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街村 |
释义 | 七街村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的一个行政村,地处四街镇政府西南面,属镇政府所在地,集市贸易繁荣,交通方便,距通海县城 10 公里,东面邻四街村,南面邻龚杨村,西邻石山嘴村,北面与者湾村相连。辖5个村民小组。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5588.6亩,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6.9℃,适合种植蔬菜、水稻、烤烟、玉米、小麦、蚕豆、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647亩。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简介该行政村隶属安宁市八街镇,地处八街镇东南边,距八街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公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区37公里。东邻本镇鸣凤村委会,南邻本镇大营村委会,西邻本镇相连村委会,北邻本镇五里坝村委会。辖七街、常里营、小营三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20户,有乡村人口1811人,其中农业人口1754人,劳动力107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66人。全村国土面积17平方公里,海拔1925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量8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065.85亩,人均耕地1.18亩,林地13143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8.55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村庄全貌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065.85亩(其中:水田1164.13亩,旱地901.77亩),人均耕地1.18亩,主要种植烤烟、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 1314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82.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板栗、红梨、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1亩,其中养殖面积30亩,草地面积86亩,荒山荒地面积5649.00亩,其它面积4305.15亩。 八街河流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五通。全村有520户通自来水,有17户饮用井水。有520户通电,有49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5.38%和96.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0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7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12%和51.92%)。该村进村道路及到八街镇道路为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大部分为硬化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25辆,农用运输车8辆,拖拉机机47辆,摩托车2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68.68亩,有效灌溉率为51.7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38.7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4亩。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8户;全村完成"一池三改"40户;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有3个自然村已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未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6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4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村内道路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5.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1.92万元,占总收入的54.3%;畜牧业收入16.09万元,占总收入的3.6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873头,肉牛55头,肉羊45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131.87万元,占总收入的29.6%;工资性收入54.24万元,占总收入的12.18%。农民人均纯收入2048.5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3.1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4人(占劳动力的27.36%),在省内务工72人,到省外务工12人。 种植水稻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养植业,农产品主要在本地销售。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241.9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3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板栗、红梨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该村没有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无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养殖业 文化教育该村建小学1所,校舍600平方米,拥有教师5人,距离八街镇中学5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9人,其中小学生150人,中学生109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全村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有业余文娱宣传队3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上课 人文地理1949年11月5日,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安、禄、罗游击大队配合边纵二支队在小营赖乌包山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击退了国民党保安十六团的进攻,毙伤敌百余人,边纵方面仅牺牲4人,伤10余人,以较少代价换取了较大的胜利。 溶川水仙寺:距今300多年的明朝万历47年(公元1619年)前,古人在车木河、螳螂川两河相汇的七街东南面、常里营北侧,建有一座"水仙寺"又叫"溶川寺"。寺周林木茂盛,遮天蔽日,寺址建在半坡陡峭之上,座南朝北,盘东而上,殿宇紧凑阴森,工艺精致古朴,红墙碧瓦,更显其高,环境幽静,气势雄伟壮观。站在寺前举目远眺,八街坝子近收眼底,古寺门前写有八街八景之诗楹 眼望云山秀气多,周围尖峰笑呵呵; 魏山巍峨来恭贺,溶川古寺当中座; 青龙安咀高万丈,自虎奔来公鸡坡;玉液发源于龙洞,两水相交共一河; 在民国年间,每逢三月三,男男女女都来宰鸡献佛神,人山人海异常热闹。1965年,溶川管理区拆毁古寺兴修水利,1989年附近的社会各界又捐资在原址重建溶川寺,并在修复水仙寺的大殿廊柱上写着这样一副楹联: 远看八街八景独有溶川古寺独居险峰 近看七街村两水共一河好似双龙戏珠 民族服饰 新农村建设七街村委会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列为村委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重点做好宣传发动、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等工作。2007年七街村委会小营村小组列为安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全村充分宣传动员,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农户清除五堆,打扫保持街道整洁。利用市新农办补助的15万元建设经费,先后建设长120米,宽5米新区道路一条;进村岔口道路一条长29米,平均宽7米。硬化马车路一条长74米,宽3米;硬化村尾道路6米,宽3米。 村内道路 发展重点发展特色产业种植1080亩,发展养猪2100头,牛330头,羊810头,力增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800元。 云南省楚雄市元谋县村情概况七街村隶属于元马镇双龙社区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 元马镇北边,距离双龙社区0.04公里,距离元马镇政府0.07公里,是社区所在地。国土面积有0.17平方公里,海拔1078米,年平均气温21.9℃,年降水量645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43亩,其中人均耕地0.37亩;有林地10亩。有农户182户,有乡村人口620人,其中农业人口620人,劳动力38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8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2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3亩(其中:田125亩,地118亩),人均耕地0.37亩,主要种植粮食、蔬菜等作物;拥有林地1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2亩,主要种植大青枣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亩,其中养殖面积3亩。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95户通自来水,有95户饮用井水。有182户通电,有18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9.45%和99.4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0户(分别占总数的42.16%和31.32%)。 该村到元马镇道路为通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0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2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14辆。 装有太阳能农户67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43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43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7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4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45万元,占总收入的12.27%;畜牧业收入147万元,占总收入的9.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16头,肉牛375头,肉羊1290头);渔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0.27%;林业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0.27%;第二、三产业收入831万元,占总收入的75.60%;工资性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0.41%。农民人均纯收入5323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4人(占劳动力的6.7%),在省内务工19人,到省外务工1人。其他收入11万元。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商业、餐饮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8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8.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商业、餐饮业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