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WCDMA设计与优化手册 |
释义 | 《WCDMA设计与优化手册》详细介绍了WCDMA网络从设计到优化的所有步骤,主要内容包括:射频系统的规划与优化、容量的规划与优化、初始参数设置、业务优化、系统间的规划和优化、HSDPA、室内覆盖等。 图书信息书 名: WCDMA设计与优化手册 作 者:(美国)谢瓦利尔(ChristopheChevallier)刘晓峰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ISBN: 9787115188533 开本: 16开 定价: 59.00 元 内容简介《WCDMA设计与优化手册》是移动通信行业技术人员的必备实战指南,也是高等院校通信专业师生不可多得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杨鸿文,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供职。 图书目录第1章 UMTS网络介绍 1.1 UMTS网络拓扑结构 1.1.1 GSM网络架构 1.1.2 UMTS重叠,R99 1.1.3 R99之后的UMTS网络架构 1.2 WCDMA的概念 1.2.1 WCDMA物理层 1.2.2 UMTS信令概念 1.2.3 物理信道、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网络部署的选项 1.3.1 与GSM 1∶1重叠——宏网络 1.3.2 与GSM 1∶1重叠——宏小区、微小区和室内小区 1.3.3 针对WCDMA的网络规划 1.4 设备厂商实现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2章 射频的规划与优化 2.1 引言 2.2 网络部署过程概述 2.2.1 网络规划 2.2.2 初始优化 2.2.3 持续优化 2.3 链路预算 2.3.1 上行链路预算 2.3.2 CPICH的下行链路预算 2.3.3 不同业务的下行链路预算(连接模式) 2.3.4 上下行链路及业务的比较 2.4 网络规划工具 2.4.1 网络规划工具输入 2.4.2 网络规划中的覆盖考虑 2.5 网络规划中的干扰考虑 2.6 拓扑规划 2.7 网络规划中的参数设置和优化 2.8 射频优化 2.8.1 定量优化 2.8.2 质量优化 2.8.3 空闲模式优化 参考文献 第3章 容量规划与优化 3.1 基本的UMTS业务量工程 3.1.1 容量要求 3.1.2 上行容量计算 3.1.3 估算下行链路容量 3.2 可视电话和PS数据对业务量工程的影响 3.2.1可视电话与WCDMA业务量 3.2.2 PS数据与WCDMA业务量 3.3 多业务流量工程 3.3.1 多业务容量 3.3.2 上下行容量比较 3.4 容量规划 3.4.1 容量规划的输入 3.4.2 CS域容量规划 3.4.3 PS域容量规划 3.4.4 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容量规划 3.4.5 微小区 3.5 容量优化 3.5.1 覆盖和容量之间的权衡 3.5.2 估算已部署网络的容量 3.5.3 已部署网络中的容量监测 参考文献 第4章 初始参数设置 4.1 引言 4.1.1 系统信息的广播 4.1.2 信息单元值与工程值的转换 4.1.3 空中参数验证 4.2 物理层参数 4.2.1 频率的选择与管理 4.2.2 PSC规划 4.2.3 功率分配 4.3 同频小区重选参数 4.3.1 引言 4.3.2 同频小区重选过程概述 4.3.3 同频小区重选参数列表 4.3.4 同频小区重选的度量标准 4.3.5 空闲模式下同频小区重选中的折中 4.3.6 空闲模式下推荐的同频小区重选参数 4.3.7 CELL_FACH状态下的同频小区重选 4.3.8 关于异频小区重选的考虑 4.4 接入参数建议 4.5 同频切换参数 4.5.1 引言 4.5.2 同频切换过程 4.5.3 同频切换参数 4.5.4 同频切换指标 4.5.5 同频切换中的折中 4.5.6 同频切换参数的推荐值 4.5.7 关于异频切换的考虑 参考文献 第5章 业务优化 5.1 KPI和分层优化方法 5.2 语音业务的优化 5.2.1 自适应多速率编解码器 5.2.2 AMR业务 5.2.3 呼叫建立、事件和信令 5.2.4 呼叫保持事件与信令 5.2.5 连接监督和链路质量指示器 5.2.6 AMR故障诊断 5.2.7 参数优化 5.2.8 呼叫质量指标和测试过程 5.3 可视电话业务优化 5.3.1 可视电话和语音压缩 5.3.2 视频电话:测试过程及测试指标 5.3.3 VT优化与AMR优化的对比 5.4 PS数据业务优化 5.4.1 PS数据优化与AMR优化对比 5.4.2 典型的PS数据应用以及QoS配置 5.4.3 信道重配置及资源规划 5.4.4 质量指标和测试过程 5.4.5 PS数据参数 参考文献 第6章 系统间规划和优化 6.1 引言 6.2 系统间边界规划 6.2.1 系统间边界 6.2.2 典型系统间变换场景 6.2.3 边界的确定 6.3 连接模式的系统间转换 6.3.1 系统间变换的过程 6.3.2 消息流和时延 6.3.3 压缩模式问题 6.3.4 压缩模式的性能指标 6.3.5 压缩模式触发和系统间切换参数 6.4 空闲模式下的跨系统转换 6.4.1 系统间小区重选过程概述 6.4.2 消息流和延迟 6.4.3 空闲模式的性能指标 6.4.4 系统间小区重选参数 6.5 系统间切换和小区重选性能评估的测试设置 6.6 优化系统间参数 6.6.1 