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七佛偈碑亭 |
释义 | 七佛偈碑亭,指记录收藏或篆刻有七佛佛偈的石碑碑亭,多为佛教古迹。 佛偈,佛家语言,类似于世俗中的名言警句。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Vipa^syi)、尸弃(S/ikhi^)、毗舍浮(Vis/vabhu)等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Krakucchanda)、俱那含牟尼(Kanakamuni)、迦叶(Ka^ys/a^pa)、释迦牟尼(S/akyamuni)等四佛。这七佛皆已入灭,故又称过去七佛。 北京北海七佛偈碑亭北京北海七佛偈碑亭,北京佛教古迹。位于北京市北海五龙亭北,即大慈真如宝殿之后。为八角攒尖式亭,内设八面七佛碑,其中,七面为线雕佛像,一面为碑记。依据碑文记载,碑上所雕系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所献“七佛番轴”而成。其所谓七佛,是指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纳含牟尼佛、迦叶佛及释迦牟尼佛。 碑面呈长方形,有边框,上下雕双龙戏珠,左右为单龙戏珠。内框之上框为七珍,左右框为八宝。框内上部正中为一佛,居莲座。佛左右为二神足像,下方近底框处,为佛之父母及二侍者像。七佛脚下均刻楷书藏文。边框上部有汉满蒙藏文佛偈。如第七幅释迦牟尼佛之佛偈谓︰“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庐山黄庭坚七佛偈碑庐山黄庭坚七佛偈碑,黄庭坚所书此碑嵌于秀峰读书台右侧石壁上。碑青石质,长方形,高226厘米,宽185厘米,无首座。正文行直列。全文抄录如下: “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天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心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鉴瑛禅师请予书此七佛偈,刻之于石壁一坡仙之遗意。 元祐六年十二月大寒黄庭坚书”。 注:“元祐六年”为北宋哲宗辛末年,即公元1091年。偈一梵语偈陀了,义译为颂。七佛,指佛教传说中的七位佛祖,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揭留生佛、拘那含宇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