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里香根 |
释义 | 形态特征[别名] 九里香、月橘、石辣椒、九秋香、九树香、七里香、千里香、万里香、过山香、黄金桂、山黄皮、千只眼 [来源] 芸香科植物月橘 Murraga paniculata (L.) Jack. 的干燥根茎。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公尺。树皮灰褐色,木材坚硬。多分枝,小枝圆柱形,无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不具翅,小叶3~9片,互生,大小和形状变异均极大,由卵形、匙状倒卵形、椭圆形至近菱形,长2~8公分,宽1~3公分,先端钝渐尖或稍凹入,基部宽楔形,常偏斜,全缘,一般野生种的小叶较大,栽培种的小叶远较野生种为小,叶面深绿色有光泽。秋季开花,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大而少,极芳香,直径可达0.4公分,萼片5,三角形,长约2mm,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或长圆形,长2~2.5公分,宽7~9mm;雄蕊10,长短相间,花丝细条形,扁平;花柱棒状,柱头膨大,常较子房宽,子房圆筒形,2室。浆果卵形或球形,大小变化很大,熟时朱红色,具有茼蒿菜的香气,里面有种子1~2粒。种子有绵质毛。 地理分布[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较旱的疏林中,台湾大都在校园或公园栽培当绿化树或分隔树。 栽培要点[栽培要点] 对土地要求不严,以种子繁殖。 [采集加工] 秋季采,去净泥土,切片,晒干。 药用价值[性味功能] 《文山中草药》:“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肺三经。” [主治] 治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睾丸肿痛,湿疹,疥癣。 1. “散瘀止痛。治风湿痹痛 ;外敷杀虫,洗烂疮。”《南宁市药物志》 2. “治跌打肿痛。”《广西中药志》 3. “治泌尿系感染,支气舌炎,湿疹,疥癣。”《文山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附方] 1. 治腰骨酸痛:鲜九里香根五钱至一两,切碎和猪尾骨。水酒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2. 治睾丸肿大:鲜九里香根一至三两,和青壳鸭蛋一个。水酒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3. 治阴疽:九里香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 治久年痛风:九里香干根五钱至一两。酒水煎服。治跌打损伤:九里香鲜根一两。酒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临床报道] 引产。用九里香干根茎1斤,制成浓缩煎液120~250毫升。每次用消毒纱布条蘸药液5~10毫升塞入宫颈内。操作及消毒按常规进行。观察177例,除怀孕月份较小的 4例失败外,其余均获成功,只少数加用催产素,部分胎盘剥离不全者行割宫术。副反应主畏有畏寒、发热、头痛、腰酸、下腹不适等。 [附注] 1. “阴虚火亢者忌用。”《广西中药志》 [参考资料] 1.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