系统间切换和小区重选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 6.6.2 优化系统间切换参数 6.6.3 系统间小区重选参数的优化 6.7 其他系统间规划和优化问题 6.7.1 多个WCDMA载波之间的系统间切换 6.7.2 容量原因触发的系统间转换 参考文献 第7章 HSDPA 7.1 引入HSDPA的原因 7.2 HSDPA的概念 7.2.1 多码传输的公用信道 7.2.2 自适应调制编码 7.2.3 快速调度和重传 7.3 HSDPA规划 7.3.1 HSDPA的部署模式 7.3.2 HSDPA链路预算 7.3.3 HSDPA容量与性能 7.4 HSDPA的运行与优化 7.4.1 HSDPA的配置 7.4.2 HSDPA服务小区变换 7.4.3 HSDPA参数调整 7.4.4 RLC参数和HSDPA 7.5 HSDPA的关键性能指标(KPI) 7.5.1 物理层指标 7.5.2 MAC层指标 7.5.3 服务小区变换指标 7.6 测试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章 室内覆盖 8.1 简介 8.2 设计方式及成本 8.2.1 室内覆盖:传统方式 8.2.2 室内覆盖:假想方式 8.2.3 室内覆盖:混合方式 8.3 覆盖规划及其对容量的影响 8.3.1 室内覆盖系统 8.3.2 通过室外覆盖室内 8.3.3 通过室内网完成室内覆盖 8.3.4 室内射频模型 8.3.5 容量计算 8.3.6 提高室内系统的吞吐量 8.4 室内系统优化 8.4.1 室内部署的实际问题 8.4.2 室内系统部署与后期优化 8.4.3室内系统参数与室外 系统参数的设置区别 参考文献 索引 序言无线移动通信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采用和向基于IP网络的过渡,无线移动通信的服务范围、服务种类和覆盖率还会迅速扩展,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一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采用模拟调频(FM)和电路交换技术。它有许多缺点:网络话务容量低,音质差,难以实现漫游,其手持终端价格昂贵且体积庞大,电池寿命短。随着用户数的急剧增长,采用数字传输技术势在必行。 第二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包括基于TDMA(时分多址)的GSM网络、PDC网络和IS?54网络,以及基于CDMA(码分多址)的IS?95网络。它大大提升了网络话务容量,容纳更多的客户,同时还支持一些数据业务,例如短信业务(SMS)。第二代通信系统采用的数字技术主要包括先进的编码和调制技术,在提高话务容量和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数字控制信道。其结果是:信号变得更清晰更安全;手持终端体积大大变小,功耗大大降低;漫游方便快捷;全球的用户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第二代通信系统提供的数据容量还是不够,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需要。因此,下一代蜂窝系统将着眼于以下几点: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数据速率,在更大程度上采用分组交换。 现在,第三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正迅速占领市场。它主要包括三种CDMA标准:CDMA2000(包括1x和EV?DO)、WCDMA(也叫UMTS或3GSM)和最近被许多运营商所推崇的TD?SCDMA。在笔记本电脑上,用插入式的网卡或集成的调制解调器就可以实现移动宽带上网。现在,大量功能强大的手机正涌向市场。它们具备许多功能,如听音乐、边下载边观看视频或是先下载再观看、多人联网游戏、多方即时短信和基于定位的各种服务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正快速发展,这也为各大运营商、测试设备厂商、网络设备制造商以及规划、部署和运营这些网络的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书主要讨论有效部署WCDMA网络的内容,很多资料都是第一次公开,或是之前在各种杂志及其他书刊中零散公布。现经作者精心收集和整理,这些信息变得条理清晰、连贯易读。这将有助于工程师们更快更好地部署和优化WCDMA网络。 第三代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会在各个方面改善我们的生活。它将迅速触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商业效率,丰富我们的娱乐生活,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等。同时,这需要越来越多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投入其中;而本书将成为各位的良师益友。 我们一路走来,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期待将来还会有更加振奋人心的突破和发展!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