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绝·天地循环秋复春 |
释义 | 七绝·天地循环秋复春是在《红楼梦》戚序本第三回回前的评诗。诗因林黛玉入荣国府初见贾宝玉、贾宝玉摔玉、林黛玉为之痛惜等情节而发,也是联想到他们后来的悲剧命运的,故有“生生死死旧重新”的话。 作品名称:七绝·天地循环秋复春 创作年代:清代 作品出处:《红楼梦》戚序本第三回批语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无名氏 作品原文内容天地循环秋复春, 生生死死旧重新。 君家著笔描风月, 宝玉颦颦解爱人。 作品赏析内容这是在《红楼梦》戚序本第三回回前的评诗。诗因林黛玉入荣国府初见贾宝玉、贾宝玉摔玉、林黛玉为之痛惜等情节而发,也是联想到他们后来的悲剧命运的,故有“生生死死旧重新”的话。提到“旧”,又是联系到“前缘”的。贾府事败,贾宝玉、林黛玉生离是在秋天;林黛玉泪尽夭亡是在春末。这里“秋复春”应非泛语。“颦颦”,是此回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起的名。 贾宝玉因所爱之人不能同自己一样有玉而痛苦,宁可摔掉命根子不要;林黛玉则以为“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而自责,流了眼泪。对这一情节,脂砚斋评语一而再地指出它具有预示贾宝玉、林黛玉悲剧的象征意义,指出林黛玉后来因“情之所陷”而“泪枯”的原因,总不出袭人所说“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伤感,只怕伤感不了呢”这句话(第二十一回批语及周汝昌辑录清蒙古王府本第三回批语),指出这样“体贴”对方,为“怜惜其人”而流泪,才是“还甘露水”,才是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贾母语。脂砚斋评语认为贾宝玉、林黛玉的关系由此一语以定)的真实含义,指出“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是“所谓‘求仁而得仁,亦何怨’”,也即作者所谓“春恨秋悲皆自惹”。总之,曹雪芹是要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的悲剧,写他们之间感人的爱,而不是像续书那样写贾宝玉受骗上当,写林黛玉怀疑,误会,妒忌,怨恨(在其他方面,对“鬼蜮之为灾”,他们是忿恨的)。在这首诗的末句,这一点表现得很清楚。 相关内容介绍《红楼梦》戚序本,由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德清戚蓼生收藏并作序,因在序言中提出“一声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牍”的独特写作方法而具有参考意义。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他饱尝辛酸,后来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