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V手势 |
释义 | 常用意义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样一个手势:手心对外,将食指和中指竖起分开,形成“ V”字。这个手势在相当多的国家里表示“胜利”、“成功”之意,因为英文中“胜利”( 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是“ V”。那这个“ V”字手势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呢? 来源代表胜利的“V”这个手势源于英法百年战争之亚金科特战役,法国人扬言将砍掉英国弓箭手的中指和食指,让他们变残废,不能再张弓射箭。但后来英军打败了法军,胜利后,英国人伸直中指和食指,掌心向内,向法国俘虏示威,意思是:我们的手指头是完整的。这个动作再后来就延伸成是羞辱对方的意思了。另外,利用这个 “V”这个手势来代表胜利的意思,据说是一位比利时的律师为了反抗纳粹所想出来的,而英国BBC广播为了响应他的提案,于1941年1月14日开始宣传。由于“V”的电码是“达、达、达、达—”BBC广播在宣传时选择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开头来搭配。 还有其他有关V手势的起源的说法,不管是哪一种说法,V是Victory(胜利)的字首。这个字起源于拉丁语,法语的胜利Victoire的字首也是V,所以这个手势让反纳粹的宣传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丘吉尔被普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入侵西欧各国,一个名叫维克多·德拉维利的比利时人流亡至英国。每天,他利用电台从英国向比利时进行短波广播,号召同胞们奋起抗击德国侵略军。 1940年年末的一天晚上,他在广播里号召人们到处书写“ V”字,以表示对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几天之内,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树干和电线杆上,影剧院里,甚至在德军兵营、岗楼和军官的住宅里,都出现了“ V”字,搅得德国法西斯侵略军心神不宁,大大鼓舞了比利时人民的斗志。 后来,“ V”字不胫而走,传入欧洲各沦陷国。一时之间,朋友们见面用“ V”字手势打招呼成为一种时尚。 1944年 9月,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获得解放,同年 11月 10日,比利时发行了一套“胜利”邮票,共 16枚,其中一枚的画面为比利时国徽上的狮子图案和象征胜利的“ V”字(见图)。 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也十分喜爱打这种手势。据说有一次,他在地下掩蔽部内举行记者招待会时,地面上突然警报声大作,丘吉尔闻声举起右手,将食指和中指同时按住作战地图上的两个德国城市大声地对与会记者说:“请相信,我们会反击的。”这时,一名记者发问:“首相先生,有把握吗?”丘吉尔转过身,将按在地图上的两指指向天花板,情绪激动地大声回答:“一定胜利!”丘吉尔这一镇定威严的举止,刊登在了第二天出版的各大报纸上。从此,这一手势便在世界迅速流行开来。 其他意义此外,V手势在英国也代表辱骂的意思,其意思与我们理解的胜利相去甚远。做这个V手势,只需要将手背对外,竖起中指和食指,就是辱骂对方,其意思比较中指的FXXK,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将V手势放在嘴边,并且伸出舌头,这个动作为辱骂妇女的意思。源于二战美国大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