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期待视野 |
释义 | 简介“期待视野”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期待视野”指接受者由现在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转化而来的关于艺术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定向性心理结构图式。它是审美期待的心理基础,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尧斯提出的。期待视野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意象期待、意蕴期待。这三个层次与艺术作品的三个 层次是相对应的。简单地说,“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拓宽着“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经验。 内容尧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他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的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 尧斯受到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和文学演变论影响,一直将新颖性看作文学评价的重要标准。尧斯身处文学范式变革的历史转折时期,在范式的危机时代,所有的范式都已经失去存在的合理性,文学批评也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所以,新颖性成为文学批评的重要甚至惟一理论是有一定现实原因的,它构成了期待视野的基本内涵。 种类冈·格里姆为避免尧斯的期待视野简单化,提出了作品与期待视野的四种可能性: 期待视野 中性 更新 突破:正面失望的期待视野;一个包含更新因素的作品突破既定期待视野,即正面的失望。 期待视野 中性 静止 期待视野形成;作品没有带来任何创新,于是一个维持原状的期待视野形成。 期待视野 正 更新 期待视野形成;一位作者的第一部作品使期待视野正面失望,读者期待着这部作品之后的包含更新要素的作品出现,结果他又创作出这样的新作品,那么读者的新期待视野变再次形成。 期待视野 正 静止 期待视野反面失望。 上一种情况中,如果作者只是在原作品水平上滑动,就会造成读者期待视野反面失望,每况愈下,会呈现二级失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