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七处征心
释义

七处征心,从心在身内、身外、潜于眼根、有暗则藏有窍则明、随有、在中间、乃至无著,每征一次,被世尊破为无有是处,阿难穷其所闻终于七征不得其心,这才放下自己思想,五体投地拜伏世尊面前,请求开示。世尊指出无始生死根本,阿难现在把攀缘心当做自性,以至于颠倒轮转,一切众生一俱如是,故执攀心为真这是众生轮回的第一个根本原因。进而世尊又开示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第八识体如来藏摄一切法生一切法全体是真,众生虽然皆有无缺,终日承其功能利用,但不认识这个真本,所以颠倒轮转,故不识真本是众生颠倒轮回的第二个根本原因。

七处征心

[出楞严经]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著处。使其妄心无所依止。盖由阿难不知妙净明心。遍一切处。无在我不在。而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以为心相。佛欲破其妄想缘心。显其妙净明体。故有七处征心之说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摩登伽。华言本性。文殊。梵语具云文殊师利。华言妙德。)一在内在内者。谓阿难因佛征问心目所在。阿难答云。心居身内。目在于外。佛遂问云。汝心若在身内。则应先见身中心肝脾胃等物。然后能见外境。若不先见身中之物。汝心岂在身内。故云。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二在外在外者。谓阿难被佛征心非内。则又计于外。故以灯光譬之。谓众生心在身外。

不见身中

如灯光在室外。不能照于室内也。佛又问云。汝心若在身外。则身心两异。各不相知。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故云。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三遍根遍根者。谓阿难被佛征心非外。则又计为潜伏根裹。(根谓眼根。)故以琉璃笼眼为喻。谓眼合于心。如琉璃笼于眼 上。若眼见物时。心即随能分别。无有障碍。如琉璃合眼。不碍于见物也。佛乃责其法喻不齐。汝若以琉璃喻眼。则眼亦可见。眼若可见。即同于境矣。眼若同境。则心境各异。岂可云心遍伏根内。随即分别耶。故云。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裹。无有是处。四在闇内在闇内者。谓阿难被佛征诘心不在根裹。则又计云。诸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如我今者。开眼见明为见外。闭眼暗为见内。佛乃问其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与眼对否。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不能者。

云何成见

故云。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五随所合处随所合处者。谓阿难被佛徽诘不在暗内。则又计之。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佛乃问云。汝言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是心无体。则无所合。心若有体。则汝以手自挃其身。汝心必能知觉。

此知觉心

为复内出。为从外来。若于内出。则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既非内外。则无出入。出入既无。体性何有。若无有体。谁为随合。故云。随所合处。心随有者。无有是处。六在中间在中间者。谓阿难被佛征诘心非随所合处而有。则又计心在于根尘中间。佛又问云。汝心若在根尘之中。

此之心体

为复兼于根尘。为不兼于根尘。若兼于根尘。则根有知而尘无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若不兼者。不属根尘。即无体性。中何有相。故云当在中间。无有是处。(成敌两立者。谓根与尘而成敌对。有知与无知而成两立也。)七无著无著者。谓阿难被佛征诘心不在中间。则又计之。一切无著。名之为心。佛又问云。汝言不著名为心者。如世间虚空水陆飞行一切物象。汝心不着。此等物象。为有为无。若言无者。则同龟毛兔角。云何更有不着之物而言不着。若言有者。物在则心亦在。云何无著。故云。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楞严经七处征心

佛在<楞严经>中举了那么多的例子,打了那么多的比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告诉阿难,后天的意识并非是你的真心,大脑里面的思维并不是真正的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常常认为眼睛是自己的,鼻子是自己的,心脏是自己的,可是眼睛坏了,换上了假眼,心脏出毛病了,又移植了别人心脏,最后换的只剩下个脑壳,所有的零件都被替代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人的思维意识不过是一组脑电波,人一死就消失了.而佛又说真心是不生不灭的,有生有灭的皆非真心,足可见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心.从这一点上,就破除了执着于四大六根和合的假身就是真我这种错误的认识.释佛是用穷举法排除了一个个错误的答案,让你自己去推论出结果.那么心在哪里?释佛在经文里讲了吗?讲了!<愣严经>是一环扣着一环讲下去的,所以不看到最后你还是不明白,一直到佛王文殊师利站起来做总结的时候,这个问题才彻底的说清楚了.<愣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王在哪里?就在佛王开示上面,那是众佛之师大日佛王金口所宣,讲的清晰透彻.从世界的缘起一直到末法时代用什么法门修证才可以达到最高成就,理论得明明白白.<愣严经>最好和<心经>一起对照着看,你能发现很多从前没有发现的新东西,若要修佛,这两本经是必须要弄清楚的,因为这是修涅磐法的理论依据.若你修的是寂灭法,那么<金刚经>和<阿弥陀经>就是你的理论指导.终极目标不同,修持的法门也不一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