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星乡 |
释义 | 七星乡位于寻甸县境东部,东与马龙县交界,南、西、北面分别与本县塘子镇、仁德镇、河口乡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70米,辖7个村委会,69个村民小组,有总人口18612人,农业人口18057人,其中:少数民族1916人(回族1169人、苗族738人、彝族9人),占10.6%。全乡有2个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和15个市级重点扶持贫困村。 基本概况七星乡属高原丘陵地形,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成阶梯状向西南倾斜。全乡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季多雨,冬春季干旱偏凉。山地与盆地海拔悬殊不大,多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为1013毫米,年日照2060小时,无霜期220天。 七星乡,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乡内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较好。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花卉、蓝莓种植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共种植花卉100亩、蓝莓120亩,规划引导扶持发展蓝莓、花卉、野猪、药材、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 主要资源农业资源七星乡是一个纯农业乡,全乡有耕地19548亩,其中:田8511亩(水田8361亩,雷响田150亩),地11037亩,(旱地9796.5亩,水浇地1041亩,轮歇199.5亩),人均占有耕地1.08亩,草山4000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麦、小麦、薯类、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花卉、水果等。 水利资源牛栏江、马龙河流经七星乡,全乡现有中型水库1个,面积达1.1万余亩,库容2251万立方米;小(二)型水库7个,库容187万立方米;小坝塘9个,年总蓄水量为18立方米,自来水1.2万人。 林业资源七星乡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全乡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为68580亩,国家重点林27931亩。林业用地94983亩,有林地61465亩,疏林地12951亩,灌木林地9032亩,森林植被总盖度49.15%。 畜牧业资源畜牧业是七星乡农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主要饲养:牛、猪、马、羊、禽、兔等。2005年末大牲畜存栏9165头(匹)、猪20085头、羊7211只、家禽79726只、兔2000只。目前已经进入畜牧业科技措施推广运用阶段,初步形成了产业化,逐步成为农民稳收、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旅游资源七星乡的旅游资源以原生态自然景观为主,主要有凤龙湾风景区、石板河苗族风情园等。 凤龙湾风景区水、土、林资源丰富,风景优美,交通方便,气候适宜。水库四面环山,自然景观独特,生态环境良好,山水交相辉映,水天一色;其北面是凤龙湾水库,上游马龙河,东北面是三支龙河,西面是有名的“大叠水”瀑布群,南面是凤龙湾大坝。库水面积浩大,水质清澈透底,透过波光淋漓的水面可见到鲤鱼、鲫鱼、白条鱼等海鲜动物成群漫游;湖中鹭鸶成行,野鸭、水鸟成群,两岸林木密布,山水光色融为一体,十分壮观。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年接待游客能力已上千人,可以正常接待中小型旅游团队。 民族风情资源七星乡境内居住着汉、回、苗、彝等各族人民,民族风俗丰富多彩,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形成一大旅游亮点。而且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回族)、花山节(苗族)、立秋节(彝族)等民族节日,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仪式。其中苗族民俗“花山节”倍受关注,活动丰富多彩,引人注目,集聚了贵州、周边县的上万人参加,场面十分热闹。 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现状七星乡农业主要有“粮、烟、畜”三大支柱产业,生产总值624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2元。 全年粮食栽种面积35500亩,其中水稻8500亩,洋芋3500亩,小麦6000亩,蚕豆1100亩,粮食总产量达760万公斤,人均有粮402.5公斤。 全乡农民收入的绝大部份来源于烤烟生产,2005年全乡共种植烤烟16000亩,实现总产量216.95万公斤,产值2591.64万元。 全年大小牲畜存栏35507头(只),出栏31036头(只),肉类产量2742吨,实现畜牧业产值2557万元,畜牧业收入1704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七星乡的第三产业主要由商贸业、餐饮服务业、运输业、旅游业等组成。从业人员达330人,营业收入200万元;非公经济完成120万元,从业人员达360人,营业收入310万元。 乡镇建设七星乡一共有两个小集镇,分别为七星村委会勒塘小集镇及必寨村委会戈夸小集镇,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我乡在小集镇硬件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卫生管理、石油液化气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集镇亮化工程。投资45万元,建成使用照明路灯49盏,使集镇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2、集镇绿化工程。主要涉及到的小集镇绿化带近500米的树苗移栽完毕,使小集镇绿树成荫; 3、完成垃圾池的改造工作。针对集镇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现象,认真选址,建成美观实用的垃圾房3座,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也使集镇的环境卫生得以改善。 农村科技七星乡是一个纯农业乡,种植业和养殖业是主要收入来源,农民要增收,农业要发展,科学技术是主动力。围绕这一观点,我乡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 2007年以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培训”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为契机,由县委组织部、县科技局组织,七星乡共参加了11期78人的培训,分别为“蓝莓栽培”、“洋蓟种植技术”、“养猪技术”、“商品肉牛养殖技术”、“中草药种植技术”、“肉牛冻精改良技术”、“农村实用种植技术”、“乡村旅游”等技术培训。乡组织培训班7期5886人次,培训内容有:农村畜牧养殖、早春洋芋种植、大麦规范化种植、烤烟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水稻生物多样性种植、水稻塑盘育秧等。 二、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把科技措施落到实处 围绕农民增收,农业、畜牧业增效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质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广适宜七星发展的农业科技措施,如:水稻生物多样性、塑盘育秧、测土配肥等,在畜牧业方面主要推广:水奶牛养殖、肉牛冻精改良技术等。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合理布局,发展区域化生产,促进无公害蔬菜、花卉、葡萄、中草药、蓝莓、野生动物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大力发展,为发展可持续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