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文镇 |
释义 | 普文镇,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最北部,位于东经101°23′、北纬22°33′,东接勐旺乡,南连大渡岗乡,西靠景讷乡,北临普洱市南屏镇。普文镇政府距景洪市97公里、距普洱(原思茅)市34公里、距昆明市530公里、有“一镇连两城” 之说,国道213线—“昆曼”国际大通道横穿坝子,是内地进入西双版的第一门户重镇,素有“版纳北大门”之称。 简介普文镇俗称普腾坝,全镇总面积554平方公里,中间是长形坝子长20公里、宽1.9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历史最久的昆洛公路、新建的“思小高速公路”和普文的母亲河—大开河平行从坝子中央把普文坝分割开来。全镇最高海拔1797.3米(菠萝大山),最低海拔772米(普文河出境处)。年平均气温20.2℃,历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75.6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990小时,基本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夏长冬短,盛行东南风,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基本地震强度为6级。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基本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署,一年分干湿两季,交通便利,适应发展稻谷、玉米、冬作和甘蔗、茶叶、橡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普文镇位于东经101度23分,北纬22度33分,地处西双版纳景洪最北部,东接勐旺,南连大渡岗,西靠景讷,北邻思茅,因国道213线从坝子中间穿过,使普文成为内地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门户重镇,素有“版纳北大门”之称。全镇面积554平方公里,中间是长形坝子,最高海拔1797.3米(菠萝大山),最低海拔(普文河出境处)772米。年平均气温20.2℃,历年最高气温39℃,年平均降雨量1675.6毫米。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土肥水保气候好,交通、通讯便利,适宜发展稻谷、冬作和茶叶、咖啡、水果等亚热带经济作物。镇辖4个村委会,38个村民小组,35个企事业单位,45家大小企业。 经济情况2008年,普文镇生产总值完成9402万元;税收收入完成312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629元,粮豆总产达到582万公斤;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为2011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712.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05.9万元、畜牧业收入654.7万元、渔业收入104.4万元、林业收入400.1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279.9万元、工资性收入82.7万元、其它收入(包括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等)567.4万元。以“生态立镇、科教兴镇、生物富镇、以商活镇、依法行政”的发展思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一、二、三产业比重为51.1:4.1:44.8。结合近几年扶分开发工作,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立足实际,利用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经济。 教育情况到2008年止,普文镇辖区内有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所,5所完小,初级中学1所。镇中学在校学生1016人,占地28666平方米,生均占地28.21平方米;普文镇中学是市级“绿色学校”、“文明学校”,2008年晋升为市“二级一等学校” ,校(园上)长年底考核优秀,全校在全市综合成绩评比第四、乡镇评比第一,获市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省教育厅副厅长、西双版纳州州长、州教育局局长在2008年中旬考查镇中学时给予高度评价。六所小学有在校学生2834人,学校共计占地110797平方米,生均占地39.1平方米;2008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四所完小新教学楼竣工,是州级、市级 “文明学校”,荣获2008年州级“教学质量优秀奖。镇幼儿园为私立民办幼儿园,在校学生372人,占地3009平方米,生均占地8.1平方米,是普文镇2008度“优秀单位”。 人口概况2008年末,普文镇总户数4335户,总人口14426人;乡村人口2130户8587人,其中:男性4333人,占乡村人口的50%,女性4254人,占乡村人口的50%;非农业人口1947人、占总人口的13%,农业人口12479人、占总人口的87%;镇内居住着傣、汉、基诺、彝、哈尼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635人,其中:傣族4077人、占总人口的28.%,汉族3791人、占总人口的26%,基诺族969人、占总人口的7%,彝族2027人、占总人口的14%哈尼族1635人、占总人口的11%。 基础建设普文镇交通便利,除具国道213线、思小高速公路的区位优势外,境内村级道路四通八达,乡村道路硬化率达65%,村寨内道路硬化率达85%以上。继2008年普文镇共计投资近400万元完成了大开河大沟、坡脚大沟、628水沟、松山林水沟、曼飞龙大沟建设,曼么拦河坝、马鞍山路、李保田村组道路建设和三棵桩、坡脚、蔬菜队、纳龙村等一批村寨人畜饮水工程,实施了磨刀河、丫口寨乡村道路、马鞍山、曼湾河人畜饮水工程和大窝塘的“五小”水利工程项目,完成了第三批农网改造,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农田水利设施和乡村道路得到了明显改善。 商贸流通2007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共投入人力3000多人次,经费92.38万元,开展普文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商贸流通型”小城镇规划区建设,通信已建成中国移动通讯基站5座、中国联通基站4座、小灵通基站64座、使全镇39个自然村的37个村组已接程控电话, 有38个自然村架通了自来水,通电的36个,通公路的39个,全镇广播电视覆盖率为92.3%,集镇安装路灯45盏,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等,为建设新农村起到积极作用。 抓好城乡建设普文镇开展"学科技难"培训 普文镇被列为全市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商贸流通型”普文小城镇建设定位,努力推进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当,有偿转让,注重实效的原则,盘活利用好土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开发力度,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集镇城市化进程,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发展的主要措施是第一、进一步做好小城镇规划。要根据城镇发展变化和功能要求,适时调整“总体规划”,完善普文小城镇建设发展总体方案,使小城镇更具有“商贸流通型”功能和发挥服务作用。 第二、开拓创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与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增强集镇功能,加大普文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在云南省景洪市普文镇举行的庆祝思小高速公路通车典礼上,礼仪小姐举着孔雀羽毛从公路上走过。 第三、实施重点工程,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实施普文镇道路建设工程,包括:集镇道路与乡村道路的建设。集镇道路建设方面,要继续完善主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隔离带绿化工程、安装下水道及路灯,改造、扩建文兴路,创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为普文镇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乡村道路建设方面,以晴通雨阻现象严重的村组道路为重点,有侧重地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此项工程,可加快普文集镇的发展进程,有效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普文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二是实施综合集贸市场的改扩建工程。