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星社 |
释义 | 七星社简介七星社(La Pléiade)又名七星诗社,是七位法国诗人组成的,代表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贵族作家一个诗歌团体。这个团体奉里昂诗人为先驱,以提高法语的质量为目的,被视为法国文艺复兴诗歌最早的代表。七星诗社七位成员均为诗坛新秀。除龙沙、杜·贝莱外,还有杜·芒(Peletier du Mans,、贝洛(Rémy Belleau)、若代尔(Etienne Jodelle)、巴伊夫(Antoïne du Baïf)和蒂亚尔(Pontus de Tyard)。他们的团体原名为“旅(LU)”,是不久前从意大利语移植来的一个新词。后来龙萨用北斗七星称呼他自己和同伴们,遂有七星社这个名称。七星最早也指希腊的七位诗人。 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法国人都主张新诗应有一定的规范和原则。1549年,比埃尔·德·龙沙(Pierre de Ronsard)和若阿西姆·杜·贝莱(Joachi, du Bellay)以七星诗社代表的身份发表了有名的宣言:《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 (La Défense et Illustration de la langue française)。因为杜·贝莱出身名门,有一定知名度,所以宣言由他一人署名。宣言提出七星诗社的主张:谨慎地模仿和借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作品和古典的文学形式与语言,使法语更加丰富多彩。宣言认为,法兰西文学至少应和意大利文学并驾齐驱;使用法语也可以创作高尚精美的诗歌。 龙沙和杜·贝莱当时都很年轻,也都是著名的柯克莱学院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多拉是一位出色的希腊语学者,熟读晦涩难恐懂的古希腊诗歌,但他本人却是一个拙劣的诗匠。龙沙和杜·贝莱也跟老师一起学过希腊古诗,但他们主张推陈出新。他们认为,用法语写的诗,无论在语言上或境界上都要更上一层楼,才有希望赶上并超过意大利诗歌的水平。他们还提出,在文学作品中不排斥专门术语和新词;而且适当地引进新词和专门术语,有助于诗歌形式的革新。 其实,在七星诗社宣言发表之前,托马斯·西比莱特(Thomas Sibilet)已经在1548年发表了《诗艺》一文,提出灵感是神圣的,诗人必须效仿古人。他对中世纪的诗人抱谅解态度。他认为,凡是人类创造的语言都各有长处,人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希腊语和拉丁语表现能力强,表达手段丰富,但这是几代人工作努力的结果。人们应努力用法语创作不朽的诗歌,从而为法语增辉添色。要写出好诗,单凭灵感是不够的,必须具有运用语言的能力。中世纪诗人的诗歌格律已经是明日黄花,人们期待着新诗歌的出现。 七星社的成员们不仅发表宣言,而且身体力行。他们为了创造新的词语、新的表达手段,到各地采风,在民间语言中吸取营养。同时还钻研古人的著作,借用或利用原有的词根,自行创造新词。他们还认为在创造新诗歌时应遵循音韵和谐的原则,即“耳顺为先”。诗人要删繁就简,当然不押韵的自由体诗也应当允许存在,但这种诗反倒是最难写的。 七星社的宣言在当时沉寂、泥古的诗坛投下了一片青石,激起层层涟漪。保守的文人们纷纷发言反对他们,可是人们并没有忽视其中包含的合理成分。 代表人物及作品七星社的代表人物是比埃·行·龙沙。龙沙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他贵族出身,少年时沉湎于跳舞和骑射。自幼在法兰西斯一世宫廷中当几位王子的侍从,游历过苏格兰和德国。1553年他右耳失聪,教士们为他行剃度礼使他能享受僧侣的优厚待遇。他进入教会办的柯克莱学院接受严格的教育,研读古代希腊、罗马诗歌,并且与一些同窗好友结成七星社。 龙萨的处女作是《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从此一鸣惊人。后来龙沙的教师多拉向他推荐古希腊诗人品达尔为体育冠军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气魄宏伟,隐喻巧妙,难度很高;内容跌宕起伏,更迭自然,变化莫测。龙沙读后感到回肠荡气,五体投地,并以此为榜样投入颂歌的创作。在16世纪,颂歌的对象多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但龙沙却选择神和杰出人物。龙沙于1550年出版《颂歌集》,出现不少水神、诗神的奇特场面。他还根据七星社宣言,创造了不少新词和新的表达手段。 龙沙还从罗马诗人贺拉斯和希腊古诗人阿纳克里翁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贺拉斯的诗歌唱田园生活、友谊和艺术,阿纳克里翁的诗抒写爱情和宴乐。龙沙把其中最精彩的若干首译成法文并加以改写。经过他译述和改写的诗篇,声调较原诗柔和,诗节较短,朗朗上口。其中法国杜莱纳的山光水色取代了意大利和希腊的景色,但保留了原诗中引用的神话、传说和异教徒的宗教仪式。 龙沙写了不少情诗,最著名的是《给卡桑德拉的情歌》(Les Amours de Cassandre),于1552年出版。卡桑德拉是一位银行家的女儿,1545年她父亲带她进宫。龙沙在一次舞会上见到她,从此终身难忘。几个月之后卡桑德拉出嫁,龙萨写了几首十四行诗献给她,在诗中他把意大利某诗人的作品整节整段翻译移植过来;他还用描写和列举等修辞手段,加深读者之悬念,到末一句才道出原委。龙沙在抒情诗的技巧上刻意求工,在内容中情真意切,使视爱情为生命的时髦青年十分倾倒,认为龙沙表达了青年男女内心的激情。龙沙的诗篇在青年中广泛流传,一时洛阳纸贵。 《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于1578年问世。当时龙沙已不复为翩翩少年,而爱兰娜却是新进宫的年青女官。王后鼓励龙沙去追求这位姑娘,起初不过是开个玩笑,不料龙沙却十分痴情,弄假成真,爱上了爱兰娜而难以自拔。爱兰娜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子,有很高的文学修养。而这时龙沙的写作技巧已经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了。他改进了十二音节的亚历山大诗体,使之具有能够表达哀怨情怀的古典形式,悲怆激越。《给爱兰娜的十四行诗》是龙沙最好的抒情诗。此后查理九世去世,爱兰娜离开宫廷,诗人爱情之火也就随之熄灭。 1555年龙沙出版《哀歌》(Les Elégies),该集除描写悲伤或哀怨之情的作品外,还包括赞美公主、女官们美丽的赞歌。他还为王后写过一首哀歌,虽囿于礼仪,但还是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王后的丰姿。龙萨于1556年发表了另一部《颂歌集》(Les hymnes)。这是一部由若干首干二诗组成的诗集,诗韵流畅壮美,节奏铿锵有力,很像古人的凯旋歌曲。 龙沙的诗作体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文人的兴趣、风味和情调。他博学多才、作品极丰,生前被尊为诗圣。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