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漆皮箱 |
释义 | 所谓“阳江三宝”,是指阳江的小刀、豆豉、漆器, 跟正常发展的阳江小刀、阳江豆豉不同,阳江漆器却随着原“阳江县地方国营漆器工艺厂”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倒闭,而几乎销声匿迹。在阳江市申报广东省“漆艺之乡”称号的申报材料上见到这样的文字:“上个世纪80年代末,阳江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如今将成绝唱”。 而近几年来,杂项以其多样性的材料,复杂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受到了广大收藏者的喜爱,旧的皮匣、皮箱也出现在了拍卖会上。过去的旧皮匣、皮箱、皮盒等大多产自福建、贵州、广州等地,材质多为水牛皮,羊皮制成。 要想使字画永葆“青春”,对藏置环境有严格的要求。首先是防虫、防霉、防火。其次是控制和调节温度、湿度。 对存藏环境来说,要求书画柜或书画箱要密封性好。使保存环境相对稳定。民间常用阳江漆皮箱,由杉木制成,内外都蒙上纸,再涂上黑色的木漆,避光防潮。密封性能较好。 刘锦标(1948.3-)——传统阳江漆器唯一传承人 对阳江传统漆器,刘锦标师傅倾尽了一生的心血。刘锦标师傅从20世纪70年代初进入阳江国营漆器工艺厂工作,由于善动脑筋,勤奋好学,两三年时间就已经完全掌握了阳江传统漆器工艺技术。那时候文化大革命余波未平,社会上流行“技术无用论”,工人只要积极上街搞运动就是表现好。刘锦标师傅当时想,如果没有技术的话,又怎么能够振国兴邦呢?进厂之初,刘锦标师傅是髹饰漆皮箱的,那些漆皮箱重达40多斤,一轮又一轮的髹漆工作非常辛苦非常劳累,而当时的年轻工人只挑舒服的工作来干,大多不肯去髹饰漆皮箱,而阳江著名漆器艺人傅乃彬对刘锦标师傅说:“这(髹饰漆皮箱)是真功夫,学着有用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