现有的集贸市场因规模较小,功能不健全,已无法满足各类商品的交易,严重制约了普文镇经济的发展,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综合集贸市场,对适应普文镇快速的商品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成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是工业品流向广大农村的纽带。同时可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改善城镇面貌,尽快使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进一步发挥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普文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处理好土地开发与利用的关系,为普文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首先是完善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农村集镇城市化进程,繁荣与兴盛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新村,形成新型模式,向全镇农村推广,以点带面,扭转农村无规划、盲目建设的混乱局面,使乡村布局趋于合理,规划科学适当。其次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加大农田水利投入,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加强坝区四条主渠大沟的管理、维护和岁修,及时修复洪灾水毁工程;另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实施村寨道路、桥梁、沟渠的建设项目,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再次是盘活好土地资源,采取“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带动发展”的路子,进一步规范、合理、有序地出让土地,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社会事业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周活动,开办咖啡和冬季作物农函大培训班,举办茶叶、橡胶种植与割制、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57期5126人次。并组织机关村委会干部、人大代表、妇女干部到外地和周边乡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有力地调动了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对教育的投入,1328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寄宿制学生补助,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受益人数3791人。多方改善办学条件,“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深化。加大依法治教力度,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管理,全镇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推进。 ——繁荣文化事业。继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程,覆盖全镇的“数字乡村”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城镇居民及坝区村寨有线电视用户实现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州市新农村篮球运动会和市改革开放30年文艺调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启动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共动员4951户14681人参加合作医疗,户数参合率达98.1 %,人口参合率达95.83%。2008年全镇共补偿农民25905人次,产生医疗费用204.7万元,报销医疗费58.6万元。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网的建设,投入10万元改造建设坡脚、曼飞龙村卫生室,村寨医疗条件逐步改善。 ——加强计划生育与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力度。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奖、优、免、补” 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2008年共落实410户,其中:独生子女户170户,双女户240户。计划生育政策及艾滋病等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民族团结工作的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认真开展“两村”、“两户”评选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构建和谐社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87件,成功调处79件,各类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处置妥当,信访案件办结率达90.8%;全镇共排查出林改权属纠纷44起,已完成调处44起,完成率100%。“五.五”普法不断推进,干部群众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特色产业2008年度,普文镇山地经济作物茶叶32991亩、当年开采27410亩、产干毛茶1634.7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18%,橡胶17094亩、当年开割5935亩、产干胶356.5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4%,尤其以小粒咖啡种植面积为18174亩、当年收获7525亩、产干果1532.5吨、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4%、是景洪市乃至全西双版纳州仅有的规模种植业产业。 历史沿革普文镇原名普藤,系勐很土司地,清初设流官,位于景车乡普文河与瘴气河交汇处的城子寨,系傣族聚居地。县属普藤坝线路自思茅五里箐起到县属景车乡塌土坎止,长约75公里。1914年,袁世凯执政时期,将普洱兵备道改称普文道,设置道尹。为下属普思沿边第六区。1929年,龙云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时,费道改称第二殖边督办,原普洱道尹徐为光调任省民政厅厅长,蒙自道尹陈鹤亭调任省府委员。同年10月31日,民政厅呈请省政府同意,以省府第5540号训令,将普洱道下属沿边各区改设为县。车里县以普思沿边第一区改设;五福县以第二区改设,后又称南峤县;佛海县以第三区改设,临江行政委员会以第四区改设,镇越县以第五区改设普文县即以第六区改设,原名普藤改为普文。 资源条件一、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面积737167.95亩,占总面积的 94.5%。 二、水资源:属澜沧江水系。全镇水资源拥有量为799.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58.7万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5.8万千瓦。三、生物资源:市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0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4%。 四、民族文化资源: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有基督教堂和小乘佛教缅寺一座。 五、交通条件:国道213线昆洛公路与“昆曼”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横穿普文坝子,拥有较好的交通与区位优势。东岸起点曼广村至终点大光山村17.2公里东环路业已通车、横架在大河上的四座水泥大桥已能全天候使东岸乡村道路畅通无阻,龙潭河与瘴气河水泥桥也业已竣工而连通了山区7个自然村寨的乡村道路,辖区内各村小组村寨道路也在逐步完善。现在,普文集镇北门街—文兴路正在扩建、完善之中,“综合经济示范镇” 的商贸流通型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上报市规划局,普文人民正努力打造西双版纳北大门新形象。 六、水利条件:全镇有蓄水工程14座,水利工程年供水量333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391.3公顷,水利化程度达27%。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