术音义解释序》曰,贾思勰著此书,专主民事,又旁摭异闻,多可观,在农家最峣然出其类。奇字错见,往往艰读。今运使秘丞孙公为之音义,解释略备。其正名小物,盖与扬雄、郭璞相上下,不但借助於思勰也。则今本之注盖孙氏之书。特《宋·艺文志》不著录,其名不可考耳。董谷《碧里杂存》以注中一石当今二斗七升之文,疑其与魏时长安童谣百升飞上天句不合 (案:斛律光,齐人,非魏人,此语殊误),盖未知注非思勰作也。钱曾《读书敏求记》云,嘉靖甲申,刻《齐民要术》於湖湘,首卷简端周书曰云云,原系细书夹注。今刊作大字,毛晋《津逮秘书》亦然。今以第二篇至六十篇之例推之,其说良是。盖唐以前书文词古奥,校勘者不尽能通,辗转讹脱,因而讹异,固亦事所恒有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