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台镇
释义

七台镇地处商都县西南部,是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七台镇地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呼海大通道贯穿全镇,京津张公路干线,通向北京、天津,成为内地陆路出海口。

自然资源

所辖地区地形由滩川平原与波状高原两种地貌构成,西高东低,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无霜期12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970小时,年降雨量为300——350毫米。

西南多丘陵,土壤沙化,风蚀严重,属于典型旱作农业区,东部、东南部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特别适合种植蔬菜瓜果,因此,农业以种植马铃薯、豆类、蔬菜瓜果,畜牧业以奶牛、寒羊为主导产业,成为全镇农牧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行政区划

七台镇是商都县县政府所在地,位于全县东南部,辖地面积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万亩。全镇22个村委会,95个村民小组。18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涉农社区居委会6个,以异地搬迁户为主的社区居委会2个。总户数3.28万户,总人口8.9万人,加上暂居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四分之一。在全镇人口中,以汉族为多数,有蒙、回、满、藏等少数民族。

经济建设

全镇总户数2.9万户,人口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213,现有耕13.1万亩,其中:水浇地1.5万亩,退耕种草种树10.7万亩,林地面积8万亩,自然草场10.5万亩。蔬菜瓜果种植面积1.1万亩,其中保护地面积达3000多亩,蔬菜种植大棚8000座,温室304座。下设22个村委会12个支部,18个社区居委会支部,17个单位直属与非公有制党支部。

七台镇立足于本地实际,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转变农牧业长方式,以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向纵深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马铃薯、奶牛、肉羊等特色产业,充分利本地区的地域、人力资源优势,积极为主导产业提供基础保障平台,尤其是在蔬菜瓜果的种植方面,几年来实践发展,走在全县的前列,全县成为优化种植结构的领头军。具体做法是在扩大蔬菜瓜果的种植规模基础上,积极推进农产品区域的布局规划,以优化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的需求。

发展方略

根据县委、政府制定的发展方略,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查论证,立足地缘、交通优势,坚持“种植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标准,努力打造立镇的蔬菜、奶牛主导产业。先后建成特色蔬菜园区和南中北三个移民区,启动了城南,城北两个奶牛养殖基地建设,一批瓜果蔬菜批发、建材、粮油、煤炭运营等市场开始运作。

(一)做强做大特色蔬菜产业

1996年,借助县委、政府提出的借地择业,异地搬迁移民扶贫开发战略,大搞蔬菜种植,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当年,在初具规模的绿色园区内一次性整体规划土地3500亩,作为异地搬迁户从事蔬菜生产用地。随着搬迁任务的增加,又连续扩充移民区开发面积,先后开发移民区面积5500亩,建成移民一区、二区、三区,也叫移民南、中、北移民区,移民区实行林、路、房、舍、棚统一规划,主要街道达到城镇绿化、净化、美化要求标准,水、电配套,道路两侧以栽植风景榆树为主,垂柳、云杉次之。暖棚、塑料大棚基本一个走向,住宅和猪舍一个标准,初步实现了园林化的规划标准。每户占地3亩,建住宅房1间,盖标准化猪舍2间,建塑料大棚两座。

1998年蔬菜种植初具规模,被自治区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1999年,镇提出“突出精特品种,打造名优品牌”的发展思路,在绿色小区内建设特菜种植园区。园区建设坚持与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引进推广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相结合,与扩大种植规模相结合。到2003年底特菜种植开发面积达到5000亩,有菜农1814户,户均年收入8000元。2005年,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体现比较优势”的原则,狠抓蔬菜的扩规上档。这一年保护地种植面积达到2200亩,比2003年纯增1200亩,增长1.2倍。名优特新蔬菜品种达到20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到2895亩。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思路,坚持“质量、产量、效益、结构”相统一的原则积极培育反季节蔬菜品种,并开拓“夏菜冬种、南菜北种、洋菜土种、野菜家种”试验,努力实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上市。初步测算,一亩反季节蔬菜是一亩普通蔬菜效益的3—5倍。北京大地亨通开发公司在商都鹿王社区建立的商都分公司开始运作,为菜农提供标准种植、技术培训和产品回收全过程系列服务。该公司在十八顷镇胡袁梁地区承包了1400亩耕地建设蔬菜基地,建成后归商都分公司。通过基地的建设带动周边农户,形成露地种植规模。这样,全镇蔬菜种植形成公司联基地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现在,正在积极争取建成国家级贫困地区蔬菜出口基地,达到保护基地种植1万亩,露地种植2万亩。今年,各类蔬菜总产量达到3300万斤,其中名优特新蔬菜1700万斤,菜农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元。

(二)加大力度发展奶牛养殖业被誉为朝阳产业的奶牛养殖与种植蔬菜相比,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势头强劲。全镇从2002年开始把发展奶牛养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近快形成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发展,成为全镇的又一主导产业。同时,考虑到城镇的净化、美化和居民居住环境卫生,采取人畜分离的办法,在城南、城北公路两侧建设了两个奶牛养殖基地。镇政府统一规划土地、养殖户入基地养殖。本着“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的思路,采取“农户饲养、大户带动、股份合作、规模经营”的形式,动员全镇干部、职工和居民养殖奶牛。到2005年底,城北奶牛养殖基地先后两期规划土地800亩,道路、粪道统一规划,每户占地3亩,养殖奶牛3头以上,建住房一间,牛舍5间,砖院墙,铁栅栏大门,水电全通,现已初具规模。城南奶牛养殖基地已规划占地580亩,勘察设计结束,道路、粪道、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工,养殖户的房舍建设已开始动工,有的已建成。购置澳大利亚“荷斯坦”纯种奶牛819头,目前全镇奶牛养殖达1321头。

(三)努力提升城镇化品位

从世纪之交起,配合全县新城区提质上档,旧城区改造,以完善城镇设施功能、承载能力和投资环境为目的,努力抓好城镇净化、美化、绿化工程。先后建设绿化带2200米,建设花池86个,载种垂柳、云杉、丁香等观赏性花木9个品种3860株。每年投资20多万元种植花卉、培育花盆。全镇主要街道已形成“一街一树、一街一花一草”的格局。绿色园区、移民区道路纵横宽阔,松树墙置景,置景的松树墙合200亩,成为园林型区域。镇环境卫生队配备拉垃圾汽车、四轮车42辆,污水车37辆,人推垃圾小车89辆,增加环境卫生管理人员36名,增加环卫工人150名,现在环卫人员达到400名,垃圾污水基本做到日产日清。为解决交通秩序和摊点问题,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和个体大户联营等形式,建成一批建材、水果批发、煤炭营运、停车配货等专业市场,力争实现经商归店、农贸归市、摊位归区、停车归场、广告归栏的新格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